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驤.Pocket Watch】以畫像當底片,將城市風情片片拼湊、凝聚生活原味,生命風貌即在此刻現形!!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0/09 第2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雜誌文摘 宅的遊戲(二)
專題企劃 躊躇的美學:陳列散文論(三)
 
 
宅的遊戲(二)
文/黃麗群
「鄰居」當然不是真鄰居(家對面的真鄰居你倒是一年也不會打到一個照面),而是世界各地一起玩這遊戲的臉書帳號。通常我只加入在臉書放真實大頭照(這多少可以辨認出來)、並透過塗鴉牆能捉摸簡單背景的人(來自哪國、職業是什麼、生活方式如何)。原本只是個人怪癖,卻讓這枯燥的遊戲派生出一種恍惚祕密、如在音樂或書頁中不斷遭遇各種伏筆的趣味,以及就算拋棄語言與溝通也沒問題的莫逆於心。「天涯若比鄰」原本出自王勃的詩,上句是海

內存知己」,意謂只要心意相通,即使彼此一在翼軫一居衡廬也像比鄰而居, 近似精神上的跨越甚至是共時性。但今日常被借以詮釋人類如何以科技克服物理世界裡一碼是一碼、不會縮短一公分的障礙,例如描述飛機或視訊的發明, 非常務實, 非常不玄,非常形而下。倒是這無聊的遊戲實現了句裡最初的詩意。

比方說, 只要進入這些鄰居的地面,就對他的手筆與治事胸有成竹,庭院深處特別的櫻花並不是隨便能栽種,它價值十顆紅寶石;床頭的李根斯坦畫作則需十六顆。這些算是遊戲中的奢侈品,因為紅寶石只能以實際現金購買。有些人裡裡外外裝滿寶石傢俱,一眼估計都是幾百塊美金,我經常流連忘返嘖嘖稱奇,這個世界裡不需矜持的做客之道。

然而真正的醍醐味在於觀察各地陌生人,是如何在同樣的一畝三分地、同樣有限的購物選擇與差不多的預算裡, 過起他與她色色式式理想的生活。人生充滿極限,充滿不從人願,都是一圈一圈綑仙索或者站起來撞到頭的壓迫屋頂,五百塊美金在日子裡一扇房門都買不到,於此卻能滿足一整座莊園。撫慰有時也就是這麼廉價與輕易, 而自由、揮霍與家居的方式,三者組合起來真能洩露陌生人一些祕密。有的人屋子裡小小的,傢俱堪用,但在屋外大治園林多有樓閣花榭茵陳嵩。有些剛好相反。這傾向有時對應現實,好比住在科羅拉多州的Anna與住在德國的Gertrud 都是前者。住在紐約的Sammy剛好相反。

而住在島國的我山也想貪水也想貪,所以各自一半。有人以森天絲密密將自己的地面圍住。有人(例如住在北卡的祖母Daphine)不設一柵圍欄。

有人製造聖堂般的廚房,可容十數人的長餐桌擺滿沙拉與餐具,爐火永遠開著咖啡永遠煮著,可以住四五個青少年的大房間,地上安靜扔了一顆足球。有人極力鋪陳客廳與書齋,一間臥室與一張大床,餐廳卻只放一張僅供兩人對坐的餐桌椅,上面僅僅一副碗筷。而不管是前者與後者,它都有可能是個獨居的老人,也都有可能是個反覆搓著抹布的媽。可能是夢也可能是真。

簡單的複製。幽幽的補白。快樂或不快樂。愛好與欲想。不言的紀念。

有沒有一個再婚的男人,在遊戲裡還是安置了一副前妻喜歡的英式鄉村風花沙發呢?有沒有一個腹中夭折了小孩的母親,在遊戲裡的嬰兒房中,密密麻麻塞滿大象、兔子、泰迪熊娃娃呢?

有個重機大漢, 他的角色是紅色短髮少女。有個看來怯弱的南亞少年, 他的角色從來不把衣服穿上。原本紅髮、棕髮或黑髮的白人女性,遊戲中常常選擇一頭長長的金髮。我也不認為這馬上就能結論他們是扮裝或變性慾者、暴露狂或者每個都有血統的崇拜。那又太缺乏神經了。人的行動都能這麼一條大路通羅馬地解釋就好了。

游標在宅子內外鼠竄,螢幕藍光冷冷。遊戲裡代表我的那個小人穿著紅洋裝,被我指使得團團轉。一下子去投籃,一下子去看電視,活動力耗盡後就原地木然站著,等待每五分鐘回復一點體力。網路與人類靈魂對接的想像,科幻電影裡已說了那麼多,但或許,極限也就是如此而已。就像我們看十九世紀Jean-Marc Cote 關於二十一世紀生活的幻想畫,也覺得啞然失笑。

於是我又跑去找了Jean-Marc Cote的作品出來看, 五分鐘過去, 小人又有力氣在螢幕上跑動。其實你與它不會發生感情或連結,倒是先前鬼月時,有時半夜打開遊戲頁面收成金錢(當然是遊戲裡的),偶爾會亂想,小人會不會忽然被附身似的失控脫出了我與遊戲的指令範圍?小人會不會在動作到一半時忽然停下來、轉過頭,我看見她無神識的眼珠?

誰知道更恐怖的事情發生了。本來,遊戲裡少少幾項支線任務,總是像小印章似地以圓圖標列在畫面左方;一旦有進度,圓圖標旁便會連續閃跳一條長彩旗,上面寫:「有進度(Progress)」。

有進度。多好的事。本來。前幾天某次更新後, 我發現它被加上個奇怪的新功能:當你沒有進度(也就是都在忙些跟任務無關的澆花灑水之事的時候),圓圖標旁竟也會不定時跳出長彩旗,上面寫:「任務未完成(Incomplete)」。我看到時有點目瞪口呆。因為任務結束後,圓圖標本來就會自動消失;還掛在左方就意謂「正在進行中」,因此這新的設計完全是多此一舉,而且跳出的頻率也實在過度頻繁。

你去看電視,「任務未完成」。你去坐在樹下,「任務未完成」。你去彈鋼琴,「任務未完成」。有些玩家開始在官方的粉絲頁反應「不能理解這有何意義」,而且「非常惱人」。我明白。惱人當然不只是視覺干擾,而是在心理上近似受到宗教式的恫嚇。當然講好聽點,也可以說是暮鼓晨鐘。任務未完成。我們總是有那麼多事未完成。而誰不是都在被「未完成」追趕的同時追趕「未完成」。

但天哪我只是玩著一個宅的遊戲(這裡就完全是直觀的原字義了),我真的不需要這些。然而冷清的粉絲頁上從來沒有任何遊戲公司的人在回答問題。

「任務未完成」、「任務未完成」、「任務未完成」。它又跳出來了。哎!我何嘗願意!我就是等級還沒練到可以完成的時候啊!我只好氣憤地關上視窗,回頭去做正事了。

黃麗群

一九七九年生,政大哲學系畢業, 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著有小說集《跌倒的小綠人》、《八花九裂》、《海邊的房間》、《背後歌》。現任職於媒體。

 
躊躇的美學:陳列散文論(三)
文/簡義明
晚近出版的《躊躇之歌》,對陳列的寫作來說,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當代台灣散文的意義來說,亦相當值得關注。陳列曾自述這本書的寫作緣起、計畫與企圖:

整本書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篇散文:分為五個章節的一個長篇散文,它所涵蓋的時間,前後雖然大約三十年,但是在每一個單章裡,我都只選定一個年份,一個敘述的位置,和一些重點而已,譬如首章〈歧路〉寫一九七二這個年代,我在佛寺裡的文學生活,被捕與審訊前後。之後設定的章節有:〈藏身〉(1977,出獄後一年的日子),〈作伙〉(1994,黨部和第一次參選經驗),〈假面〉(1998,國大代表的省思),〈浮雲〉(2002,市長選後,在鄉間草野間看朝野)。我希望從一個回首的角度,通過藝術的整理,以一本完整的散文冊,安靜而細緻地去辨識這一路走來過程中,在身邊與心裡不時遲疑搖晃的或真或假的光與影,讓這一次的寫作,如卡夫卡所說的,「是一隻從黑暗中伸出,向美探索的手」,同時,紀念台灣走過的一段年代。■11

猶記得二〇〇五2005年底於花蓮一場研討會中初見陳列,那時便得知作家有意以大散文架構,寫出個體生命與集體記憶的交會。2009二〇〇九年,《躊躇之歌》首章〈歧路〉刊出,喜歡他散文的讀者們莫不引頸期盼。但全書的完整出版,仍以作家既有的緩慢速度,直到二〇一三2013年夏天才讓其面世。與其說這是一本自傳體散文,或是紀錄台灣民主化過程中他參與的若干巨變時刻,倒不如將此書視為陳列對散文這個文類可以、可能何為的一次體檢與嘗試。

書中前兩章的〈歧路〉和〈藏身〉,可和陳列初入文壇時的兩篇得獎之作〈無怨〉和〈地上歲月〉並置閱讀。在〈無怨〉中,讀者不知道敘述者究竟經歷過怎樣的犯罪因由、審問與審判,才度過一段囚禁歲月。我們所看見的,是一個困頓的生命不因身心的被剝奪而徹底喪志,而這樣的精神搏鬥,並不只是身體具體被監禁的年歲,在入獄之前,出獄之後,其書寫與生命主體,時時刻刻都被巨大的國家暴力監控。

〈歧路〉讓我們見證白色恐怖時期如何羅織罪名,一個懷抱理想主義精神的年輕目光,是經由怎樣荒謬的問訊與未審先判的強制律令,被徹底剝奪他無限的可能與希望。更令人怵目驚心的描寫是在〈藏身〉裡,政治犯的出獄,並不表示他已償還了體制要他認命吞下的刑罰債務,包括他的親人、朋友,皆被捲入這樣難以翻身,並被定錨於自我罪疚的位置上,不得離開。權力的無所不在更及於親疏遠近的各層社會網絡之中,一雙雙疑懼的眼神經常伴隨著受刑者的移動而釘視、凝望著他。當陳列寫到自己的父親必須幫他張羅遠方的田地,因為在自己的家鄉,鄰里會說閒話之時,更讓我意識到〈地上歲月〉裡農民的恬淡無爭,農村的悠然平靜,只是作家在那樣不能盡情言說的時代裡的另一種「藏身」。

縱使時代往前推進,寫作者不再受到言論的規範與思想檢查,但基於美學的信念與自我要求,陳列對歷史與生命的回溯與重構,並不採取直接鞭剳的批判敘述,而是以迂迴動人的回憶串接展開:

然後就是過年了,我一個人去阿公阿嬷的墓地坐了很久。他們是在我出事期間去世的。我從很小的時候直到高中畢業,睡覺都和他們一起。如今他們卻都長眠地底了。■12

透過一長段的回憶拼接,陳列讓單純良善的阿公阿嬷,在漫長歲月中如何老實守分與土地親族互動的人生歷程浮現。在這些回憶的片段,陳列出現了多次的自我責備:「他們去世的時候,我這個長孫卻沒在場……真的,我那麼愛他們,然而,阿嬷過世那天我正在接受偵訊,阿公,我更無法送他最後一程。」■13 但陳列沒有耽溺於回想與自責,而是以無可置換的記憶寫真來收束情感:

帶著涼意的日頭要落山了,我又一次看到阿公還蹲在園頭抽菸,我坐在旁邊兩腳伸入小圳溝裡,不時輕微踢動那涼涼的流水,流水咕嚕咕嚕的聲音在逐漸暗下來的天地裡;我也看到阿嬷牽著我的手走在兩旁蔗園綿延的沙土路上,我們要搭竹筏過溪去看大戲……■14

這畫面如同電影《戀戀風塵》中最後兩個鏡頭,男主角文遠服完外島的兵役返鄉,人事已非,他到種著地瓜的田裡找阿公聊天,颱風來臨前夕,阿公憂心著農作收成,語言零碎草根,抬頭觀看天色變化,文遠則是蹲在田裡沈默不語,接續著的就是一個空鏡頭,從金瓜石面向基隆山外海的凝望,等待天光雲影的經過。

畫面裡的靜默力量與行遠意志,正是陳列散文裡的強韌。

母親在陳列出獄後的某一天,曾對他說:「栽培你讀大學,庄仔裡有史以來第三個,莫給人認為遇到這種事以後就變成沒路用人。莫給人看衰。更加重要的,一生不能因為這樣就讓這個垃圾政府打敗。」■15 能從令人懼怕、噤言的政治傷害與社會的保守價值中倖存,並且不忘記昂然挺立的生命姿態如何可能,並非政治學的(politics)反抗得以達成,而是得以詩學(poetics)的姿態逆反大寫的歷史,挑戰既有的集體記憶。《躊躇之歌》真正的文學位置與意義在此,陳列散文的定位也必須從此出發。

曾經影響過陳列的文學觀甚深的卡繆說過:「文學在兩道深淵中前進,一邊是耽溺於形式美學的輕薄遊戲,一邊是服從於頑固理念的宣傳廣告。」■16 以一位備受讀者與研究者肯定的作家來說,三十餘年的寫作生涯只得四本作品似乎太少,但也許這正是陳列刻意保持的「躊躇」速度與美學。懷抱著戒慎節制的書寫警覺,使陳列在散文的體式中,可以不斷自我錘鍊和超越,並來回於小大之界、琢磨聲形之現,重新確認文學終究可以穿過政治與歷史的深淵。

11同註二引文,頁61。

12陳列,《躊躇之歌》(台北:印刻,2013年8月),頁74。

13同註12引文,頁74-75。

14同註12引文,頁75-76。

15同註12引文,頁77。

16同註2引文,頁60。

簡義明

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曾為Fulbright 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2009)。研究領域為自然書寫與生態批評、現代散文、文學與電影、保釣世代文學與思潮。著有《寂靜之聲——當代台灣自然書寫的形成與發展(1979-2013)》、《書寫郭松棻:一個沒有位置和定義的寫作者》(博士論文)等書,以及〈董橋散文中的台灣圖像、文體風格與知識政治〉、〈冷戰時期台港文藝思潮的形構與傳播——以郭松棻〈談談台灣的文學〉為線索〉、〈返鄉的歷程——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的文化史意義〉、〈愛與冒險——論一九九〇0年代之後劉克襄的「都市轉向」〉等論文。

 
 
上班族必看!陳偉殷精神的成功術
陳偉殷用自身的故事來告訴我們,即使你出身不夠好,也有追夢的權利;即使你被誤解,也要懂得溝通,讓別人幫助你,成功,可以強求,這是陳偉殷教我們的成功術。

大陸經濟:離不開,但靠不住?
近來,大陸經濟成長趨緩、台商經營困難度提高,再加上大陸房價泡沫化的隱憂,我們不容忽視這些因素對台灣經濟、金融穩定的衝擊,讓人感到大陸經濟有「靠不住」的擔心。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