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約2.5%∼5%有失智症,八十歲以上人口約20%。其實這只是表面上的數字,還有很多情況沒有那麼嚴重的隱性人口,尚未被統計進去。
一般人誤以為中年以後大腦才會開始老化,所以四、五十歲以後才來關心這個問題。抱持這樣的心態跟觀念其實是大錯特錯!我們出生時腦部細胞數目大概就已經確定了,大腦裡的組織也各就各位。可惜的是,即使再怎麼用盡方法,大腦老化這件事還是一定會發生。尤其是阿茲海默症跟腦中風這二種令現代人聞之色變的疾病,常常伴隨著高齡出現。除了歲月、家族遺傳等無法避免的因素之外,還有哪些因素會加速腦力衰退呢?
退化性失智(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往我們誤以為阿茲海默症就是老人痴呆,是正常的老化現象。隨著醫學愈來愈進步,近年來發現形成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腦部神經退化或缺乏乙醯膽鹼這種神經傳導物質。
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的乙醯膽鹼含量比一般人低,造成腦細胞訊息無法順利傳遞,大腦網路因此產生了缺陷。如果我們解剖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會發現裡面有大量的「斑塊(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神經細胞裡的纖維也已經扭曲變形。其實一般人腦袋裡也會長出斑塊,神經纖維也有扭曲的現象,只是情形沒有發病的人那麼嚴重,所以很難早期察覺。但是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腦部的損傷情形愈來愈嚴重,對智力的影響也愈來愈明顯,也從早期的記憶力衰退,演變成失智的情形。
血管性失智(腦中風):腦中風也是造成失智的疾病之一。根據統計,台灣地區失智症30%以上跟腦血管疾病有關。腦中風是台灣十大死因的前三名,三十五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年約有三萬人發生第一次腦中風,其中十分之一會在一年以內發生第二次腦中風。雖然老年人是腦中風的高危險群,但近年來患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腦中風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二種,都是因為腦部血管出現了問題,導致神經細胞受損的結果。顧名思義,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血管阻塞,所以無法運送充足的血液到腦部,而出血性腦中風則是腦部血管破裂所引起。
外力撞擊:我們的腦袋很脆弱,很容易因為外力受傷。如果發生車禍、不當撞擊等情形,會讓腦部的正常功能受損,包括記憶力、思考力、專注力、判斷力等都會受到影響。當腦部被撞擊時,當時可能會覺得沒有明顯外傷,情況好像不是太嚴重,所以並沒有特別在意。其實外力對腦部的傷害已經造成,有可能已經埋下了腦力受損的種子。
環境污染:生活環境裡,有許多污染來源,像重金屬的污染,如鋁、鉛、汞、鎘、鉻,以及噪音、隱藏在食物中的毒素、汽車排放的廢氣、含農藥的蔬果等,都會讓我們體內產生更多的自由基,引起神經及腦部的損傷。這些有損腦力的環境污染中潛藏在我們的食、衣、住、行裡,不容易被發現,等到察覺時,往往傷害已經造成了。
不良生活習慣:失眠、疲勞、抽煙、酗酒等也是腦力的殺手,同樣會在體內產生大量自由基,損害腦部的健康。尤其是抽煙,除了導致肺癌、心臟病、腦中風之外,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兩倍!
負面情緒:憂鬱、焦慮、恐懼、鬱悶、工作壓力等情緒,會讓掌管記憶的海馬迴萎縮。研究顯示,重度憂鬱症患者海馬迴體積比一般人少了20%以上!當我們大腦感覺壓力時,會分泌大量的可體松(一種情緒荷爾蒙),它會破壞神經元之間的網路連結,並且殺害海馬迴細胞,傷害海馬迴的組織。所以,長期感受到負面情緒或承受壓力的大腦,學習能力也會跟著變差。
飲食不當:含動物性脂肪、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會讓我們的腦細胞膜變硬,讓腦筋變差。而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如漢堡、薯條、炸雞、比薩同樣也會讓我們變笨,反應變遲鈍。如果長期偏食,營養攝取不均衡,更容易造成體內缺乏合成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讓我們的腦力下降。
現代人生活忙碌,常常不吃早餐就去上學、上班,短期而言,會使得血糖下降、腦袋缺氧、精神變差,學習跟工作的效率也會跟著降低;就長期來說,則是會對身體機能造成影響。早餐該怎麼吃也是一門學問,選擇低GI食物,如全麥吐司、雜糧饅頭、五穀麵包等,讓血糖穩定上升,搭配優質蛋白質食物,如雞蛋、牛奶、豆漿等,最後再來一份具抗氧化功效的水果,就能維持一個上午的活力。
~以上資料摘自《腦力大革命》黃鈺淳博士◎著
明天國際圖書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