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閱讀幾米繪本,經歷心靈的旅行,再到生活的各種新嘗試,【幾米Spa電子報】將成為你最溫柔貼心的陪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4/23 第323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我不服從你 你要服從我
聯合報社論 打房三年,每坪還要二九八萬
經濟日報社論 服貿不過 進得了TPP嗎?
聯合晚報社論 船難暴露南韓「三流國家」形象
民意論壇 公投未過 怪門檻?
核四僵局 解危3策
去梯言/馬總統的用人作風問題在哪裡?
買不買沒關係 讓我住得起
住者有其屋 爭取民心的王道
囤房稅 亂槍打鳥趕走資金
救經濟、救青年 掃高房價4惡
砸大錢辦賽事 逼下一代埋單?

聯合報黑白集
我不服從你 你要服從我
黑白集/聯合報
這一陣子,「公民不服從」已經變成一個大爛梗。如果你闖了紅燈,也主張公民不服從,拒繳罰款,試試看。

公民不服從是梭羅在一八四九年首創,其原始思想是強調以親身接受法律的制裁,俾在精神道德層次來凸顯該項法律的不正義。過去常有政治人物舉行「坐監惜別會」,以標榜對抗法律的光榮,即有幾分「公民不服從」的意味。

依梭羅的原意,並無「對抗法律/不受制裁」的意思。最典型的案例是教徒以拒絕殺人而拒服兵役,但均以「寧願坐牢/不願當兵」結案;亦即以「對抗法律/接受制裁」來彰顯自己的正義觀。有人出了獄,仍拒服役,又再入獄。後來,為解決宗教與法律之間的「相對正義」,各國相繼修法規定此類案例可以改服社會役;於是,由於法律改變,公民與法律之間的關係亦告改變。

梭羅距今已一六五年,當時的法律較傾向統治者的意志,因此「公民不服從」頗可理解。但今日民主國家的法律本即由「公民(議會)立法」產生,若輕率主張「不服從」,即可能違反「公民主權」。於是,若霸占「公民主權」主體的國會而用「公民不服從」來阻卻違法責任,應知其本身即是踐踏了「公民主權」。

其實,莫說「公民不服從」,連「抵抗權」,或洛克的「革命權」,與孟子的「聞誅一夫紂矣」,皆是民主政治領域實際存在的公民權利。但此次學運如今卻是以「公民不服從」,欲挾制國家改採台獨路線的兩岸政策,而竟然要強制「全體公民必須對我服從」,這真是民主政治的黑色笑話。

公民不服從是相當深奧的民權理念,那絕不是一般街頭暴民的菜,但太陽花的菁英大學生及背後高人豈能不懂?

   
聯合報社論
打房三年,每坪還要二九八萬
社論/聯合報
內政部日前公布房價所得比,台北市榮登全球買房第一難,平均要十五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一間安身立命的房子,不但超越了香港,也凌駕倫敦。馬總統執政六年來,台灣經濟競爭力不見躍升,國民所得也未倍增,房價卻竄升世界第一。對人民而言,這真是痛苦的「世界第一」。

高房價已成台灣民怨之首,但馬政府似未將此當成施政之首。幾位高官近日都說「我的孩子買不起房子」,江揆則宣稱,政府會努力讓囤屋者把房屋釋放出來,將房價所得比降到十倍以下,卻未見具體方案。內政部長陳威仁鼓勵年輕人遠離台北,下鄉從事觀光業;但難道不知,農村的失業率遠高於城市。京師大員們的鄉愿,由此可見。

財政部稍早對全台豪宅大查稅,大台北地區房價在八千萬以上、其他縣市在五千萬以上者,要追查是否依實價申報及有無逃漏。但財政部鎖定的豪宅,全台數量不過兩萬多戶,只是區區之數。事實上,去年全國房屋交易量高達卅七萬多戶,若僅鎖定「豪宅」,則不免範圍過小,甚至可能因交易者隱瞞、低報及無從追查,而失去政策效果。

政府祭出奢侈稅將近三年,為何房價仍然居高不下?根據今年「全球房地產指南」的一項最新調查,去年台北的房價漲幅高達九.九二%,高居亞洲第三名,僅次於吉隆坡與馬尼拉。往前一年,台北的房價漲幅是全亞洲第二名,僅次於香港;但港府因打房有成,香港房價已經回跌。

在政府實施奢侈稅後,去年台灣第一豪宅「帝寶」仍出現每坪二九八.二萬元的售價,是實價登錄以來的新天價。反觀香港,去年新鴻基地產在九龍推出的超級豪宅「天璽」,在香港政府嚴厲的打房政策下,預售價迅即腰斬四成,跌為中古屋的價格。

比較鄰近國家的做法,台灣的奢侈稅規定,房屋取得一年內轉賣的稅率是十五%,一到兩年內出售稅率則是十%,兩年以上則不必課稅。反觀日本,規定房屋取得五年之內轉賣的稅率高達卅九%,五年後轉賣也要負擔廿%的稅率。這也難怪,近期台灣的投資客大舉到日本投資房地產,都踢到鐵板。

過去三年,政府的打房政策一直處在小規模(僅限豪宅)、小範圍(聚焦雙北)及短期限(兩年內轉售)之間遊走,打擊目標僅鎖定投資客,而不從源頭控管炒房資金的來源,也不敢使用奢侈稅及實價課稅雙稅並進的政策,甚至連「打房」的字眼都避免使用,唯恐影響市場。這種「抓龜走鱉」的政策,也難怪奢侈稅實施三年以來,台灣房地產只是「量縮」而「價不跌」。

財政部長張盛和說:不用一直看「帝寶」,它只是個案,台灣房市已到了強弩之末。但他忘了,房地產一直有「追價」的特性,全台地產都在看「帝寶」,因為它牽動著全民對房市走向的預期心理。反觀香港政府,去年便把香港房地產指標的「天璽」列為首要打房目標;而當「天璽」的售價腰斬後,香港房地產銷售量便跌了近六成,投機客的預期心理瞬間崩解,也就失去炒作空間。

比較近期亞洲國家打房最具成效的香港與日本,可發現兩項重要特性。首先,香港政府打房重視源頭,特別對外來資金進行嚴格管控。近年香港房價作手多為外來投資客,尤其是大陸富豪;香港政府於前年十月推行「買家印花稅」,對於非港籍的購屋者課徵十五%的房屋稅。反觀台灣,購買豪宅的多為在大陸經商成功的台商,甚至近期香港投資客也轉戰台灣;政府有必要就此進行控管,並實施差別稅率。

其次,日本政府對自住與投資型房屋做有效區隔,避免打擊投資客時也損及一般自住居民的權益。日本政府將購屋「自住」與購屋「出租」作明顯區隔;若是供「自住」,房屋稅及住民稅都只有「出租」者的一半。反觀台灣的房屋稅,對於這兩類卻不加區分,這也讓政府的打房政策失去著力點。

當房價高漲已成民怨之首,政府推動打房政策,卻把房價越打越高,這股民怨勢必會延燒到年底七合一選舉以及兩年後的總統大選,政府有必要採取大刀闊斧措施,以追求成效。

過去,大家對香港「蝸居」的悲慘情境印象深刻,但最近香港政府打房奏效,讓香港在今年退出亞洲房地產飆漲前五大的惡名。我們不禁要問:香港能,為何台灣不能?

   
經濟日報社論
服貿不過 進得了TPP嗎?
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兩位官員受訪時的談話,使得「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生效與否是否會拖累我國加入「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計畫,成為朝野服貿攻防的最新發展。由於兩位美國官員的看法都認為不致影響,更使得在野黨振振有詞:政府宣稱「服貿」不過將無法進入TPP的說法,已被美國兩位官員揭穿。

然而,所有關心此事的人,都不宜草率解讀兩位美國官員的說法。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司徒文認為:「服貿協議與TPP無直接或間接關聯。」

美國亞太經合會(APEC)資深官員王曉岷則說:「美國不視簽署ECFA下的任何協議,為加入TPP的必要條件,也不認為兩者間有實際的連結。」這兩人的說法,其實只是美國官員表達願意考慮台灣加入TPP的善意回應,如果解讀為兩者之間毫無關係,可就是過度解讀了。

要理解服貿與TPP兩者的關係,可以從三個面向來思考:行政面、政治面和經濟面。

在行政面上,兩者的確沒有直接的關連,要加入TPP,只要在入會第二回合和目前加入第一回合談判的12個諮商國分別完成市場自由化諮商,獲得了共識之後就可以加入,不必管台灣目前和其他國家或經濟體所簽署的協定。因此,美國兩位官員的說法,是從這個面向說明的;而其深層意涵,則是在鼓勵台灣加入這個經濟整合組織,來拉近台灣和美國的經濟關係,創造互利共贏的效果。

然而,從政治和經濟面來看,情況就沒有如此單純。在政治上,繞過中國大陸而想直接和美國等簽署TPP,意味著台灣要遠離中國、親近美日;北京對此當然不是滋味,特別是在中國大陸認為對台灣已經「讓利」頗多之後,更不樂見台灣繞過大陸參與其他經濟整合。因此,不讓服貿生效、直接要加入TPP的直接影響,是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的進度和內容都會受到影響,北京將會意興闌珊,甚至優先處理和其他國家的諮商,延後和台灣的貨貿諮商,並在往後的諮商中「寸土必爭」,讓已經設下條條框框(例如830項農產品不開放)的台灣難以面對,並可能難產。如果台灣的「反中」聲浪持續高漲,北京甚至可以私下要求某個它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國家延宕和台灣的TPP諮商,即使美國對台灣說「可以」,也行不通。

最後,從經濟面看,許多財經專家都認為,「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包括架構協議、貨貿協議、服貿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是台灣要進入TPP和簽署其他自由貿易協定最佳的「緩衝協議」,透過這個開放程度不算太高的兩岸協議,讓台灣較習慣於和境外企業或產品競爭之後,才有比較成熟的條件在更為嚴苛的協定中和其他國家競爭。

如果今天不讓服貿和貨貿生效,卻貿然去簽署TPP,就算在美國拉攏之下獲得成功,其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必然更大;屆時企業和民眾的抗拒及反彈可能更為強烈,極可能天天看到農民或弱勢產業上街頭、包圍農委會、經濟部等。其結果很可能是這些協定都簽不成,或無法在立法院過關,但其他國家卻快速生效,台灣經濟開始付出被他國產品排擠的代價,經濟前途黯淡無光。

其實,面對韓國和中國大陸此時此刻對自由貿易協定的積極諮商,台灣最好的策略是:立法院盡速確定審查機制,並盡速讓服貿進入審查;同時針對國民懷有疑慮的部分,以附帶決議等配套來要求行政部門消弭民眾的憂心。捨此不圖,卻要求政府撤回服貿,如果也延宕貨貿,極可能明年初中韓自貿協定生效後,就會看到台灣被嚴重邊緣化。我們極為擔憂,更期待國人勿掉以輕心,以免屆時欲回頭而恨晚。

   
聯合晚報社論
船難暴露南韓「三流國家」形象
社論/聯合晚報

「歲月號」船難事件,目前仍搜救中,已證實有超過百人遇難,174人獲救,約兩百人仍下落不明。這次沉船,規模之大,情況之複雜,暴露出韓國政府處理能力不足,南韓社會情緒已經從絕望轉成憤怒,媒體不斷詰問南韓是不是個「三流國家」, 二十多年來的最大海難正在演變成政治風暴。

當然追究起來,船長與部分船員要負最大責任,不僅處置失當,還率先棄船逃命。誠如朴槿惠總統所說,這種行為無異於殺人,從法律上、倫理上都不可想像。而援救至今,隨著一具具屍體抬上來,家屬情緒爆發,對官員們敵視,向總理丟擲水瓶,並在朴槿惠慰問時大罵公務員不負起責任,還一度要到總統府抗議,但被警察擋住。在近海沉沒的歲月號,至今生還率竟和百年前在北大西洋沉沒的鐵達尼號差不多,難怪網友怒罵,「無能的韓國仍舊是落後國家」。

對於南韓政府,最困難的決定還在後面:截至目前還有約二百人陷身船中,理論上,船艙結構內也許還有空氣包,可以讓他們存活,但至今已無手機訊息與外界聯絡,令人擔心情況不樂觀。部分家屬現在主張數日內結束搜救,開始打撈,換句話說,要把船身扶正,想辦法拖回港邊。但一開始打撈,就會把空氣包打開,最後存活的希望隨之破碎。不管怎麼決定,政府必然要擔負最後的責任,以及最後的責難。

目前輿論指責的對象是船長與負責救災的中層官員,還沒有直接點名總統朴槿惠。朴槿惠也強調,必將罷黜只知察言觀色、戀棧職位的公務員。不過憤怒情緒和究責焦點勢必會往上升高,朴槿惠目前超高的七成支持率,恐怕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災難無情,尤其隨之暴露的「人禍」最令人無法接受。其實每個國家都經歷過類似歷程。美國紐奧良卡崔娜颶風風災,小布希總統被痛責過後,緊急救災機制才真正上軌道;並在隨後紐約珊蒂風災時,發揮了效用。台灣也有八八風災嚴苛的教訓。南韓這次痛定思痛,應會對災難因應體系全盤檢討,但這卻是多少人命所換來的,何其慘痛!

   
民意論壇
公投未過 怪門檻?
揭仲/國會助理(台北市)/聯合報
公投門檻應否降低,又成爭論焦點;認為該降低者,理由主要是歷次全國性公投,投票人數均未達投票權人總數的二分之一,並將此高門檻歸咎於國民黨。這主張值得商榷。

歷次六項全國性公投,都是跟總統和立委選舉同日進行,而這些選舉總投票人數,都超過公投所需「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門檻。以民國九十三年的「強化國防」公投為例,當天總統選舉總投票人數是一三二五萬多人,超過公投門檻所需約八二五萬人,但公投投票數卻只有七四五萬多人。

從數字上即可看出,公投未過因素,不是「二分之一」的門檻,而是公投主題正當性不足,許多選民進了投票所,卻刻意不領取公投票。因此,若就核四議題舉行全國性公投,以國人對這個議題的關切度,要超過「二分之一」門檻,應非難事,且最後若通過廢除核四,其正當性無人能挑戰。

至於誰該為「公投門檻過高」負責?依民國九十二年立法院公報,不論是「台聯黨團與蔡同榮共同提案版」、「民進黨團版」、「(民進黨政府)行政院版」和「國民黨團與親民黨團共同提案版」,都要求需達「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嚴格說來,「國親版」的公投通過條件其實相對較低,因為「國親版」僅要求「有效投票數超過二分之一同意」,其他版本則是「有效票」與「無效票」都需計算的「投票人數的二分之一同意」。

此外,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立法院院會針對公民投票法進行「表決大戰」時,公投門檻是直接依照各黨團協商條文通過,根本未表決,也就是台聯和民進黨都不覺得「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有問題。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行政院就公投法部分條文移請立法院覆議時,在移請覆議的十一個條文中,也不包括公投門檻。換言之,若真的要找人為「公投門檻」過高負責,民進黨的責任恐怕還高過國民黨。

   
核四僵局 解危3策
劉文晏/「黑潮發電協進會」發起人/聯合報
林義雄以「無限期禁食」明志,將擾攘多年的核四逼上倒數時程表。府院若再處置失當,一旦林「成仁」,原已如燎原野火的民怨,將不斷激盪。筆者敬獻三策,盼能有助解此危局:

一、馬總統公開保證,核四安檢未完成前,絕不裝填燃料棒。

二、由國會立法另組「特別監督委員會」,以最高規格監督核四安檢。

三、最高規格安檢完成後,由最新民意決定核四終局。

進一步析論如下:

馬總統的公開保證,只是「沒有核安、沒有核四」的進一步明確化,未失既定立場。

但為爭取國人信任,於原能會及經濟部既有監督機制外,透過國會另立特別監督機制。以核四工期之長、弊案之多,此舉應能得朝野立委支持。且此議完全避開因修改公投門檻而橫生枝節的可能,有利於朝野儘速達成共識、儘速立法。

以核四爭議之規格,所謂「最新民意」,自非二○一六總統大選莫屬。若於總統大選一併舉行核四公投,可確保公投順利成案,無須修改現行法律。以目前民意趨向,核四公投結果不難預期,此議與前述特別監督委員會配套,雖無「立即停建核四」之名,但可得相同效果,幾屬必然。如此應可得各界信賴,核四爭議,落幕在望。

若朝野得此共識,則氣氛和緩,馬總統應把握良機與各界對話、修補信任,為國家長遠發展厚植沃壤。且若得在野陣營善意回應,馬總統仍可能在所餘任期內,於其他議題有所建樹。而在前述核四公投結果可期的基礎上,林義雄則不妨接受各界勸說轉念,俾便親睹朝野攜手,共創民主新境。

在寶貴的空檔期,社會應責成未來總統候選人提出理想的新能源政策爭取勝選。

果如此,不論短期(林先生安危)、中期(決策之程序正義)、長期(理想的新能源政策)議題,國人有可能三者全得善果,則何樂而不為?

   
去梯言/馬總統的用人作風問題在哪裡?
公孫策/聯合報
馬英九參加國民黨的青年論壇,青年黨員問及馬王關係,馬總統答以「我會檢討我的用人風格」,那並不是答非所問。

回到二○○八年大選,當時的國民黨立院黨團戰力十足,而馬英九以七百六十餘萬票當選,那是當前形勢的一個起點。

當時的馬總統雄心萬丈,確實想要好好改革一番;而當時被推出來收拾殘局的蔡英文,也想好好改革民進黨一番。後來的發展,馬英九的改革把自己搞到跛腳,而蔡英文改革不成,反被民進黨同化。因篇幅有限,本文僅論及馬總統部分。

馬總統當時最應該優先改革的,應該是阿扁留下來的公務員貪腐之風,可是在「不宜株連太廣」的大帽子之下,事務官幾乎「照原任」。那是不對的,公務員受法律保障,但官職不是,貪官不換掉怎麼改革?

總之,馬英九的改革重點乃轉向國民黨內,重點則放在消弭地方派系。地方派系當然不會束手「被改革」,於是立委承受最大壓力。也因此,原本是國民黨主力作戰部隊的立院黨團,乃鮮少入閣成為政務官,但他們卻應該是最熟悉「扁八年」政務發展的一群。而馬政府只能從校園裡借將。

這些校園來的爺們,也莫不想要有所作為,可是對內搞不動公務員,對外搞不過立委,漸漸就成了(青年黨員指出的)「做什麼都不對,什麼都做不好」。

東漢末年,外戚大將軍何進想要誅除宦官,袁紹第一個挺身而出,領了五千御林軍殺進皇宮。宦官們求告何太后,何太后出面要何進「不必株連太廣」,於是收兵。袁紹力勸斬草除根,何進不聽。

後來宦官謀誅何進,何進問袁紹該怎麼辦,袁紹這時已經曉得何進的作風,不再自告奮勇衝鋒,乃建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宦。」這一招非但沒保住何進的腦袋,還引來了董卓之禍。

馬主席改革地方派系不成,每遇選舉卻還得跟地方派系妥協,因而地方派系對馬英九既不滿又不甩,而馬總統令不出中央,「改革對象」乃只能朝向王金平。

此所以青年黨員問「馬王關係」,而馬總統答以「用人風格」的原因。時至今日,整個馬政府內部,已經都是「瞭解老闆作風的袁紹」,國民黨內則已經沒有「挺身而出的袁紹」,這就是馬總統用人作風招致的結果。

   
買不買沒關係 讓我住得起
邱小祥/自由業(台北市)/聯合報
我有一個夢。

如果我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我希望有一間可以讓我安心、在工作之後能放鬆,屬於自己的空間。它不用大,因為我只有一個人,一房一廳剛剛好,我也不一定要買,如果能用三千元租給我,我也很高興。如果要我住到淡水或林口,可以的話,補貼我進城工作的捷運交通費用,我會很感謝。有這種空間,我就不一定要買房子。

如果我結婚了,我希望可以換到一個二到三房的空間,我和老婆住一間,其他二間可以讓小孩長大後住。如果老人家上來台北探望孫子,大家擠一擠也能湊和著住幾天。只要有捷運方便上班,如果能用九千元租給我,再補貼我進城工作的捷運交通費用,我也會很感謝。這樣,我根本就不須要買房子。

如果我要和父母住,我希望能有個四房空間,除了我們夫婦和小孩外,父母可以住一間,六人四房恰恰好。如果能用一萬二千元租給我,再補貼進城工作交通費用,這樣我根本不必考慮買房子。

我有一個夢,其實很簡單。我只想要一個我負擔得起的居住空間,是不是我買得起無所謂,房價高不高也和我沒有關係。有一天我會走,我會很高興的還給政府,再交給下一位需要的人。

   
住者有其屋 爭取民心的王道
朱界陽/亞洲大學總務長(台中市)/聯合報
一輩子有一間房子,就能安身立命、安居樂業、安享晚年,這是品味人生的基本條件。行政院長江宜樺指出,「要讓青年與大眾住得起房!」果真如此,這就是有「感動」的德政,而不是會「感冒」的施政!

口號雖喊得響亮,但要看執行能力如何?過去台灣「耕者有其田」成功的助益「經濟奇蹟」,讓世人刮目相看。如今,若能落實「住者有其屋」,相信台灣會再創另一波的「政經奇蹟」!

總覺土地不夠用的新加坡,年均所得為台灣的二倍多,是富裕強國,但去年八月星國總理李顯龍還宣示:未來十四年內,爭取軍機場、港口土地一千八百公頃土地蓋組屋(國民住宅),要讓月入23K者,可透過津貼(強制儲蓄的公基金)計畫,買到一房一廳;月入47K者,二房一廳;月入94K者,三房一廳,均在廿五年內還清房貸。

無獨有偶,中國總理李克強最近也指出,要讓全體人民實現「住有所居」,五年內要蓋三千六百萬套城鎮保障性住房。所得高過或低於台灣的新加坡、中國,政府都感到「保障住屋」的急迫性,台灣應更是如此。

爭取土地,廣蓋國宅,讓年輕人打拚有希望,努力有未來的「住者有其屋」政策,就是爭取民心的王道。舉如凍省後,台中地區的過去省府用地;精兵後,有不少閒置的軍事用地;甚至因少子化,很多私立學校勢必要倒閉退場;這些土地的水電管道、綠美化、公共設施等基礎工程,大致完善,只要改建為國宅即可。因成本低就能降低房價,政府也不用天天喊要「打房」,所謂土地房屋「正義」自可伸張。

「同地不同屋,三代同堂」安享晚年的溫心國宅,應是政府可再進一步設計的房政配套措施。將年輕一代申購國宅,分配其父母所住國宅附近,鼓勵選擇不輕易離鄉背井,嬰幼兒可由退休父母代勞,不必花保母費,也不必擔心夜晚加班,假日又可三代同堂;平時上一輩含飴弄孫,享天倫之樂;萬一年老病痛,子孫可就近照顧,不至於人隔兩地,勞心勞力又花費大。

目前國民黨在檢討反省,誓言要改革,喊出「一切改革是為了黨要更好!」、「失去政權是一大不道德的事!」。其實,執政黨要能醒悟「失去民心,才是一大不道德的事」,若能及時全面全力推動「住者有其屋」,格局勢必更高更遠更大,即是「一切改革是為了百姓更好!」

   
囤房稅 亂槍打鳥趕走資金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聯合報
周三立法院將審查修訂房屋稅條例增訂「囤房稅條款」,財政部張盛和也會見台北副市長張金鶚,加速行政部門第六度提出「房地合一」稅改構想,提高囤房成本,加重打房,務使房價降至低弱勢族群買得起,實現實質課徵富人稅目的。

這一發展,當然立即引起相關產業及市場的普遍關切。最大的顧慮是,房地產業將大受打壓而萎縮,國內的經濟投資活力及營商環境條件,是否也同時被打趴?

台灣打房政策的崛興,不過基於幾項要素背景:第一是,房價所得比步步高,社會上買不起住房的家戶比例不斷增加,「屋奴階級」持續膨脹,尤其是大學畢業生族群「自有一屋住」的夢遠夢碎,累計人數及其生涯挫折感,也越多越深,並成為三一八學潮的重要驅動力之一;第二,除了房價迭迭跳高,挑戰社會買房能力之外,既有房屋持有者的房地產「持有成本」偏低,且極易轉嫁政府與社會,愈使有屋者堅持保有越來越多不動產,卻毋須負擔太高租稅成本,而更激勵「囤房」;而目前實價課稅(準奢侈稅)措施,只能阻滯短時間內的頻繁交易者,並沒有達到「打擊囤房」的真正效果。

想用「囤房稅」促進房地產市場供給、抑制物價及打壓景氣過熱的思維,其實是承襲第一次能源危機前夕打擊通貨膨脹風暴的「穩定實物經濟」手段。但今天台灣的囤房資產投資型態,早已是現代國際化都會的發展共趨,在製造業、證券市場及服務業的投資機會或利潤報酬預期普遍低落的「悶」經濟階段,除了用投資房產以謀保值增值外,恐怕只有被逼「資金外逃」一途,與當年囤積民生物資與工業原料牟利情形,截然不同。

因此,張盛和及張金鶚共識要用「另類奢侈稅」加大力度壓低房地產市場價格,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好意」,恐怕都不免落空。因為,市場情境現實及經濟底流因素,都不利於這項「一廂情願妙想」的現實。打房措施勢將「再度失效」。

事實上,不止台灣或中國大陸,甚至從國際經濟發展歷史驗證看,都會投資人進行不動產資產投資,甚或所謂「囤房牟利」的驅動力,都不是房屋持有稅率的高低,而是房產持有之利潤預期高低。當整體投資環境不利於工商業投資及證券投資,而房地產成為唯一存在「相對長期利潤預期值最高」的選項時,所有打房政策,都必然失效。兩岸打房政策,基本上都是不成功的。

更值得正視的是,政府想提高「囤房成本」的房地合一稅制,是否真能改善年輕世代購買不起房產問題?這一措施抑降房價的效應,不一定能實現,但住屋持有成本提高勢必會驅趕資金出走,甚且加重青年世代買屋持房的條件負擔,而實際變成懲罰青年世代購買自屋的壞政策,其真乃馬江政府促進世代正義的真實用心嗎?

   
救經濟、救青年 掃高房價4惡
彭建文/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聯合報
營建署公布去年第四季全國與各縣市的房價所得比,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十五•○一倍,貸款負擔率六十三•三七%,兩項指標均高居世界第一,引發各界重視,許多主政官員承認光憑自己子女本身根本無能力購屋。

個人相當樂見官員能感受到房價高漲的切身之痛,但也為政府長期對於民怨的無感與不積極作為,感到不可思議。

房價所得比與貸款負擔率的攀升,均反映民眾房價負擔能力的惡化,主要是因為房價高漲,但實質所得不增反減所造成。過去十年國內房市在游資過多、財產稅制不健全及不動產資訊不透明等原因下不斷飆漲。從二○○三年第二季至今,全台灣各地區房價平均漲幅約二至三倍,但過去廿年國內實質所得,卻在經濟發展面臨瓶頸,企業缺乏公平合理的薪資與分紅制度,加以政府欠缺健全的財產與所得稅制下,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經濟發展成果僅由少數財團獨享。

房價負擔能力惡化問題相當嚴重,不但使經濟惡化、金融惡化、居住品質惡化、生活品質惡化,也會使年輕人沒有希望與未來,可簡單稱之「四惡一沒有」。

因為房價飆漲,使有限社會資源過度集中於房市,企業因不願進行研發與創新或踏實經營,漸喪失競爭力。房價泡沫化也潛藏龐大的金融危機,不但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有屋者也無能力換屋,導致居住品質不斷惡化。此外,居住成本偏高,也排擠居住外其他各項消費支出,包括生育、養育及休閒娛樂,整體生活品質隨之下降。更嚴重的是,在如此居住不正義、世代不正義下,年輕人沒有未來、看不到希望,台灣怎麼會有未來?

房價飆漲,雖可大聲指責建商或投資客沒良心,但政府不積極作為責任最大。政府要使房價合理化,必須多管齊下,目前在財產稅制、金融管制、產業管理、健全資訊,或住宅政策等方面,均有許多值得檢討與改進的地方。不過政府並不缺好的政策,因為相關的研究報告與改革建議已一籮筐,政府最欠缺的,是好的溝通策略來凝聚社會的共識,以及確實執行政策的決心與魄力。

經過太陽花學運,許多有良心、有正義感的學者們深深感受到,不能再繼續坐視社會惡化與沉淪不管,也不能再繼續選擇沉默與等待,唯有開始行動,社會才會往好的方向改變。目前有一群不動產專業領域教授已經成立「房市改革行動聯盟」,共同參與「房市改革救經濟救青年」運動,希望給政府施壓、給政黨與民代施壓、給房地產業者施壓。

唯有透過立即全面推動房地產稅制改革,嚴格限制非自用住宅購屋貸款,嚴查與懲罰房地產投機炒作行為、全面檢討與強化房地產業管理規範,並利用公共建設與產業投資引導城鄉均衡發展等改革行動,讓房市健全化,房價負擔合理化,才能給年輕人多一點希望、多一點未來,才能真正救經濟、救台灣。

   
砸大錢辦賽事 逼下一代埋單?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聯合報
上個星期越南總理阮晉勇宣布放棄二○一九年第十八屆的亞洲運動會的主辦權,因為當前預算遠高於申辦時所預估的一•五億美元,而越南在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下滑中受到很大的衝擊,經濟正處於困境,中央及地方預算有限,無法因應非急迫性的支出,加上八成以上的民眾並不支持舉辦亞運,在財政及民意雙重的壓力下,越南政府決定喊停,以免財政繼續惡化。

舉辦體育賽事拖垮財政的事時有耳聞,二○○四年的希臘雅典就是一個例子。事實上在各國財政都狀況頻出的現在,舉辦體育賽事已不是榮耀而是負擔。二○一二年巴西民眾集結抗議,其中一項就是反對政府花費鉅資舉辦二○一四世界杯和二○一六奧運會。儘管足球是巴西的頭號運動,但其國民還是認為主辦這兩項賽事只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對百姓生活毫無幫助。有錢應先解決國內問題,不必浪費在無謂的宣揚國力上。無獨有偶,一九七五年巴基斯坦因經濟不佳、政局不安,放棄承辦一九七八年亞運;一九八二年哥倫比亞也因為國內情勢,決定要將資金用在社會發展上,放棄了一九八六年世界杯的主辦權。相較於在國際上宣威,把錢花在刀口上更符合民眾的期待。

回頭看看台灣,中央地方的國債已瀕臨上限,根據商業周刊最近一期的報導,全國鄉鎮市的財政黑洞令人觸目驚心。台灣已有四十%的縣市面臨破產的危機,即將步上希臘的後塵。但是即使財政已如此惡化,很多首長們好大喜功的心態卻未改變,除了選舉時亂開支票,廣施福利政策外,也熱中於舉辦各種華而不實的康樂活動,例如跨年晚會、元宵燈會等等。即使明知財務不堪負荷,甚至要舉債發薪,也要輸人不輸陣,以彰顯個人政績。特別是對於舉辦國際體育賽事更是積極爭取,美其名為提升國家體育風氣,增加國際能見度,但其實以兩個星期的體育大拜拜,能為台灣帶來多少宣傳效益真的不得而知。就以台北市將於二○一七年舉辦的世大運來說,預估經費就高達四百多億元,但相對於亞運、奧運的知名度及重要性,世大運遠遠不及,我們不禁要問,有必要花這筆鉅款去從事這樣一個活動嗎?

缺錢喊停看似有失顏面,但卻是面對財政惡化、國債高築現況負責任的態度。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好好檢討中央及地方的債務黑洞,審視各級政府償債能力,遏止亂開福利支票,或是將預算虛擲在一些華而不實的建設或活動。否則以現在的惡化情形,每一位國民,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都已身背九十三萬元負債,再不思改進,當國債到頂時,我們又如何面對被迫埋單的下一世代?

正如同商業周刊所說,從現在起讓我們好好思考,不要再要支持政府或政客們做些什麼? 而是要問他們可以不做什麼,以減少支出、降低債務。讓我們的財政能夠休養生息,使我們的國庫還有機會能補虧轉盈,還我們的子孫一個無債一身輕的台灣。

   
吳若權:在教養中一起成長
父母,難為。當你有這個感觸的時候,一定也很有很深的感慨──我們小的時候,也都有讓父母頭疼過,當時的爸媽是怎麼做的?對我有哪些影響?而我們對待自己的小孩時,究竟又該如何做?

訂報贈獎》正妹變女神! 【黑麵的攝影之路】傳授攝影秘技
誰是唯美正妹的完美掌鏡人?答案是黑麵老師!人像攝影大師黑麵推出不藏私電子報【黑麵的攝影之路】,分享專業的攝影教學、器材開箱及作品寫真,現在訂報有機會抽中黑麵新作!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