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極樂世界》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也是好看,只是怕期待錯誤會造成落差,因為它並非我預期的好看方式。
《極樂世界》的背景設定是有錢人已經離開地球搬到極樂世界,在那邊有最好的生活和醫療,但留在地球惡劣環境的人類就很可憐,麥特戴蒙〔Matt Damon〕和所有在地球上的人一樣,都想偷渡到極樂世界去,但這次他是因為嚴重瀕臨死亡的狀況才變成非要背水一戰。電影本身並沒有那麼科幻,大多數場景還是在地球,麥特戴蒙的造型,半人半機器,也沒有要讓他變成機器戰警的意思,反而,這部電影吸引我的地方,是片中的哲學。
《極樂世界》中的地球v.s.極樂世界並不是那麼陌生的,在現在我們的世界上也有這類的情況,會有比較落後的國家,人民沒有尊嚴或價值,人命不值錢,也有比較美好的國家,生活有保障,醫療制度也健全,是這些落後國家的人會想要偷渡前往的極樂世界。而《極樂世界》只是把這樣子的關聯給強化和極端化了。
我想,我們生在台灣,雖然不完美,相對之下,也算是極樂世界,對於《極樂世界》中那些有錢人的心情其實並不是不能體會的,我們都知道比如非洲有難民或饑荒,但我們平常過生活時會想到他們嗎?如果今天有一大堆非洲人偷渡到台灣要分享我們的資源、福利,我們的感覺又會是如何?我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有惻隱之心或是善心,也願意在能力範圍幫助他人,只是當自己的生活品質會受到影響時,還能如此慈悲為懷嗎?
然而,《極樂世界》的視角,是從在地球,在那個被遺棄的地方,來看的。在地球嚐到生存痛苦的人當然都夢想著到天上的極樂世界,特別是在他們有病痛的時候。而片中事件的起因就是麥特戴蒙的角色知道自己必死無疑,唯一的機會就是上極樂世界治療,所以在片子的前半段,看到的幾乎都是一種「求生存」的人類本能。
在這個求生存的過程中,也有摻著一些回憶,是麥特戴蒙小時候還有著希望的時候,和一位心愛女孩的夢想。這個部份還蠻重要的,因為它決定了後來麥特戴蒙的選擇。《極樂世界》讓我最喜歡的一點,是心境的改變,身為一個低下階層一心為了自己的命要求生存,不惜闖入極樂世界的麥特戴蒙,這麼多年來一直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大部份的人都是如此的。卻在最後,他能夠體會到生命更高的價值。這並非他的目的,但在追求自己利益的過程,反而看到了比自己利益還要重要的東西。
本來以為來看《極樂世界》是在看科幻動作,卻在最後,看到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那種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不見得是來自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付出反而會更覺得充實。
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的部份倒是戲份比較少些,應該說整部戲的重點都在麥特戴蒙一個人身上,想法不錯,但旁枝末節的著墨都少了,包括比如他和心愛的女孩再次見面的感情部份、極樂世界的政治部份、地球人的生活、偷車的朋友、很多非主線的劇情都是帶過而已,不然感受應該可以更強烈。
就算如此,看到後面我還是有些感動的,也許一個人並沒有打算要做什麼偉大的事情,可是當那個時機點到了,當發現自己能夠做出改變的時候,做與不做…這就定義了是否是英雄。
《極樂世界》跟我想的完全不同,未來的世界制度或環境探討不多,動作的量不少可是暑假大片太多了,算不上驚艷,感情戲幾乎沒有發展空間,好像什麼都不太夠?但以麥特戴蒙為主的這條劇情,我卻出乎意料的喜歡,本來還很受不了他的光頭造型的,後來卻一點都不在意了,看著他為了活下來把自己搞成了這副德行都還在拼命,甚至感到些難過,更難過的是…他竟在這副德行當中,找到了更高的生命價值。他看著地球的笑容,說明了他的選擇是讓他感到幸福的,另一種層次的幸福。
不錯的電影,但真的要確定自己想看的是這樣子的東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