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咖啡的上班小資族Sunny,是Cama Café的鐵粉,每天上班途中或午休吃完飯,聞到街角傳來現場烘豆的陣陣咖啡香,總是情不自禁地走向Cama café,點上一杯黑咖啡,慰勞一下自己。Sunny說,Cama咖啡香醇順口,真的很好喝,加上相當親民的價格,喝一次就上癮。是很喜歡星巴克的氛圍沒錯,如果與朋友或客戶談事情聊天,會去星巴克坐下來好好享受喝咖啡聊是非,但是如果純粹就是想喝杯外帶咖啡,一百多塊錢還真是「開」不下去,超商咖啡喝不慣,所以Cama就是最好的選擇啦。
但是看著何炳霖笑說:「許多人在使「好喝」、「品質」、「價格親民」、「外帶」,正是Cama café崛起市場,黏住消費者的關鍵字,將一竿子咖啡老饕攬牢牢。
做一杯物超所值的好咖啡
根據統計,台灣人每年消耗21.7億杯現煮咖啡,即每人每年喝94.3杯,許多人把咖啡當水喝,也造就了咖啡市場規模達百億元以上。就咖啡市場版圖分布來看,星巴克盤踞高價位市場龍頭,怡客、丹堤深耕中階市場,平價區塊由各大超商咖啡競逐。市場看似飽和,但Cama café創辦人何炳霖看到了市場留白處中的一塊可耕地——不想花大錢,但又無法滿足於超商咖啡品質的那一群「想喝好咖啡的上班族」。
何炳霖2002年創立Cama Café,以一杯價位在40∼70元的現烘咖啡,在咖啡的市場叢林中切出一塊利基市場,擁有廣告界資歷20年,曾任職過多家知名廣告公司的何炳霖,在中年時生涯轉彎投入創業。談起創業的起心動念,何炳霖說,「當初想創立Cama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想做價格平易近人的外帶好咖啡,來滿足想喝好咖啡的消費者。」
中年創業的驅動力來自何處?「我想是,終究我身上還是流著想要創業做生意的血液吧!」何炳霖如是說,「從小家裡開麵包店,父母親從早顧店到晚,非常辛苦,因此長大後我不想與父母一樣那麼辛苦,因此選擇上班擔任專業經理人。」
經過20年的專業經理人生涯後,身上的創業因子蠢蠢欲動,在上班時以副業的型態做過一些創業的嘗試,最終決定破釜沉舟,辭去工作,全力投入創業,但他不想選擇從早做到晚的辛苦模式,而是透過以往職場上累積出行銷的知識與經驗,開創出有效獲利的營運模式。
20年的廣告業界資歷,對何炳霖的創業起了很大的助益,從市場調查、品牌塑造、產品定位、店面規劃、目標客群設定、行銷手法、視覺設計到與消費者溝通的品牌語言,一應俱全,創業前的配套做得十分紮實。
Less is More 貫徹捨得哲學
他明確地訂出產品定位:現烘、平價、外帶,鎖定辦公商圈周圍設點,目標客群為上班族。營業時間設定為早上7點半到晚上8點,咖啡品項、訂價也經過充分考量,品項不超過20項,價格帶落在40元到70元之間,主打外帶為主並增設外送服務,為確保咖啡的溫度及品質,外送距離限定10分鐘以內。
事實上,「Cama」這4個字母,就是品牌精神的彰顯,一切都由此鋪陳發展出來。何炳霖仔細闡述品牌精神,「C是指精心手選(Careful grading),將瑕疵豆挑除後,才能確保咖啡的品質,手工挑豆成本雖高,但可以確保咖啡豆品質一定好,為了品質絕對不能省工;A代表頂極技術(A-ranked brewing skill),咖啡吧台傅具有高技術水準,才能確保咖啡的品質;M是指新鮮烘培(Mellow roast daily),咖啡生豆經烘焙後2∼7天味道和香氣會達到頂點,之後品質就開始惡化了,新鮮烘焙的咖啡豆可以說是咖啡好喝的最大關鍵,我們堅持新鮮烘培,確保顧客能喝到咖啡的最佳風味;最後則是隨時享受(Anytime enjoyment),我們也提供外送服務,想喝時動動手指撥打外送專線,幾分鐘後就能享受。」
一杯咖啡的成本包括原料、店租、人事、水電等支出,既要品質好,價格又要平易人,如何從中擠出獲利呢?何炳霖除了薄利多銷以量取勝之外,也充分發揮「捨」的哲學,去掉不必要的成本,例如,捨去大空間,Cama店面多在10坪以內,又如幫顧客調好甜度與牛奶,不提供奶球、糖包。
不需要的都捨去,留下來的則要精準到位傳達出核心價值,Cama在有限的空間裡擺放一台全手工製作、造價不斐的La Marzocco義式頂級咖啡機以及烘豆機,店面設計採取暖色系橘黃燈光,原木桌椅及產品陳列架,地上麻布袋中存放著生咖啡豆。在Cama最常見到的風景是員工聚精會神地挑豆,一把一把豆子在手中仔細翻看,挑出瑕疵豆,再進行烘焙,隨著烘豆機轟隆隆地運轉,飄散出濃郁的咖啡香,總能讓過往行人聞香駐足,禁不住來上一杯。
小清新Cama baby強力吸客機
何炳霖強調,在店內演繹整個Bean-to-Cup流程,是Cama的獨特賣點,「我們是第一家呈現出Bean-to-Cup流程的咖啡館,從一顆生豆到一杯咖啡,我們將流程透明化,包括手工挑豆、得宜烘焙、即時研磨、黃金萃取、吧台手藝,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消費者看得到我們用心在挑豆,看得到烘焙豆子的過程以及在吧台專心做咖啡的模樣,聞得到烘豆咖啡香,滿足了消費者視覺、嗅覺、聽覺、觸覺與味覺的五感體驗。」他說。
Cama店門口恆常擺放著一、兩台統一色系的外送腳踏車,還有小豆人Cama baby坐鎮店門口,這帶點小清新文青風的可愛白色公仔,擄獲了許多消費者的心,成為明顯的標地,也是集客的焦點。何炳霖別網羅以前廣告公司同事擔任設計總監,製作出包含Cama baby在內一系列企業識別系統。「這個帶著小啾啾的Cama baby代表的是專業的咖啡達人。」何炳霖笑著說。Cama baby平常時候它是以最「原始」(裸體)的姿態呈現,每當行銷活動或節慶時,Cama baby就會變裝,如耶誕節變身耶誕老人;農曆年化身財神爺,增加話題性與吸睛度,常讓顧客會心一笑,搶著和Cama baby合照,成了強力的吸客機。
招募對咖啡具有熱情的員工,嚴格調教技巧,是 Cama維持品質一致的至要關鍵。對品質的嚴格要求及教育訓練的徹底落實,才能確保品質不走樣。何炳霖會親自到每家店,對員工進行教育訓練,所有Cama員工都得通過的何炳霖的「咖啡烘焙評比」,才能站上咖啡吧台為顧客調配咖啡。
他指出,咖啡烘焙評比重點在測試速度和品質,受試者必須在6分鐘內完成3杯拿鐵、做出拉花、每杯重量350克,第一口要能同時喝到奶泡和咖啡,才符合何炳霖的標準,對於咖啡的溫度、口感、外型,他都會親自品嚐。「不在要求範圍內,一律倒掉重做。」何炳霖十分堅持。「不合標準,即便是只超過1秒,就是得倒掉,對加盟主來說,這都是成本,他們當然會心疼,但品質這關是絕不能讓步的,我常跟加盟主講,如果連身為老闆的人都放水,認為差一秒沒關係,員工會看在眼裡,有樣學樣,這樣品質還能確保嗎?」何炳霖嚴格把關品質,絲毫沒有轉圜空間。
「不只要做得好還要做得快。」何炳霖強調,由於Cama的主要客群是上班族,上班前後及午休時間是來客的尖峰時段,為了避免讓客人久候,必須速度快、動作精準,將不合格咖啡的杯數降到最低。「我們制定了標準作業流程(SOP),每杯咖啡從點餐後到消費者手裡,平均只需要1分多鐘。」
杯測師的味蕾是鞏固品質堡壘
為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質,何炳霖努力取得SCAA國際咖啡評鑑杯測師及國際認證講師的資格,同時也投資經費鼓勵員工考取國際咖啡杯測師資格,目前已有位員工取得杯測師資格,目前何炳霖帶領他們擔任品質的守門員,監測與協助各店的品質,成為帶領公司創新、維持品質的關鍵人物。
「杯測師的味蕾是鞏固品質的堡壘。」何炳霖說,「除了採購生豆外,也為咖啡品質把關。我們的加盟店會將烘焙過的豆子寄回總部進行杯測,讓杯測師確認烘焙後的咖啡豆品質是否如預期,如果有落差,我們會派人到加盟店重新教導烘焙,方能確保每家Cama所端出的咖啡品質一致。」
截至目前為止,直營與加盟店合計達80家,持續展店中,何炳霖對加盟頗為謹慎,從嚴篩選,「我們展店的速度不算快,有意願來找我們加盟的人很多,但我們希望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夥伴,不是來找我們,我們就接受,開放加盟是一種責任,我們有責任為加盟夥伴創造利潤,因此深入了解與溝通,確認是對咖啡有熱情,願意全心投入的夥伴,同時具學習意願和熱誠,有正確的品質觀念,還得願意接受嚴格的訓練,同時通過考試,才同意加盟授權開店。」
加盟主須接受的培訓課程包括:咖啡基礎知識、沖煮器材運用、收銀、備料、填壓、打奶泡和拉花等技術,通過數次考試及店面實習一個月,最後一關是何炳霖親自驗收的咖啡烘焙評比,通過了新店才能開張。目前也有來自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的加盟主表達合作意願,但何炳霖並不躁進,目前還是將重心放在國內展店上,「只要把品牌維繫好,未來國際化腳步自然會水到渠成。」何炳霖充滿信心地說。
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Cama也善用網路平台,經營臉書專業,直接與消費者對話,並與通訊軟體LINE合作,透過LINE贈送咖啡,請人喝咖啡只要LINE一個貼圖就可以。另外也推出專屬Cama貼圖,讓Cama品牌從實體走向虛擬,擴展品牌影響力。
「雖然我們的價格平易近人,但很多消費者選擇我們,並非價格因素,而是欣賞我們的品質、認同我們的價值。我們的顧客包括很多董事長、CEO、明星都喜歡喝我們的咖啡,我相信價格絕非他們考量的重點,而是因為他們喝到、也感受到 Cama所創造出的價值吧。」何炳霖結論說道。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5年8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