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魅力,過去多與美貌、財富、社會地位有關,是多數人達不到的境界。但隨著時代價值觀轉變,魅力的定義不再高高在上,只要有獨特風格,別人願意「買單」,就是魅力。
過去談到魅力,難免和俊男、美女等字眼連在一起。但旅日文化觀察家劉黎兒在《新種美女》一書中,對「美女」定義做了不同詮釋。她認為,美女是不斷進化的,所以會不斷有新品種美女出現。每個時代價值觀不同,對美女要求也不同,最好的方式是「自我進化」,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品種」,成為與眾不同的「新種美女」。美女如此,魅力又何嘗不然?
外在魅力 不再有絕對標準
台日兩地媒體都喜歡做「最有魅力男(女)」、「最有吸引力男人(女人)」相關的調查。雖然有些魅力人物蟬連排行榜數十年,但每年也都有新血加入,魅力人物的風水輪流轉,反映出社會的演變。
劉黎兒說,過去談到「魅力」,常會以一個人的外表、財富、社經地位作為評判標準,這與「charisma」這個字原本和領袖魅力、君主等意涵連結有關。不過現在日本社會對魅力人物的看法多元,從日劇選角就可看出端倪;而近年日本「草食男」大行其道,也證明魅力男性不一定非得是「陽剛」、「魄力」這類特質。
劉黎兒以日劇為例,日本連續劇的男女主角,早就跳脫以地位崇高的政治人物或企業家作為選材範疇,就連作蛋糕的西點師傅、剪髮的造型師,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也能夠展現迷人魅力,成為令人羨慕的行業。有關「魅力」的定義,如今,日本人更在乎的是,一個人是否有獨特風格?只要有自己的「型」,都可能成為受人崇拜的對象。
以外在魅力來說,因為已經沒有絕對標準,所以好壞只有一線之隔,「型男」和「另類土蛋」,可能只差在「別人願不願意買單」。
「綜合型魅力人物」成絕響
談起魅力人物,劉黎兒認為已故廣告教父孫大偉就是典型,他不僅外型有魅力,廣告作品獨樹一格,談話與生活型態(lifestyle)都很有「孫式風格」,可說是一個「綜合型魅力」人物。
劉黎兒認為,以後要找到這樣的「綜合型魅力」人物很難了,因為人們不再像過去一樣著重「全方位」的魅力培養。一個人只要有一個「點」具有特色、比別人突出,就算是有魅力;範圍可能小至一個人的某個外型特色(例如迷人微笑),或某種處世原則。
職場成為表演舞台 上班族追求魅力演出
現代人在職場的時間占去人生大半,職場變成個人的表演舞台。劉黎兒說,在日本,鍛鍊職場魅力的方法論書籍,一直都很熱賣。不過,工作畢竟不是人生全部,生活還是需要其他重心,例如自我投資進修、培養嗜好、戀愛、社團關係等,也都可以為個人魅力加分。
劉黎兒形容,自我投資進修就像是一種夢想、可能性,如同女人買新衣打扮自己,就是幻想自己穿上後會更有魅力。雖然對進修提升魅力不需有過度期待,但也有可能在意想不到時發揮作用。
【更多精采雜誌內容請看416期Career職場情報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