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94期】
2017.09.14每週四出刊 |
|
|
|
|
「聽得懂人話」的工程師,與消費者零距離
|
作者:蕭玉品 攝影:陳之俊 |
在國內最大美食共享平台iCook愛料理的logo前,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李致緯,正拍著報導用的照片。那191公分的昂藏身材,藏不住他的侷促。
|
|
「你以後會有很多採訪喔!」李致緯獲選為《富比世》亞洲30歲以下行銷暨媒體廣告領域領袖,攝影師循循善誘,要他擺出更多姿勢。
李致緯則以搖頭回應,「我比較少受訪,真的不太自在。」
李致緯21歲創愛料理,如今才27歲,公司已邁上營利軌道。創業期間,他還幫TEDxTaipei、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UDN、東森等公司、平台建網站、寫App。洋灑的成就,和他的羞澀、低調幾乎不成正比。
他從小就對電腦有興趣,讀師大附中時,常「不務正業」,老師在台上講課,他就在台下自學程式,「我很多programming skill,都是那時候學的。」
高中畢業後,李致緯考上政治大學資料科學系,為了終於有機會接受正統的電腦科學教育,他興奮無比。
那時攤開系上課表,李致緯簡直像上菜市場買菜,「我什麼課都想選,想像海綿快速吸收很多東西。」大二他便修完所有系上必修課。2010、2011連續兩年,他申請全球只有100多位得主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WWDC)獎學金,順利獲獎,和全世界優秀的學生一起在舊金山學習iOS App的開發;也參加了Google夏季開源大會,負責FB專案。
「申請到WWDC獎學金,有解除人生任務的感覺,也理解人千萬不要被自己框架住,」李致緯提到。
愛料理行銷業務總監鄭宇軒觀察,李致緯的技術在台灣屬頂尖,即便創業當老闆,還是有許多國內外知名公司想挖角。
由於太早完成大學裡的學習,李致緯懷著「make an impact」的理念,決定創業。2009年,他和伙伴蕭上農、學長林宜儒一同創辦「Indis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部落格,撰寫專業技術文章;獲得WWDC獎學金那年,又一起創立寶利拾公司,以接案為生。
愛料理執行長蕭上農回憶,當時李致緯下課就來上班,學業、工作兩頭燒,「他也懷疑過自己,但他是多慮了,創業同時,他還是拿了幾個書卷獎。」
2011年,他們挑中「美食」領域,創辦愛料理,讓每個人都能分享食譜。至今六年,獲得創投資金,經營得有聲有色,成為全台最大食譜社群平台。
專注本業 關心教育、社會
一般人對工程師的印象,都是心無旁騖、一頭栽入程式的世界,李致緯也是這樣嗎?答案出乎人意料。鄭宇軒形容,李致緯「聽得懂人話」,「工程背景的人,通常樂在自己世界,但他跟消費者沒有距離。」
李致緯特別推崇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擁有濃厚的人文關懷。他自己也極關注教育、社會、經濟問題。在他的協助下,台灣陸續有人獲得WWDC獎學金及參與Google夏季開源活動。
對於現今擁有的成就,李致緯常歸因為「運氣好」。他總說,接案是運氣,得獎是運氣,創業有小小成就也是運氣。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
|
|
人工智慧來了!AI+產業全面啟動 |
作者:蕭玉品 攝影:蘇義傑 |
AI浪潮勢不可擋,今年是台灣AI元年,政府注資發展,企業樂觀看待。面對AI+風潮席捲各產業,台灣該如何把握良機?
|
|
2016年,Google Deep Mind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圍棋程式AlphaGo,以四勝一敗的總戰績,擊敗世界冠軍韓國九段棋士李世?。一年後,AlphaGo再戰中國棋王柯潔,又取得三戰全勝。柯潔首戰後表示,以後不再和AI對奕。
潛在商機超過15兆美元
近日,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的非營利AI專案OpenAI,繼續輾壓電競領域。
OpenAI在全球總獎金最高的電競比賽項目《DOTA2》中,讓頂級職業玩家Danil Ishutin輸了首戰,並在第二戰中途棄賽,第三場直接棄權。
OpenAI是馬斯克為了防止AI被誤用而提出的專案。他曾表示,有一天若AI發展不受控制,將可能帶來世界末日。
但臉書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可不同意,他直指馬斯克的說法不負責任,馬斯克隨後不甘示弱回擊,「他對AI了解有限。」
AI擊敗了人類,會不會取代人類,甚至危害人類?討論正方興未艾。姑且不論答案為何,AI這兩年持續引發的討論,都宣告著:人工智慧真的來了!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李琳山便稱,現今AI和相關的資訊軟體技術,像是天剛破曉的陽光,「所有人的生活、產業、科學技術,都會因為迎向AI,開拓出全新世界。」。
所謂AI,是能根據對環境的感知,做出合理判斷,並獲得最大效益的電腦程式。其領域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與翻譯、視覺感知、制訂決策等。
1956年,AI一詞首度在達特茅斯會議被使用,當時各界期待能大放異采,卻一直無功而返。
直到2006年,多倫多大學電腦科學教授辛頓(Geoffrey Hinton),發表〈一種深度置信網路的快速學習演算法〉(A fast learning algorithm for deep belief nets)一文後,真正的AI浪潮才隱隱到來。
「深度學習」是這次的關鍵。透過多層級的神經網路,電腦變得能像人類一樣觀察、學習、反應,協助電腦理解影像、聲音與文字等訊息。
大量累積的資料、深度學習演算法,以及後摩爾定律時代,如影像處理器大廠NVIDIA提供更快的硬體,成為發展AI不可或缺的三股力量。
有了這些基石,科技部長陳良基說,AI發展已來到「天時地利人和」階段;李琳山則稱,「時候真的到了!」
今年6月,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全球人工智慧報告》預測,AI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機之一,預估到了2030年,AI將貢獻15.7兆美元,為全球GDP帶來14%的成長,超過目前中國和印度的GDP總和。
看好AI 學界企業界動起來
Appier首席資料科學家林軒田強調,AI是新一代的工具,能幫助任何想使用新科技解決問題的企業,「未來,只要是會產生資料的地方,就有AI的發揮之處,這也是我們一直在說的『AI+』。」
目前AI的運用,已在零售、金融服務和生技醫療業等,愈來愈普及。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