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庭昱
隨著美股頻創新高,中國股市反覆測底,台股加權指數去年緩步爬升,終於在12月底站上八千五百點。今年在資金行情的簇擁下,有機會上攻九千點,而選股仍是獲利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從漲升的結構來看,投資人的「品味」正在悄悄改變中。
例如2013年最紅火的傳產股儒鴻,最高價飆到390.5元,相較年初漲幅近兩倍,一四年1月10日收盤327元,自最高點下跌16%,以技術面而言,必須進入中期的修正。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腳踏車龍頭巨大,股價自一三年初117元起漲,最高達248元,1月10日收盤201.5元,自最高點下跌近19%,也有作頭之虞。
投資品味轉向
選股跟著歐美走 贏面大
以台股過去十多年的慣性,電子股多半跟著歐美的趨勢走,傳產股則要看以中國為首、新興市場的臉色。再看一三年全球股市表現,摩根士丹利全球指數上漲23%,醫療類指數和消費指數最出色,同步大漲36.5%,消費股中又以媒體、服務、汽車類最搶眼;其次是工業類股,又以日圓大貶帶動日本廠商股價大漲最明顯,台廠相對不易吃到甜頭;接著就是國人最熟悉的IT資訊類股上漲27%,軟體業者最風騷,類股指數大漲36%;原物料股則是敬陪末座,表現最差,全年下跌0.3%。
全球經濟景氣回溫,2月1日即將上任的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深具信心,認為一四年美國經濟成長率上看3%;過去一向持悲觀立場的IMF(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近日也改口,表示IMF將調升全球經濟成長預測。看來今年投資走「歐美風」,成熟國家表現比預期好,這現象也預示台股的選股方向最好跟著歐美走,贏面較大。
美國去年上半年汽車、房屋等耐久材消費大好,相關股票領漲,但是到了下半年,科技新產品百花齊放,就以消費者端來觀察,電子商務進入爆發期,從中國的阿里巴巴、日本的樂天到美國的亞馬遜,都是訂單接到手軟,為了更有效率管理訂單及出貨,必須大量建置伺服器,從機房到裡面的管理軟體、交易安全、防毒軟體,再到巨量資料分析,都是大商機,整個產業鏈都動起來,積極增加新投資,成為企業資本支出最熱情花錢的領域。
企業砸錢投資
成長夢很大 投資人埋單
企業肯花錢投資,投資人也很埋單,亞馬遜最具代表性。亞馬遜從一一年第一季起直到去年第二季,連續十季單季盈餘都較前一年同期衰退,直到去年第三季才恢復成長,但股價卻從一二年初180美元起漲,目前已經突破四百美元,不斷創歷史新高。亞馬遜不但是電子商務平台霸主,也建立企業機房代管的業務,完全掌握了電子商務、雲端、物流、巨量資料的大趨勢,可說是○八年金融風暴過後,「新經濟」的代表。
○八年以來,大型企業從裁員開始,同步提升效率,盈餘恢復的速度遠高於經濟成長率,但是,企業賺的錢大都用來發放現金股利,或者是從市場買回庫藏股,難以帶動經濟及改善失業率。如今企業支出成長,不僅對經濟是正面,也讓市場對成長股更青睞,只要是營收及資本支出成長,還不用看到獲利,光是成長的希望,就是股價上漲最佳動力來源。
目前各大企業忙著上雲端做生意,伺服器機房就是軍火供應商,包括硬碟、磁碟陣列、伺服器、機房管理、電源管理、軟體控制等,都是大商機,雖然廣達最早跨入伺服器領域,但因股本大,且受PC拖累,往周邊找利基企業,成長更具有爆發力。例如KVM(多電腦切換器)的宏正,不但搭上伺服器機房、雲端管理的列車,還走向自動化、節能管理,站上當紅「美國製造業回流」的大趨勢。
順著企業資本的思路往下找,今年台灣、中國4G建置進入高峰期,電信業者先動起來,接著是企業連網系統更新,這類商機將帶動通訊廠中磊、系統整合廠敦陽科。
有趣的是,當企業、消費紛紛走向雲端,PC產值降低,但從智慧手機衍生出各類穿戴及周邊裝置,五花八門。研調機構埃森哲(Accenture)預估穿戴科技市場目前的市場規模約10億至30億美元,到一八年將可成長至80億美元。運動及健身是消費者主要目的。
美國消費電子協會(CEA)發表的「連結健身市場(The Connected Health and Wellness Market)」報告,未來五年個人健身照護產品、軟體服務銷售額將成長逾142%。
穿戴式裝置是谷歌、三星、耐吉、蘋果等大廠的主戰場,台廠的強項在於零組件、材枓,例如生產PCB鑽孔墊板的鉅橡,或者藍牙晶片的創傑,就是純度頗高的企業,由經營者的口中,讀者可以得知第一手的趨勢分析。…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