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龔郁婷
據業界人士指出,目前尹衍樑已投資超過360 億資金於生技產業,全球已投資超過20 幾家生
技公司。一名生技業者更以一句「只要台灣出現一支股價高達500 元的生技股,尹衍樑就有
機會成為台灣首富」,凸顯尹衍樑對於生技業的熱衷!
“請益”是面對風險的最佳解方
投資生技產業,可以幫助人減少病痛,健康快
樂,又幾乎沒有受害者,這樣的事業一定可長可久。」相較於電子業大起大落的產業特性,生技產
業十年磨一劍的沉穩特質,吸引了尹衍樑的青睞。
對於非生技領域出生的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請益”似乎成為他面對生技投資的最佳解方。對
尹衍樑來說,台灣浩鼎董座張念慈就像他的頭號
顧問。張念慈透露,他無償協助尹衍樑評估多個生技投資案,主要是因為尹衍樑重道義、富理想的個性,並且信守承諾,說要投資生技600 億元,真的
如數達成。
據了解,尹衍樑早期透過自學,累積對於生技產
業的相關知識,一旦發現具有潛力的投資案時,便
會向專家請益,然而絕大多數的投資案,都隨著一
場場的飯局結束後,跟著廚餘進了垃圾桶。
找對的人來做對的事
信任後才會投資
由於一項藥品的發展,從藥理機制、動物實驗、
人體實驗到上市,至少需要十年。相較電子業快速
的產品週期,生技新藥的投資邏輯大不相同。因
此,在真正接觸懂生技產業的專家之後,尹衍樑便
發現,投資生技的成功密碼,不是在找題目、不是
資金的問題,也不是經驗,而是,人對了,就對
了,其他行業是如此,生技產業更是如此。
尹衍樑解釋:「未來總是無法事先探究,所以要
找對的人來做對的事,通常若人是對的,把時間拉
長就會做對,要有長期的心理準備,所以我會找到
好的人才來長期相處、信任。」
海龜、土鱉全部甕中捉鱉
名符其實的投資“人”
除了舊識全球愛滋病研究權威何大一、中研院
院長翁啟惠;透過張念慈的介紹,尹衍樑陸續認識
了,在華人圈已有成功經驗的專家,如一手創辦
IVAX 與OPKO 兩大藥廠的藥界女王許照惠、曾創辦
華生製藥(曾名列美國第三大學名藥廠)的天福、
明生生技趙宇天、Tanox 生技創辦人唐南珊,在抗
體藥物有傑出貢獻的張子文,他們在生技業都已
經有了輝煌的成績。
業內表示,隨著生技產業的長線發展趨勢看升,
不少有意投入這塊領域的老闆,甚至面臨轉型危
機的電子業大老,也加入了請益專家的行列。但也只有尹衍樑在諮詢過後,會遵照專家全方位的意
見;而非一般企業大老見樹不見林的投石問路法
(指問問題,自己做決策)。
投資避免產品線過於單薄
據了解,尹衍樑總裁自有一套“識人”的標準,
他認為,「對的事情人錯了,會把對的事情做錯;
對的人,對的團隊,就會把錯的事情,導正回對的
道路上」。透過與團隊的充份互動,可以知道團隊
是否盡心盡力。選擇投資“人”投資“團隊”,
這個才是關鍵!
除了人要對之外,生技產業的成功,還要有開
發多種藥的能力。尹衍樑表示,「一家公司只有
一種藥、一種製程、一個配方,太單薄了,成功
機率只有萬分之一。所以一家公司必須在不同的
階段有很多種藥,這樣才有比較高的存活率,藥
的成功機率也比較大。」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金融家月刊》第6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