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之最,獨有茶館領銜金字招牌;茶館已開,敬邀四方豪傑仗劍前來!各位看倌請來欣賞【金庸茶館電子報】 【雷驤.Pocket Watch】以畫像當底片,將城市風情片片拼湊、凝聚生活原味,生命風貌即在此刻現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6/04 第3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李崇建•聽我說 孩子有分離焦慮該怎麼辦?
 
李崇建•這樣說 從安頓身心到給予愛
 
 
孩子有分離焦慮該怎麼辦?
文/媽媽來信
我的孩子國小二年級,三個月前開始不想上課,總是在上課前鬧情緒,到了學校就一直不想進教室,只是想黏著我。我帶她就診之後,醫生說她有分離焦慮症,開藥給孩子吃,沒想到狀況更加嚴重,不僅不進教室,更隨時想要跑回家,還有自殘的舉動,會想要傷害自己,孩子為何會這樣呢?

學校的老師很盡職,已經盡量陪伴女兒了,有時候沒有讓她進教室上課,但是我們很擔心,孩子活在自己想像的恐懼中,對任何人皆產生敵意,若是我們一直堅持原則逼她進教室,孩子會不會覺得學校越來越恐怖?若是放任孩子讓她自行操控,深怕拉不回來怎麼辦?

我先生人在外地工作,要我跟女兒說:「媽媽不是只有你一個人需要的,很多人都需要媽媽,包括公司裡的叔叔、伯伯,阿姨都需要媽媽幫忙,爸爸與弟弟也需要媽媽,都希望佔有一點跟媽媽的時間,所以你不能把媽媽的時間全部佔有,這是不公平的!」老師您覺得這樣說好嗎?

從安頓身心到給予愛
文/李崇建
近幾年來,我在各個演講場合都被問及「分離焦慮」的孩子,該如何應對?

但分離焦慮透過藥物解決,成效應該並不彰顯吧?我也想知道那藥的成分是什麼?是一種阻斷感覺的藥劑?幫助身體釋放某一種安全感的成分?還是有助於安心的維他命?

因為我不是醫生,也不是藥劑師,對於用藥的常識並不瞭解。倒是現代資訊發達,只要上網就可查出成分、治療症狀、副作用之類的資訊,我父親就醫時拿的藥物,只要上國家網路醫院一查便知,我們再透過用藥經驗與評估,下次就診時提供醫生資訊;或者在就醫時詢問醫生,這個藥物的主要訊息為何,會對自己面對的處境更負責,也為孩子做到了把關。

應對的態度

分離焦慮的孩子如何應對?若是在網路上漸入關鍵字,便會出現不少專家解惑,我建議父母不妨瀏覽一下資訊,歸納出自己可以注意的部分,我想也是有幫助的。

分離焦慮的成因,雖然眾專家多所歸納,但是具體原因並不清楚。但是我偶爾獲悉,分離焦慮的孩子,時有焦慮或孤單的母親。因此我常讓大人檢視自我,當孤單或焦慮時,自我的應對狀況如何?因為應對的態度,常常會讓孩子在求生存的應對狀態中學習。

前幾天我到一個教育現場講座,恰巧分享分離焦慮的應對。我扮演一位孤單且焦慮的父親,邀請現場一位10歲的孩子與我互動。我們的扮演讓現場家長莞爾,也讓家長立刻覺察,應對態度對孩子的影響,以下是扮演的片段:

我:「你很孤單吧!我看到你很孤單。」

男孩:「不會呀!」

我:「會啦!我看到你這樣很可憐耶!你需要有人陪吧!要不要我陪你?」

男孩:「不用啦!」

我:「真的不用嗎?你這樣很可憐耶!」

男孩:「真的不用啦!」

我:「我看你需要啦!你需要我陪你。」

男孩:「好啦!好啦!」

同樣的狀況,我屢次扮演,都得到同樣的結果,孩子有時為了呼應大人,滿足大人未覺察的被需要感。

我想表達的是,在親子關係中,父母穩定的情緒應對,會是孩子安全感最佳的良方,尤其是母親的影響力更是明顯,若是母親內在若是焦慮不安,似乎孩童也易感染那份焦慮感。我在我有限的觀察,分離焦慮孩子的母親,也較容易焦慮不安,我不知道是否為巧合?也許不足以成為一個觀察?

我觀察有些例子是難以覺察的,比如一位媽媽懷孕時,因為與先生有了爭執,因此而常覺得孤單不安,每當先生夜間外出,她都會焦慮不已。女兒則是從3歲開始出現分離焦慮,連一刻也不願意離開媽媽,直到現在上學了,每天都是母女間痛苦的掙扎。我通常會先安頓媽媽的心靈,再請媽媽安頓孩子的心靈,似乎得到比較好的回饋。

讓孩子感受到被愛

年幼的孩子,本來就需要愛來滋養。

媽媽提到「對任何人皆產生敵意,若是我們一直堅持原則,孩子會不會覺得學校越來越恐怖?若是放任孩子讓她自行操控,深怕拉不回來怎麼辦?」

我在應對孩子的處境時,通常以「愛」為優先。若是硬逼著孩子進教室,又得不到預期的結果,而且孩子有自殘的舉動,這並不是愛的表達,也不是我們想要看見的反應,那為何還要逼著孩子進教室呢?我的看法中,無論堅持原則,或者是讓孩子暫不進教室,目標都是讓孩子逐漸獨立,我以為先讓孩子感到「被愛」,是逐漸獨立的第一步。

我比較建議將孩子進教室的目標往後放,而不是一下子就要讓孩子進教室,孩子使用這麼激烈的手段抗爭,透露了孩子極大的恐懼與排斥,我很好奇孩子自殘是那裡學習來的?我傾向在同理孩子情緒時,要與孩子對談「愛自己」,而不能傷害自己,若能從孩子感到被愛的議題討論,是我比較常切入的一個方向,並且找尋孩子在學校裡較為開心正向的部分,比如與好朋友的玩耍,最喜歡的科目,以及其他正向的資源。在這樣的對談中,逐漸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勇氣,不再被恐懼包圍。當孩子感受到愛,得到了更多的滋養,也就有了勇氣面對挑戰。

在父母給予孩子關愛時,自己就要擁有安定情緒的力量,才不會讓焦慮不安感在兩人之間蔓延,那麼也不至於會變成「寵溺」了。因為當大人不安焦慮了,常會看不見孩子在悲傷、困頓中努力的勇氣,只是看見孩子的難過可憐,孩子的勇氣便無法滋生出來。

信中提到爸爸要對女兒說的那一段話,在道理上應是沒有問題,但是對女兒說這一段話的目的呢?是否女兒就會獨立了?是否就不會恐懼了呢?我覺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反而彼此都感到受傷的機率較高,那麼這段話就得到了負面的意義。

孩子有了分離焦慮,父母肯定非常辛苦,需要費大量的時間去照護。我建議在與孩子互動之餘,可以談談設定小小的挑戰,這小挑戰包括當孩子的抗拒小了一點兒,雖然哭泣但仍然去上學,能在學校找到快樂的事….,在言談中好奇孩子怎麼能做到,欣賞孩子的勇敢與改變,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父母也在其中感受彼此願意欣賞,願意一同努力的珍貴,也是一段美好的成長旅程。

歡迎家長、老師們來信提問教養上的疑難雜症,李崇建老師將為大家解惑。

提問信箱→aquarius@udngroup.com,來信請註明「請教李崇建老師」,謝謝。
貼身觀察伊隆·馬斯克 成功特質只有兩個字
問答網站Quora一名用戶提問:「我如何才能像比爾.蓋茲、史帝夫.賈伯斯、伊隆.馬斯克和理查.布蘭森一樣偉大?」馬斯克的前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見解,在大人物間激起一些騷動。

博物館好好玩!親子必去博物館點點名
愈來愈多博物館為孩子量身訂做專屬的「兒童美術館」或「兒童探索體驗區」,提供他們最愛的互動與創作環境,讓孩子愛上博物館。本次介紹許多親子必去的博物館,一起來看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