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欽譯】
亞馬遜電子商務公司幾乎每天都會宣布一門新生意。
它最近才買下一家網路教育公司,同時為網路的零售商引進一套付費辦法,準備與PayPal一別苗頭。
它更新了平板電腦系列,核准三個試播的電視喜劇,同時為時裝部門舉辦設計比賽。它還在寶僑等大型供應商內部設置微型倉庫,以縮短交貨的時間。
然而它並未宣布一件事:利潤可觀。雖然今年第3季的營收達到170.9億美元,高於2012年同期的138.1億美元,亞馬遜每股反而可能縮水9美分。
2010年年中至今,亞馬遜股價累計上漲約150%。而2010年年中也是它最後一次創造可觀利潤的時候。這是否意味,投資人因為淨收入開始減少而擁護亞馬遜?
兼具創投資本家身分的經濟學家簡威表示:「這種現象不該發生,因為它違反主流的財金理論。只有極少數的公司在系統化泡沫之外如此受到評估。」
亞馬遜今年總營收可望達到750億美元,然而它何時才會,甚或能否創造投資人通常會要求的利潤?相關的討論已經越來越熱烈。亞馬遜則拒絕置評。
部分分析師指出,相較於亞馬遜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鎖定的市場,這些銷售成績微不足道。簡威說:「市場可謂其大無比,包括全球的消費買賣與商家對商家的交易。」
設定這個目標之後,今天賺錢會是阻礙。倫敦分析師伊凡斯說:「貝佐斯選擇使亞馬遜成為20年後舉世最大、最有實力也最成功的零售商。今天,把它交給任何一個笨蛋經營,都能賺錢。」
亞馬遜正多方拓展,核心業務則仍為廉價販賣各種商品。它還為顧客提供低價送貨的服務,客服有口皆碑。
然而為了創造可觀的利潤,這些可變因素的一部分或全部必須更改。如此可能無法留住顧客,同時使收入大幅成長之勢減緩,進而促使投資人要求它更快創造利潤。
BGC夥伴公司資深科技分析師吉里斯說,最好不要走這條路。他說:「賣東西不賺錢比賣東西賺錢容易。」
準此以觀,亞馬遜的熱絡活動只是使焦點轉離真相的有用方法。
佛瑞斯特研究公司執行長柯洛尼說:「該給的遲早得給。」怎麼做?「提高價格。我想不到其他方法。」
亞馬遜已經開始這麼做。例如,一年繳費79美元加入其Prime二日運送服務的消費者此前如有必要,只要每件額外付費3.99美元,第2天就可以收到急件。
然而去年夏天,Prime的用戶發現,亞馬遜已經開始根據尺寸與重量,加收不等的費用。
消費者在一場亞馬遜論壇會議中抱怨說,Prime用戶(正如一名與會者所說)以相同的錢獲得比較少的服務。
亞馬遜的一名發言人證實這項改變,不過他說,亞馬遜仍持續為Prime增加內容,而且不提高會費,其中包括4.1萬部電影與電視節目。
新創公司TellApart專門協助零售商管理資訊,執行長麥法蘭最近以20美元向亞馬遜購買一雙夾腳拖。不久之後在別處看到更喜歡的一雙,準備跟亞馬遜辦退貨。亞馬遜告訴他貨留著不必還了,錢則照退。
麥法蘭說:「亞馬遜試圖提高我的期待,使我最終一切全向它買。它總有不再必須面對競爭的那一天,我也不可能知道價格是否高了,因為我找不到任何東西可以拿來跟它比較。」
【2013-11-05/聯合報/G9版/UNITEDDAILY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