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涼廢墟變模範住宅
轉動風車的簡單幸福
文 葉佳慧 攝影 游家桓
|
|
|
從環保的角度出發,立全社區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社區經驗。 |
初春的下午,站在大肚立全社區的街道上,一陣涼風徐徐拂過臉龐,帶著日曬的溫度,此時感受起來格外舒適宜人;然而,在二十多年前,一股同樣來自大肚山上的東北季風,卻帶給立全社區冷冽、蕭條的氣氛,一種毫無希望的光景……
「以前學校的老師要來做家庭訪問,一聽到學生是住在立全社區,就馬上搖頭說:『我不要去,那裡好像鬼城喔!』……」,現任環保義工隊隊長的陳達成說。這是事實,而不是自謙的玩笑話,因為民國77年搬來立全社區的他,當初看到的景象,就如同那位拒絕到社區進行家庭訪問的老師所形容的一樣,頹敗、荒涼,這就是當年立全社區給外人的第一印象。
時間往前推到民國68年,當時國內經濟正要起飛,許多建商紛紛搶建住宅大樓供應市場所需。而立全社區原本預計要興建為7棟4層樓公寓式住宅,約可入住280餘戶的居民,然而在過程中卻遇上建設公司倒閉,經過協商之後雖有其他建商願意接手,但也僅能簡易完工而已。再加上社區位置地處偏僻,公共設施不足且缺乏管理,短短幾年間,立全社區有如被遺忘的邊陲地帶,雜草長得比人高,唯一的一盞路燈忽明忽滅,大肚山呼嘯的東北季風,讓入夜之後的社區更顯淒涼,附近鄰里的小孩甚至都不敢經過這裡,繪聲繪影的說著關於立全社區的恐怖故事。
一手爛牌 打出精采過程
|
|
|
石頭彩繪、安全帽花盆,展現了社區居民愛物惜物、資源利用的巧思。 |
「沒有人、沒有錢、也沒有空間,什麼都沒有,這就是過去立全社區的寫照。」陳達成攤了攤手,回憶起當年社區居民面對的困境。他們有的就是這樣一手爛牌,全部居民不到20戶,社區破舊沒錢整理,不要說管理委員會了,甚至,他們連供應社區用水唯一的一口井壞了,找人來維修,費用竟然還被經手人挪做私用,讓當年連自來水都沒有的立全社區,眼見全體住戶就要鬧水荒,社區的厄運也算是走到盡頭了。為了解決民生用水的問題,僅剩的幾戶居民決定聯合起來,對內管理收取費用,對外尋求修理水井的還款寬限,而這個被迫形成的臨時管理委員會,卻也成為立全社區脫胎換骨的契機。
過去因為關係疏離,大家總是自掃門前雪,一切眼不見為淨。不過自從「水井事件」後,立全社區裡似乎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漸漸地,大家見面有了招呼、有了微笑,社區間的大小事,也在這樣的你來我往中,開始被討論、被解決。由於產生共識與向心力,社區居民自發組成環保義工隊,不但整頓起社區環境,更拓展到附近鄰里,廣做環境清潔、資源回收等工作。
珍惜資源 環保落實社區
從民國89年起便加入環保義工隊,目前也擔任義工隊隊長的陳達成,過去就是慈濟志工,當年他第1次從證嚴法師口中得知「環保落實社區」的理念後,回頭想想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確實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因此陳達成邀集幾位理念相通的鄰居與友人,從最簡單的掃地、整頓環境開始做起。而這看似多事、傻氣的行為,竟像傳染病似地蔓延開來,加入義工隊的人數越來越多,從當初的7人小組到全盛時期竟有89位參與,而沒有加入義工隊的居民,也踴躍參加社區舉辦的各種活動,包含磁磚拼貼藝術牆、風車環境美化、開墾示範農場等。因為居住品質越來越好,立全社區也從當初的20幾戶住家,擴展到目前已有110戶住戶,而每次舉辦社區大會時,更有多達80餘戶的居民共同參與,熱中社區事務的程度,陳達成說,這是過去立全社區居民從沒想過的將來。
扭轉劣勢 打造風車之鄉
由於義工隊的資源回收工作持續進行,不但替社區帶來建設的經費,回收得來的各種資源更成為居民創作的素材。當初選定以「風車」作為社區創作主軸,是因為立全社區位處於大肚山臺地,每年秋冬時颳起的東北季風,總讓當地居民感受深刻,因此他們決定將無形的「風」,轉化為可利用的資源,就像人人看不起的垃圾,只要做好回收,也能成為珍貴的寶物。
圍繞著「風」的主題,社區居民開始利用打包繩、寶特瓶,做成各式各樣的風車,裝飾在社區的各個角落,甚至還利用回收的馬達、鐵片,製作出風力發電風車,成為廣場照明電力所用。陳達成一邊解釋,一邊又打開1個「秘密開關」,突然,水道旁的寶特瓶水車開始轉動,陳達成順著水流告訴我們,社區裡的示範農園,就是用這裡的井水來灌溉的,而家庭廢水,他們也設計了1個過濾流程,讓廢水回收成為景觀植物的灌溉用水,這樣1年下來,就累積回收了7,200噸的汙水再利用,成果驚人。
除了廢水回收與井水利用,眼尖的人一定不會忽略在立全社區裡,每棟公寓之間都會放置著一個個彩繪「水樸滿」(意同「水撲滿」),沒錯!這也是社區居民的巧思。將雨水透過頂樓管道與過濾器流到「水樸滿」裡,收集得來的水就能拿來澆花、洗手、洗車,方便得很。陳達成得意的說,由於社區裡很多都是所謂「藍領階級」的人,或許大家不是經濟能力最好的一群,但卻是最有「技術」、也最願意「親自動手做」的一群,所以,會泥水工程的協助補牆,會水電的幫忙裝配管線,會汽車修護、對機械有研究的,就能設計發電設備。陳達成示範他腳下踩著的單車發電機,正是社區居民利用撿回來的腳踏車、馬達以及霓虹燈,重新組裝再利用所製
出來的,隨著踩踏的腳步一上一下,裝設在環保涼亭內的霓紅燈也就跟著閃閃爍爍,讓這輛腳踏車發電機成為全社區最吸睛的公共設施。
樂活生命 分享美好經驗
|
|
|
動員3到80歲居民都來參與的DIY藝術牆,是立全社區的驕傲。 |
從過去最殘破不堪的廢墟,如今變身為「全國績優環境保護模範社區」,立全社區不但拿遍了內政部、環保署、營建署各項相關獎項,每年更有多達50至60部的遊覽車,搭載著海內外人士,專程前往立全社區向他們學習交流。陳達成說,從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天,立全社區可以成為別人觀摩的對象,立全的經驗,可以帶給許多人鼓舞和信心,而他們自己也因為立全社區,擁有更多揮灑創意的空間,享受付出的樂趣,使生命變得精彩而豐富。
夕陽西下,大肚山的風又逐漸強了起來。陳達成摘下示範農場果樹上鮮紅欲滴的小番茄,拿在手上隨意抹了一下放入口中,「甜喔!這是我們用自製堆肥種出來的,是有機的喔!」陳達成笑了笑。眼望這片農場,當初也是從荒蕪到現在的豐有,就像立全社區一樣,從荒涼廢墟到模範社區,經歷過立全社區的一切,陳達成說,身為立全人,他覺得好幸福。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