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數位行銷學習報】提供最新社群行銷、行動行銷等數位趨勢,加入我們一同探索更多數位創意的可能! 【數位閱讀電子報】給您無重量的閱讀!每月送上最新鮮的電子書訊息,最hito的作家專訪,來場閱讀新革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8/25第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日本世界遺產:19處必訪絕景
膠卷記事 林俞歡
搶鮮情報 訂閱一次旅行一年12期 贈《ita義塔•創意料理套餐禮券 × 2張》
 
 
編輯小語
日本世界遺產:19處必訪絕景
世界遺產是地球上現存自然、人類歷史所產生的文化與文物,當中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及複合遺產。其中的「文化遺產」專指「有形」的文物、建築群、文化遺址等;「自然遺產」則是具顯著普遍價值的地形、地質、景觀、生態系統等的地區;而「複合遺產」則是具有上述兩方面價值的遺產。日本目前共有19項世界遺產,其中15項為「文化遺產」,4項為「自然遺產」,現今世人將其保存,僅為了呼籲未來各世代的人們,應當珍惜、保護、拯救與重視這些地球上獨特的存在。
 
膠卷記事
林俞歡
鍾瑩貞
林俞歡很喜歡旅行,這一張是從柏林地鐵走出來的樓梯口拍下的,她認為當下光影、女子衣著、視角都很「剛好」,這是一張幸運之神眷顧她的作
林俞歡,一位80後的台灣獨立攝影師,在商業攝影圈裡可能名不見經傳,但她在今年法國Px3國際攝影大賽奪得了3個獎項,與大部分人不同的是,她堅持用底片相機創作。第一台相機是爸爸給予的Nikon FM2,在那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少年時期,她像個科學家,不停研究相機,花了大把時間去拆解、了解鏡頭。

她於東北角海邊拍下這張石頭紀錄,獲得2015 法國Px3 國際攝影大賽Fine Art- Landscape 榮譽獎。(Photo│林俞歡)

關於攝影,她的出發點很單純:「我會很懷念一個人很平常的東西、種種小事,我想對人也是,我看到的是他們的細節,很細微,那些能感動我的細節,然後我就會想念他們,一直想念。」儘管這是出自電影《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的台詞,然而卻是她愛上攝影的初衷──單純為了紀念、記錄喜歡的人事物。

她善於紀錄微小事物,在台東拍下的這張作品,獲得2015 法國Px3 國際攝影大賽Natural-¬ower 榮譽獎。(Photo│林俞歡)

她的爸爸曾說:「真的想要做一件事時,不一定要直直去走,有時繞個路也能到達喜歡的地方。」喜歡攝影,但不一定要以攝影為本業,現職為軟裝(Interior Decorator)空間設計師的她,反而更能透過觀察,了解物件、材質、光線之間的微妙關係。「萬物裡,自然的肌理是最舒服的,就像我覺得洋蔥的皮很好看,水果的顏色很美,而人的膚色,是我覺得最棒的。」不必非得壯闊大景才是最好,日常生活裡的自然與純粹,才是她所追求的,就像她能在廁所裡發現光線透過百葉窗映射出的柔和感,很美,於是轉化成自己創作上的質感。看透表相、挖掘每件事物背後獨特的美,正是她在創作上的獨特觀點。

阿姆斯特丹的公車上。(Photo│林俞歡)

Q1:為什麼會去報名法國Px3國際攝影大賽?

前兩年我滿低潮的,覺得自己在攝影或設計上,沒有突破。在那段時間裡,我看了很多人的作品、很多人的創作故事,有點像是在舞台下看別人表演,一邊看、一邊回頭反思自己的作品,加上我又是個完美主義者,若沒有到達滿意的階段,常常不願行動。直到我看了一本書,裡面提到:「成功的人是一邊行動一邊思考的!」如果我什麼都沒做、沒有勇敢去執行,卻一直評論他人,是件很失敗的事,於是我開始定下許多目標與計畫,參加比賽即是其中一項。

在阿姆斯特丹等待電車時,意外捕捉到這張人與物件交錯的特殊畫面。(Photo│林俞歡)

Q2:何時開始接觸攝影?

爸爸從以前就是錄影師,所以我從小就很習慣影像紀錄這件事。後來他給了我一台FM2,真正開始想拍照,大約是18歲。那是一段記憶膨脹的時期,會念舊、會在意很多小細節,也是記憶很滿的時期;我開始習慣記錄下那些讓我不想錯過的人事物,想要收藏記憶、紀念片刻。拍攝的大都是與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常細節,例如奶奶那雙肥肥的、可愛的手。創作時沒想那麼多,單純因為我很愛她,所以想紀錄。

Q3:為什麼喜歡底片勝於數位?

有段時間我很厭倦使用數位相機,無止盡地按下快門,但回到家後,一點也不興奮,完全不想看那些照片。後來我覺得,數位與底片的應用應該柔軟地平衡自己所需,於是我在創作時使用底片,商業攝影時使用數位;因為創作追求的是細微光影與質感,商業攝影則是追求速度及成功率,兩個都有它的價值。數位與底片如同汽車之於單車,儘管世界如何進步,我相信單車永遠都不會被遺棄。我一直很欽佩日本職人的精神,因為他們追求的是創作的精神及專注,這就是為什麼那些作品能遠遠超過工廠大量生產的價值。底片雖花時間、花成本,但只有真正觸碰它的人,才能明瞭它的獨特價值。

阿姆斯特丹。(Photo│林俞歡)

Q4:喜歡旅行嗎?為什麼?

我們的腦袋與心,每到一段時間就必須要補充新的東西,一旦停止前進,內在終究會在某天被掏光。旅行就像看一部新的電影、讀一本新的書、聽一張新的專輯,這些都很重要,才能讓內心再加入新的事物與想法。

Q5:曾去過哪些城市?

每年我都會存旅遊基金,去過曼谷、倫敦、約克、巴黎、羅馬、哥本哈根、柏林、阿姆斯特丹。我非常喜歡曼谷,那是個色彩飽滿的城市,每次到那裡都像一場探險,我整個人會同時擁有兩種成分:科學家的冒險精神、旅行家的熱情血液。到曼谷絕對不能錯過路邊攤、巷弄,那裡才是最美的風景。倫敦很有活力,有各種獨特小店,在那裡可以盡情拍攝,也不會有人覺得被侵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站在世界的中心,除了可以自由進出歐洲其他城市,還能遇到各種人、多種不同文化的多樣性,每個人好像都在這裡尋夢一般。我尤其喜歡倫敦的氣味,氣候的味道、房子的味道,還有街道上的咖啡香,數百種氣味融合在一起的難忘記憶。

羅馬。(Photo│林俞歡)

Q6:最喜歡的一張作品?

是一張從柏林地鐵走出來的樓梯口拍下的,當時我一抬頭看,毫不思索地被光影及那位穿著黃色大衣的女性吸引。拍照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大衣不是黃色、她沒有往左邊看、體態位置不是如此,整體畫面可能就會缺乏亮點,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

Q7:這些城市還有什麼特性?都習慣拍些什麼?

我每次去旅行都覺得:「我要攻占各處的地鐵!」倫敦的地鐵真的很酷,挖得很深,這個城市也給人很大的自由感。羅馬的光影,是我覺得最強的。而阿姆斯特丹的空氣很舒服、陽光很斜,一到下午,因為光影的變化,整個城市的層次好多。我還拍很多老人家,我深深覺得那些奶奶的穿著實在太漂亮了,無論是布的挑選或質感,老人家總是很自然,可能我真的很愛老人吧,很可愛欸!我後來也覺得,畫面中一定要有人,因為人是萬物間最有情感的,看到有人存在的作品,心裡都會激起一陣漣漪。

倫敦。(Photo│林俞歡)

Q8:旅行時都帶哪些相機?

我都一定只帶底片相機,一台是Olympus OM10,另一台是Contax T2,雖然都是底片機,但使用上的意義卻不大一樣。前者是全手動的底片機,當我有足夠時間去構思畫面時,我會使用它;而後者是傻瓜機,方便掌握稍縱即逝的畫面。去年旅歐的期間,我帶了20卷底片,每個城市我都以「卷」為基本概念,將不同牌子的底片及拍攝國家記錄下來,好讓我觀察每卷底片各自的光影表現。目前最喜歡使用的是柯達Gold或Extra Color。

Q9:平常都看些什麼獲取靈感?

我每天會看很多東西,例如柏林有個網站Freunde von Freunden,介紹很多國外藝術家生活,很豐富。這陣子比較常看一些畫,了解構圖和顏料,跟我作室內設計工作有很大的關係。在日常生活裡也可以發現靈感,例如有次我在廁所裡看到光線透過百葉窗,那道光線十分諧和,當下我就思考,我該如何讓我的照片有這樣柔和的光線?大概都是從日常生活去觀察,再構思。

Q10:妳覺得自己的獨特點是什麼?

敏感,細節。《愛在日落巴黎時》是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真實描寫出人與人之間的敏感關係,也細膩地刻畫出內心情感,戲裡並沒有太多特殊場景,這讓我想起真正會感動我們的事物,反而是那些最簡單的日常生活,就像女主角Celine說:「媽媽告訴我,我上學經常遲到,有一天她跟著我,想知道為什麼,我正看著栗子從樹上掉下來,滾到馬路上;或是螞蟻過馬路、葉子在樹幹上映出的倒影等種種小事。我想,對人也是一樣,我看到的是他們的細節,你不能取代任何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他那種美麗的、獨特的細微之處。」這些話就如同我生活上的縮影,也是我的性格,個性與攝影是會交互影響的,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我會透過影像去記錄生活與記憶,因為敏感讓我的觀察力變得格外細膩,最後變成了一份獨特的影像。

Q11:有沒有欣賞的攝影師、或任何領域敬佩的人?

Vivian Maier是一位死後才被世人發現的偉大攝影師,她生前是一名職業保姆,只有休假時才會背著底片相機在城市裡漫遊攝影。生前,沒有人知道她對攝影有天分,她也從未向任何人展示作品,她真正被發現是在一場拍賣會上,一個年輕人買了她的傢俱,發現裡面都是底片,沖洗出來後,大家十分驚豔。我想,真正的創作就是完全投入自己喜歡的事,當遇見迷戀的畫面時,她就按下快門,我喜歡她在街頭拍攝的作品,總是能跟著她的眼睛去解讀一座城市,有時質樸卻觀察敏銳,有時也會擁有會心一笑的幽默。當我覺得心空空之時,翻翻她的作品集,總能夠讓我再度歸零。

Q12:如何才能拍出好作品?

「協調」是構成一張好作品的基本要素,這是我在做軟裝室內設計工作時得到的想法,如同我一直覺得陶器適合放乾燥花、瓷器適合放鮮花一樣。我想起一個全盲畫家Sargy Mann,他在失明後的作品比失明前更受到讚賞,但是,一個盲人如何繪畫呢?他先利用畫筆在畫布上打點,使用黏膠及橡膠球創造畫板中的結構雛形,同時透過觸摸顏料去感覺顏料的肌理,再接著作畫。他讓記憶力與想像力轉化為視力,完全不受限。他說:「失明好像給了我使用色彩的自由,這是以前我擁有視力時都不敢嘗試的自由。」(Blindness has given me the freedom to use color in ways that I would not have dared to when I could see.)我相信這可以讓很多懷疑自己的人找到自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視角與喜歡的創作方式,器材只是工具,品味生活與敏銳的觀察力,才是最重要的。

後記:

普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的機會。」(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林俞歡認為,那15分鐘是很重要的關鍵,不管你拿出任何品質的東西,以後要再扭轉他人的觀念就會很難。所以,一定要先思考清楚自己的理念與方向,喜歡什麼?未來想做什麼?對什麼事物著迷?要幫自己定一個很好的形狀,將來就不怕自己歪掉。「追求技術、追求美永遠是無止境的,唯有找到屬於自己獨特點,才能比他人特別。」她戴著眼鏡,笑瞇瞇地說。

Profile

林俞歡

18歲開始使用相機記錄想紀念的事物,主修建築設計,現職為軟裝(Interior Decorator)空間設計師,兼職平面(書封)設計、商業攝影。曾於2013年入選法國Px3國際攝影大賽的音樂類特別榮譽獎,作品為台灣獨立樂團1976;2015年則憑藉拍攝的英國搖滾樂團The Big Pink及花朵等自然生態,獲得金獎及兩項榮譽獎。她說:「每個人都可以設計與攝影,只要找到自己獨特的觀點,就可以。」

WEB www.linyuhuan.com

更多精采內容都在《一次旅行Bon Voyage》ISSUE 41 日本世界遺產19處必訪絕景。

8/5全台誠品、金石堂、法雅客等書店及7-11、全家便利商店、博客來均售。

 
搶鮮情報
訂閱一次旅行一年12期 贈《ita義塔•創意料理套餐禮券 × 2張》
立即訂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