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客觀的精神、以歐洲米其林為目標,【英卓美食報】網羅最有趣、實用、專業、新鮮的第一手美食資訊。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名人堂電子報
2013/05/15 第16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劉憶如/匯率政策的綜合考量
文/劉憶如
日圓兌美元上周五貶值衝破一○○重要心理關卡,前天(十三日)盤中再度大幅貶值至一○二,在這種貶值的速度幅度下,貨幣戰爭的憂慮,隨之瞬間升高。另外,上周四南韓央行亦突然宣布降息一碼(○•二五%),引導韓元的貶值;面對我們最主要競爭對手的出招,台灣的壓力,當然更是雙重!

匯率的變動,其實永遠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概括地說,常聽到的講法是貶值有利出口;但往往被忽略掉的,卻是因為貶值,所有進口的成本都會提高,例如石油、機器設備,以及多項民生消費物品等,貶值後帶動的物價上漲,自然對國內投資、消費,都造成傷害。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匯率政策,往往不是「對錯」之間的選擇,而反倒成為不同立場之間的政治角力;但也因為出口廠商聲音大,又常占據媒體版面,所以討論匯率升貶問題時,常聽到的都是一面倒,要求貶值的聲浪。

使問題更加複雜化的,還有因行業不同而衍生出來的差異。例如有的產業,自日本進口技術或零組件,經各種生產過程後,出口最終產品至中國大陸;這一類的出口廠商,最近因日圓及人民幣的變化,而「兩頭受惠」。因為,若自日本進口,日圓貶值造成進口成本下降;而出口到大陸,人民幣升值又造成台灣業者競爭力加強;因此,廣泛而過於簡化的評論,說「日圓貶值造成台灣出口壓力」,是太籠統,也太以偏概全了。尤其在台灣對日本長期逆差,對中國大陸又長期順差的貿易結構下,日圓貶值所造成的壓力,並不是對所有的台灣出口廠商,而比較是針對一些「與日本競爭歐美市場」的台灣出口企業;這陣子以來,聽到聲音最大的,自然也是這些對歐美出口的企業。

這些聲音,我們當然不能忽略,就像我們當然不能忽略歐美市場,是一樣的道理;但不容否認,這不該是唯一的聲音。台灣的出口與GDP比例超過七十%,很多人因此誤以為「台灣經濟七成靠出口」(最近還有許多出口企業如是說),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

因為,台灣的出口與GDP的比例一般雖都超過七十%,但台灣每年進口與GDP比例,也大致在六二%至六八%之間;而GDP的組成,也就是真正創造出GDP的,是來自於出口減去進口之後的「淨出口」,而這個「淨出口占比」,其實在台灣幾乎每年都是小於十%的。

GDP另外九十%的組成,其實就是比較不受到重視的「內需」,包括民間消費(約六十%)、民間投資和政府支出合計的三十%。(嚴格說起來,進口中當然也含有內需成分產品,這個部分亦可扣除計算,可得到更精確的淨出口比例;但國際組織,包括亞洲開發銀行等,都是以出口直接減除進口之方式計算)

這個占GDP九十%以上的內需,在台灣經濟結構長期扭曲之下,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也因此比例雖大,卻成長緩慢,間接造成國人薪資所得提升不易的困境;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因此是台灣必行之路。在當前再度面臨台灣匯率政策抉擇時,希望在考慮貶值幫助某些出口廠商之時,也不要忽略更多沒有聲音的內需。

(作者為台大兼任教授)

高仁山:台灣製造業「走到頭了」
彼得杜拉克助手-高仁山,感慨台灣的產業轉型喊了十五年,二○○○年開始說要推廣知識經濟,透過知識經濟帶動服務業與文創產業的進步,但是一直到現在,轉型轉不成、知識經濟也沒個影子。

約會遊戲
不見得要有很多約會經驗才找到白馬王子。約會對象愈多,要處理分手的情況就愈多,而分手總是令人難受。許多人在情緒上還沒有準備好處理伴隨分手而來的拋棄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