農曆三月十五欣逢 保生大帝的聖誕,而「捨藥濟群生,累功修真道」八字,可以說是保生大帝一生寫照。
聖誕
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劃破白礁村漆黑寂寥的長夜,村民都還在暖暖的被窩中編織美夢,惟獨吳家燈火通明,似乎一夜未歇息。原來吳家的媳婦玉華將要臨盆了,而即將為人父的吳家男主人吳通,既興奮又焦急地在產房外,等待好消息。
「再用力一點,孩子就快出生了!」耳邊雖聽見產婆的鼓勵,但生產的陣痛,讓玉華的意識漸漸模糊,突然間,她依稀看見門口佇立著三位長者與一名童子。而且這三位長者仙風道骨,好像就是傳說中的長素道人、南陵使者與北斗星君,只見他們指著這一名童子說:「這是紫微星君。」話一說完,就消失不見了,而嬰孩同時也順利誕生。
「我當爸爸了!」正在產房外來回踱步不止的吳通,一聽見嬰兒的啼哭聲,不禁喜出望外,連忙衝入產房。一推開房門,馨香撲鼻,金光燦爛,讓他驚訝不已。
突然間,他想起妻子玉華曾經告訴過他,說她在懷孕前一天晚上,夢見自己吞下一隻白龜,不久就發現有喜了。
當時吳通的心中沒怎麼在意這一件事,但眼前這種種異相,讓他相信,這個嬰孩定非凡人,一定會有非凡的作為,並將他命名為為「吳夲(音同「滔」)」。時當宋朝太平興國四年(西元九七九年)三月十五日辰時,地點在褔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附近濱海的一個名叫做白礁村的小村落。
神童
幾年後,吳夲已成為名聞當地的「小神童」。他年紀雖小,但是聰明絕頂,舉凡天文、地理、禮樂、刑政等書,過目成誦,無不通曉,特別是對歧黃醫道,更是潛心研究。村人直說是吳家祖上有德,才會有如此賢良的子孫。
原來相傳吳家的先祖為戰國時代的吳季札,其中一支後代子孫遷徙到河南的臨漳縣,代代持齋禮佛,雖傳至吳過時,已是九世,但秉持先祖遺訓,修齋持仁。後來為逃避戰亂,吳家才又舉家南遷於現今住處。不但吳通待人處世為鄉里所稱頌,而妻子黃氏更是賢良淑德,在如此優良的家庭環境下,教育出品學兼優的吳夲。
仙緣
吳夲自幼茹素,深具道根,十七歲時他就遊歷名山,增廣見聞。一天在江邊,他遠遠就望見有一名男子划著一葉扁舟,悠閒的在江上遊覽,靠近一瞧,吳夲這才發現,這名男子容貌脫俗,非一般庸俗之輩。所以當他很殷勤地邀請吳夲一同遊覽江上風光時,吳夲毫不遲疑,欣然同意。
就在這名男子的帶領下,吳夲發現眼前矗立一座高聳參天、氣勢磅礡的山峰,風景秀麗異常,詢問之下才知道這裡就是傳說中的「崑崙仙山」。在男子的指引下,吳夲攀上山頂,拜見了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覺得吳夲深具慧根,所以挽留他在崑崙仙宮中多住幾天,並且傳授他濟世神方及驅魔逐邪之術。七天過去了,王母娘娘覺得他道術有成,就讓他返回家門,吳夲返家的心念才一轉,就赫然發現自己已經站在家門口。這幾天不凡的際遇,讓吳夲猛然醒悟,而下定決心專心修道。
更多【神明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