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就讓我們找回最珍貴的信念,從自己開始,你就是力量。
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能啟動一場小革命!
當你遇到事情,做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我們該依靠什麼來抵擋生活的困頓、破解工作的難關、穿越人生的瓶頸、取得財富的自由,甚至改變社會的不公義,讓世界更美好?
對引燃台灣最大規模公民自主運動的洪仲丘事件,洪仲丘姊姊洪慈庸在事件發生之初,每一天都可能放棄、跟軍方和解,她怎麼抵禦失去親人、挑戰軍中體制所產生的憂懼?她說,「改變的過程總是困苦艱難,」放棄,比堅持容易多了,但是,「我不是遇到事情就放棄的人,面對不合理,起碼要戰鬥一下」。
二○一三年夏天,弟弟洪仲丘在退伍前離奇死亡,那天起,她奔走在軍方、記者會、律師團間,還要應付媒體無窮盡的提問。綁著馬尾、因為感冒而戴口罩的臉顯得很疲憊,眼神卻很堅定。
二月九日洪仲丘案二審宣判前,洪慈庸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她說:「其實我們真的沒有要什麼樣的判決結果,只要傳遞一個訊息,就是要讓國防部很明確知道,他們真的需要改變。」
回想當時,洪慈庸說,「我遇到很多問號,必須知道答案,否則我沒辦法給我弟弟和父母,還有我自己一個交代。」但,追尋真相的熱切,一開始就被澆了冷水。起初找的律師勸她:「這沒辦法吧,妳就趕快跟他們(國防部)和解就好了,沒什麼好打的。」
白衫軍運動,寫下台灣公民運動新頁
「怎麼可以沒有戰鬥就放棄!」她深感不解又憤怒,怎麼會還沒開始就放棄?「這樣的情況不合理啊,怎麼樣也都要去戰鬥一下。」她不願意棄械投降,輾轉有人介紹熱血律師邱顯智,組義務律師團,過程中,她慢慢意識到,這不是弟弟一個人的真相,而是要扭轉軍法不透明,讓弱勢得到公義對待的改革。這也是為什麼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素人,能從三人、十人、十八人到合組公民一九八五行動聯盟,又慢慢凝聚出一股龐大的社會力量。
這場「萬人送仲丘」的白衫軍運動,寫下台灣公民運動的歷史紀錄,也改變了她自己。
曾經,她自言是個「每天打扮漂漂亮亮、對社會關注程度不高的上班族」,如今她關心冤獄、人權,和邱顯智一同探視死刑犯鄭性澤;太陽花學運期間,也曾到場低調聲援。
探視申冤的死囚鄭性澤,她的用意是想陪他聊聊天、鼓勵他。「受刑人在看守所裡,心情其實是很灰暗的。我們聊到洪案從軍法移到司法審判,是滿大的改變,但鄭性澤會疑惑說,『司法也沒比較好啊,我還不是在這裡被關了十多年,隨時在等待死亡。』」當時,洪慈庸回答他:「很多事情只是一個開頭,但如果我們都不去開頭,就永遠都沒辦法去解決問題。」
一群平凡人想要改變的力量,為《軍審法》的大變革,起了頭。
事實上,廢掉軍事審判、回歸司法院,在律師圈裡推動已久,甚至曾申請釋憲,但一直沒有吸引社會太多關注,直到二十五萬人站出來,才衝破了國防部的銅牆鐵壁。
「或許我們無法接受洪仲丘事件的發生和結果,但換個角度想,因為這件事,讓很多原本不關心社會和政治的人,慢慢關心這個社會,可能是我們的遺憾中唯一比較值得欣慰的地方。」但她也深諳,「台灣人還是很健忘的,對一件事的熱情,持續時間不會太長。」短時間內激起的改革熱情,很容易就降溫。「我會希望這些人趕快進入體制內,至少舉手不要永遠都舉不贏某個黨;至少有些人在裡面制衡這些人。這是改變的第一步。」
雖然一直有人鍥而不捨邀她出來參選,但洪慈庸坦言,自己只是一般人,成功不必在我,她會繼續站在第二線協助有志之士,為公平正義持續奮戰。
從一人到二十五萬人,如果洪慈庸與家人和軍方和解了呢?如果面對傲慢的軍法高牆,洪家退縮了呢?如果抵擋不住漫長等待,為了趕快回歸正常生活放棄了呢?兩百天的過程中,每個如果都可能發生。
當快要被疑惑與壓力淹沒,洪慈庸說,我就去跑跑步,每當汗水流過之後,心理的狀態又能導回正軌;真的還是悶、想不通的時候,她會找邱顯智等朋友討論,「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方式,解決當下的困難」,更多時候,她提醒自己,事情需要時間,不要急,要持續著耐心。
這些力量,是你最好的戰友
這樣的心理素質讓洪慈庸能在傷心疑懼中獲得前進的力量。她展現無比的耐性、韌性,懷抱著無論如何總要戰鬥一下的心態,這類正面而健康的特質,在許多革命者、職場成功人士、領導人身上也看得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心理素質代表一個人處於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生活壓力、相信自己的工作有相當的成效、對社群有貢獻。
正是這種強大的心理素質,造就了改變的力量。…【用25個問題,測驗你的挫折原力】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947/948期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