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商情電子報】提供兩岸財經要聞、理財投資、藝文旅遊等內容,讓你快速掌握大陸最新趨勢! 【udn發燒車訊】與媒體合作,挑選重點車款試駕,以車主角度剖析車質與特色,讓你瞭解車壇新聞、動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2/23 第486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Cavalia莊子馬蹄篇的解讀者──從竇加與馬的藝術談起(下)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賭城之戀
寬恕之種種

  今日文選

Cavalia莊子馬蹄篇的解讀者──從竇加與馬的藝術談起(下)
蔣勳.文/聯合報

昭陵六駿

唐代以馬為主題的重要作品還有唐太宗墓前的石雕〈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是跟隨唐太宗一生東征西討立下戰功的六匹名馬:「白蹄烏」、「什伐赤」、「拳毛騧」、「青騅」、「特勒膘」、「颯露紫」。戰爭過後,好大喜功的帝王,命令畫工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為六匹戰馬立像。每一匹馬用205公分寬、170公分高的石塊浮雕造像,樹立在昭陵墓前,作為唐太宗一生戰場榮耀的記憶,或君王一生對六匹馬的感念吧。

〈昭陵六駿〉曾經為人盜劫,打成塊狀,方便運送。1914年,其中兩件──「拳毛騧」和「颯露紫」流失到美國,重新拼接後,如今展示在費城賓州大學美術館。當時沒有被盜走的另外四件,目前收藏在陝西碑林博物館。

我在賓州大學現場看過「颯露紫」,描述戰爭中唐太宗李世民坐騎前胸中箭,大將丘行恭即時和李世民交換坐騎。圖中丘行恭站立,正在為中箭的「颯露紫」拔箭(圖八)。唐太宗對六匹馬都有贊語銘文,「颯露紫」贊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讋三川,威凌八陣。」

唐代立國與馬關係很深,高祖李淵曾經為取得名馬不惜向突厥稱臣,有突厥種的馬,也才幫助李氏拿下了江山,建立強大的帝國。

〈昭陵六駿〉裡「什伐」、「特勒」、「颯露」,都帶有突厥語的名稱。〈昭陵六駿〉頸部鬃毛都修成三鬃,是突厥馴馬的習慣,也代表了乘坐主人尊貴的身分。這六匹馬神態不一,「白蹄烏」、「青騅」、「什伐赤」騰躍奔馳,與「颯露紫」胸前拔箭時的靜定隱忍,形成動靜對比。

〈昭陵六駿〉是唐代皇室對馬的尊崇歌頌,當然也與戰爭的誇耀與帝國疆域的野心有關。六匹馬身上多在戰爭中受箭傷,鞍、韉、轡披掛齊全,處處顯示帝國開疆拓土的艱辛與榮耀。〈昭陵六駿〉的帝國精神,飽滿雄強,與漢代〈馬踏飛燕〉中追求的自由、舒暢、解放,生命還原於本質的尊嚴自信,都已十分不同了。

中國唐馬的高峰,宋代不復再見。元代蒙古族立國,馬當然是帝國的基礎。但在藝術上,劉貫道的〈世祖出獵圖〉,以全視野描述狩獵事件,馬的獨特性卻沒有特別表現出來。

元代常被提到的畫馬名家是漢族的趙孟頫、趙雍父子。趙氏是南宋皇室後裔,儒雅博學的貴族文人。被蒙古新政權視為政治樣板,官位尊崇,沒有實權,也甚少征戰的馬上經驗。趙孟頫著名的〈調良圖〉,朔漠秋風,馬匹在風中靜靜站立,馴順安靜,牽馬的人以袖擋風,馬頸鬃毛一絲一絲在風裡飄動,技巧工整嚴謹,卻已完全沒有大自然中野馬的放肆任性與狂野不羈了。

達文西到傑立科

歐洲文藝復興時代藝術大量表現馬的主題,馬的繪畫與雕刻都蓬勃發展。烏切羅(Paolo Uccello, 1397-1475),以翡冷翠城邦的戰爭為主題,發展了馬的各種動態描繪。被稱為「聖羅曼諾戰役」(The Battle of San Romano)的烏切羅三件歷史史詩性鉅作,目前分別展示於翡冷翠烏菲齊美術館、倫敦國家畫廊(圖九)和羅浮宮。烏切羅用近似數學幾何的準確,框架戰爭裡的人與馬。馬的翻騰跳躍,在線條的切割裡,靜止成時間裡的停格。烏切羅彷彿隔離了馬與喧鬧的戰爭關係,使馬孤立在歷史之外。

歐洲藝術中的馬,建立了科學研究的傳統,與〈照夜白〉的抽象精神如此不同。像達文西,他在米蘭時期對馬的研究,建立在精準的解剖學基礎上。達文西手稿裡留下一幅一幅馬的研究草圖,各種不同的動態。每一個拆解開來的細節,馬的關節,馬蹄,頸項的扭轉,騰空而起的前肢,驚怒的眼精,達文西為了一件騎馬雕像,花費長時間的研究,鍥而不捨,進入各個馬的結構細節,解剖手稿到鉅細靡遺。他的塑像模型完成,沒有足夠經費翻鑄成銅,在戰爭中毀去,然而留下的無數草圖研究,足夠讓一個時代擁有對馬的豐富知識。(圖十)

巴洛克時代歐洲新貴的君王,不乏唐太宗式的戰爭誇耀。騎在馬背上單手持韁繩,一手持權杖,耀武揚威的君王,在西班牙的委拉斯蓋茲或比利時的魯賓斯畫中,時時出現,成為歐洲各大美術館最常見的「歷史鉅作」。

這一類歌功頌德式的君王騎馬圖,到拿破崙時代達到巔峰。拿破崙征服所到之處,都留下騎馬巨像,也是單手持韁繩,白馬兩隻前腳縱躍,馬胯下是遠遠的阿爾卑斯山。人如此雄強偉大,遠遠超過自然,這類戰爭史詩性的藝術,要一直到19世紀浪漫主義興起,才有了新的反思。

浪漫主義對生命孤獨感的追求,對生命自我超越的難度挑戰,都使馬這一主題有了新的視點。

德拉克瓦畫過北非一帶的野獸搏鬥,馬與獅子的奮戰。解脫了馬與人類役使的關係,馬回到自然之中,有牠獨自面對野性的挑戰。這樣觀看一匹馬,和在帝國的榮耀下看一匹馬當然不同。

我最喜歡的是浪漫主義早夭的天才傑里科(Théodore Géricault, 1791-1824)筆下的馬,在狂風暴雨中靜靜佇立的馬,風雨欲來,馬的凝鍊靜止像巨大的搏鬥前的蓄勢待發。或者描述北非西亞草原上野馬的捕捉,馬在圍捕中的對抗、踢踏、嘶叫,筆觸迸放,讓觀看者怵目驚心,也使我想到唐人的〈照夜白〉。(圖十一)

Cavalia

如此漫長的馬的人類歷史,如此漫長的馬的藝術歷史,我們對於馬的文明還可以有全新的反省思考嗎?

馬不再成為戰爭工具之後,自然中的馬,此後何去何從?

韁繩、捆綁、轡頭、嚼齒、馬鞍、馬韉、馬蹄鐵、障泥、橛飾、筴杖──許許多多加諸馬身上的道具,像是在榮耀一匹馬,像是在嬌寵一匹馬,但是也許已經很難反省這些物件對一匹馬的意義究竟何在?

莊子是思考過這個問題的,兩千年前,就在秦始皇大量役使馬之前,他已經如此詢問過:「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這麼簡單的詢問,也許提供了長時間人類役使馬的另外一種思考。

馬蹄,為什麼要釘鐵?馬鼻,為何要穿孔?

馬原來有屬於牠自己的「真性」。

《莊子》說得好:「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

伯樂是大家都知道最善於養馬、馴馬、管理馬、役使馬的人。

然而,讀到《莊子》下面這一段話,或許會覺得要為伯樂賞識的馬感覺到悲哀吧?

「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馽,編之以皁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筴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人類「嬌」「寵」的馬,或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吧,燒之、剔之、烙之,前頭有「橛飾」,後面有「鞭筴」。

2003年Normand Latourelle在加拿大魁北克建立了「Cavalia」團體,剛開始,使人聯想到長期以來我們熟悉的「馬戲團」、「馬術表演」。

這個團體很快受到注意,在世界各地演出。

五年前我在馬德里看到這個團體,非常驚訝,當時想到的竟然是《莊子.馬蹄》篇的話語:

「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

我看到的是在廣闊的土地上可以「交頸相靡」的馬,是偶然發怒時「分背相踶」的馬,在巨大的帳篷裡,有真實的馬匹,「食草」、「飲水」,有與人類「相靡」之親,也有「分背」之怒。

真實的馬與科技影音攝製的馬交錯出現,提醒人類觀看大自然中馬群的奔馳、嘶鳴、食草、飲水、求偶,歡欣或孤獨。

將要告別馬年了,Cavalia要在台北演出。看這場演出,我們省悟的,或許不止是馬,而是我們自己吧。

我們可能也像馬一樣,被役使太久了,不知道自己的「真性」,忘了自己的「真性」,失去了「交頸相靡」的愛,也失去了「分背相踶」的憤怒與抗爭,「Cavalia」彷彿是21世紀《莊子.馬蹄》篇的解讀者。(圖十二)(下)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賭城之戀
非馬/聯合報
一個輸得精光的老人

從煙霧瀰漫的賭場鑽了出來

滿眼血絲

抬頭喜見天邊

還剩有一個

紅彤彤圓滾滾的

夕陽

便孤注一擲

將它投入

張著老虎般大口的

宇宙黑洞


寬恕之種種
王鼎鈞/聯合報
您說,不寬恕,大概要陷自己於無法得救的境地,但,以做了糟糕事情的人的懺悔為前提才願意寬恕,則是將自己得救與否的權力讓渡給他人。說得好!我完全贊同。

大原則是如此,論接受的程度,人心不齊。有人要在事後才寬恕,通常退休以後是他和命運的和解期。當年馬上馬下與人爭長爭短的時候,「記仇」可以鼓舞戰鬥意志,激揚生命潛力,擔當艱難任務。到了老年,那些好像都是不必要的了!小說家言,武松晚年隱居,有一天說出這樣的話來:「如果是現在,景陽崗的那隻大蟲,我就不打死牠了。」

有人認為強者、勝利者才有資格「寬恕」,例如日本軍隊侵入中國,引發八年抗戰,給中國造成很大的損失,這損失究竟有多大?單是人員傷亡一項,中國政府調查的報告是,軍人3227926人,平民9134569人。那時中國沒有進入數字管理,這一份調查報告是個粗枝大葉,美國政府、聯合國,還有個別的歷史學家,各有自己的估算,總之,那是中國人的一場浩劫!最後中國贏了,可以「愛仇敵」,倘若輸了,你還有這個臉?

有人說,寬恕?還是記恨?那是受害人自己的事,任何人無權代為設定,好比有人欠我一筆借款,只有我可以說他不必歸還。抗戰勝利,中國政府匆匆聲明以德報怨,許多中國人覺得侵犯他的權利,傷害了他的感情。受害的程度不同,受害人的性格,修養,價值標準,生活環境有差別,對於是否寬恕,何時寬恕,用什麼方式寬恕,寬恕到何種程度,並不一致。通常我們談寬恕,並未顧到因人而異。

有些受害人說:我可以寬恕,但是「他」得先懺悔。如果他不懺悔呢,受害人如果有作為,處處以報仇雪恨為標的,扭曲了生涯規畫,情感和事業都將付出重大代價。受害人如果不能有作為,仇恨內在鬱結,生瘤生癌,由三高演變三長兩短。中國的傳統世家往往把報復的責任付與子女,在年輕一代的心靈上散布毒霾,那更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這種人自己將成為子女寬恕的對象!

以上種種都是人情之常,人情是一團亂麻。有人說,費盡心力梳理亂麻也是徒勞無功,我這裡有一個制高點,你不如鑽出麻團站上來看看,這個制高點是宗教。宗教說,你可以立即寬恕,不必最後,宗教預告了最後,演示了最後,最後是一切撒手,與其最後無可奈何被迫去做,何如洞燭機先主動去做?早做早得益,早做早輕鬆。

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不是弱者,不是輸家,他是神的兒女,他是如來家業的繼承人,他高出那個需要寬恕的人。末日審判,他在台上,那人在台下,苦海無邊,他在岸上,那人在水中。宗教給了他一個資格,也給了他一個職責,他有了這個資格,就應該立即履行職責。所以,有些宗教界人士說,寬恕是一種榮耀。

您提到「逆境菩薩」,是的。宗教還準備了另外的說法去勸化另一種性格的人。世人都有罪,我也有罪,種種迫害都是上帝鍛鍊我,造就我,使我由罪人升格成為義人,寬恕那加害於我的人乃是順從上帝的旨意,這是要上帝負責。世人都造業,我也在前生今世造了業,種種迫害都是我的業報,有了迫害,我就有消業還債的機會,我當然不記恨加害於我的那個人。這是要受害人自己負責。

說到這裡,自然有了結論。惡行發生,惡人負責,他將面臨地獄的永死或六道輪迴的永遠不死,受害人可以寬恕他,甚至同情他。惡行發生,上帝負責,惡人不過是上天的工具,受害人必須寬恕他,甚至尊重他。惡行發生,受害人自己負責,受害人在未接受這個教義之前,心中當然有記恨,想報復,一旦接受了這個教義,當然就寬恕了,甚或要感謝那個加害者了。大哉宗教!它是為了寬恕而存在的,教徒是為了寬恕而生的,這是宗教的特點,無可取代。

究竟先懺悔還是先寬恕呢?宗教強調懺悔,因為懺悔可以得到寬恕,宗教也強調寬恕,因為寬恕可以引起懺悔。寬恕,懺悔,互為先後,循環相生。有人認為只有寬恕,沒有懺悔,問題並沒有解決,其實寬恕是問題的主觀解決,懺悔是問題的客觀解決,如果你對人性抱著善良願望,你常常期待主觀的解決可以導致客觀的解決。

世上有「得到寬恕、仍不懺悔」的人,我們仍然要標舉寬恕,也有「縱然懺悔、仍不寬恕」的事,我們仍然要嘉勉懺悔。就人情來說,懺悔比寬恕重要,就事理來說,寬恕比懺悔重要。為什麼?因為寬恕和懺悔是一條長鏈上的兩個環節,這條長鏈叫因果,因果無窮無盡,煩惱災難也無窮無盡,我們的恩怨糾纏在這個長鏈上承先啟後。寬恕,長鏈從你我這裡切斷了,你承受了上游的痛苦,擔當了,不再傳到下游。好比賽球,球在你手中扣住了,爭奪衝撞就結束了,球場就安靜了。這是人生的高境界,對社會的大貢獻,沒有宗教的幫助,很難安心做到。


  訊息公告
避免五大教養陷阱,拒當「除雪車父母」
究竟父母該如何避免因愛子心切,卻一不小心成了扼殺孩子獨立心?最新一期日本雜誌,介紹了最容易讓孩子錯失成長機會的五大教養陷阱,值得父母自我檢視。

韓國用Big Data分析午夜公車路線
由於公車路線晚上的時間和白天的時間不一樣,人的目的地也不一樣,韓國市政府利用手機觀測大數據,分析市民的移動的方式、距離及目的地,規劃出符合需求的路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