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生存下去,我們就很感恩了……」這樣的聲音很微弱,發自社會的底層裡,政治人物通常聽不到,因為他們是弱勢。弱勢掙的不是316元,更不是政黨加碼惡鬥的1千元,掙的是基本生存尊嚴,而這樣的聲音,政治人物更應豎起耳朵仔細去聆聽。
前陣子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出爐,不僅跌破了外界眼鏡,讚聲更是不斷,尤其是不分區第2名及第4名,分別由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執行長王育敏及台灣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祕書長楊玉欣出任,更讓外界為這份名單鼓掌叫好。
弱勢族群長期處在這個社會的一個小角落,或許靠著社會救助法的津貼補助生活,或許是靠著國內慈善團體的援助得以生存,他們不敢奢望有多好的物質生活,只求三餐溫飽,一天一天過,內心只有滿滿的感謝,縱使有怨只能往肚裡吞,想發聲就怕沒人理會,而這就是台灣目前普遍存在的弱勢現象。
老農是弱勢?或許是,畢竟看天吃飯,老農津貼保障農民退休後的生活,沒有人會反對的,但何以選舉一到就是炒這個議題?為了明年大選爭取老農選票,從國民黨提出的制度性調漲316元被農民罵翻天,到民進黨的加碼1千元,最後會吵的有糖吃;以調高1千元落幕,不過,國民黨及民進黨真的認為這樣的1千元能換得到選票嗎?難噢!兩黨應睜大眼睛看著,這樣的政治操作,最終還是會為選民所唾棄的。
弱勢,定義很清楚,說白一點就是貧窮,沒有錢生活,但,誰願意貧窮?根據統計,國內貧窮人口數近10年來增加了快10萬人,已逼近30萬人,另根據內政部最新提出的8大社福津貼調整方案,估計就約有218萬人即將在明年初受惠,這些數字在在反映出國內貧富差距已越來越大,人民的生活痛苦指數亦日趨攀高,而最後的結果就是讓弱勢更弱勢。
民意的殿堂立法院,是為人民發聲及擬定法源的地方,解決弱勢的問題,最直接、最快速就是在此,但真的就是如此嗎?過往,立法院不分區立委就是政黨推舉社會不同團體代表人物進入國會發聲,因此有勞工立委、老農立委、軍系立委、環保立委,甚或財團或黑金立委等稱號,而每個稱號的背後當然就代表著一個特定的利益或選票,若沒錢沒選票,政黨的考量就是派系分贓,而真正需要發聲救援的弱勢團體幾乎就被邊緣化、被放棄了,因此從過去的經驗,各政黨所提出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往往是噓聲贏過掌聲。
也因為這樣,此次國民黨所提出王育敏及楊玉欣等不分區立委名單,著實讓外界大為驚訝與讚賞,除了國民黨展現改革的魄力之外,更讓長期被忽略的弱勢聲音進到國會裡,或許有人會說立法院的法案都是密室協商,弱勢立委很難出頭,但無論如何,這一步在台灣民主政治上已經是相當成功的踏出去了。相對的,弱勢族群並不是永遠的弱勢,他們在尋求的是一個新的機會,努力擺脫貧困,若能讓他們的聲音發得出去,協助他們度過生活的難關,會有那麼一天,這些人更能為這個國家及社會貢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