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4/01 第38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臺北好好玩 拜訪近郊農場/體驗生活感受春天
•臺北短波 台北捷運20歲/處處有歷史和故事
拜訪近郊農場/體驗生活感受春天
文/鍾文萍 攝影/楊智仁
▲位於內湖的清香休閒農場園區景緻宜人。(楊智仁攝)
躲進山邊海角,吃自己養種的雞鴨蔬果,過悠閒緩慢的小日子,不知是多少城市人的退休大夢。很多時候,你真想效法陶淵明率性辭官下鄉,過起耕鋤生活,日子,立馬海闊天空。

也許這正是台灣小小土地上卻有多達一千多家農牧場的原因。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也有4個市府輔導的休閒農場,除了景觀優美,在食安問題日益受重視的現在,更是人氣超夯的食農教育示範點。春天來了,農場裡萬物復甦,不必等退休,現在到農場尋找春天、體驗生活,正是時候。

內湖大湖街 清香農場

內湖是台北市農場集中的大本營,觀光農園主要分布在內溝和碧山兩個里,也就是碧山路和大湖街兩側山坡地上。位於大湖街的清香休閒農場以栽種蘿蔔、初春草莓、紅澄澄的玉女番茄與段木香菇著稱。農場主人許三奇世居大湖,在內湖風起雲湧的改建風潮下,守住祖先留下來的山坡地,堅守農作,看著小朋友興高采烈地拔蘿蔔、採草莓、做童玩,很是欣慰。曾經當選全國模範農民的他說:「都市其實不差一塊建地啦,鄉村田園卻是城市人不可或缺的樂活元素。」

清香休閒農場為綜合經營,全年四季都有作物,包括冬末春初的柑橘、白蘿蔔,12月到翌年5月的草莓、10月到翌年4月的小番茄、以及秋天的柚子、地瓜等,是台北市少見的四季果園。老闆為讓來訪的遊客四季都有蔬果可體驗採收,再接再厲夏季種香瓜和水果玉米,所以草莓季尾期銜接採楊梅,過後緊接著好吃的香瓜和水果玉米就登場了!還有絲瓜-家庭常煮食的瓜果類也是大家的最愛喔!

此地除了可享受採果樂趣外,還可做草莓、楊梅、柑橘果醬DIY,或預約應用園區生產的農作物來做草莓麻糬、地瓜湯圓、柑橘果凍、窯烤肉桂雞、水果冰沙、盆栽移植等DIY活動,還有小朋友最喜歡的玩水與魚共舞喔!今年由於天候不穩,草莓一直到過完農曆春節才逐漸熟成長大,期間已有遊客不時來打探,笑說:「春天就是要採草莓啊,不然要幹嘛!」一年一度的內湖草莓季已經開始,許三奇建議最好避開週一,因為歷經週六、日大批遊客的採摘,熟果往往所剩不多,週二之後才是較理想的採果時機。

清香休閒農場

地址:大湖街206號

電話:2790-3466

木柵貓空 杏花林農場

台北市春天的花季差不多被杜鵑和海芋的盛名全面占領,然而在郊區貓空的杏花林休閒農場裡,面積廣達二甲的粉嫩杏花海可也不遑多讓。沿著指南路進入老泉街45巷的杏花林休閒農場,冶豔的杏花和山櫻夾道盛開,粉桃、豔紅、白色花朵漫天飄飛,百花構成的香氛,實在迷人。

這片杏花林為當地老茶農張丁頂一手創建,茶園退休後,因為興趣,開始將自家茶園輪種的台灣苦桃以接枝方式栽培東北杏花,改成老來修身養性的私人花園,如今大約已有4,000多株的規模,號稱北台灣面積最大的杏花林。

每年滿園杏花盛放時,成為貓空蒼綠茶園超突出的豔色美景。經過去年2次颱風及今年寒害影響,杏花樹受損不少,但依舊有些不畏困境萌出嫩芽,別有一分新綠的清爽。林蔭步道閒步幾回,或到農場對面的杏花林茶館, 從茶座望出去,一大片青青茶園令人心曠神怡,伴著風吹葉落的自然樂音,品一回茶湯濃郁的春摘鐵觀音,感受在地茶農的淳樸熱情和食物的美好,是旅行最幸福的記號。

杏花林休閒農場

地址:老泉街45巷30號

電話:2937-8959

陽明山菁山里 福田休閒農場

陽明山菁山里一帶的山勢居高臨下,幾乎沒有任何建物阻擋,視野開闊舒遠,山路旁隱匿著一座蓊鬱的福田園教育休閒農場, 像一顆落在國家公園邊邊上的綠寶石,小巧豐富。

農場前身為士林第四市民農園,也是全台登記第六號、台北市第一家合法經營的休閒農場。菁礜溪從中淙淙淌過,溪岸水草茂密,間有深深淺淺的青翠竹林盤據。農場規劃的最大特色,在於親近自然的遊憩功能設計,如步道、植物解說牌、大自然教室等,隨處都能小坐片刻、親近自然。

為了讓遊客真切感受農野生活,園主針對校外教學、社會團體等不同客群,規劃不同的套裝行程,將小時玩的農村童玩變成了熱門的戶外教學設施,團體套裝行程中的鄉村創作DIY例如:槌染方巾、竹水槍、水鴨竹笛、生態水瓶以及點心類的野趣DIY等,讓各個客層有豐富的選擇。在園區裡一年四季皆有不同風貌,多樣化的生態景觀,豐富的蝶類、蜻蜓及多種可愛的小昆蟲也為福田園增添了一抹美麗的風采,讓所有來福田園的朋友都能感受到那種生於山野的快樂,消磨一天剛剛好。

福田園教育休閒農場

地址:菁山路131巷18號

電話:2862-2145

北投復興三路 二崎生態休閒農場

同樣經營農場,有農場主人張開大門熱烈歡迎八方遊客前來分享農耕體驗,也有主人盼望在營生之餘,守住私家山居生活寧靜的精神品味,只接受預約參觀,位於大屯山南面半山腰的二崎生態休閒農場就是其中之一。

這裡是紀錄片《台北有個桃花源》的拍攝地,農場主人詹水源、詹振嘉表示:「從北投上來要爬兩個坡,『坡』用台語來說就是『崎』,農場名字是這麼來的。」北投開發早,據北投文化基金會調查,大屯、泉源、湖山、湖田4個里曾有50座木炭窯,在瓦斯業興起後多數式微,二崎農場裡也有一座曾荒廢30年、現已重新修復的木炭窯,成為農場裡的「活古蹟」。

詹水源說,農場所在的大屯山南面因為背風,較缺水,卻是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合耕作,一家人在此務農為生,也以農為樂。在坐擁眺望觀音山、淡水河、社子島、台北101無敵視野的山居住家,四季種起綠竹筍、高麗菜、彩色蘿蔔,農場的DIY活動也跟著節氣走:清明節草仔粿,端午包粽子,中元節芋粿巧,冬天用自家白蘿蔔做蘿蔔糕、燉蘿蔔湯,冬至做湯圓,當然,食材全來自自家農場,生產與生活並行,遵循人與自然共生的耕作模式。

「食當令、食在地」的精神在這裡貫徹。除了蔬果現採現吃,詹水源還計畫運用北投盛產的綠竹筍、青江菜及蘿蔔,用木炭窯製作窯烤披薩,這對於偏愛西式速食的年輕人和小朋友來說,毋寧是太誘人的吸引力。

二崎生態休閒農場

地址:復興三路355巷39號

電話:2891-7787

春天在哪裡?台北市有許多休閒農場,不妨前來農場採果、料理、登山、納涼,一步步體驗春天的真滋味吧!

台北市休閒農業主題網

網址:www.recreational-agriculture.taipei

【完整內容請見《臺北畫刊》三月號578期】。

手機、平板請下載

【《臺北畫刊App》iOS版】。

【《臺北畫刊App》Android版】。

 
台北捷運20歲/處處有歷史和故事
文/楊子葆 攝影/許斌
▲搭乘捷運即能一覽大湖公園的山光水色。(潘俊霖攝)
在全球捷運領域裡,今年3月過20歲生日的台北捷運,當然是個後生晚輩。相較於舉世第一座捷運城市歐洲倫敦在1863年啟用第1條「都會區地下鐵路」(Metropolitan Underground Railway)、1868年通車的北美洲「紐約城市捷運」(New York City Subway)、1913年的南美洲「布宜諾斯艾利斯地下鐵路」(Subterraneo de Buenos Aires),或者亞洲第1條捷運1927年「東京ソ地下鉄」,乃至於北非在1987年第1條路線營運的「開羅捷運」(Metro Anfaq al-Qahirah),我們的捷運論資排序第124位,環顧世界重要城市,還真再年輕不過了。

年輕的台北捷運 具深度與特色

年輕是事實,不過年輕依然可以有特色,有深度,有獨一無二動人的力量,只要我們願意發掘。

譬如對比歐美使用經驗,台北捷運是罕見持續充滿人氣與活力的大眾運輸系統,固然仍有交通尖峰與離峰之別,但差別卻沒有那些「先進」城市那麼誇張。追根究柢,這是因為台北在日據時代大致底定的規劃藍圖中,雖然引進歐美的都市計畫分區概念,但一來日本人向來對於住商混合有一定的容忍度,「分區」界線並不嚴厲,有時候甚至默許為之;另一方面,台灣都市管理上一直都有「就地合法」的通情慣例,長時間累積成像是夜市、夜店這類有一點越線的城市活動地點;這些,在過去一直是台北被詬病的城市發展「問題」。但是到了21世紀,新時代的新觀點提醒我們睜開眼睛,意識到原來「雜食」與「混血」對城市是健康的,一座從早到晚都有人從事不同活動的城市,一個從早到晚都有人因為各種目的而積極搭乘的捷運路網,不但坪效高,成本低,更充滿了蓬勃生機。

捷運沿線依山傍水 景致優美

蓬勃生機也來自地理:台北不但幅員適中,而且依山傍水,尤其在捷運路網開通之後,想要遠離塵囂親近大自然,到河堤、到海邊、到山上,最遠也不過45分鐘的捷運。陷在每日通勤車陣泥沼之中的其他先進城市市民,一定無法想像,只要台北市民願意,下班之後,跳上捷運,四分之三小時後,居然就可以從高點迎風俯瞰我們的城市,並且放聲朗誦鄭愁予的感嘆詩句:

台北城在她的盆中沐浴餘溫

(那是世界上最大的流浪人的浴盆啊)

霓虹如浴後的慵懶在夜空浮出

而七星依次扣上這夜的左衽

啊,此刻,鴉群弄亂眺遠人的視線

錯將幢幢華夏當是亂披風的山水

其實,從台北捷運的車窗望出去,便自有無可取代的獨特風景。我私心偏愛的是淡水線,從台北車站出發往北走,經過4站的地下路段,過了民權東路就迅速升起成高架段,欣賞圓山、劍潭、芝山、北投、關渡的山光水色,到了紅樹林,接近出海口了,高架段漸變成地面段,直到終點淡水。一路高低、光線、視野、景致與心情等變化非常戲劇性,就像變動不居的城市人生。

台北捷運處處有故事

如果仔細咀嚼,台北捷運可以帶進我們生活中的,除了山水地理,還有人文歷史。日本畫家鄉原古統(1887-1965)在1920至1925年期間,曾以膠彩細膩描繪台北重要風土名勝,勾勒出包括新店溪碧潭、淡水河、觀音山、明治橋、植物園、新公園、水源地、龍山寺、總督府等「台北名所圖繪十二景」。現在我們不但可以搭乘捷運重溫舊夢,還可以再加上北投溫泉、木柵動物園、台大校園、大安森林公園、中正紀念堂、大稻埕、小碧潭、大湖公園……新舊景點。也因此,台北捷運週間與週末一樣熱鬧,也許氣氛不同,但絕沒有許多城市捷運週間擁擠、週末冷清的高度反差。

若想深究,捷運台北車站站前地下街有一件公共藝術作品值得駐足欣賞:1993年底,南港線工程發現完成於清光緒10年(1884年)的台北府城建築遺跡,當時決策不作原地保留,而改以櫥窗展示方式就「府城春秋、城樓探源、再現風華、城牆乾坤」4個主題,呈現展示台北古城牆文物,並運用城牆材料邀請藝術家創作統稱為「麗正崇熙•承恩景福」的公共藝術――在這裡,思古幽情既有所本,想像力更因此有了起點。

在我來看,台北捷運處處有歷史、有記憶,有耐人尋味的故事。舉例而言,淡水線「唭哩岸」站,站名源自於台灣原住民巴賽族ki-zing-an諧音舊名,此一地名曾在荷治時期被採用,卻在國民政府來台後,改為「立農」與「吉利」現名,唭哩岸復原古名,竟有溫柔平反美意。

與之相對應的是新莊線「先嗇宮」站。這一站附近是興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主祀神農大帝的古老寺廟,原名「五谷王廟」(「谷」通「穀」,取神農嘗百草、辨五榖之意),日據時更名為文謅謅的「先嗇宮」,但當地人始終稱呼「五谷王廟」,不但公車站名如此,「五谷王」亦是目前地名。捷運站名這般改法,據說是尊重仕紳耆老建議,似乎有值得琢磨的深意。

還有江子翠、六張犁、葫洲、蘆洲,等等,等等。這是台北捷運的特色,也是台北的歷史,台灣的歷史。

今年3月過20歲生日的台北捷運很年輕,搆不著第一,卻頗有歷史感,也有著因為人文地理所形塑許多唯一,這些、那些的「唯一」,就是值得我們珍惜擁抱的獨特之美。

【完整內容請見《臺北畫刊》三月號578期】。

手機、平板請下載

【《臺北畫刊App》iOS版】。

【《臺北畫刊App》Android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