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保支出連年成長 就醫品質卻愈來愈差 |
作者:彭漣漪 攝影:蘇義傑 |
今年7月31日深夜,高雄發生史上最嚴重的大氣爆,不僅炸出了台灣石化業深層的問題,也揭開台灣醫療背後的真相!台灣醫療備援能力嚴重不足,有如一輛時速100公里的汽車,長時間被加速到130公里,面臨崩潰危機。 |
舉世稱羨的台灣健保,沒有國家敢學;給付分配不均、惡性殺價、過度濫用,龐大醫護人員犧牲權益,只為了成就一顆「血鑽石」。明年全民健保將滿20週年,每年支出突破5000億元,台灣的醫療技術也領先世界,理應提供更好的就醫環境,但民眾的醫療品質卻愈來愈差。《遠見》團隊深入第一線醫療現場,找到台灣醫療的五大新危機,並請六位名醫為目前的困境找解藥,盼能幫助健保重拾「健康」,邁向下一個20年。
現象1〉
健保年收入增至5557億元,卻仍困難重重
自從1995年3月實施全民健保後,健保收入與支出從來沒有減少過,收入從第一年760億元增加到2013年5557億元,但健保署仍然喊窮,希望對企業與人民增收健保費,而醫護人員為何又沒蒙受好處,每個大喊「血汗醫院」,紛紛想轉換跑道。顯然制度設計與分配出了嚴重問題。在1995年3月跟健保同一天開幕的桃園壢新醫院,創辦人張煥禎笑說:「我跟健保同年同月同日生,希望不要同年同月同日死!」一句話反映了對醫療環境的無奈。
現象2〉
民眾每年就診15次,洗腎給付高達11.6%
便宜又方便的健保,一次門診費用100∼300多元不等,把醫院當購物中心逛,昨天在台南成大醫院,今天到台中榮總,後天再到台大醫院…,幾百元就可以找遍台灣名醫。造成台灣人看病世界第一,平均每人每年門診15次。美國人不到4次、英國則是5次。
健保花費攀升,就是因為給付項目愈來愈多,每年不斷新增,幾達包山包海、大小通吃,當然每一項給付就減少了。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指出,在還沒健保前,公保一條腿靜脈曲張手術費1萬6000元,兩條腿乘以2。變成健保後,目前第一條腿開刀約剩4000元,第二條腿手術就變1/2。
但魏崢指出,健保也有太過大方的地方。例如心臟裝個體內自動電擊器一裝50萬元,已經是買一台車的錢了。沒有給付前很少醫生幫病人裝,但一給付,馬上10倍、100倍在裝。
再比較2013年與2004年,健保門診給付最多的前五大疾病,洗腎(慢性腎衰竭)的治療件數,從90萬件飆至260萬件,成為給付金額第一名,占11.6%。洗腎病人每人一年要花掉健保52萬元,這個費用都可以讓病人換腎了,有7.5萬人洗腎,卻只有1/10的人登記換腎。在國外,洗腎病人的換腎比率是一半。如果台灣洗腎要自行給付一定費用,換腎比例一定會提高。
件數最多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從7230萬件減少為5300萬件,占比名次掉到第三。然而,等於每人每年要看兩次感冒,件數是所有疾病的第一名,花掉醫生不少的時間。歐美人很少感冒去看病,因為看病很貴,多半到藥局買藥、多休息喝水就好。
現象3〉
醫院靠門診拚業績,住院病人誰來顧?
1990年代健保設計時,原先是希望住院收入超過門診收入,但由於健保強調論件計酬精神,導致門診成為各大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一般而言,門診雖然賺小錢,但保證賺錢,而且之後的檢查都有一定給付。但病人若住院,一不小心可能就讓醫院賠錢,因此門診給付占醫療支出比率逐年增加,從66%(2002年)成長到69.6%(2013年)。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