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5/24 第570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馬驥伸/70年 一覺戲劇夢(上)
【慢慢讀,詩】沈眠/置喙
人文薈萃 【星期五的月光曲】巴代、馬翊航/來自部落的聲音
【聯副文訊】「桂冠上的靈光」 諾貝爾文學講座 第三場

  今日文選

馬驥伸/70年 一覺戲劇夢(上)
◎馬驥伸/聯合報
《日出》把我從觀眾席推到舞台上,排演、演出,讓我實地體味了戲劇和演員,尤其幕起、強光隔絕台下觀眾,你若真能融入戲裡,嘗試另一個內在外在的人生,是挑戰、是體驗,刺激也新鮮。《日出》落幕,我向舞台劇跨上一步…

《雷雨》——「齊齊哈爾」,這兩個不太相干的點連接,爆出火花,點燃起我的記憶 。

去年報紙一則報導,大陸齊齊哈爾的話劇團來台灣演出曹禺的《雷雨》,我看到時,已是當天晚上,只此一場,我無法趕去,卻激盪了我七十多年來已漸模糊的戲劇夢。

我是九一八事變前半年出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七七抗戰第二年,在漢口觀賞我記憶中的第一場話劇,就是《雷雨》,「中國旅行劇團」演出,主要演員有唐槐秋飾演周樸園,他女兒唐若青飾四鳳。回想還能出現一些當時舞台上片段場景,但不能確定是真的,或是續後看過多次《雷雨》印象的混淆。

童年生活圈我接觸較多的是平劇,先父在北京讀大學,課餘迷上平劇,我小時候是坐在爸爸腿上的長期免費觀眾。久之,對名角、戲碼、劇情人物知道很多,還被教了一些道白,也能哼上幾段在親友前獻寶。最常念的道白是《連環套》劇中黃天霸那句:「愚下保鏢,路過馬蘭關口……」最熟的唱腔是《四郎探母》起首那段:「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可以唱到幕後鐵鏡公主喚出:「丫環吶!帶路!……」前為止。

能記得最早看的一場平劇《法門寺》,主角青衣黃桂秋、花臉金少山(或許記錯,是裘盛戎)。記憶最深的是中場時,突然空襲警報響起,台上唱做立刻停止,全場照明迅速轉暗,劇院裡相當安靜,幾似沒人移動和驚呼噪音。不多時淒厲的緊急警報過後,外界日機俯衝、炸彈落地聲和轟炸震撼,相繼傳來,院內一片沉寂,連咳嗽都沒有。過後解除警報發出,台上鑼鼓立刻響起,原劇接下演唱,觀眾繼續聽戲,沒什麼竊竊交談聲,剛才那場轟炸,彷彿是例行的暫停空白。

那時正處武漢大空戰巔峰,民眾對敵機轟炸已視為日常作息項目之一,熟知如何應對。抗戰八年,前四年我隨家人奔波逃難,後四年淪陷在日本占領的上海英法租界,兩頭反覆遭逢日本、美國飛機轟炸,也漸麻痺,至今還能回想一點細節的竟是武漢劇院這場轟炸。

我家逃難起自青島,歷經上海、南京、長沙、湘南、武漢、廣州,再由香港轉回上海英租界。珍珠港事變後,成為淪陷區居民。戰爭期間上海平劇仍很活躍,我在父親膝頭免費看戲機會更多。四大名旦的程硯秋、荀慧生,四小名旦的張君秋、毛世來,名鬚生馬連良、譚富英,小生姜妙香、俞振飛,都看過多次。說看戲,是實話。我最感興趣的是林樹森的關公、葉盛章的武丑等戲,但對以莊生夢化蝶為本的那齣《蝴蝶夢》劇情印象頗深。小六作文曾套用名句「人生若夢,夢也像人生」,長大後,明白這可以比擬戲劇濃縮人生、凝聚演員和觀眾幾個小時,彼此夢幻一番,對雙方都是內在與外在合鳴的享受。

我對平劇是「隨父班附讀」,究竟七、八歲幼童領略不出唱腔、身段的藝術韻味。劇情對已生吞活剝看遍父親書架上《三國》《列國》《西遊記》《聊齋》《水滸》《金玉緣》等等這個早熟小說狂的我,沒多大吸引力。而且我覺得包公、張飛、魯智深都是花臉,孔明、宋江、文天祥一律長鬚遮掉下巴,沒什麼變化,因而未曾「深陷其中」。

抗戰勝利那年,上海蘭心戲院一場「苦幹劇團」演出費穆編導的話劇《秋海棠》,兩位名演員一改戲路,慣演反派的石揮,飾演俊俏名旦秋海棠,唯妙唯肖,劇中一段小生清唱「羅成叫關」,台下內行觀眾齊聲爆好。(最近看到一代影后李麗華逝世新聞,想起她和石揮合演過好幾部影片,在《假鳳虛凰》一片裡,石揮飾演女子理髮師,為追求貴客李麗華出盡渾身解數,那副反派嘴臉實難和秋海棠聯想到一起。刻畫劇中人職業習慣,石揮演出一個誇張動作,在假意自殺向李麗華示愛,手舉理髮剃刀先把自己頸上領帶權充磨刀皮,磨擦兩下。這手表演喜劇效果十足,卻引發上海理髮師工會抗議,認為有損理髮師形象。)性格小生張伐扮演袁大帥,滿口山東鄉腔,演活了狂暴粗悍軍閥。這場戲讓我領悟到人生在台上台下,可以也可能扮演相當不同的角色,引發我此後的戲劇熱。

三十五年三月來台灣,剛光復半年,百業蕭條。直到一年後才有「新中國劇團」來台公演歐陽予倩導演的《鄭成功》和《牛郎織女》,曾遴選女師附小一些學生客串戲中童角。接著「觀眾演出公司」多次來台上演《正氣歌》《清宮外史》《大觀園》等話劇,演員有耿震、路曦、陽華、沈陽等,其中很多是南京國立劇專校友,最近逝世的崔小萍,是「觀眾演出公司」最後一次來台演出《寄生草》一劇的女主角,劇團回大陸,她留在台灣。

光復初期,國語尚未普及,一般家庭收入有限,話劇觀眾不多,大陸來台劇團每次演不了幾場。後來陳大禹創出反映現實生活的多幕劇《香蕉香》,劇中人物各依身分背景說自己方言,國台語都在台上出現,炒起台北話劇熱。

三十六年台灣省立師範學院第一次話劇演出,由師生合作。劇本是曹禺的《日出》,前台後台大家一起互動,連後來涉入白色恐怖案件被槍決的藝術科老師黃榮燦都來幫我們化妝和裝置布景。我分配的角色是反派茶房王福升,這次演出應是北部學校第一次的話劇活動,也是我第一次登上舞台。說來有點慚愧,我參加演出並非已有戲劇熱,當時師院本科和專修科一百多名學生中,國語能比上我的不到二、三人(師院國語專修科稍後一年才招生),我是被師長們「按圖索驥」點選的。

《日出》把我從觀眾席推到舞台上,排演、演出,讓我實地體味了戲劇和演員,尤其幕起、強光隔絕台下觀眾,你若真能融入戲裡,嘗試另一個內在外在的人生,是挑戰、是體驗,刺激也新鮮。

《日出》落幕,我向舞台劇跨上一步。

這年暑期,國民黨舉辦戲劇講習班,地點在台北中山堂,我報名參加。講師和課程有:董心銘的「戲劇工作管理」、王紹清的「戲劇概論」、司徒陽、陳春江的「導演」、白克的「電影淺說」、雷石榆的「詩歌朗誦」、雷石榆的夫人蔡瑞月的「舞蹈藝術」,其他講師還有石叔明、陳大禹等。有一堂課還邀名影星舒適亮相,講些什麼已不記得,那時他已息影在某單位任職,偶爾會在衡陽街附近看到身著深藍色中山裝的他。班友只記得師院晚我一班同學章志先和後來在台北忠孝東路三段開業的國醫張駿,同班似乎沒有女生。

戲劇講習班引發我對戲劇的積極探索,促成我號召同學組織師院第一個話劇團體「戲劇之友社」,也在這一年加入中國廣播公司台灣廣播電台的「台聲劇團」。

為深入研究,一批志趣相投朋友,經常在中山堂附近的朝風咖啡館,邊聽古典音樂邊談戲劇理論和相關文藝名著。蘇俄實驗劇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自我修養》、丹欽柯的《戲劇論》和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三書是長期交談的中心。劇本偏重易卜生、契訶夫、果戈理、歐.亨利、曹禺作品,洪深的《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余上沅、鄭君里等的戲劇實務專著,當作課本。我們還練共鳴發聲、對鏡變臉、柔軟身段,狂熱期還曾想回大陸就讀國立南京劇專。

「戲劇之友社」最先演出的是改編蘇俄果戈理和契柯夫的兩個獨幕劇,有了經驗開始演出多幕劇夏衍的《離離草》。規模最大的一次,是民國三十七年在台北市中山堂,售票公演黃佐臨的喜劇《樑上君子》。

中山堂是當時台灣唯一能演大型舞台劇場所,多次觀賞大陸劇團來台演出,我們都只能坐或活動在台下,連到後台一探的機會都沒有。這次竟然在中山堂演出,大家都很興奮。

中山堂舞台前後空間不廣,搭不出真正深景,我看過多次戲劇演出,布景遠比不上在上海看過的《秋海棠》。但比之校內禮堂的台面,對我們這些學校劇團演員已夠過癮了。

演出前,裝置舞台、搭布景,比以前在校內舞台要繁重得多,我們卻樂此不疲,自覺有點接近專業層次的磨練。果然真正的考驗來了,檢視布幕起降速度到半空,忽然卡住。我探頭看望,找到問題所在,自告奮勇,攀沿布幕升降繩索管道登高,想去調整纏結。重大的降幕石墜猝然下滑,幸而布幕管理人員及時控制,在距離我手掌寸許煞住,那人怒喝:「外行人不可以胡亂動手,剛才要是我沒煞住,你那隻手就斷了!」如果意外發生,何止我終身斷手,《樑上君子》也無法演出。我飾演劇中戲分很重的角色夏律師,學校劇團哪會有替補演員的準備。戲不上演,已難交代,何況還有已售出的票如何處理?說到售票,也是發生與《樑上君子》相關的另一樁糗事。演出售票是配合一項募捐,我們不懂管控,有些同學代銷戲票,錢沒繳回。戲演完收支勉強相抵,沒多少錢可捐,已夠難堪,竟還收到通知要繳娛樂捐,大家傻眼。後來稅捐處通知校方,我身為社長被謝東閔院長召去面斥年輕人做事不負責任,但沒責令籌繳稅款,也不知如何結了案。我雖兩度挨訓,都衷心感謝,自覺經驗不足、思考不周, 莽撞行事,傷己也會害人,深切引為後誡。又自嘲反思,也曾研讀過幾本劇團、舞台管理的書,怎沒這些方面的提示。我這少有社會接觸的大三學生,自作歸納:「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話似老套,實有至理。要找機會實地參與,只憑課堂和圖書館所得,不足以應對未來錯綜複雜的人生。

「戲劇之友社」的同學演員,後來真正投入影劇界的似乎只有大導演李行(子達),他從江蘇省立社會教育學院戲劇系轉入台灣師院教育系,是劇社後期社友,卻是主力演員而且兼任導演。其他同學女演員杜兆楠、劉其英入廣播界,田楨是田培林教授的女兒,男演員耿發揚是早期散文作家、後入《聯合報》任編輯。其他大都到學校任教。比較特殊的一位是鄭鴻溪,他是本省人,從大陸回來插班大二,入學不到一學期,就參加演出。在《離離草》劇中飾演我的祖父,—個樸厚慈藹的鄉村老農,他給同學的印象也是那般親和。一口道地的北方腔國語,比我純正得多。下一學期他就成為學生自治會中堅,「四六事件」他列在政府緝捕名單,人已失蹤。多年後,我在中央社大陸動態資料中,看到他已是大陸中央對台工作部門的副首長,料想他在台灣師院學生時,已為中共祕密工作。另一位《樑上君子》女主角音樂系一年級沈蘇斐,十分靈秀的女孩。大我一歲,在劇社好友中,自居是我的三姊(我在師院第一屆同學中,年紀最小,熟悉的低班同學戲稱我「學長老弟」,劇社的大哥大姊們,喊我「社長小弟」)。沈蘇斐來台幾個月,就在師院演戲當女主角,又加入台大「麥浪歌劇團」,是「麥浪」的重要歌舞演員,還兼邊疆歌舞助理指導。她在師院和台大都有一名護花使者,她不即不離、一視同仁,我們旁觀者清,兩位當事人卻能相互默忍。「四六」整肅,她未被波及,學期末,國軍已在大陸節節敗退,兩岸斷離情勢明顯,她悄然向我們道別返鄉,不多幾年輾轉傳來消息,她在故鄉蘇州已是藝文界高級幹部。四十年後兩岸開放,她應邀來台和我們一些老友重聚,已是祖母級的文靜女士。相談中,提到早年因藝文活動曾獲周恩來數度召見。我很想私下問她,在台師院讀書時,是否已加入共產黨,卻始終問不出口。(上)


【慢慢讀,詩】沈眠/置喙
◎沈眠/聯合報

把嘴推上臉

碎著

裂著幾何

幾種孤獨的線條

語詞累計

小分量的沉默

一束一束

攏起

看著遠處的暴力

穿過眼前

渾身發滿他人的疼痛

但不能開啟


  人文薈萃

【星期五的月光曲】巴代、馬翊航/來自部落的聲音
本報訊/聯合報
朗誦作家:巴代、馬翊航

主持人:蔡逸君

時間:5月26日

P.M.7:30-9:00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孫運璿紀念館╱共同主辦

地點: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6巷10號,捷運小南門站3號出口)

免費入場,歡迎聆賞!


【聯副文訊】「桂冠上的靈光」 諾貝爾文學講座 第三場
桂樨/聯合報
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副刊、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舉辦的諾貝爾文學講座,邀請作家談鍾愛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5月25日(星期四)19:00在清華大學合勤廳,由作家郭強生主持,鍾永豐主講「民謠進城之後──Bob Dylan的多元繼承與對話」,談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的作品。免費聽講,歡迎與會。報名請上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官網,詢問電話:03-668-2248。


  訊息公告
打破禮儀規定的晚清流行穿搭
清宮劇構成了我們對清代的基本印象,不過當我們如此認定時,往往都忽略了清朝有二百六十八年的歷史,傳世的清代老照片呈現的只是最後幾十年的服裝風格。

Burger Lab.米其林秘方醬料漢堡 軟嫩多汁又鮮香
和牛起司堡選用的是台北花園酒店Prime One的洋蔥麵包,從前僅在牛排館內供應。洋蔥麵包也是當日製作,出爐後表層灑些玫瑰鹽增加風味,口感柔彈裡帶一絲洋蔥清甜。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