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燒王 Hot3C 熱門快報】讓您隨時體驗最新、最專業的測試評鑑,成為親朋好友中的資訊商品意見領袖!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0/02 第2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雜誌文摘 宅的遊戲(一)
專題企劃 躊躇的美學:陳列散文論(二)
 
 
宅的遊戲(一)
文/黃麗群
所以你想要一雙什麼樣的眼睛?揚眉或垂睫。圓型或葉型,杏子型也可以。我們有寶石綠、遠星藍、古岩灰及夜路黑。

皮膚的顏色深入淺出共八種。免費贈送一套服裝、一種髮型、一組配件。

你獲得位在郊區一棟有前後院的房產。當然一開始搬進去時可真淒慘,院子雜草是滿的屋裡是空的。請盡力工作賺錢,資金投入整修,購買新衣與傢俱,起造庭園。除此之外你還能在家裡擺上很多書,閱讀後提升各種知識值。但讀這麼多書最後也不知能幹嘛。

你還可以一直一直去開廚房的冰箱,不用擔心因為不管怎麼吃都不發胖,不管吃什麼都是端著盤子站在冰箱前發出咬下蘋果的聲音。不管男或女都具有亞利安式的高腰纖腿,頸項修長、宛如水晶香檳杯一般窄窄的臉。

然後洗碗。更換壁紙。訂購新傢俱。種下一株玫瑰。砍去一棵野樹。

洗澡。今天還沒有拜訪鄰居, 於是出門。翻鄰居家的垃圾桶(發現舊衣)。打開鄰居臥室的床頭櫃(偷走指甲油)。幫對方趕開浣熊。在門口擁抱他。親吻他。打他一巴掌或者與他談論運動。長日在此不盡,鳥鳴終日不停。沒有其他事可以做,那就拜訪下一個鄰居。社區裡還有二十三棟房子,眾人貧富不均,但大家都那麼美,抬頭挺胸站直身子,香檳杯裡傾入的是清水從來沒有壞表情。

最近我玩起一款臉書上的小遊戲。

關於這遊戲,也想再多解釋些,但上面已經說完了。雖說看得出來它原先意欲將「劇情任務解謎」 與「 模擬人生」、「開心農場」 幾類常見的小遊戲類型結合,企圖心很大,但這家來自德國的遊戲公司,不知到底該算「不德國」或者「很德國」,它的美術設計洗練,不隨世風賣萌,雖是2D 遊戲,但物件細節一花一葉無不優美嚴飾,又可以四面旋轉(所以一把茶壺也要設計四種角度)。幾乎可以想像美術是怎樣一筆一畫手製出這個踢正步一般永遠九十度角不傾斜的世界,天工開物栩栩如生。

然而它的遊戲性實在太低,玩到一個階段後就只能做些機械式點擊動作收取金錢與經驗值;能購買替換的道具在越過一定等級之後又太少,進度開發也實在太緩慢了,每段劇情至多兩小時就解完,但已有七、 八個月未曾推出新章節。我不知道這公司到底想拿它怎麼辦?一時似乎也不打算中止服務,已經算不上熱鬧的官方粉絲頁上,三不五時還是會忽然發佈小活動(送些道具什麼的)。反而顯得黯淡。好像過氣藝人偶爾在社群網站貼出當紅時的照片。獲得了七個讚。

不過我還是繼續玩著。把它當虛擬娃娃屋(家裡沒地方放真的),而逛鄰居的家特別有趣,侵門踏戶也是這遊戲的一部分。總之,這是一個關於「宅」(包括了直觀的原字義,與次文化延伸而來的新意)的遊戲。

黃麗群

一九七九年生,政大哲學系畢業, 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著有小說集《跌倒的小綠人》、《八花九裂》、《海邊的房間》、《背後歌》。現任職於媒體。

 
躊躇的美學:陳列散文論(二)
文/簡義明
陳列第二本散文集《永遠的山》,雖然是一項因緣際會的計畫性寫作,但對他的創作與人生閱歷來說,亦是一次豐饒的轉彎,■4 這本書的完成,也替那時正在發展中的「自然書寫」提供了相當重要的示範,那就是科學語言、生態知識與文學的藝術性、思想性之間可以產生絕佳的平衡,甚或相互壯大與構成。但嚴格來說,《永遠的山》並沒有替台灣的「自然書寫」立下新的典範或打開僵局,原因是,陳列並沒有藉由觀察與書寫的反覆辯證,長期蹲點在田野,或鎖定一個物種或生態系去深耕,因此《永遠的山》較少能讓讀者產生「發現」或「創造」的驚喜與意義感。對於台灣大山大水、各類有生命、無生命的物種之體會與感動,偏向延續《地上歲月》的基調,只不過筆下的主角從「人」轉換成「自然」的存在。於是,玉山四季的容顏,他和許多動物、鳥類的交往經驗,在陳列筆下,俱形成天地的啟示與美好,在其社會關懷下,這些存在也被陳列用來對照人類開發的壓力與破壞。比如〈瓦拉米隱憂〉,就是藉由原住民部落裡,人和自然合於「土地倫理」的生活,來批判交通工程與礦區開發的急功近利與無知。雖然,這也是1980一九八〇年代以來此種文類慣有與典型的擔憂與呼喚,但就處理的方式與細膩度而言,陳列這本書並無讓我們有突兀與教條的僵化之感。

從陳列的寫作史來看,這項計畫的參與,重新校對了他日後觀察、紀錄、書寫「自然」的語言與方式。陳列曾經提到:「較能深刻地看山、對山較有感覺或認識,是在玉山一年之後。」他又以《躊躇之歌》中的〈歧路〉這篇為例:「敘述者雖然是1972一九七二年的我,但是現在執筆者已經是有過一九九〇1990年的長期高山經歷的我了。也就是說,二〇〇九2009年的此時經由回憶在寫一九七二1972年的那些山水樹木天空雲霧,必然會有不同的看法、發現和體會。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來說好了,我在〈歧路〉這一章裡曾寫到常來我窗外白榕樹上的山椒鳥。那是確實經常發生在1972一九七二年的事,但我當時根本不知道牠們的名字和習性。我在書寫的現在則已經知道了,因此寫起來就會覺得愉快順手且有感情。」■5 賦予自然物種實質的名相與意義,《永遠的山》時期的歷練是重要的關鍵。對比此書之前和之後,陳列的散文中銘記自然山林的方式便可判知,萬物的意義皆始於命名,對物種的認識停留在泛稱的山水鳥獸,或是能分辨他們各自的存在與差異,對文學家來說,在書寫中增加的將不只是自然科學的理性認識,更是情感擴充與審美深化的重要途徑。

從1993一九九三年到二〇〇二2002年這十年的從政時光,■6 對陳列的文學書寫來說,自然是「歧路」,但若仔細翻讀他從政前後的專欄文字,似乎又可以找出必然如此的線索。「寧靜海」是陳列在《永遠的山》出版後,於1993一九九三年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寫一個約六百字、每週一次的專欄。原本預計寫一年,後來並未完成,只得二十八篇,陳列談到這段經歷時回憶:「因為陳永興要在花蓮選縣長,我負責一部份的輔選任務,而隨著選戰的逐漸加溫,到了七八月,專欄文章就開始出現了脫稿的情形,九月,這個原來說好為期一年的專欄我的部分就完全中斷了。」■7

2002二〇〇二年一1月底花蓮市長選舉失敗,是政治陳列的退隱,同時也意謂文學陳列的重返。這個重返的起點,顯現在另外一次副刊專欄「四方集」的寫作上。從2003二〇〇三年九九月一直到二〇〇四2004年四月底左右,文章的篇幅比上一個專欄「寧靜海」要長一些,約莫800八百字。

上述這兩個報刊專欄出現的時機剛好包夾陳列投入政治工作的前後,就時間點上來說,饒富意味。這些數十篇的短文經過編輯整理後,收入於《人間•印象》一書中,■8 輯一的「聽聲」多是「四方集」專欄的內容,除了最後幾篇〈輕與重〉、〈野地神父〉、〈我的小葉欖仁〉之外,輯二的「凝望」則全是「寧靜海」時期的文章。

將這兩個專欄拿來閱讀與對比,可以發現若干書寫上的差異。「寧靜海」時期的文章,讓我們看到壓抑、蠢蠢欲動的陳列,其散文色調與氣味充滿暗淡的氛圍,文章裡的人與土地,也不同於前兩本書中的那麼具有光澤與能量。以〈老兵儀式〉此文為例:

他一邊喝酒,一邊老是會想到海水來回衝擊石頭的樣子。他一直不喜歡海。他之所以在這裡長住下來,只是因為他早年長期在這一帶海岸防守的緣故。他也不喜歡已褪了色的全體通紅的土地公廟。尤其是那一面高高地飄揚在廟邊竹竿上的黑色三角旗,最常令他覺得寂寞孤單。■9

和收於《地上歲月》的〈老兵紀念〉中之角色相較,〈老兵儀式〉會讓讀者感到異鄉人的漂流之感,〈老兵紀念〉則是陳列希望我們對這群離散的生命多些同情的理解與尊敬。也就是說,同樣是處理老兵這個角色,「寧靜海」時期的陳列已經轉變成另一種思索與體會了。進一步來看,不是只有這個角色呈現焦慮抑鬱之感,這時期專欄裡的許多人物角色、甚至風景的布置,都讓人覺得惶惶不安。這個專欄中氣味之潮濕、信心之質疑、人的徬徨,或可視為陳列自我信念之反思與盤整階段。在一篇陳列自剖其散文創作經驗的演講稿裡,他碰巧就談到這個時期的寫作是如何設定創作語法的:「我寫這個專欄的定位是有關花蓮東海岸的一些東西。……我設定一個定位,那就是捕捉東海岸的某種氣味,只是呈現那種味道,當然並非完全寫實。」■10

由此來看,陳列恐是藉由不同身份的人,抒發自己騷動、搖晃的意志。專欄裡經常以「他」或「她」來構成主語,這和前兩本書慣用的「我」,剛好形成另一種對照。「寧靜海」時期的「他」或「她」,表面上看,是陳列有意讓眾生相自我表演與闡述,在寫法上,是用節制的白描手法,用景、畫面與瞬間的動作,試圖描繪出每個角色的內心世界,但這些「他者」的絕大成分,卻是陳列的自我鏡像折射。

當陳列從政治歸來,在《自由時報副刊》上的「四方集」執筆,第一篇〈偶遇〉中,陳列用了過去少見的對話體。結尾時劃破寧靜的那句話,雖然只是一個帶出「她」的家庭成員存在之介紹詞,但這聲響顯然有特別的寓意與召喚,像是重生的曙光。此專欄的文章,那個從容又篤定的「我」又回頭成為敘述主體了。「我」繼續和「他者」對話與遭遇,但此階段的陳列,不再用神聖的苦難形象,豁顯角色的存在意義,而是讓他們以更多的情緒,差異與實存的感覺,透過對話與更精準的側寫與觀察呈現。

整體而言,從政前的「寧靜海」專欄系列,是自我裂解與反思的過程,靜默、全景式的描繪,無法解決現實問題,是以專欄中的角色都在不安與焦慮,其實,那是陳列的自我提問與質疑之轉化,只是寫作者藉由「他者」的身影,折射出自己幽暗徬徨的內心。而從政歸來之陳列,則讓我們讀到錘鍊過後的豁達與蛻變,他依舊在文本中展現強悍又溫柔的意志,但以透過「我」與「他者」的實際溝通與交談而逐步思索、辯證和達成。

4陳列在《永遠的山》(1998年玉山社版)之「感謝」中是這麼說的:「感謝玉管處給了我這個機會去見識園區內壯闊美麗的山河,去觀察生活於其中的一些動植物,去感受和領略我不曾感受領略過的東西。這片大自然的世界為我張開了一面全新的視野,啟發了我新的知識、新的關懷,以及新的寫作領域。」(頁44),最初的一九九一1991年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版本中,也存有一段謝誌,裡頭還提到當時服務於玉管處的陳玉峰。而目前印刻最新版的編排裡,為了和其他文集的一致性,陳列將與正文無關的其他文字皆取下了。

5同註二引文,頁69。

6這十年的從政經歷大致如下:一九九三1993年六6月,陳列受聘出任民進黨花蓮縣黨部的執行長,1994一九九四年,正式接任主委,同年九9月二十三23日,決定投入選戰,參選省議員,雖然未獲當選,但此時的陳列,似乎已將整個身心投入台灣民主政治的戰場。1996一九九六年三3月,他再度參選花蓮縣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終於以全縣最高的二萬八千二百九十三28293票當選。2002二〇〇二年一月,陳列又投入花蓮市長戰役,這一場選舉,是陳列投入的第三場,同時,也是最後一場。

7同註二引文,頁59。

8陳列,《人間•印象》(台北:印刻,2013年8月)。

9同註八引文,頁106。

10陳列,〈一篇散文的完成〉,《東海岸評論》七十七期(1994年12月),頁57。

簡義明

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曾為Fulbright 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2009)。研究領域為自然書寫與生態批評、現代散文、文學與電影、保釣世代文學與思潮。著有《寂靜之聲——當代台灣自然書寫的形成與發展(1979-2013)》、《書寫郭松棻:一個沒有位置和定義的寫作者》(博士論文)等書,以及〈董橋散文中的台灣圖像、文體風格與知識政治〉、〈冷戰時期台港文藝思潮的形構與傳播——以郭松棻〈談談台灣的文學〉為線索〉、〈返鄉的歷程——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的文化史意義〉、〈愛與冒險——論一九九〇0年代之後劉克襄的「都市轉向」〉等論文。

 
 
職場冏時刻,請你跟我這樣做!
職場上某些時刻,雖然不像是犯了業務過失那樣,會遭受到公司懲處、甚或影響個人仕途,卻會讓自己顏面盡失,或是令當事雙方尷尬萬分。讀完這些建議,再尷尬的情況都有可化解的妙方。

到戲院看話劇?
英國國家劇院自2009年開始,嘗試將部分叫好叫座的劇場演出,製作現場拍攝的錄像版本,並即時轉播至英國其他城市,讓身處倫敦以外的觀眾能夠安座於鄰近的電影院內,同步欣賞劇作。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