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潮MuziU音樂生活報】提供你喜愛的風潮音樂最新發行專輯,回顧經典音樂專輯,分享音樂背後動人故事。 【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8/23 第5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人籟官方網站直接訂閱
專輯選文 旅行,負責為先(下)
影書評 青春折射慾望,成了美 (下)
 
 
旅行,負責為先(下)
張瀞今
不沖水也有如廁妙方

除了投身社區事務外,身為「生態」旅館的BSI,最終還是要面對「降低對環境衝擊」的課題。旅遊業所消耗的水資源相當可觀,富裕國家的沖水馬桶沖一次用掉五公升乾淨的水,但貧窮國家卻沒有乾淨的水可用。BSI深切地反省水資源浪費,同時也為解決「處理排遺」問題,因而發明「乾式廁所」,可說是旅館的招牌景點。

你有想過廁後除了沖「水」之外,也可以沖「木屑」嗎?你有想過後洗手除了用自來水,有其他選擇嗎?洗過的水也能另做它途嗎?對都市人來說,在BSI如廁很新鮮,洗手水竟然是屋頂收集而來的雨水,洗過的水就這樣直接幫廁所裡的小花園澆水。

那麼,剩下最讓人不知所措的問題是:我們的排泄物要怎麼辦呢?BSI做的只是效法自然,將排遺轉化成肥料,成為自然循環的一部分。在乾式廁所裡,使用馬桶後需要沖一匙「木薄片」、「枯枝葉」等富含碳的物質,得以吸取排遺裡的氮元素、水分與臭味。另外,為了避免蒼蠅們飛來瓜分排遺,上完廁所要把馬桶蓋蓋上,所有的通氣口也都要裝上紗窗。

另外,排遺的異味擾人,所以堆肥的地點與處理方式需要特別設計。BSI的「一棟」廁所裡,設計了兩個獨立運作的堆肥馬桶A與B,為的就是當A馬桶滿了(你一定會知道,因為氣味超級濃厚),可以換B馬桶。在使用B馬桶的時候,A馬桶裡的排遺就可以「就地熟成」約六個月的時間,不必搬進搬出,減少人類接觸的機會。

社區自發轉型旅遊業

在辰曲蘭這個偏鄉裡,BSI的經營者找到棲身之地實踐理想,同時也回饋社區,鼓勵社區學習經營永續發展的生態旅遊。而在明多的例子裡,反而是社區先帶起改變的動能,進而鼓勵更多願意發展生態旅遊的經營者進入。

明多小鎮非常特別。二十年前,當其他鎮村的農民還在為了多掙一口飯吃,而開墾更高、更陡的山坡地時,明多小鎮的年輕一輩已開始反省當地過度發展的畜牧業。他們想要轉型發展旅遊業,不過一旦下定決心,就得開始保護環境、開始種樹。這樣的決定雖然受到守舊派的長輩反對,但旅遊業還是慢慢往這個方向醞釀。

辰曲蘭因為海拔高,植物生長環境艱困,且物種有限。但明多因海拔已降低至一千五百公尺,致使氣候雖然潮溼卻不悶熱,屬「雲霧森林」氣候帶。當地原本就擁有豐富且特殊的鳥類如巨嘴鳥、蜂鳥;再加上保育有成,現在「賞鳥」已成為此地最引人入勝的觀光活動。而這個小鎮除了推廣賞鳥旅遊之外,也善用當地資源發展出多樣的旅遊活動,例如善用豐沛的水力來推廣泛舟;利用峽谷地形,發展出類似流籠的吊索等刺激性活動。豐富的遊程組合讓旅客的停留時間變長了,也讓旅館、餐飲業蓬勃發展。

但當旅遊過度發展,同樣也會反噬旅遊業,惡性削價競爭等問題也層出不窮。目前,社區在政府的輔導下,業者開始協調旅遊共識,像是建築的建材是否要統一?是否只能使用竹、木等自然建材?不過根據當地導遊的說法,這些討論只是剛開始而已,要達成共識還有一段長路得走。

生態價值讓人有感

在明多,我刻意選擇了一間號稱自己是「生態旅館」的El Monte,想觀察此地生態旅館的發展程度,以及選擇住在「生態旅館」的旅客,都是什麼樣的人?餐桌上,我與一家三口的加拿大家庭聊天,發現他們的旅途都刻意選擇「生態旅館」。我問他們住在這裡之後,有感到「生態」嗎?那位還在讀國中的小孩搶著說:「當然生態!這裡以前沒有電,要靠自家設置的水力發電,還可以把多的電力賣給小鎮。而且這裡吃的食物都是他們自己種的,或者是在小鎮買,可以降低食物里程。」我又問:「可是這間生態旅館很貴耶!」(以人頭計價,每人每晚三千元台幣,含三餐與賞鳥健行)「但,很值得!」國中生毫不猶豫地說。

不過,對我來說,這間旅館最生態的地方,是他們擁有大片的土地,卻很有意識地只開發5%(一公頃),做為六間小屋、一棟大廳兼社交、用餐空間,與附屬的堆肥廁所、一棟辦公室兼志工居住處,菜園與工寮。其餘95%的空間則是用來健行、鳥類觀察、夜間觀察用的森林。另外,明多旅遊業發展頗為成熟與多樣,大多都是當地人經營(不是跨國連鎖飯店),大家會彼此照應,互相介紹生意。

值得一提的是,旅館裡所有的硬體建設,大多採用當地的材料,也很注重通風採光。不過因為只有六棟私人小屋(一棟可住一至四人),所以一天最多只能接待六批客人。屋頂由於使用棕櫚葉鋪蓋而成,每五年得重新更換一次;其中最大的大廳空間據說換一次要花三個月,而那段時間內旅館就得停止營業。在這種高昂的經營成本下,旅館主人選擇昂貴精緻路線來吸引菁英客群,也就不難想像了。

啟程後有更多可能

一個「負責任的旅遊」得以被實踐,需要有旅人、生態旅館與當地社區的相互配合。旅人必須意識到旅行有可能帶給當地負面作用,並願意付出更多金錢或心力,比如說較昂貴的房費、減少使用便利但耗水的沖水馬桶,轉而使用乾式廁所等。

而「生態旅館」的經營者也必須負起責任,意識到觀光雖然為社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但同時也帶給社區很大的文化與環境負荷。為了降低營運過程中對環境的衝擊,省水、減廢、節能都是好方法。同時,旅館既然是旅遊業中的重要仲介者,經營者可以介紹理念相近的其他業者給旅客,如賞鳥觀光、有機餐廳等。社區則是需要凝聚足夠的共識與主動性,將這些衝擊轉化成新的正面動能,畢竟禍福皆是當地一同承擔。

我相信,負責任的旅遊一旦啟程,有所改變的將不只是旅人而已。

TOP

 
 
青春折射慾望,成了美 (下)
吳若綺佳映娛樂
「光」的電影如詩如畫

《印象雷諾瓦》可以說是一部關於「光」的電影。劇情並不高潮迭起,但如印象派重視因光線而多變的視覺感官效果,李屏賓所掌鏡的攝影畫面不僅精準捕捉了其畫風的核心理念,更表現出屬於他自己對於光影色彩的細膩詮釋。在風景的呈現上,幾個遠景(1ong-shot)與大遠景(extremely long-shot)都呈現了如雷諾瓦畫作中豐富的顏色與光線。

電影一開始,一頭橘紅頭髮的安黛身穿一襲橘色裙裝,鏡頭跟在安黛身後隨著她深入幽腸小徑,陽光透過樹葉間隙灑落一地,光線使安黛如一隻閃閃發亮的彩蝶,飛進了雷諾瓦莊園。雷諾瓦的莊園中,有著煙霧盤據繚繞,上升的塵霧粒子反射了陽光,又透過樹葉呈現的不同角度相互折射,閃耀著光芒像是敲出了叮叮噹噹的聲響,畫面明麗愉悅卻又不失莊園的神祕。

另外,雷諾瓦第一次帶安黛出外寫生時的大遠景,安黛與雷諾瓦的身體在大片的景色中化為模糊的色塊,但透過光線與景物的相互映照,層次豐富的綠色主宰了整個畫面,雷諾瓦與安黛退居配角成了畫面的點綴。在戶外光線與風景的捕捉上,色彩斑駁亮麗,動人的景色一覽無遺。更令人驚嘆的,是電影中對於安黛線條與皮膚的呈現,安黛一頭橘紅長髮,常穿著紅色相關的暖色系衣服,不僅呈現了她的火熱個性,更襯托她玫瑰般的年輕健康膚色。在室內全身半赤裸半遮掩的安黛,透過光線反射屋內家具與畫作,畫面溫暖沉穩;在室外,充足的光線使她更為閃亮耀眼,粉嫩的肌膚上圍繞一層金色的光暈,雷諾瓦從不要求她靜止不動,光線透過安黛滑嫩的線條與皮膚有了生命,一坐一臥,都彷彿在舞動那層金色的薄紗,令人傾心迷醉。

色彩映照內心流動

雷諾瓦的繪畫是透過人與景物來感受光線,電影也是透過色彩感受光線,使畫面更有故事。例如尚第一次遇見安黛的那一場戲,尚幫安黛戴完項鍊,之後鏡頭特寫雷諾瓦霑著橘色油彩的畫筆,輕輕地霑著水杯裡的清水,橘色的油彩逐漸擴散在水杯裡,一道光從右側打來,顏色瞬間流轉顯得斑斕;接著鏡頭剪到安黛半裸的背影,然後尚在雷諾瓦身邊把視線移向安黛,安黛輕輕撇頭,橘色的頭髮在光滑的背後流洩而下,鏡頭再度拍到水杯裡的橘色油彩,油彩逐漸往杯底沉澱漾開。

這幾個鏡頭沒有台詞、只有清脆簡單的配樂,橘紅的頭髮再到杯中的油彩,這幾個鏡頭詩意地表達了安黛在尚的心底所泛起的漣漪與變化,日子與個性單純透明如水的尚,因為安黛的到來而染上了溫暖的陽光色彩。

理解痛苦才能描繪幸福

如同文章一開始雷諾瓦的名言:「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對身體飽受病痛折磨與擔心兒子前往戰場的雷諾瓦來說,心理與病痛的折磨其實不曾遠去。電影中雖然呈現了許多豐富明亮的畫面,吉爾•布都卻沒有因此掩蓋生活與戰爭的殘酷與陰影。如雷諾瓦小兒子克勞德所注視的動物屍體,安黛看見的受傷軍人,透過不同人物的視野,這些黑暗都血淋淋地存在於某些角落。死亡的恐慌令美麗蒙上陰影,如同安黛美麗的皮膚,因克勞德所吹出的藍紫色粉末不再光滑純粹。

但是,要描繪愉悅與幸福,必然要先理解何謂痛苦。雷諾瓦曾經說過:「雷諾瓦家不用黑色。因為生活已經痛苦,悲劇就留給別人處理。」電影中即便呈現黑夜,畫面則使用不同的深藍色使之層層相疊,甚至有小火燭光微微照亮;即便鏡頭先直視了兔子喉嚨因割開而模糊的血肉,之後接著的遠景,草木與瀑布依舊秀麗。雷諾瓦非常理解肉體終將滅亡,生命與痛苦稍縱即逝;但唯有藝術與美,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攝影與畫作的對話

片長將近兩小時的《印象雷諾瓦》,透過李屏賓如詩如「畫」的攝影,使電影與畫作有了對話的空間。透過一點一滴的顏料,一絲一縷的光線,勾勒出一吋吋年輕鮮嫩的軀體,一幕幕流動的光影。關於雷諾瓦最後一段歲月,吉爾.布都想說的,都交織在光影與色彩,那瞬息萬千的變化裡。

TOP

 
 
嘉義民雄鬼屋 特色咖啡廳吸睛
嘉義的民雄鬼屋名聲響亮,而鬼屋後代則在鬼屋旁開設了一間鬼屋咖啡,不只以鬼屋吸引遊客,還開發特色文創,請來插畫家布置咖啡廳,設置妖精鬼怪的彩繪主題區,果然吸引不少民眾前來。

送小禮、搏感情 日本入學博覽會花招百出
現在「Open Campus」的用語演變成「歡迎到我們學校來!」,以面面俱到的服務來迎接應考生們。在這樣的背景下,跟少子化帶來的影響有關,以確保學生數為目的的學校不在少數。
 
e人籟Twitter e人籟噗浪 e人籟臉書 e人籟youtube
2011 中華利氏學社 版權所有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人籟論辨月刊》及相關作者,未經授權禁止轉讓或節錄。如欲轉載請【連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