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台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投資與金融往來,我們必須謹慎評估大陸的經濟、金融風險對台灣的影響。而上個星期所陸續發布之大陸經濟成長遲緩的訊號,不下於大家的預期,而我們卻也發現台灣銀行業跨國資金最主要流入的地區,以及台商企業最主要的投資地,皆是中國大陸,這也是我們要冷靜思考:大陸經濟是否變成「離不開、但靠不住」的情境?
大陸的經濟成長一向是投資拉動,但今年一月至八月,大陸固定資產投資金額年成長率為十六•五%,此比率在二○一一、二○一三年同期間為廿五%、廿•三%。而另一項經濟成長的驅動因素:民間消費品零售額成長率,在今年一月至八月年成長率是十一•九%,但在二○一一、二○一三年同期間此比率是十七%、十三•四%。
再者,更甚者大陸今年八月全社會用電量比去年同期下滑一•五%,亦比今年七月下滑四•五%,更被視為大陸經濟成長減緩的象徵。另外,大陸外國企業直接投資金額的年成長率,從今年以來一直呈現下降的現象,甚且七、八月連續出現負成長的窘境。面對上述情勢,經濟學家普遍預測明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將下調至七%至七•五%。
當大陸經濟成長持續遲緩,就有可能挑動房價下滑、影子銀行違約對大陸金融變動的敏感神經。大陸房價一旦下滑,勢必增加銀行放款呆帳;同時連動一些理財與信託商品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影子銀行)的違約,增加銀行的損失,擾亂金融的穩定。
反觀,根據經濟部公布二○一三年台灣之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例為五十一%,大陸占海外生產比重則在九成以上。以二○一三年台灣之外銷訂單四四二九•三億美元來計算,一年約有六兆多台幣的外銷訂單在大陸生產,占台灣之國內生產毛額的四成。而且,台灣與大陸、香港的貿易額,約占台灣貿易總額的四成,可見貿易依存度之高。上述的數據,自然反映出大陸是台商企業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而且台灣對大陸貿易是有約六百餘億美元的順差,再者大陸內需市場是許多台商兵家必爭之地。凡此總總,體現出大陸經濟與市場對台商的吸引力,可說有「離不開」之感。
就兩岸金融往來,根據中央銀行的統計,在二○一四年六月中國大陸是我國銀行業最終風險之首要債務國,而我國銀行業在大陸之曝險餘額達九二六•五億美元;若考量台商之兩岸三地貿易型態,我國銀行對香港之曝險(二三三•三億美元),其屬性之最終風險來源大部分亦來自中國大陸。上述兩個數據,在二○一二年底則僅為二二四•三、一六○•一億美元;亦即才一年半,我國銀行業對大陸、香港之曝險金額暴增七七五億美元,約二•三三兆台幣,直逼我國銀行業整體股東權益(淨值)的總額。
台灣的貿易、投資,已經與大陸經濟發展綁在一起,而台灣對大陸之金融曝險又急遽增加。近來,大陸經濟成長趨緩、台商經營困難度提高,再加上大陸房價泡沫化的隱憂、影子銀行所造成的金融風險,我們不容忽視這些因素對台灣經濟、金融穩定的衝擊,讓人感到大陸經濟有「靠不住」的擔心。
現在已經是台灣人民好好思考兩岸經濟、金融發展與風險控管平衡性的時候,而首要任務是政府須進行台灣面對大陸經濟、金融不穩定衝擊的壓力測試,觀察台灣是否有辦法承受可能之挑戰,並判斷是否需要調整兩岸經濟、金融發展的步調;更進一步政府需執行分散風險之措施,並做好台灣整體的風險管理。
(本文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