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奶奶的活動行程,如果劇團的演出訊息,還有更多更多的戲劇相關活動…,【如果愛抱報】通通報給你知! 英文單字總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TOEIC Power多益單字報】教你從字首、字根和字尾學起,輕鬆背單字。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1/21 第412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慶富案揭開政商醬缸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當賴揆的「修正」撞上小英的「大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迎戰產業變局 四招突圍
民意論壇 安樂死≠尊嚴死 相信您的醫師吧
與大自然漸行漸遠…孩子視野不再寬廣
聯合筆記/大法官與鞭刑
兩岸關係解讀/當國人對大陸觀感大翻轉…
兩岸關係解讀/對陸印象改觀 因為他們在進步
學科無用論 讓高教陷絕望輪迴
慶富案撲朔 正義已迷離
翻轉基礎教育 別被AI淘汰
葉丙成/請停止製造無動力世代!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慶富案揭開政商醬缸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慶富案爆發後,藍綠除了交相指責對方的錯,也拚命撇清自己和慶富老闆陳慶男的關係。事實上,看慶富的發跡史,不管藍綠都逃不了干係。

民進黨想把慶富打成「親藍」商人,可列本世紀最大笑話之一。陳水扁執政八年,陳慶男不僅是總統府的座上賓,還曾經受勛,甚至被點名接中船、中油董事長。扁政府末期的鐽震案醜聞,陳慶男也被傳為要角之一。他甚至可以用個人名義,邀請陳水扁和地方政商人士為陳菊助選。他與民進黨關係不是很好,而是根本就融為一體。

這是否表示國民黨就置身事外?當然不是!馬英九上任後,陳慶男照常以紅頂商人身分出入總統府,還打敗台船拿到獵雷艦標案。他雖不能說和綠營執政時有相同影響力,但至少未因政黨輪替而失去紅頂商人光鮮。至於總部大樓被拿來當馬吳選辦,更是他政治上「兩邊押寶」的明證。

陳慶男曾被推為本土企業的「典範」之一,自是政治人物亟欲拉攏的對象。民進黨與他水乳交融時,一定沒想到他有一天會變成眾矢之的;國民黨和他建立關係時,也勢必為自己在「綠色企業」建立灘頭堡而沾沾自喜。今昔對照,多麼諷刺!

政黨選舉需要錢,商人做生意需要關係,政商之間往往各取所需。然而,從政商往來到政商勾結之間,只有一條細細的紅線,很容易就跨過。慶富與藍綠這一頁歷史,揭開了政商之間臭不可聞的醬缸,這當然不會是最後一頁。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當賴揆的「修正」撞上小英的「大話」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民進黨政府最近有幾項決策,在轉彎時面臨撞牆的困境。其一是「一例一休」的修法,賴揆務實的態度原本深受外界期待,但提出之後,卻造成勞團不滿,立法院雜音不斷,勞動部政次廖蕙芳更因此請辭。其二是軍人年金改革,蔡政府原本承諾軍人要與公教年金脫鉤處理,孰料年改會執行長林萬億卻一意孤行,不待溝通就逕自宣布版本,且內容和公教並無二致。此舉除引發軍人團體的抗議,綠委也不滿林萬億未溝通就硬推,因而強烈杯葛。

修改一例一休,是賴清德出任閣揆後的首要承諾,也是展現他「深知民間疾苦」親和力的第一步。政院修法版本提出之後,外界的反應並非一片叫好,但多數人認為至少較原先的林全版本為佳。既然多數人認為合理,為何仍面臨偌大的反對壓力?原因無他,當初蔡總統大話說過了頭,一再強調「一例一休」修法多麼嘉惠及保障勞工云云;如今,這麼「美好」的政策再要往回修正,當然讓勞方感到憂慮,認為賴揆在偏袒資方。

大話說得太多、太滿,會讓政策變得難以轉圜,這是必然的結局。問題是,當初蔡總統戴著勝選的光環上任,哪裡會想到自己的完美政策有需要轉彎的一天?不僅如此,勞動部一年來不斷地宣揚一例一休新法實施的「好處」,如何滿足了照顧勞工權益的目的等。三天前勞動部還發表同一論調的統計說,今年前八月平均工時較去年同期減少一.四小時,加班工時減少○.二%,每月總薪資增加二.四%,加班費增加七.四%。試問,如果政策效果如此美好,為什麼賴清德還要快速修法以消民怨?為什麼修法只是微幅放寬工時及休假限制,卻能贏得六成民眾支持?

勞動部站在勞工的立場設想,其實並沒有錯。但是,它用同一套統計和解讀,卻要為兩套不同的政策辯解,在外界看來當然顯得荒謬與矛盾。進一步看,賴揆決策轉彎碰到如此多的障礙,原因無他,正是蔡英文一上任即不斷強調她「心中最軟的一塊」,從華航空服員罷工、國道收費員補貼、到一例一休修法一路左偏;至今,就造成了轉彎勢必撞牆的窘境。

去年的甜美承諾,卻變成今天施政的苦澀,在軍公教年金改革議題上也相當明顯。軍公教年金制的形成,除有不同時代的政府決策因素,更存在不同職業別的條件差異,包括不同基金破產年限也不一樣,基本上不應一概而論。尤其,軍人士氣攸關國家安全的維護,更不可以掉以輕心。蔡英文應深知這點,所以承諾軍人年金要與公教分開處理。但是,政委林萬億作為年改推手,或許在公教年金一役砍殺太過順手,竟然毀棄要「先作溝通」的承諾,就逕自宣布軍改版本;而且完全違背承諾,不顧軍人服役年限少於公教的因素,強要軍人比照公教年改待遇。如此粗暴和寡信的作法,怎麼可能不引發反彈?

蔡英文上台後,以一連串文青風的演說,形塑了許多美好的國家願景。但是,經過各種現實條件的碰撞,不少願景圖像正在剝落,甚至要追求修整或轉彎而不可得。事實上,一例一休或軍人年金改革還不是最棘手的部分,包括兩岸關係、同婚修法、非核家園、司法改革等才是她更艱難的挑戰,這些都將在嚴重的「眼高手低」困境中掙扎。

賴清德上任後,具有務實解決問題的行政熱情。問題是,蔡英文喊過的價碼甚高,和林全粗率框定的政策架構,賴揆想要改弦更張,恐怕也困難重重。無論如何,民進黨知道要喊停林萬億的軍改版本,至少是明智的。至於一例一休,賴揆恐怕要令經建部門提出更具說服力的修法理由,不能再用勞動部那套矛盾的說詞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迎戰產業變局 四招突圍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近十多年來,眼見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在各產業領域快速崛起,台灣企業不免有「生不逢時」的感嘆(以製造業為甚),一來是成本競爭拚不過新興國家的競爭者,二來是產品差異化層面又贏不了已開發國家企業。不少學者專家將這種尷尬處境,歸因於中國崛起與台灣處理兩岸經貿關係的步伐遲緩、策略失當。尤其是當中國在APEC等國際場合或產業轉折點展現巨大影響力時,最令台灣感到焦慮不安。

誠然,中國傾一國之力發展各項重點產業與其市場龐大的磁吸力,確實對產業秩序造成破壞或觸發質變。畢竟,1990年代資通訊(ICT)革命後,生產知識的獲取成本大減,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更容易跨越生產技術門檻,並憑著人力豐沛、資源雄厚、位置毗鄰等利基,跳級參與全球價值鏈,打破過往按部就班的雁行模式。再加上伴隨ICT革命而來的產品與產業生命周期大為縮短、涇渭分明的產業界線日趨模糊等現象,也讓產業營運常態由安定轉為變動。

於是,相對較靜態、有序的產業環境逐漸消逝,講究快速與彈性反應、亂中有序的高度動態時代應運而生。值此之際,產業發展習於雁行模式,且擅長「做好一件事」(即提升生產效率與壓低成本)的台灣,自然跟不上變遷的隊伍,甚至在競爭中處於被動的挨打位置。

那麼,台灣要如何擺脫這等劣勢?其實,Google前執行長布朗(S.  Brown)、史丹福大學教授艾森豪特(K.  Eisenhardt)合著的暢銷書《邊緣競爭》(Competing  on the Edge)便曾針對ICT革命後的兩大市場特色──時刻變化、前景難料形成帶有秩序又充滿不確定的競爭環境,提出了新戰略思維。也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再僅是透過「管理」提高效率與生產力,更關鍵的是能夠「管理不確定性」。同時,要藉由變革不斷創造出企業競爭優勢及開啟新的變局,迫使其他市場參與者回應或跟隨,進而將市場邊界持續地向外擴張,而主導變局的企業也較易成為市場霸主。

更具體地說,企業要在當前競爭激烈與快速變遷的商業環境中打勝仗,必須依循四大心法:首先,變革雖重要,卻不能天馬行空或盲目為之。企業必須透過扎根現在,確保從既有產品中獲得最大收益的方式,累積足夠資源,盡力開發與多方延伸產品的應用層面,將觸角擴展到能帶來更多獲利的新市場。就像中國白色家電製造商海爾(Haier)神來一筆地為洗衣機附加沖洗蔬果功能,成功吸引廣大農村居民目光並激起買氣,即是一例。

其次,揚棄做好一件事就好的觀念。許多企業領導人以為將現有的核心競爭力做好、做優、做強,就能保持優勢。殊不知,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下,既有優勢往往只能短暫維持,無法長久。

第三,建構起多樣、即時、非簡單一般化的策略組合,才能在當前機遇與限制皆詭譎多變的商業環境,適當地採用半自動方式調整企業營運目標與計畫,避免因資源配置過度集中而缺乏因應變化的彈性,亦讓企業能多面向地從渾沌中感受可能變革。就像蘋果公司在數位串流還未成為風潮前,就透過@me將觸角延伸到雲端服務,進而催生了iCloud。

第四,不被「效率」綁架。在企業創新的過程中,頻繁變換方法、更改運作模式、調整組織架構可能犧牲不少營運效率,但為了激發全新創意及爾後的價值提升,確實有必要忍受短痛。

要言之,面對如今高度動態的產業競爭環境,且供給大於需求的市場樣態,台灣企業必須有超越一般市場競爭,晉升至勇於創造新市場的藍海策略與企圖心,才能取得產業競逐的發球權。反之,若企業仍緊抱著反映過去軌跡的內部資訊(如財務報表)且輕忽外在環境的變遷(類如平台經濟趨勢),誤以為能靠往昔的競爭力生存,恐怕未來只能不斷感嘆舊時榮光不再,後悔莫及。

   
民意論壇
安樂死≠尊嚴死 相信您的醫師吧
李源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台北/聯合報

「生死事大」不可等閒視之,傅達仁先生在我國大聲疾呼「尊嚴死亡」,不得其門,於是偕同家人遠赴瑞士求「死」,尤其他的「要回家了」影像更是震撼。各種言論思想在自由文明的國家應該高度尊重,但傅先生在正確觀念的行止表達,事關重大,值得討論。

每個人天賦平等,一生僅有一次生死,沒有例外。也因是絕無僅有的一次,追求「尊嚴的死亡」,理所當然,應予高度尊重。

「安樂死」是尊嚴死亡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求仁得仁,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日本人切腹自殺、屈原投江自盡、李白水中撈月死亡,我都認定是另類的尊嚴死亡。

「安樂死」萌生多時,由醫師協助自盡,在一九九○年末葉才逐漸成形,二○○二年荷蘭首先立法通過,迄今僅四個歐洲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哥倫比亞和美國五個州可合法執行。

所謂「安樂死」是指當事人意圖終結自己的生命,請准後假他人行使死亡的醫療法律規範。「安樂死」必須具備下述條件,包括病人主動、深思熟慮後的自願請求;無可救藥的「不能忍受的痛苦」(Unbearable suffering);醫師應該告知病人真情及後果,並已無任何其他袪痛措施可資代替;現在療法已無能為力等等;再者,尚需至少一名醫師獨立的判斷意見佐證,審核過程完全透明,不可不謂嚴謹。尋求 「安樂死」不能單憑當事人的意願,中間層層考量都要完備。也因此精神神經病患及幼兒的意圖死亡更棘手,尤其低收入者求死甚切的情況,後來衍生許多審核難度。

在安樂死立法前,比利時符合醫師協助自決生命終結有一.三%,醫師終結有三.二%,而醫師停止任何治療方式生命終結有五.八%。荷蘭立法後,安樂死在二○一○年占二.八%(四七五╱六八六一),比二○○五年的一.七%(二九四╱九九六五)有些微的增加,僅與「安樂死」立法前相近,沒有幅度的改變。 最近荷蘭醫師從事持續深度鎮靜治療直到死亡,其比例從二○○五年的八.二%(五二一╱九九六五)到二○一○年的十二.三%(七八九╱六八六一)顯著增加,十多年來的實務歷練,似有轉折,臨床醫師也就更著重於病人痛苦袪除的選擇。

今日醫藥進步,採行積極重度鎮靜藥物袪除疼痛;醫師認定無可救藥病人,可依據病程判斷,不採無效療法,或拒用無謂的維生療法,都是當今合乎醫學倫理的作法。

「安樂死」不只當事人,尚有其周遭親友、社會、醫學及法律相關。從荷、比兩國的經驗,沒有快速進展甚至停滯不前,在在表示這種「善終」之舉,仍有待更多層次的思考,才能存歿無憾。

傅先生主張的「安樂死」不等同尊嚴死,我相信我國的醫療院所的醫師有能力,也有智慧為病人盡份心力,相信您的醫師吧!

   
與大自然漸行漸遠…孩子視野不再寬廣
林少英/音樂創作人(新北市)/聯合報

大雪山在東勢、和平年輕一代孩子的心中,似乎已一日一日漸遠…

許多新移民的孩子因為家境及大環境的變化,反而更能脫穎而出。我不懂什麼南向不南向政策,也不相信什麼少子化的藉口,在大環境快速遷變下,幾年下來我們早就失去應變應對的能力。

偶爾看到國際詩歌節,強調越南這個領域的詩。越南的詩與漫長的越戰、生活、生命的價值觀等有深刻的關聯;越南華人對中華文化的深厚情感,及不惜一切代價,用心誠懇的投入推動保存。台灣在大力推動南向政策時,卻是形式化又缺乏深度的理解。沒有真正經歷過,隨著大風吹的去辦什麼活動,最後還是如空氣般政策而已,對落實人文意義不大。

我看到的是下一代新移民的優勢,有如當年許多在越南淪陷後的逃難者;從難民營有幸移民到美國的新一代,他們的小孩在美國教育下長大,許多都脫穎而出。

像美國著名爵士吉他手Pat Metheny來台演出的小喇叭手,是越南移民的後一代;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的妻子普莉希拉.陳也是,還有很多優秀的例子。

在台灣,東勢、南投、埔里、很早因為工作需要引進了許多新移民,他們的小孩因緣生長在好山好水的山上,又是有許多教會的地方,只要有心培育,小孩反而可以自然長大、思維,在學習上占有大大的優勢。

反觀台灣老式制式教育仍相信補習升學,滿街的學位掛帥完全不知民間生活的辛苦,和大自然生活是脫離的。其實周休二日的所謂慢活,也只是度假,和大自然的作息完全沒有關係。小孩如何成長,如何寫感動人的詩,空想、跳躍式的創想在創作上是好的,但是和空氣的創想這兩者卻是天壤之別。

最近在台三線東勢駐村,兩次課程成果發表會,心中只有告訴同學,我完全不是什麼駐村藝術家,我只是要求等你們長大了,回想起來我曾說過:「你們最大的優勢和競爭力的培養,是你們就近擁有大雪山脈的大自然生態,神奇的鳥神差,大甲溪旁的菅芒白浪,東勢情定日落的夕陽無限好,靜謐美麗的靜夜星空…這一切一切都是『詩』的泉源,好好的重新開始與它們共生。」

失去與大自然的聯結,孩子有如飄浮無根的草木,很難平實的茁壯成長。窮困的孩子擁有老天給予他們的,種在山上的花木總是比種在家裡的視野寬闊、長得好。

   
聯合筆記/大法官與鞭刑
蕭白雪/聯合報

台灣民意基金會針對「台灣人對權力菁英的信心」民調結果,在法界被視為最崇榮的大法官,竟是敬陪末座;幕僚單位將相關報導提供給大法官們參考,幾位前任、現任大法官都不解,為什麼會這樣?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動員大批人力投入,才剛落幕沒多久,司法爭議卻一件又一件蹦出來;雖說司改成果非立可見效,但民眾在意的事項是否在職掌司改者心中,恐怕才是大關鍵。

鄭性澤被控殺警案,從原本的死刑確定逆轉變無罪,對長期投入救援的人權團體而言,是等待已久的正義;但在被害刑警家人心中感受卻是:司法的反覆無常,誰能接受?

二度回鍋再任大法官並任司法院長的許宗力最近說,裁判見解不一,名列司法民怨首位。聽起來就像民間常說:「法院的判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不只現任司法院長有此感受,司法院前院長賴英照在最近出版的「誰怕內線交易」一書中,有一大章節就檢驗那國內廿件曾被控涉內線交易的案例,光是就「重大消息」的認定時間點,不管是公司併購或公司破產、聲請重整等類型,判決見解都有早、中、晚期不同標準。

不管是法官對事實認定、法律見解的歧異,還是裁判者本身的價值判斷所致,裁判見解不一,不光當事人可能懷疑司法的公正性,更給了旁人想像空間。

前任、現任的司法大家長都對法官裁判見解不一,對司法公信的傷害心有所感;對不熟悉法律的民眾而言,更不免覺得上法院打官司,跟進廟宇擲筊一樣。

多位大法官或許自認透過解釋,引領台灣的人權往前走,諷刺的是,當法官依據大法官解釋精神、檢視警方現行酒駕攔檢作為的判決,對判決有意見的聲浪,似乎高於肯定其對人權的保障,反映出的是司法單位欠缺對民眾法律感情的理解,還是民眾依舊欠缺基本人權觀念?

即使目前的警察大家長、內政部長曾是知名公法學者,即使多位過去有著人權律師美名者進入政府團隊,如今所為是否與過去他們的主張一致?

這個政府一方面打著重視人權旗幟,一方面則要開會討論鞭刑,執政團隊內部的見解歧異,與民眾法感的距離,似乎總不斷在凸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兩岸關係解讀/當國人對大陸觀感大翻轉…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聯合報

中共十九大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權力鞏固達到歷史高峰,其黨內地位與聲望直逼毛澤東、鄧小平。有趣的是,聯合報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與民眾的觀感都朝正面大幅翻轉,負評均降到新低,好評則創新高。而台灣民意基金會使用「感情溫度計」測量發現,台灣民眾對習近平的平均感覺溫度是五十一點五二度,顯示對習存在「有些微的好感」。這種現象是否持續發展頗值關注。

首先,儘管十九大政治報告涉台政策部分,呈現「硬的更硬、軟的更軟」雙主軸特色。「硬的更硬」表現在硬化及窄化「九二共識」等於「一中原則」。同時,從反對台獨的「六個任何」,宣稱有信心、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主義行徑。

大陸對台政策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九二共識」發揮統一戰線及堅壁清野作用,團結泛藍的國民黨、新黨,中立分化柯文哲與民進黨關係,孤立邊緣化民進黨在兩岸政策角色。台灣內部政黨、社會組織、企業是否承認「一中原則」或「九二共識」,成為與大陸對台政策相向關鍵核心指標,具有統一立場的民眾傾向對習近平有好感;而強烈台獨立場者,並不會對習產生好感。根據聯合報調查,主張急獨與緩獨比例較去年減少七%,而急統與緩統增加三%。

其次,習近平倡議「兩岸一家親」理念,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提出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心靈相契及共圓中國夢,這是將「社會本位」納入兩岸政策思維脈絡。從提出「三中一青」(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戶、青年)到「一代一線」(青年一代、基層一線),出台「居民待遇」措施等,利於吸引具統一立場及中間路線的民眾。出台一系列便利台灣民眾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福建與上海已先行。

最後,聯合報調查指出,七成民眾認為大陸可能躍全球首強,六成八民眾並不擔心大陸國力擴張不利於台灣。超過五成年輕人願意西進就業,四成願意讓子女到大陸就讀。台灣民眾願西進就業、移民、讓子女赴陸就學或定居意願,創高八年新紀錄。這顯示民眾對大陸認知圖像轉為好感,從而也降低主張台獨聲浪,更願意進行兩岸民間交流往來。

大陸當局對台政策取向,仍強調「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與民眾印象改變,對習近平有好感,都凸顯對台政策在贏取台灣民心部分,無疑是成功的。然若台灣民眾對大陸領導人好感,卻不滿意台灣領導人的表現與聲望,這也折射出台灣民眾對大陸對台政策存有某種程度滿意度,且對台當局兩岸政策表示不滿。蔡英文當深思上述現象變化,儘早因應規劃避免兩岸政策陷入被動狀態。

【相關閱讀】

□兩岸政策年度調查 47%質疑不當
□願赴大陸就業、念書 創8年新高
□首度逆轉! 49%對大陸民眾印象好
□陸委會:政府兩岸方向 主流民意肯定
   
兩岸關係解讀/對陸印象改觀 因為他們在進步
巫秉瑋/醫療業(嘉義市)/聯合報

聯合報民意調查發現,民眾對大陸民眾的觀感逆轉,四成九對大陸民眾有好印象,創八年調查新高;四成民眾對大陸政府有好印象,四成五印象不佳,負評為歷年調查最低。對於這份民調,我不意外,原因是這幾年大陸的發展讓人刮目相看。

「大陸一直在持續進步,我們卻還是在內鬥與抗拒外面的變化!」這一年來,老婆常這麼說。

現在她用大陸「愛奇藝」觀看網路電視,她說:「大陸的連續劇拍得比台灣精緻多了!」她的手機以前使用hTC,現在用中國大陸品牌。當然她也利用大陸微博了解大陸明星的新鮮事與大陸民眾對台灣時事的看法。

一般大陸民眾對台灣的感覺就是台灣人的講話比較溫柔,也比較有人情味。不過也普遍感覺台灣進步很慢;以手機支付而言,大陸相當普及,已可滿足九成消費需求,但在台灣,才剛要起步。還有台灣的建築都很老舊,都更效率不彰。

大陸各方面持續進步,文創產業又蓬勃發展,持續交流下去,台灣民眾對大陸民眾的好印象應會繼續提升。

【相關閱讀】

□兩岸政策年度調查 47%質疑不當
□願赴大陸就業、念書 創8年新高
□首度逆轉! 49%對大陸民眾印象好
□陸委會:政府兩岸方向 主流民意肯定
   
學科無用論 讓高教陷絕望輪迴
林柏寬/台南市國中數學輔導團員(/聯合報

大學招聯會在一○八年起推出新的招考制度,部分校系不必考學測,即可申請入學。術科如音樂、美術與體育等,該校系若不參考學測成績,考生不考學測也可憑術科成績參加個人申請或繁星推薦。至於非術科校系,第一關的篩選科目減為一至四科。台大擔憂若不採計學測或僅採計少量學科,可能導致學生素質下降,降低國家競爭力。

少子化的年代,教育應該著重在教與學「品質」的提升,大學招聯會卻是「數量」思維,認為少採計幾門學科,就能降低考試壓力,解決中後段大學招生不足的窘境。簡化學科意涵,佯裝多元招生,殷鑑不遠,絕對是場教育大災難!

首先,十二年國教刻意沖淡學科比重、高舉多元比序的思維,這幾年造成的諸多紛擾亂象斑斑可考,學生血淚辛酸道不盡!

回想這幾年的超額比序,柯P女兒那一屆的基北區發生「作文至上」的亂象,五A錯三十幾題、作文六級分「擊敗」五A錯零題、作文五級分的荒誕現象。其他各區則歷經了校外競賽獎狀加分、幹部分數、志工服務凌駕一切的不公現象,大家爭相掃公園、掃廁所搶當志工的景象更是歷歷在目。如今全國各區現在的多元比序「幾乎」名存實亡、淪為形式,國中教育會考的紙筆成績又成了決戰關鍵點,好不諷刺!

其次,一○八年新課綱各領域強調「素養」導向的教學,藉此完備學生終身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招聯會卻反其道而行,淡化學科比重,後果就是高中端學生不重視素養學習,新課綱的美意無法有效實踐,重重打了教育部一巴掌。

以數學科為例,有人常謬誤地高談闊論,認為數學無用,學數學做甚麼?招聯會減少採計學科的思維不就是如此嗎?荷蘭學者Freudenthal推動「現實數學教育」,認為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關聯,當老師將數學的事實連結現實生活,讓學生有感,便能涵養出學生的數學素養,孕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誰說數學無用?

最後,大學端一旦放寬可不採計學測成績或採計少量學科入學,可以預期中後段大學為了搶食學生無所不用其極,鑽制度的漏洞。學店林立,大學生程度低落,台灣教育陷在無止境的困境輪迴中!

   
慶富案撲朔 正義已迷離
高茂榮/榮民(竹縣竹東)/聯合報

慶富案擾嚷多日,至今還是一天一說。

國民黨立委曝光錄音,慶富副董陳偉志去過總統府,也見過府裡的高官等。高雄高檢立即出面反駁,不幸語音甫落,總統府發言人證實陳某確實去過總統府。不僅打了高檢嘴巴,簡直赤裸裸脫了他們褲子!

這件案子,或許高檢準備大事化小,卻沒有想到總統府自知紙包不住火,只得出面招認。如今最大的問題是:三期預付款廿四億,國防部說一○六年度沒編列這筆預算,今年十月份發現,這筆錢去年十二月就提前交付慶富。這麼大一筆錢,且能從無生有,誰有這麼大能耐?又是誰批示?先是總統府,再來是國防部,現在國防部推到海軍總部!顯然案子範圍不斷在縮小,層級愈來愈低,拖到明年縣市長選舉,藍綠一惡鬥,焦點一模糊,撲朔的仍然撲朔,迷離的將更是迷離…

   
翻轉基礎教育 別被AI淘汰
葉亞璿/財團法人會計(台北市)/聯合報

日前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表示,為因應未來零售產業的變化,將規畫開設「無人商店」。

很多人便直接抗議,失業率這麼高,哪裡「人力短缺」?便利商店的工作內容什麼都要會,爛薪水當然請不到人,老闆只是為了削減人事支出、想賺更多,根本是不想請人的藉口!

但如果你是企業主,你也會節省開支提高利潤吧?

已有多國開始嘗試,如美國亞馬遜無人超市、日本的無人便利商店,且隨著自動掃地機、洗碗機等盛行,釋放了家庭勞動力。新科技催生新職業,例如整理收納師、教人建立自信的講師、代養寵物服務、寵物溝通師等,都是以前無法想像的工作。

少子化的現象導致軍事國防、醫界(六大皆空)、農業、基礎建設的人力缺口,除引進外籍勞工外,發展無人化服務看來是長期解決勞力不足問題的好方法。

目前台灣低薪產業占六成就業人口,為減少重複性高的人力資源浪費,在台灣基礎教育下,應提升專業技術能力培養,並同時加強學生IT數位科技應用能力。

未來工作AI取代勞力密集工作,長遠來看,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科技釋放勞力,將人力引至軍事國防、醫護等缺口,或人人透過天賦興趣創造新的職涯、工作,搭配終身學習,將科技化成引力,創造未來更好的生活型態。

   
葉丙成/請停止製造無動力世代!
葉丙成/聯合報

近年媒體常拍大學生上課或趴或睡、或翹課的模樣,以「無動力世代」名之。許多師長常看了一肚子火,批評大學生只想混日子、混畢業,認為台灣年輕人不夠積極努力。但台灣社會不斷地製造出「無動力世代」,真的都是年輕人的錯嗎?

在談「無動力世代」的結構性成因前,我們必須先瞭解這問題對台灣的傷害有多大。對嚴重少子化的台灣而言,每位年輕人都是非常重要而珍貴的。但我們社會卻眼睜睜看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在大學迷茫四年、只求混畢業。即使畢業拿到文憑,許多的能力跟專業都不具備。台灣未來的生產力跟創造力,如何跟上世界腳步?

這是台灣非常嚴重的問題,師長們往往以「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來解釋,但情況並非都是如此。

台灣之所以不斷製造出一批批的「無動力世代」,關鍵的結構性成因正是目前的大學考招制度。台灣大部分高中生,都是以考學測、申請推甄念大學為主。台灣的學測是在高三寒假時考,學測考的五大科目,涵蓋了高中滿滿的十個學科。在高三寒假前、高中前面的兩年半時間,學生心思全放在準備這十個學科的考試。大家根本無心、也無力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在哪,更沒時間去細細了解大學不同科系到底在讀什麼。

直到高三寒假考完學測後,現在的制度要求學生在短短一個多月內,便要決定申請哪些科系。試問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學生怎能對這麼多科系真正深入了解?學生如何能精準評估自己是否適合讀哪些科系?到最後往往就聽從父母師長的建議,以對科系的淺薄了解與天真想像,選擇了自以為很適合的科系。

等到進入大學就讀後,學生才驚覺「這科系跟我原本的想像很不一樣!」。當發現科系與想像落差如此大、自己並不喜歡這科系,很少人能在自己不喜歡的科系裡還把成績讀得好的。但偏偏台灣各大學申請轉系都相當注重大學成績。大學成績不好的人,很難能轉得出去。

對科系想像破滅、讀得沒興趣而成績差、轉系卻又轉不出去、但又沒勇氣重考。到頭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迫留在在原來科系裡過著軟爛日子,只求自己能趕快混畢業。

而台灣的大學們苦於少子化,排名在前的學校都忙著搶日益稀少的「考試績優生」,排名在後的大學則爭著快搶學生以免倒閉。每搶到一個人頭,就代表一個四年的學費來源。大學們只顧自己的生存,真正在乎收到的學生是否與科系興趣相符的大學,幾希!

這就是台灣不斷地製造「無動力世代」的結構。如果我們社會繼續放著這個結構不改,台灣將持續不斷地製造出一批又一批「無動力世代」。 作為父母、作為老師,難道大家真的甘於讓自己的下一代,不斷地被加工成「無動力世代」?

我們的大學考招制度必須改革。考一大堆科目,只是將考試範圍變少,並不算改革。必須讓台灣的高中生真正有時間跟空間去了解自己的興趣與科系!在確實了解自己志趣後,讓他們在高中畢業前加深加廣幾個相關科目的能力,才篩選進入大學。大學也要思考什麼特質的學生適合自己的科系 、如何做有效的選才。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能免於被變成「無動力世代」的宿命,台灣也才能有機會重拾競爭力!

請停止製造「無動力世代」!(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從台大潑酸案反思 遇到恐怖情人該如何談分手?
台大校園潑酸事件造成一死三傷,震驚社會。不少民眾在心疼傷者的遭遇時,也對兇手殘忍的手法感到不寒而慄!究竟發現伴侶不對勁,有暴力、甚至危險傾向時,該如何在不激怒對方的情況下,安全撤退、和平分手?

啟動天涼吃鍋的身體密碼
人體對於天氣溫度的直覺反應是很奇妙的,一旦感覺天涼就即刻啟動口慾需求單,腦內隨即遞出一組密碼,「該吃鍋了」。雖不到低溫凜冽,但有一絲涼意近身,就非得靠鍋料理來並肩作戰不可,那是身體不可逆的任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