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Discover Taipei英文雙月刊電子報】每期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等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0/07/14 第097期
老舊景觀 變身新視界
洽公就像回家般輕鬆
墨韻流轉 如膠似漆
台中趴趴走

老舊景觀 變身新視界
文╱圖.莊雅青

 
「花巷草弄」以花為主題的大型馬賽克拼貼  

在陃室裡擺上一朵玫瑰,景致隨之改觀,心也跟著美麗;在老巷弄裡闢一座花園,哪怕僅是小小一方綠意,都能吸引人們駐足、小憩。誰說舊事物不堪用呢?小小用心就有大大新意。
除了社區營造的示範社區之外,事實上台中市有不少社區在總體營造觀念的鼓舞下,進行各種點狀改造行動,就似蠶蛹蛻變,各自發展出令人驚艷的新姿態。

花巷草弄 繽紛水湳印象
以水湳社區來說,這裡比鄰傳統市場,原為建築陳舊、巷弄狹窄的老社區。有一天,走進老社區,竟然發現一條名叫「花巷草弄」的美麗巷子,讓人眼睛一亮,原來,它是水湳社區發展協會的社造點,明亮的綠色花草,彷如一盞燈,點亮老巷弄的視野。
這條「花巷草弄」長約百公尺,迎面是一幅以「花」為主題的大型馬賽克拼貼,色彩繽紛浪漫。巷弄的前半段延續馬賽克創作,以抽象圖案表現,生動活潑;巷弄後半段則以寫實手法彩繪,花鳥林木,栩栩如生。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永玉說,「花巷草弄」是居民合力完成的藝術創作,創意是來自邱連恭老師及藝術家林義雄二人。邱連恭先構思「花」的草圖,再帶著居民像拼圖般,一小片、一小片拼成這幅壁畫;後半段的彩繪作品,則是林義雄在牆上畫好草圖,再引領大家完成上色。「花巷草弄」成為全體居民的得意之作,地點位於中清路13巷6弄,歡迎前往賞花尋幽!

細說五常 歷史躍然而現
來到五常社區的五義街上,鄰近東興市場旁,可見一處取名「339巷回憶錄─細說五常」的景觀綠地。理事長許志斌說,這裡原本雜草叢生,像座垃圾山,曾是社區最大髒亂點,經居民共同努力,才讓髒亂變綠地。
「339巷回憶錄」是居民集思廣義後的巧思,兼具休憩及文化傳遞功能。許志斌說,當初決定要使用看板模式,乃是考量339巷早期即為社區對外重要通道,保留許多值得流傳的文化痕跡,可透過看板達到傳承的作用。這座看板架,是以五線譜造型搭成、一個個跳躍音符,好像居民共譜的樂章。至於景觀座椅,是用老舊木頭改造,架在空心磚上面,可以防潮、防朽,延長壽命。還有石桌椅,供三五好友泡茶聊天,或是婆婆媽媽買菜逛街,累了,可以歇歇腳。

 
  「240巷時空隧道」的大壁畫,是中台科大張老師繪製。

北屯240巷 回溯三光過往
三光社區有一條「240巷時空隧道」,訴說著五分車頭故事,是一個蘊含尋根意義的社造運動。地點就在北屯路240巷,包含一座小公園、兩面大壁畫,其中一幅是社區導覽圖及傳說中的五分車頭,全由中台科技大學張萃 老師繪製,高達2.5公尺、長9公尺,色彩豐富,景物生動。看著滿載甘蔗的五分仔車,以及農民採收甘蔗的生動景象,彷如走入時光隊道,早期農家生活歷歷在目。
在小公園的牆上,掛滿描繪五分車頭的陶板,是社區親子活動的作品,各有創意,上面還留有作者名字,感覺像是透過老火車頭與歷史對話。小公園旁邊就是張老師240巷歷史壁畫,傳達著鐵路的故事,引人入勝。

刻劃古禮 西川天天有喜
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故事,西川社區亦如是。協會葉理事長說,西川社區對傳統文化的經營與維護,不餘遺力。其中,洪先生一家對古禮迎親習俗相當有研究,他指導社區居民扮古禮迎親團,每逢節慶,就應邀表演踩街活動,熱鬧滾滾。
西川社區規劃的「西川新郎街」,就是結合傳統迎親禮俗,融入現代趣味,營造出古色古香的懷舊景觀走廊。在這座歇腳亭的四周,掛滿紅燈籠、紅米篩、四句聯祈福木片,乍看之下,就像古禮迎親場景重現,喜氣洋洋!
葉理事長說,四句聯祈福木片,是社區書法班的成果展現。五顏六色的燈籠,近看才發現是上了色的礦泉水空瓶。最逗人喜愛的是,兩隻馬兒造型的休閒座椅,結上紅領巾,帥氣十足,是社區居民親自設計施工。

 
  三民路三段131巷,經過社區改造後的樣貌。

福氣順心 新意象遊園樂
南區福順社區在忠明南路和復興路交叉路口,有一片閒置的三角地,長年雜草叢生、垃圾成堆,加上有一條老舊的大水管,很礙眼!經居民商議後,決定推動「福氣順心,下橋仔情」社造計畫,居民利用假日動手彩繪大水管,理事長張儷姻得意地說,真是化腐朽為神奇,彩繪後的大水管,現在已成為社區的「入口意象」,色彩鮮明,將冰冷的都市叢林都給融化了。
沿著彩色水管往前走,有座小公園,沒有太多裝飾,僅幾株茉莉就軟化了階梯的視覺印象,還有竹籬隔開排水溝,其餘就保留成社區綠地,幽雅舒適。逛一圈園區,發現最吸睛的是小朋友創作的彩繪石頭,園區的樹幹上或竹籬笆,還藏有居民創作的彩色木雕鳥兒,閒逛公園時,不妨數數有幾隻,可增添樂趣。

三民131 漫步文化長廊
錦平社區裡的三民路三段131巷,就是台中技術學院圍牆邊,緊鄰中友百貨的小巷子,每天人車進出,川流不息,時間久了,藏污納垢、垃圾滿地、圍牆塗鴉,有礙觀瞻。里長游金隆發動社區居民和中技師生,合力將這個社區髒亂點徹底清理美化,並且規劃「131巷崁仔頂文化長廊」社造點,讓131巷變身成為社區的「文化長廊」。
游金隆說,錦平社區早期是由三個舊地名-崁仔頂、香蕉園、邱厝仔角組成的,保有許多珍貴過往,為喚回歷史記憶,社區收集許多老照片。文化長廊的設計,像似一卷長長的黑膠底片,貼上社區老照片,或框上當地舊風貌畫作,民眾走入小巷,別有一番懷舊風情。同時,社區周邊商圈好吃、好玩的地方很多,長廊也設計了專區,提供遊客觀光購物人氣店家資訊。走一趟「131巷文化長廊」,彷彿從往昔走入現代,經過一場時空洗禮,別具意義。

 
焦點PDA

洽公就像回家般輕鬆
稅務局、中正地政所 服務品質獲肯定

文╱圖.孟宸

 
稅務局人員親切為民服務(攝影.Jimmy)  

「始終是為了服務、始終是為了自我超越」向來是台中市政府服務民眾的理念,其中台中市地方稅務局與中正地政事務所,在各項為民服務展現優質作法,榮獲第2屆政府服務品質獎的殊榮,對市政府無疑是一大鼓舞。本屆政府服務品質獎評比,全國受主管機關推薦參加之機關單位有147個,經書面初審後計46個機關入圍,最後有28個機關獲獎。

稅務局 突破創新有藝思
地方稅務局長呂清海表示,「突破創新,做對的事」一直是稅務局不變的堅持,近年來稅務局持續提升服務品質。例如民眾從一進入稅務局大廳開始,就有志工引導與諮詢服務、雙語指示牌、書報閱覽等候區、裝設電腦叫號機,減少來回奔波的全功能服務櫃台,都是以民眾需求為中心所提供的各項貼心服務。
此外,稅務局還提供舒適、整潔、美化、綠化的洽公環境,設立藝文走廊及公藝術戶外園區,並推動節能減碳、節約用水共護地球等措施,亦獲經濟部評核為績優單位。而全新成立的電話客服中心,讓民眾在需要諮詢服務時能夠即時獲得協助,只需一通電話就能獲得詳實的答覆,不再有層層轉接、找不到洽詢對象的困擾。

 
  稅務局資訊安全作業流程

強化網路服務 便民效能高
展望未來,呂局長指出,稅務局正持續強化的服務項目還包括:「線上服務」—實用的網站服務,線上申辦免出門;「減紙簡證服務」—無紙化便民又環保;「行動辦公室」—台中縣市合併後設行動服務車、或在各里長處設遠距視訊服務以縮短城鄉差距等多項服務。

中正地政所 民意為先
台中市中正地政事務所成立已30年,服務轄區涵蓋台中市北區、北屯區,轄區面積6,694.08公頃,土地135,849筆,建物172,705棟,為民服務工作主要業務為不動產登記、測量、地價及地籍資料資訊管理維護。
在確保民眾財產權益的同時,中正地政事務所也以民眾的角度看問題,秉持「民意為先」的信念,以舒適化、人性化、科技化、便捷化、多元化為服務核心目標,積極推動各項洽公環境的綠美化及貼心設施,整合單一窗口服務櫃檯及檢討服務流程便捷性,使洽公環境舒適化,便民服務人性化;更致力推廣地政網路作業,運用資訊科技研發簡易登記案件即時顯示系統等多項電子化服務措施;建置跨域管理機制及多元資訊平台,加強與戶政、稅務跨機關合作服務,提供案件辦理進度線上查詢、地政e網通查棧等,以達到便捷、效率的地政多元化服務。

多重溝通管道 提昇效率
中正地政事務所主任莊子明指出,中正地政事務所以「用心、創新、貼心」的信念,設身處地為民眾著想,並提供「親切、舒適、創意、便捷」的服務,達到「優質服務、創意革新」的施政總目標。
今後民眾還可透過「政風檢舉信箱」、「民眾意見箱」、「首長信箱」、「民意論壇」、「民眾滿意度問卷調查」抒發己見,讓您的聲音成為強化地政所為民服務的一股力量,從而提高地政業務推動之效率。

 
元氣人物
 

墨韻流轉 如膠似漆
才子配佳人 魯漢平、李貞慧各擅其場

文╱圖.朱玲瑤

 
魯漢平作品—「花無心招蝶蝶無心尋花」  

藝術家魯漢平與李貞慧兩人是作育英才的大學教師,更是藝壇的夫妻檔,魯漢平將傳統書法表現轉化為具現代語彙的創作,李貞慧透過膠彩展現變幻莫測的自然情境與虛實相應的詩意空間,夫婦二人各自在書法與膠彩領域展現特色與巧思。

赴日深造 深入書道
魯漢平、李貞慧為東海大學美術系同學,畢業後不約而同的到日本筑波大學藝術研究所深造,回國後也先後回到母校任教。教學期間,仍不斷從事藝術創作,曾舉辦過多次個展與聯展,兩人的作品在書法與膠彩領域榮獲多次獎項以及美術館典藏的殊榮。
致力於書法藝術的魯漢平,啟蒙於父親,自幼即開始讀詩習畫。在求學期間,不僅努力學習中國古典書法及書論,也對日本的書道藝術深入研究,近年來的創作,主要擷取古典詩詞散文中之經典文句,透過行草書法的筆墨線條,以「大字書」的形式表現文字所要傳達的意象情境。

 
  李貞慧作品—「殘韻」

古典詩意 現代美感
談到古典詩詞文學,魯漢平說道,他最喜愛唐代張若虛所做的七言古詩「春江花月夜」,而其在2005年台中市文化中心的個展,即以這首詩為主題,創作了18組作品,每組內容為兩兩對句,此書法可集合成大幅創作,亦可拆成小件作品,突破傳統書法的書寫形式與視覺觀看方式。
另外,如「花無心招蝶,蝶無心尋花」、「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等書法作品,運用行草綿延不絕的筆意變化,營造虛實錯落的墨意空間,將文字意象結合生動流暢的線條,呈現具古典美感之現代書法作品。

 
  李貞慧作品—「春雨」

描繪自然 細緻輕柔
專攻膠彩創作的李貞慧,為東海美術系第一屆學生,其藝術創作啟蒙於台灣膠彩前輩畫家林之助老師。旅日期間,致力於日本畫與中國畫之研究,在獲得學位後,返回母校任教,10餘年來不斷在創作與教學中努力,奠定了台灣膠彩畫之基礎與傳承。
李貞慧的創作內容環繞在天空、雲彩、風、樹等自然主題,藉由岩彩與墨細緻輕柔的特性,選擇描繪對象的局部,放大細節與紋路肌理,營造出靜謐、幽雅的氛圍,其創作形式跳脫了唯美花鳥靜物的膠彩印象。

持續創作 藝壇佳偶
李貞慧的作品之一「殘韻」運用膠彩、銀箔與墨,描繪岩石的堅實質感與洞窟深邃的空間感;而其「春雨」、「風濤」,描寫天空雲層的流動感與風雨煙嵐的瞬息變化,有壯闊豪放的氣勢,也有迷漾般的空間意象,對其而言,身體感知、情感經驗與自然體驗都是其創作的重要元素。對於東海校園的光與影感受極深的李貞慧,其近期之創作將以此為主題,把物象從微觀的世界放大到廣闊的自然風景之中。
魯漢平與李貞慧兩位藝術家是致力於以東方媒材創作及教學的畫壇拍檔,一位是深深著迷於古典詩文中的天地人思維,透過濃淡合宜的墨韻與流轉飛舞的線條,連結古人文學創作;一位則捨棄繁瑣的現實世界,透過自然感知,觀照其自身情感,將心中意象轉化為無盡的創作語彙。

訊息公告
日本三大風物
據有代表性的日本風物,通常會選出三樣,例如「日本三景」、「日本三大佛」、「日本三名山」、「日本三大七夕祭」等等,不過,到底如何選定則不得而知。

VW賣蕃茄醬狂銷耶!
如果大家認為VW僅僅只有製造與銷售車子,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VW也生產銷售「Volkswagen Spiced Ketchup」這款蕃茄醬。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