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沖水也有如廁妙方
除了投身社區事務外,身為「生態」旅館的BSI,最終還是要面對「降低對環境衝擊」的課題。旅遊業所消耗的水資源相當可觀,富裕國家的沖水馬桶沖一次用掉五公升乾淨的水,但貧窮國家卻沒有乾淨的水可用。BSI深切地反省水資源浪費,同時也為解決「處理排遺」問題,因而發明「乾式廁所」,可說是旅館的招牌景點。
你有想過廁後除了沖「水」之外,也可以沖「木屑」嗎?你有想過後洗手除了用自來水,有其他選擇嗎?洗過的水也能另做它途嗎?對都市人來說,在BSI如廁很新鮮,洗手水竟然是屋頂收集而來的雨水,洗過的水就這樣直接幫廁所裡的小花園澆水。
那麼,剩下最讓人不知所措的問題是:我們的排泄物要怎麼辦呢?BSI做的只是效法自然,將排遺轉化成肥料,成為自然循環的一部分。在乾式廁所裡,使用馬桶後需要沖一匙「木薄片」、「枯枝葉」等富含碳的物質,得以吸取排遺裡的氮元素、水分與臭味。另外,為了避免蒼蠅們飛來瓜分排遺,上完廁所要把馬桶蓋蓋上,所有的通氣口也都要裝上紗窗。
另外,排遺的異味擾人,所以堆肥的地點與處理方式需要特別設計。BSI的「一棟」廁所裡,設計了兩個獨立運作的堆肥馬桶A與B,為的就是當A馬桶滿了(你一定會知道,因為氣味超級濃厚),可以換B馬桶。在使用B馬桶的時候,A馬桶裡的排遺就可以「就地熟成」約六個月的時間,不必搬進搬出,減少人類接觸的機會。
社區自發轉型旅遊業
在辰曲蘭這個偏鄉裡,BSI的經營者找到棲身之地實踐理想,同時也回饋社區,鼓勵社區學習經營永續發展的生態旅遊。而在明多的例子裡,反而是社區先帶起改變的動能,進而鼓勵更多願意發展生態旅遊的經營者進入。
明多小鎮非常特別。二十年前,當其他鎮村的農民還在為了多掙一口飯吃,而開墾更高、更陡的山坡地時,明多小鎮的年輕一輩已開始反省當地過度發展的畜牧業。他們想要轉型發展旅遊業,不過一旦下定決心,就得開始保護環境、開始種樹。這樣的決定雖然受到守舊派的長輩反對,但旅遊業還是慢慢往這個方向醞釀。
辰曲蘭因為海拔高,植物生長環境艱困,且物種有限。但明多因海拔已降低至一千五百公尺,致使氣候雖然潮溼卻不悶熱,屬「雲霧森林」氣候帶。當地原本就擁有豐富且特殊的鳥類如巨嘴鳥、蜂鳥;再加上保育有成,現在「賞鳥」已成為此地最引人入勝的觀光活動。而這個小鎮除了推廣賞鳥旅遊之外,也善用當地資源發展出多樣的旅遊活動,例如善用豐沛的水力來推廣泛舟;利用峽谷地形,發展出類似流籠的吊索等刺激性活動。豐富的遊程組合讓旅客的停留時間變長了,也讓旅館、餐飲業蓬勃發展。
但當旅遊過度發展,同樣也會反噬旅遊業,惡性削價競爭等問題也層出不窮。目前,社區在政府的輔導下,業者開始協調旅遊共識,像是建築的建材是否要統一?是否只能使用竹、木等自然建材?不過根據當地導遊的說法,這些討論只是剛開始而已,要達成共識還有一段長路得走。
生態價值讓人有感
在明多,我刻意選擇了一間號稱自己是「生態旅館」的El Monte,想觀察此地生態旅館的發展程度,以及選擇住在「生態旅館」的旅客,都是什麼樣的人?餐桌上,我與一家三口的加拿大家庭聊天,發現他們的旅途都刻意選擇「生態旅館」。我問他們住在這裡之後,有感到「生態」嗎?那位還在讀國中的小孩搶著說:「當然生態!這裡以前沒有電,要靠自家設置的水力發電,還可以把多的電力賣給小鎮。而且這裡吃的食物都是他們自己種的,或者是在小鎮買,可以降低食物里程。」我又問:「可是這間生態旅館很貴耶!」(以人頭計價,每人每晚三千元台幣,含三餐與賞鳥健行)「但,很值得!」國中生毫不猶豫地說。
不過,對我來說,這間旅館最生態的地方,是他們擁有大片的土地,卻很有意識地只開發5%(一公頃),做為六間小屋、一棟大廳兼社交、用餐空間,與附屬的堆肥廁所、一棟辦公室兼志工居住處,菜園與工寮。其餘95%的空間則是用來健行、鳥類觀察、夜間觀察用的森林。另外,明多旅遊業發展頗為成熟與多樣,大多都是當地人經營(不是跨國連鎖飯店),大家會彼此照應,互相介紹生意。
值得一提的是,旅館裡所有的硬體建設,大多採用當地的材料,也很注重通風採光。不過因為只有六棟私人小屋(一棟可住一至四人),所以一天最多只能接待六批客人。屋頂由於使用棕櫚葉鋪蓋而成,每五年得重新更換一次;其中最大的大廳空間據說換一次要花三個月,而那段時間內旅館就得停止營業。在這種高昂的經營成本下,旅館主人選擇昂貴精緻路線來吸引菁英客群,也就不難想像了。
啟程後有更多可能
一個「負責任的旅遊」得以被實踐,需要有旅人、生態旅館與當地社區的相互配合。旅人必須意識到旅行有可能帶給當地負面作用,並願意付出更多金錢或心力,比如說較昂貴的房費、減少使用便利但耗水的沖水馬桶,轉而使用乾式廁所等。
而「生態旅館」的經營者也必須負起責任,意識到觀光雖然為社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但同時也帶給社區很大的文化與環境負荷。為了降低營運過程中對環境的衝擊,省水、減廢、節能都是好方法。同時,旅館既然是旅遊業中的重要仲介者,經營者可以介紹理念相近的其他業者給旅客,如賞鳥觀光、有機餐廳等。社區則是需要凝聚足夠的共識與主動性,將這些衝擊轉化成新的正面動能,畢竟禍福皆是當地一同承擔。
我相信,負責任的旅遊一旦啟程,有所改變的將不只是旅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