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說過:
「熱愛你正在做的事,就是偉大事業。」
但當自己對工作的熱情減少,甚至感到力不從心時,
該怎麼找回當初的那股衝勁,化解職場危機?
「職業倦怠」就像一堵牆,有人遇到了會爬過去,有人繞過去,有人鑽洞鑽過去,有的人杵在原地不知所措,那你會怎麼做?不論職業倦怠發生的原因是什麼,以下請教專家,要如何覺察警訊,靜心沉澱、檢視職涯;所謂「危機就是轉機」,若能善用低潮期,釐清人生方向,前方等著你的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風景。
出現哪些反應
表示對工作萌生倦怠?
聯合心理諮商所諮商師鄔榮霖分享,有一次他到銀行辦事,遇到一位面無表情、態度冷淡的行員,不論問她什麼,不是兩、三個字簡短回答,就是一個字也不應;幾分鐘下來,弄得平時溫和的他也「火」了起來,只好請對方主管出來。
沒想到,抱怨並未換得這位行員的態度改變,反倒是鄰座的行員與主管,不斷地賠不是、積極處理問題,但過程中都沒有人與這位態度不佳的行員有互動,或為她解釋,彷彿她只是像空氣一樣存在而已……。
鄔榮霖諮商師分析,這態度冷淡的行員很可能是產生了「職業倦怠」,一般「職業倦怠」會以3種方式來表現,分別是:
- 情緒耗竭:感覺「筋疲力盡」,有無法專注的無力感。
- 缺乏人性:將「人性」與工作分離,對工作內容不滿之處會「冷嘲熱諷」。譬如對同事說:「你幹嘛那麼認真工作!」卻不會積極幫忙。
- 成就感低落:工作成果不受肯定,所以認定「再努力也沒有用」。
不論哪一種,最後都很可能表現得「冷漠」或常常「冷嘲熱諷」,甚至將情緒轉嫁到客戶身上;而上面提到的冷漠行員,就有「缺乏人性」的傾向。
「職業倦怠」原因多
別吝惜對外求助
職涯漫漫數十年,很多人都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走入倦怠的情境裡;工作倦怠的成因相當多,可能是工作過量、有責無權、薪水太低、小人文化、利益導向過重,或價值觀衝突、老闆偏心等,有時需要一番審慎的分析才能斷定。
然而,有時倦怠並非由職業引起,可能彼此混淆,例如:中年危機、身心重病或家庭問題等;當讀者無法自我分析,也不要吝惜向諮商團體求助。
鄔榮霖諮商師分析,從程度來看,輕度的表現常是「急躁不安,遇一點挫折,情緒立刻失控」,一旦這現象超過2週就算中度職業倦怠;若引起胃潰瘍、慢性疼痛、偏頭痛、腸躁症,或心悸、胸悶、高血壓、內分泌失調等病症,就算重度職業倦怠。由此看來,目前職場上職業倦怠的情況相當普遍。
當然,並非每個人都會遇到職業倦怠,舉凡自我調適力、工作契合程度、工作態度等,都會影響倦怠感的產生;一般來說,「枯燥的重複性工作」最容易發生,譬如工廠生產線上單站式工作的員工,就是高危險群。
重燃熱情的4個絕招
絕招1》 釐清「工作價值觀」的排序
鄔榮霖諮商師說,要先排序出什麼價值觀對自己比較重要,例如:成就感、受肯定、升遷、人際和諧、被主管支持、工作環境等;重新回想當初應徵這份工作的初衷,不要讓初衷被後來的物質條件所掩蓋,反而認不清什麼是最在乎的。
絕招2》 進修或兼差,獲得成就感
當感覺工作已像例行公事般無趣,「進修」或「兼差」都是很好的調適法,不但能增進資歷、能力與收入,還能獲得不同的成就感。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兼公關總監李大華說:「進修不一定要念EMBA,不需要把進修想得太難、太辛苦,短期進修也行。畢竟現代的社會趨勢變化得太快,未來需要什麼能力很難說,發展第二、第三專長才能常保競爭力。」
絕招3》 擴大人際關係
李大華總監分析,職場裡的事情只有兩種,不是跟「人」有關,就是跟「事」有關;有些人很會做事,老是「悶著頭做」,遇到部門立場不同時,往往堅持自己的觀點,一步也不退讓。不妨換個角度來看,「辦公室就像個有機體」,整個團隊要能和諧地運作,才能發揮最好效益,不是只看一、兩個能力強的人表現就足夠;如果不夠了解其他部門的立場,成效都不能稱得上「最好」。所以,「了解與溝通」是很重要的潛規則,建議職場人要懂得在自我的「本位」主義,跟「公司」主義之間做好分寸的拿捏。
絕招4》改變工作認知
鄔榮霖諮商師分享了一個故事,有三位工匠在路邊工作,路人好奇地問他們在做什麼。第一位工匠說:「我在疊磚頭」,第二位說:「我正在砌一面牆」,第三位回答:「我正在蓋一座,讓眾人心靈得到平靜的教堂」……。
這故事告訴我們,當工作遇到「撞牆期」,不是只能繞道過去,就算只是站在原地,都能從「轉變認知」來發現不同的意義,甚至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不然,怎麼會有人甘願去當沒有薪水的志工?所以,換個角度來發現工作的「新意涵」,也是解決職場倦怠的一帖良藥。
感謝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鄔榮霖、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兼公關總監李大華審稿
※延伸閱讀:你累了嗎?擺脫倦怠重燃工作熱忱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3年12月號或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更多健康訊息,請見大家健康雜誌部落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