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運承攬服務業」納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對陸開放項目,崴航集團董事長曾俊鵬對此表示不怕大陸業者來台,強調大陸貨運業的國際網路與國際間的信任度遠不及台灣,來台也沒有在地優勢。「我們屬於國際行業,愈開放市場愈大。」曾俊鵬接受專訪時說得坦率,「但政府管制能力跟配套是否能做好,這是存疑的。」
上周一(9月30日),曾俊鵬站上了立法院服貿協議公聽會,試圖透過他逾35年行業經驗來解讀此次的開放。有些對於政府的想法,因為官員坐在底下,他不好意思講得太明白。
所謂的承攬運送業,就是介於貨主與船公司之間,提供綜合運輸服務者。台灣目前海運有700多家,空運900多家,從業人員五萬多人,競爭激烈。
曾俊鵬1995年創辦崴航,如今在海運業排前五名。公司1999 年在市場開放之前就搶進大陸市場,目前在大陸有40多個據點,在大陸貨量占其整體業務約65%。而14年與大陸業者交手的經驗,也讓曾俊鵬累積一些心得。
「大陸惡性競爭的情況很嚴重,可以了解一些台灣業者擔心他們用同樣的手法搶占我們市場。」曾俊鵬舉例,一些大陸業者為了搶貨,不惜不收運費還倒貼錢,如此惡性循環通常導致公司無預警倒閉,使陸商在國際上的可信度較低。
「我不怕拚價格,我國外網路比你強。」曾俊鵬說,覺得大陸業者不見得會到台灣,但來了他也不怕,因為大陸業者欠缺在地優勢,搶占台灣市場仍有一定難度。
但曾俊鵬也提醒政府不能完全依賴大陸的承諾,畢竟兩岸政治體制不同,且大陸幅員遼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一定各地政府都能照著中央想法去執行。
「整體來說,我支持簽服貿協議,但政府要思考自己有沒有管制能力?」曾俊鵬質疑,如陸資在台合資公司持股比例不能超過50%,但大陸業者很容易可以透過取得實質控制權,「一旦開放就沒有回頭路,真的要很小心。」
曾俊鵬坦言,市場對陸開放勢必會有行業受損,但對於服貿協議「有利於財團,不利於中小企業」的說法不以為然。
登陸14年 據點遍布40城
大陸經營環境持續惡化,持續獲利的崴航集團在2011年也開始停滯。「雖然現在比較困難,但我也不會去怪誰,只要求加強管理,而不會要求政府保護。」崴航集團董事長曾俊鵬說。
今年61歲的曾俊鵬當完兵就進入海運業,考上水運人員特考的他還是公務員身分,他在陽明海運、長榮海運工作超過14 年,1995年創辦崴航。
崴航成立不過四年,曾俊鵬就揮軍大陸市場。「1999年進入大陸其實已經慢了。」他回憶,當時看到台灣市場成長減緩,但大陸一直追上來,擔心如果沒去,就吃不到這塊大餅。
另一個考量是,他自覺1995年才以新公司之姿加入市場,在國際上已不易找到好的貨運代理公司。但若他能掌握大陸網絡,就可以增加自己的籌碼,吸引好的代理商。
在大陸耕耘14年,崴航在大陸的據點遍及東莞、上海、青島、天津等40個城市。
「在大陸很多年都賺錢,但2011年開始真的比較辛苦。」曾俊鵬坦言,因為大陸環境改變,包括員工薪資、社會福利等成本愈來愈高,運費下跌,公司前年開始出現虧損,現在還在努力轉盈。「經營環境變差了,我也跟我們負責大陸業務的副董事長說,擴點要小心一點。」曾俊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