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好繪本格林報】破解好繪本中的圖文密碼,將繪本如何好的祕訣告訴你!並增加帶讀技巧,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0/01 第31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焦點 息肉是大腸癌前兆 息肉從哪裡來?
少量多餐或一天兩餐減肥效果何者為佳?
佳文速讀 驚嚇?挫青屎?新生兒8種狀況正常嗎?
4大慘業紅光滿面 復甦在望?曇花一現?
鴻海棄守光通訊 它做成世界第一
謝金河:汽車組件股大漲的啟示
散戶別上當:4檔軋空小飆股
亡國修法!政府讓96座水庫更短命

本期焦點
 
息肉是大腸癌前兆 息肉從哪裡來?
常春月刊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20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發生人數上升最多的癌症以大腸癌居首,同時大腸癌也已連續4年高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的首位。舞臺劇大師李國修,即是因敵不過大腸癌的侵襲,畫下人生的句點。

大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日益受到重視,且隨著民眾對健康檢查的接受度增加,讓不少未發生大腸癌的病人,即在大腸鏡檢查中發現息肉的存在。而在接受大腸鏡檢查者中,大約有15~30%會發現腸道息肉的存在。在國民健康署101年提供全國103萬人的大腸癌篩檢服務中,就發現了23700人有大腸息肉。

腸道息肉是腸黏膜部位長出隆起物,經內視鏡從肉眼即可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表示,息肉是腸道黏膜細胞增生所致,受到體質的影響,當排便不順時,黏膜細胞即會因為受到排泄物中有害物質刺激而增生。事實上,從食道至直腸,整個腸胃道都可能出現息肉,其中乙狀結腸與直腸則比較容易發生。

90%大腸癌,從息肉轉變的

大腸息肉好發於40歲以上的族群,息肉的型態很多,有可能是腺瘤或是增生性息肉,也可能是發炎的表現,其中以腺瘤的危險性最高,日後最可能癌化成為大腸癌。

陳冠仰指出,90%的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轉變過來的,息肉的危險因子也與大腸癌類似,除了體質是重要的因素之外,排便是否通暢、有無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等,都是影響息肉發生的關鍵因子。另外有研究顯示,嗜吃紅肉與高脂肪食物者,也較容易有息肉和大腸癌的發生。而息肉的生長與基因也有密切的關係,遺傳是重要的危險因子,父母有息肉,子女也很容易出現息肉。

因為基因是無法控制的危險因子,所以,預防方式得從後天因素著手。要降低息肉生長的風險,建議平日應維持正常排便,除了多攝取纖維質、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取之外,也不宜抽菸與酗酒,因為菸酒都會對腸道黏膜造成刺激,尤其菸品中的尼古丁,即為致癌物。

絨毛狀腺瘤,癌化機率最高

◎腺瘤的癌變機會大:

腺瘤可分為絨毛狀腺瘤、條狀腺瘤及混合型三大類。在腺瘤中,絨毛狀腺瘤約占5%,是最可能出現癌化的腺瘤,約80%的腺瘤則為條狀腺瘤,其與絨毛狀腺癌相比,較不易出現癌化,但若體積太大,還是會有癌化的可能性。在混合性的腺瘤中,絨毛狀腺瘤所占的比例愈大,日後出現癌化的機率也愈高。

◎增生性息肉最為常見:

大腸中常見的息肉,則多屬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通常只是微小的黏膜突起,大小不超過0.5公分,並不會演變為癌症,常被發現長在直腸或乙狀結腸。增生性息肉有可能單獨存在,也可能數個息肉同時存在某一段大腸中,從肉眼並不容易區分增生性息肉或是腺瘤,需經染色內視鏡或窄頻內視鏡幫助分辨,且經病理檢查確認。

◎發炎性息肉與腺瘤難以區分:

至於發炎性息肉,則是因先前大腸黏膜潰瘍、壞死,新的黏膜上皮生長出來或是過度生長所致。發炎性息肉本身並不會演變為癌症,但因發炎性息肉有時從型態上不易與腺瘤做區分,同樣需經病理檢查才能確定。

陳冠仰指出,如果是發炎型或是增生型的息肉,並不會分裂成為癌症,至於腺瘤方面,不論是條狀線瘤、絨毛狀腺瘤或是混合性腺瘤,日後都可能轉化為癌症。其中絨毛狀腺瘤轉化為大腸癌的機率最高,一旦發現最好即刻切除乾淨。

……線上閱讀

TOP
 
少量多餐或一天兩餐減肥效果何者為佳?
健康世界
現在美國有研究發現,以往要減肥的人少量多餐,或許不是個好方法,因為有人不但減不了體重,反而還讓體重增加。這個研究在美國糖尿病學會會議中發表。

歐洲Prague臨床醫學實驗研究所的研究員Hana Kahleova表示,一共有54個糖尿病患參加這個研究,在為期12個星期之內内,遵行2種飲食計劃,一種是一天吃6餐,第二種是一天吃2餐,包括早餐和中餐,前提是這54位患者雖然吃不同的餐點數量,但其營養和熱量是一樣的。而這54個參與者的BMI平均為32.6,正常人的BMI應在18.5到24.9之間。

Hana Kahleova說明研究結果,這2組的參與者在實驗12週之後的體重都減輕了,結果發現一天只有吃2餐的那一組減掉的體重比較多。這54個人平均的BMI下降了1.23,而一天吃6餐的那一組的BMI平均只下降了0.82。所以才會說,少量多餐未必比一天只吃2餐的人,體重減得比較多。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個研究的樣本數太少了,不足以有正確的代表性。例如紐約的營養師Elisa Zied就表示,從全國性的調查可以得知,大多數的美國人,包括糖尿病患者,一天都要吃上5~6餐,一下子要他們改變飲食習慣,一天改成只吃早餐和午餐,對他們來說是很難執行的。另外,Toby Smithson學院發言人Toby Smithson也說,一天只吃早餐和午餐對很多美國人來說是不切實際的,也很難作得到,因為一般人只有晚餐時間比較固定,特別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從人體的機能來看,少量多餐把葡萄糖的攝取平均到全天,而不是集中在中午之前,是比較理想的狀況。

不過也有更多的營養師同意放棄少量多餐,因為少量多餐有時候反而會讓人吃進更多熱量和份量,如Today網站的編輯Madelyn Fernstrom就說,有越來越多的醫學文獻證明,少量多餐反而讓許多人越吃越胖,無形中吃更多熱量。

總之,吃早午餐2餐效果除了會比吃6餐好,也會比吃早晚餐或午晚餐好,而越接近睡覺時間吃東西,越不易減重,所以儘量晚餐吃少,不要吃宵夜是最理想的狀況,而低熱量(低油高纖)飲食絕對是減重的不二法門!

……線上閱讀

TOP
 
佳文速讀
 
驚嚇?挫青屎?新生兒8種狀況正常嗎?
媽咪寶貝
7個關鍵照護BABY

出生不滿一個月的安安在晚上睡覺時,呼吸總會伴隨「呼嚕呼嚕」的雜音,類似鼻塞的情況。媽媽擔心安安感冒了,隔天特地帶他去讓醫師看診,可是診斷的結果只是因為小寶寶的鼻腔較狹小,分泌黏液時鼻子容易塞住,而這情形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改善,也讓媽媽鬆了一口氣……。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指出:「父母帶出生一、兩個月的新生兒來門診時,最常詢問的是寶寶鼻塞、呼吸有痰等問題,擔心寶寶因為感冒造成這些情況。」另外,有時父母也會詢問到寶寶身上的紅疹、打噴嚏等。除此,也會詢問臍帶的相關問題,例如:臍帶怎麼還沒掉?或是臍帶掉了,為什麼肚臍仍溼溼的?

另外,驚嚇反射、解綠色便亦為新生兒的常見狀況,不過,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沈仲敏表示:「若新生兒出現解血尿情形,要小心是否為泌尿道感染。」不過通常新生兒多數是解橘尿而不是血尿,造成原因可能是水分攝取不足,像寶寶喝奶量太少導致水分不夠,因而尿液呈現橘色。

應對新生寶寶8種狀況,怎麼辦?

照護新生寶寶時,可能出現一些特別的生理狀況,爸比媽咪不妨先聽聽專業小兒科醫師的解釋,瞭解發生原因及改善方式。

1血尿

先搞清楚橘紅尿V.S.暗紅尿

解血尿的原因多為新生兒水分攝取不足造成,張龍醫師分析:「水分不足所導致的血尿,由於顏色是磚紅色且為點狀式,亦稱為『結晶尿』。不過,4、5個月大的寶寶出現厭奶期而不肯喝奶時,亦可能出現結晶尿。」

若真的是解血尿,尿液顏色多為顏色較深的暗紅色,且通常是一整片。不過,新生兒出現血尿的情況很少,除非有出血體質或受傷等。張醫師解釋,有時新生兒住院會做膀胱穿刺的檢查,以針劑直接從下腹刺進膀胱,主要目的是抽尿檢查,這可能造成膀胱些微出血而導致血尿。

另外,解血尿也可能是因為服用藥物所造成的色素尿,可是新生兒鮮少服用藥物,不過父母仍需多留意。

S.O.S》先驗尿

一旦發現寶寶有解血尿情況,建議爸媽立即帶他就醫。沈仲敏醫師表示:「通常醫師會幫寶寶驗尿以確認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問題,合併觀察孩子有無出現發燒現象。」

張龍醫師補充:「驗尿時會以顯微鏡來檢驗,若確實為血尿,在顯微鏡下會發現尿液含有紅血球。如果是結晶尿,則會看到尿的結晶。」不過若為結晶尿,亦同時暗示寶寶有脫水情況,爸媽可能要注意寶寶吃的奶量是否太少,不僅會造成水分不足,也可能導致營養吸收不夠!

2驚嚇反射

6個月前會消失

驚嚇反射又稱為「莫洛反射」,屬於原始反射的一種。張醫師表示,當父母用力將寶寶的手往上抬,孩子會表現出像抱人的動作,是原始反射的一種,通常在6個月以前會消失。當新生兒出現莫洛反射,代表臂神經、腦神經、與肌肉組織都正常。

之所以會出現驚嚇反射,沈仲敏醫師指出:「因為神經、肌肉的穩定度尚未發展成熟,寶寶受到些微刺激就容易有抖動現象,通常是正常情況。」

不過,張醫師曾遇過有些寶寶在自然生產的過程,臂神經叢遭到拉傷,因此在表現驚嚇反射時,只有一側的手臂會動,另一側卻沒有反應。所以父母也要觀察當寶寶出現莫洛反射時,是雙手同時進行還是只有單手,張醫師指出:「如果僅有單手,爸媽應提高警覺。倘若不確定,至少要會觀察小寶貝兩隻手的揮動情況。」一般而言,正常的小baby在床上平躺時,他的兩隻手和兩隻腳不會癱軟的,而是會有點舉起來,腳部呈現微彎狀態。因此,當寶寶躺在床上,一隻手是微微舉起來、一隻手是癱在床上,這情況代表不對勁。

……線上閱讀

TOP
 
4大慘業紅光滿面 復甦在望?曇花一現?
非凡商業周刊
去年還被產業分析師及投資人視為「4大慘業」而敬而遠之的TFT-LCD面板、DRAM、太陽能及LED等族群,在今年都看到營運狀況出現明顯好轉的跡象,且整體需求增溫的有利環境都將帶動廠商基本面出現改善。首先是TFT-LCD面板產業,因為國內廠商持續鑽研技術(4K2K超高解析度面板與觸控結合的面板)、開拓市場(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及山寨品牌訂單)下,今年第2季的獲利數字已經追上、甚至超越南韓三星及樂金顯示器2家廠商。 再者,DRAM產業則是受惠於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的需求暢旺帶動整體DRAM需求及價格走揚,而南韓海力士在大陸的無錫12吋晶圓廠發生爆炸,產業分析師普遍預期恢復到爆炸前的產能還需要3~6個月以上的時間,也推升整體DRAM產業復甦的速度。

跨入難、逃脫也難

太陽能產業方面,原本期待歐洲國家對於大陸廠商課徵反傾銷稅而有機會承接轉(訂)單,雖然事後驗證歐洲國家與大陸取得協議而未課以高額反傾銷稅,但包括大陸、日本及美國等主要市場對太陽能產業補貼計畫有增無減,提升了整體太陽能產業的營運能見度,國內太陽能產業供應鏈廠商第3季營收已見到明顯反彈跡象,獲利表現也值得期待。

「4大慘業」而敬而遠之的TFT-LCD面板、DRAM、太陽能及LED等族群,在今年都看到營運狀況出現明顯好轉的跡象

LED產業今年處於需求青黃不接的時期,一方面是原本用在數位電視背光模組的LED數量隨著廠商設計能力進步而減少,另一方面則是投資人一再引頸期待的照明市場價格雖然持續滑落,但仍與傳統照明工具保持一定的價差,很難吸引一般民眾大舉更換成LED照明,然隨著市場對於4K2K超高解析度面板的需求提升,加上照明廠商開始找到產品性能、價格及獲利率的平衡點,LED照明市場明年將進入需求增長期,前景也相當令人期待。

上述4大產業被歸類為景氣循環類股,也被稱為跨入或逃脫門檻偏高的產業(很少有人有雄厚的資本及膽量「跨入」此類產業,一旦投入又因為折舊成本龐大而不能說「逃脫」就「逃脫」),因為它們的產業特性都屬於資本支出及折舊費用占營收比重偏高的產業,當廠商決定投資設廠,手上的現金將用於採購設備而大幅減少,也因為一旦投入生產,設備的折舊成本就成為廠商沉重的壓力,假如產業景氣向上復甦,廠商自然能夠填滿產能、賺取利潤,但若景氣向下沉淪,不但產能無法填滿,且因為競爭對手之間的生產產品差異有限,在欠缺訂單情況下,殺價競爭成為不得不為的手段,在出貨量及售價都不如預期的情況下,廠商面臨的經營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線上閱讀

TOP
 
鴻海棄守光通訊 它做成世界第一
商業周刊
晚上11點,眾達科技董事長陳靖仁打開手機,專注看著剛開盤不久的美國股市,螢幕上股價快速跳動著,他安心的笑了,不是因為持股上漲,而是這意味著隱身在美股機房中,數千顆眾達的光通訊收發模組一切運作正常。

技術打遍全球

臉書、Google,全都靠它

一顆小小如隨身碟般的10G SPF+(加強型小型熱插拔式)光收發模組,讓眾達成為全球龍頭。現在,不只是美國股市,就連台灣、歐洲、日本、香港等主要金融市場,以及Google、Facebook、中華電信的機房裡,都有眾達的產品;此外,因為大客戶思科(Cisco)的緣故,眾達的模組也進了美國國務院、中央情報局一路到各級國防單位的機房裡。

一顆小模組,不僅關係著全球金融秩序與國家安全,更左右著「海量資料」(Big Data)的趨勢。

10G光通訊速度有多快?下載一部高畫質電影只要4秒鐘不到;不久的將來,這速度還會提升到40G、120G。只要技術成熟,網路影片隨點隨看,電腦在資料海中數秒內完成比對並分析犯罪模式……,這些將不再是夢想。

然而在亞洲,具有這種高階能力的光通訊廠商並不多,台灣的眾達科技與中國海信集團是代表。市場估計,今年眾達營收約可比去年成長17%、挑戰18億元,讓眾達成為台灣光通訊股的獲利王。

是什麼讓眾達擁有同業沒有的能耐?答案是,堅強足以熬過產業崩盤的決心,以及全球第一個「一條龍」生產模式。

遭逢產業泡沫化

公司連虧五年,天天焦慮

有著美國商學碩士學位的陳靖仁,2000年與眾達科技總經理莊敏男共同創立鴻亞光電(F—眾達前身)時,光通訊仍如日中天。鴻海耗資30億美元、最後失敗的「鳳凰計畫」就是當時的產物,但也就是同一年,光通訊供過於求,產業景氣從頂峰直接摔落,連應變的時間都沒有。

2003年開始,約三分之二的光通訊公司遭淘汰出局,連鴻海這樣的大公司都認賠出場了,從投資銀行半路出家、誤入光通訊「慘業」的陳靖仁卻繼續堅持,公司連5年虧損,淨值已是負數,最後一次要增資時,所有股東都不願意再投入,就連蘇州工廠都因為投資不到位,差點被當地管理局趕出去。

兩個救命轉折

資金訂單齊來,絕地翻身

兩個轉折出現,總算給了陳靖仁救命稻草,一是國巨前總裁陳木元、矽品大股東林文隆等人出資。一是安華(Avago,一路自惠普HP分割而來)決定關閉工廠、外包產能,在10G領域找的唯一夥伴就是眾達。

眾達能出線,與團隊具備上游半導體到下游模組的技術能力有關。2008年進入量產,眾達立刻轉虧為盈,至今每年投入每股稅後淨利1.5元在改進製程上,整個生產天數從兩個月縮短為21天,也省下運輸時間與一半的零組件成本。

眾達專注改善製程、安華開發產品的合作模式,讓安華的10G產品從無到有,目前市占率超過兩成、毛利率45%到50%,概估眾達每年替安華省下12億元製造成本,並合作全球獨有的板上晶片製程。

這個模式很快就吸引其他品牌廠的注意,開始找上專業代工廠眾達合作,2010年眾達正式交貨給華為與NEC,今年合計營收貢獻度將近三成,明年還將倍增。今年的眾達,揮別過去產業低潮的慘澹期,迎向隧道後的曙光,往「光通訊元件的台積電」目標一步步邁進。

……線上閱讀

TOP
 
謝金河:汽車組件股大漲的啟示
先探投資週刊
外資連續買超二十個交易日,買超金額達一二九七億,一舉將台股指數推進到八三一○.九四,不過外資在九月二十六日結束了連二十買,出現二五五四萬元的賣超,台股也在二十六日出現下跌九九.二二的走勢,這一根長黑可能也是代表台股波段漲升行情告一段落的訊號,加上外資在大型權值股借券數量增加,台股上檔空間恐有限。

外資的摜壓指數,在二十六日以台積電最明顯,原本收盤前台積電只下跌○.五元,最後一筆,台積電出現七一八二張殺盤,收盤卻下跌一.五元,也將指數拉下最少十七點。如果後續外資加布空單摜壓權值股,加權指數可能有回測八千點關卡的壓力。

台股不脫大箱型區間

以近半年台股走勢來看,台股高點在五月的八四三九.一五,低點是七月的七六六三.二三,五月之後,有兩個高點,一個是七月十八日的八二六五.七,還有這一次的八三一○.九四,另一個低點則是七七三七.三。因此,從大的架構看,台股仍不脫七六六三到八四三九的大箱型區間。因此,指數到了逼近八四三九的位置,逢高回吐賣壓也跟著加大了,這是漲多的回檔,不必過度擔心。

不過QE暫不退場給資本市場只是帶來一天的興奮。此後美股連五個交易日下跌,QE不退場只是帶來短期的興奮,有媒體以封面大篇幅報導QE不退場,「熱錢會HIGH到二○一五」。這個也算是興奮的期待,其實從柏南克在五月二十二日預告QE退場以來,QE退場效應已經反應了四個月,每一次QE喊要退場都會造成股市的回檔,所以我將今年QE的退場界定為心戰喊話階段,QE退場純屬心戰喊話,給市場打預防針,下一步是明年起縮減購債規模,QE的退場可能是二○一五年。

QE的退場會採漸進式,而且,腳步會放很慢,這反應了實體經濟復甦力道不夠強,全世界的經濟都還要靠吃興奮劑。特別是新興市場最近的資金出走,造成的股匯市雙跌效應,眾多新興國家更不希望QE退場,因此,在QE退場與不退場拉鋸中,大家最好有不同思維。

一是QE若真退場,代表實體經濟真的復甦,對股市可能是先拉回後上漲,這是短空長多的型態。二是QE若不退場,效應只有短多,代表實體經濟並沒有真的好起來。所以QE不退場,美股漲一天又跌五天,這是很正常的修正與調整。

目前來看,美股基期已經很高了,大家要知道,從○八年金融海嘯以來,在QE的幫忙之下,美國道瓊從六四六九.九五漲到一五七○九.五八,道瓊指數已大漲一四二.八三%,S&P五○○則大漲一.六倍,NASDAQ從一二六五漲到三七九六,足足漲了兩倍,美股累積的漲幅已經很驚人,因此,縱使QE不退場,要讓美股繼續大漲機率不大。

全球低基期市場表現出色

像美股或歐洲成熟市場,例如德國股市從○八年起漲了一四四%,法國漲了七一%,英國漲了九八.六九%,都是大漲幅的市場,今年下半年幾個低基期市場反而表現比較出色,像是去掉NOKIA的芬蘭最近表現很好,歐豬國家的西班牙、義大利及亞洲的中國深滬股市最近都有不錯的表現。

台股去年受到證所稅的壓力,也是低漲幅的市場,因此,當全球股市頻頻挑戰歷史天價的時候,台股在八千點以上整理應屬合理。最近由馬總統掀起的政壇大鬥爭,人民怨氣上升到最高點,股市成了安定人心重要安定劑,若是股市有進一步大跌狀態,馬總統會更不得民心,這也是最近政局惡鬥中,台股表現相對安定的原因之一,而且,財政部、金管會不斷有振興股市成交量的大動作。

……線上閱讀

TOP
 
散戶別上當:4檔軋空小飆股
萬寶週刊
實在搞不懂散戶對台股無動於衷,本波起漲點8月28日7761迄今已上漲6.8%,可是代表散戶籌碼的融資餘額不增反減,底部7761點時1865億元,現在減少至1831億元,減幅1.8%。在過去經驗很少大盤上漲500點融資卻逆向減少,表示散戶作多意願不高,同一期間外資買超台股1200億元,暗示外資為後QE時代看好台股布局。

散戶作空有興趣

散戶不看好台股原因很複雜,經濟成長停滯、政局混亂是2大因素,但散戶一向是股市反指標,從7700到8300點融資不增反減是台股多頭上漲階段,說不定8300到8600點的下個階段融資就大增,高點就是出脫時機。如果散戶作多沒意願,作空或許有人氣。金管會於9月23日開放1200檔股票平盤以下可放空,第1天融券增加1.4萬張,餘額45.7萬張創半年新高,果然散戶對放空比較有興趣。過去只有台灣50及中型100的150檔股票可以平盤以下放空,這些中大型股上漲多數有基本面及特定法人支撐,散戶不敢對作。一旦平盤以下放空放寬到1200檔,多出的1000檔或許有些中小型是人為炒作,散戶就有興趣對作。如果是人為炒作的小型股漲幅太大,但開放平盤以下可放空,將來怎麼上來就怎麼下去。但也必然有些是有基本面利多支撐的中小型股,散戶不明究理平盤以下放空,將來被軋空的機率很高。過去被大型股軋空頂多認賠回補,未來在小型股遭軋空有可能補不回來。

啟碁高EPS

在9月23日開放平盤下放空,空單明顯增加但具未來基本面的小型電子,網通4G題材的啟碁(6285),Q2 EPS 1.24元創6季來新高,上半年EPS 2.16元,估Q3營收季增逾2成,估Q3單季EPS 1.5元,前3Q 3.7元,已達到去年全年3.71元水準,估今年全年挑戰5元,較去年成長35%。目前價位的本益比13倍,還沒達到15倍水準,此時放空以31億元股本而言易遭軋空。

合晶低本淨比

矽晶圓的合晶(6182),Q2 EPS 0.02元較Q1虧損0.55元由虧轉盈,目前矽晶圓報價調漲,估Q3持續轉盈機率大,若能撐到Q4,今年即使虧損也會較去年虧損2.32元大幅改善。合晶淨值20.85元,目前股價淨值比0.75倍,開放平盤下可放空才站上年線14.9元,通常轉機股放空在年線以下非常危險,何況合晶股本才28.7億元是典型小型股。

……線上閱讀

TOP
 
亡國修法!政府讓96座水庫更短命
商業周刊
8月底康芮颱風一場暴雨,讓南台灣民眾陷入淹水夢魘。雖然南部水庫躲過一劫,但當水庫遇到暴雨,運氣都這麼好嗎?

回到2009年八八風災,大量土砂流入曾文水庫,淤積量等於過去20年的總和。庫底經長年堆疊下,曾文水庫有效蓄水量只剩下一半。未來台灣氣候只會越來越極端,暴雨隨時上門,沒人敢說曾文還能活多久。

「所以水庫集水區保育變得比以往更重要,」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說,任何水庫都面對跟曾文水庫相同的風險,如何竭力延長水庫壽命,對台灣是「非常嚴肅的議題」。

縱使風險升高,卻有兩項對水庫明顯有害的法案,正悄悄在行政院、立法院進行著。

其一,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所擬《水土保持法》(以下簡稱水保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將在本會期送立法院審議,將全國96個水庫集水區土地,從原本禁止開發,變成八成以上可以開發,讓集水區門戶大開!

其二,行政院在9月通過內政部所提「全國區域計畫草案」,放寬水庫集水區公有土地不得出租讓售、不得變更編定的規定,改成只要水利署認定的「非家用給水水庫」,就同意有條件鬆綁法令。

禁地「開鎖」!

連保護帶都撤,污染上門

《水保法》原本規定水庫集水區應劃為「特定水土保持區」,區內應「禁止」任何開發行為。但根據水保局定義,只有土石流潛勢溪流、崩塌地才應劃設,全國有172萬多公頃土地,不必劃為特定水保區,可以開發。

此外,原本經劃為特定水保區的水庫集水區,應在水庫外30到50公尺範圍內設「保護帶」,這次修法也將「保護帶」全數廢除。如此將失去污染緩衝帶,連飯店也可蓋在水庫旁邊。

台18線阿里山公路雙線可並行大型遊覽車的道路兩旁,到處可見崩塌痕跡;在曾文水庫集水區內處處可見檳榔樹、茶園,還有財團已相中多個地點要在這裡蓋飯店。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說,集水區開發先是開路,然後山地農業、觀光旅館跟著上山,「看到這些才知道什麼叫『國在山河破』,這些不解決,台灣的災難就會沒完沒了。」

放寬特定水土保持區域,對環境必有衝擊,為何官方還要堅持開放?對此,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科長姜燁秀表示,特定水保區劃設直接剝奪民眾使用土地的合法權益,先前一旦要劃,民眾就反對,《水保法》修正後,反而符合土地合理管制及嚴格管理的立法。

管理不易!

改名目就能蓋垃圾掩埋場

至於內政部有意放寬水庫集水區公有土地不得出租讓售、不得變更編定的規定,改成只要水利署認定的「非家用給水水庫」,就同意有條件鬆綁法令,楊偉甫解釋,這是將水庫做分級管理,分為「家用及公共給水」、「非家用及公共給水」,後者可以適當放寬。

水利署這種將水庫分級的原意,是區分管制強度,但實務上,卻可能變成一種可以操作的工具。

例如為配合台南市開發計畫,玉峰堰將從家庭用水改為非家用給水,只要改為「工業用水專管」,就不受自來水法規範,包括垃圾掩埋場、放射性廢棄物儲存或處理場,全都可以興建。

當水土保持碰到開發,難道非變得「你死我活」,沒有兼顧兩者的方法嗎?

廖本全建議,水保法修正前應先盤點,不同集水區海拔高度都不一樣,水土保持、土地利用情況也不同,盤點後也許某些地區真的可以放寬。另方面,水利署要將水庫分級,也必須經過盤點,開發產值是多少、進誰口袋,我們付出的治理成本又是多少,絕對不是「一視同仁」的放寬管制。

……線上閱讀

TOP
 
 
商業英文:從A到A+的策略
假如你講英文總是見骨不見肉,只夠表達出你心裡想法的梗概,不豐富、不精確,當然也說不上優雅精緻。來談談怎麼讓你的語言表達從A到A+。

東亞島國的建築想像
具備專業背景並與商業緊密結合的朱弘楠建築師,將小時候的生活空間記憶,轉化成現今對集合住宅的設計與想像,讓我們看到了很不一樣的建築觀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