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燒王 Hot3C 熱門快報】讓您隨時體驗最新、最專業的測試評鑑,成為親朋好友中的資訊商品意見領袖! 【星期八親子閱讀報】提供適合台灣兒童閱讀的繪本故事與手腦遊戲。邀請您一同加入「星期八」的世界!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09/28 第8392期  ■歷史報份 ■訂閱 / 退訂
直接訂閱台灣立報
- 今日教育新聞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暢談好老師 人人道盡甘苦
 
 

【記者張舒涵專題報導】人人都有老師,他們與學生毫無血緣關係,卻被賦予要替他人的人生負責。教師是一項特殊的職業,有人談起影響人生的老師感嘆「恨死他了」;有人滿懷感恩說「生命中有你真好」。當今教師深受各界期待也飽受批評,教育部長吳清引用兒童教育學家福祿貝爾名言說:「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吳清基:厭惡學生 不配當老師

「一個好老師要有愛心、熱忱和專業知能,不是只有知識而已。」吳清基還記得影響他選擇走入師範體系的恩師,是他就讀台南北門中學時的校長蘇金池。為了讓孩子適性發展,蘇金池不屈就家長壓力,堅持學生的全方位發展,讓學生快樂唱歌、畫畫、運動,蘇金池每天巡視校園,主動關心學生生活和學習狀況。

隨著時代的轉移,現在的好老師標準不同於以往。吳清基直言,體罰教育不能繼續存在。他說,過去老師恨鐵不成鋼、嚴管勸教的方式已被質疑,要回到兒童本位適性揚才。他認為,好老師應該要有「成人之美」讓學生不懂變懂、好的變更好。此外,老師教導學生應用包容和愛,若對學生產生厭惡感,覺得孩子是麻煩,不配作為人師。


蕭曉玲:向學生學習才是王道

「身為一個老師應該感謝各式各樣的學生一路相伴,學生也是老師的「老師」,讓老師反省自己。」曾因批評台北市長郝龍斌一綱一本政策,而被革職的前中山國中老師蕭曉玲認為,成績不是影響未來的要素,好老師應該懂得欣賞學生,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優點。

長期關心台灣教育的蕭曉玲,曾試圖衝撞僵化的教育體制。她憶起影響生命的老師直說:「我們都恨死他了!」蕭曉玲就讀蘭陽女中時曾進入升學班,班導存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常指名道姓責怪拖垮班上成績的學生,在這位老師的「栽培」下,養成不少同學長期作弊的惡習,班上的資優生大學聯考因作弊而被取消考試資格。

擔任教職後,蕭曉玲脫下威權外衣,與學生成為朋友,一起討論音樂、協助受暴學生解決家庭問題,她希望告訴學生,成績差並非世界末日,鼓勵學生適性發展。她也鼓勵老師勇於衝撞錯誤體制,「做一件對的事情,比賺許多錢或虛名更重要。」


宋佳倫:老師非聖人

長期關注台灣性別運動、環境議題的宋佳倫認為台灣教育長期缺乏正確的性別認知。她國小時曾遭性騷擾,當時年紀小尚無意識性騷擾的嚴重,幾年來陸續接收各方資訊,提醒了她「應該感到羞恥」。高中時,宋佳倫終於在周記中向一名大家眼中的好老師尋求協助,料想不到,老師僅丟回一句:「這件事情很平常,不用想太多。」擱淺在她心中的痛處,直到近年才釋懷。

「老師不是聖人,並不能符合所有人的期待。」就讀輔仁大學心理所的宋佳倫受到系主任夏林清的啟發,走入社會關懷多元的弱勢族群,夏林清的教學讓宋佳倫瞭解,在多元差異的社會結構中,人與人之間很難真正地「感同身受」。她不怪老師無法解決學生的困難,不過,她認為對學生的關切與熱情是一名好老師的必要條件。


那莫.諾虎:社會就是我的老師

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那莫.諾虎(Namoh Nofu)曾在媒體工作,演出「小地寶」小劇場,持續為土地正義發聲。那莫參與平地原住民立法委員參選人馬躍.比吼(Mayaw Biho)的「就是躍改變」音樂會,大聲吶喊:「就是躍,給孩子們一個正義的未來。」

小時候,做板模的父親送便當給那莫,國小同學形容他爸爸好像熊,說:「你們山地人都長這樣喔?」那莫氣得跟同學吵架,老師不僅沒澄清,反而罰他在走廊半蹲。原住民的身分使得他遭到許多言語霸凌,老師卻視而不見。

高中老師曾告訴他:「你們考試加分進來,還不好好用功,跟上別人。」那莫認為,加分是環境資源分配不足、不平均時的手段,雖然有就學機會,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造成標籤化。真正該做的是創造機會,公平分配資源,許多原鄉部落因人數少、效益不高都被廢校,孩子必須跑到十幾公里外就學,比起都市小朋友,更加深讀書的難度。

輟學的那莫感激過去的主管「大虎」,不在乎他毫無學歷、教導他技能。那莫表示,市場直覺跟經驗不是學校學得到的,對他來說,社會就是學校。



禮讓小旗 小朋友平安過馬路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近年交通部大力提倡汽機車「禮讓行人」的觀念,但國小學童身型矮小,駕駛不察覺國小學童行經斑馬線而發生交通事故,為了維護學童安全,交通部和靖娟文教基金會推出「禮讓小旗」,教導國小學童搖旗或舉手過馬路,增加穿越路口時的能見度。

▲交通部和靖娟文教基金會共同推出「禮讓小旗」,教導國小學童搖旗或是舉手過馬路,提升學童穿越馬路的安全性。(圖文/楊萬雲)


靖娟文教基金會27日在新北市板橋區文聖國小介紹新版「禮讓小旗」,交通部次長陳建宇、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到場帶領40名國小學童到校門口前的馬路,實際體驗「禮讓小旗」的功效。

根據交通部統計,今年1至7月,在所有行人交通事故中,穿越道路的風險最高,佔64.6%,若以年齡層區分,國中以下兒童因交通事故死亡者,平均每5人就有1位是行人,顯見兒童「行」的安全需要關注。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他們曾嘗試改善學校週遭交通環境保障兒童安全,然而成效有限,駕駛因不易察覺路口有小朋友通過而造成交通事故,有位媽媽和小孩一同過馬路,媽媽讓小孩走在前頭,駕駛轉彎時卻沒看到小孩,不小心撞傷小孩。

為了避免這類的交通意外,靖娟基金會去年開始針對核心學校試辦推廣「禮讓小旗」,今年再針對兒童需求與安全性重新設計製作,新版「禮讓小旗」,長約30公分的白色旗桿上頭,新增螢光黃的小手,讓國小學童夜晚也可使用,為了方便國小學童收納、攜帶便利,新版的「禮讓小旗」也多了伸縮功能。

首都客運駕駛林桂土認為「禮讓小旗」確實加強國小學童的交通安全,林桂土表示,小朋友的身高往往低於駕駛者的視線,倘若國小學童過馬路拿著「禮讓小旗」,將可大大提高能見度。

林桂土也提醒小朋友和行人,車子轉彎時,車身會貼近人行道,倘若駕駛沒有察覺到站在馬路旁的行人,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他呼籲小朋友過馬路時應距離斑馬線約3步,才能確保通行的安全。

交通部表示,「禮讓小旗」將結合國小導護裝備與崗哨制度推廣,建立國小學童通行路口自我保護的習慣「注意左右車輛,再舉旗或舉手通過」。交通部也將發放17萬支「禮讓小旗」給予小一新生以及正、副路隊長使用。

▲禮讓小旗使用步驟一,手拉上方小手,向上拉。(圖文/楊萬雲)

▲禮讓小旗使用步驟二,展開小旗子,就可正常使用。 (圖文/楊萬雲)
▲使用完禮讓小旗可縮回,並捲動上方小手就可簡單收納。(圖文/楊萬雲)




教師典範藏心頭 自勉向學
 
 

【記者許純鳳專題報導】年輕人心目中的好老師,不是傳統的飽讀詩書、地位崇高的孔夫子,而是會仔細觀察學生言行舉止,適時給予協助的老師,這樣的老師不但是學生的貴人,更是生命中的一盞明燈。

首投族國政觀察團團長,台大政治系學生陳乙棋、青年要好野執委,也是台大政治所學生的陳方隅、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記者陳家豐都提到,耐心教導學生是成為好老師的首要條件。陳乙棋認為,頂尖的學生僅需老師推一把,即可有好成績,但是功課較差的學生,而更需要老師耐心指導,激發潛能。

陳家豐深記師恩

陳家豐回憶,高中時,他曾遇到一名很棒的班導師鄭麗秋。當時他的課業成績不佳,卻希望考上好大學。鄭麗秋為了幫助他朝目標邁進,每天放學陪伴陳家豐和另外3名學生晚自習,甚至犧牲假期,加強他們的專業烘焙技能。陳家豐靦腆地笑說,儘管最後沒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鄭麗秋老師認真教學的態度,卻讓他永生難忘。

陳方隅留壞印象

至於年輕人認為「不合格」的老師,陳家豐、陳方隅異口同聲地說,他們最受不了照本宣科的老師。陳方隅說,有些老師進入教室後,從未抬頭瞧過學生,自顧自地念簡報資料,他暗地抱怨:「倒不如回家自己看課本。」陳方隅認為學生不需要這類百科全書式的老師,擁有豐富的知識,卻不懂得教學,學生難以從這類老師的身上學習。

劉瑋哲難忘體罰

此外,年輕人也反對「打罵教育」,傳學鬥成員劉瑋哲從小學業成績名列前茅,國中進入「精英班」,班導師十分嚴格,認為「體罰是一種磨練」,規定學生每天必須跑3000公尺,並以青蛙跳方式體罰學生。

然而,國中班導師的「鐵血教育」並未讓他的成績進步,反而讓他從第一志願高雄高中掉到了鳳新高中,也讓他的心裡留下傷痕,所幸升上高中後,他結交活潑的同學後,才讓他逐漸走出陰霾。劉瑋哲認為好的老師應該如同顧問,給予學生建議和方向,而非像管理者以高壓手段管教學生。

陳乙棋學習恩師

儘管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好的或壞的老師,但是他們都同意,人生每個階段其實都需要老師。陳乙棋認為求學階段需要老師傳授知識,無庸置疑,不過即使離開了校園,仍然是需要「老師」指引,此時他對「老師」的定義,不僅限於學校的老師,還包括身邊的長輩,在他感到困惑時為他指點迷津。大三時,他擔任台大社科院會長時,他每次和學校行政單位溝通不良時,便當場翻臉,無法將事情處理得當,後來他受到大他33歲的學長林鴻茂開導,學會如何待人處世,也讓他變得更成熟懂事。

陳乙棋等人十分感謝老師們一路以來無私的奉獻。陳家豐感性地說,很感謝鄭麗秋老師願意花費時間,盡心盡力幫助他完成理想,儘管最後沒有實現,現在他自己擔任淡水社大講師,他將鄭麗秋老師當成學習的楷模,期許自己也能無怨無悔為學生付出。



校園疑難雜症 請撥親師熱線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校園中的違法情事在繁複的政府行政程序上,常因「查無實證」而宣告無解,讓社會大眾對教育環境漸漸失去信心。教師節來臨,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號召20個縣市教師工會設置「親師諮詢專線」,提供求助無門的學生、家長另一個解決糾紛的管道,希望親師能合作解決困難。

申訴米蟲老師卻無用

桃園縣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彭如玉指出,過去桃園教師會平均每週接到5、6件投訴案件。她印象深刻的是,99年桃園縣新明國小曾出現一件疑似不適任教師案,調查發現,這名教師兼主任職位,每週需上2節電腦課、2節體育課,不過,10次上課約有8次未到,常見學生三催四請找老師來上課,這名老師卻常忙於處理校務,將學生晾在教室外走廊苦等,有老師忍不住將這般狀況錄影存證,轉向教師會投訴,教師會花了一個月確認證據可信度,透過實際訪問學生,收集足夠證據,轉向桃園縣教育局舉發。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為了重建互信的親師關係,減少親師因溝通不良、輔導管教問題所出現的紛爭,號召縣市教師工會設置「親師諮詢專線」,以具體作為打造友善校園。(圖文/黃士航)

彭如玉氣憤地說,當時承辦人員要他們「不要苛責我們行政人員」,僅對老師記過輕處,並沒有啟動不適任教師程序,最後老師轉調其他學校繼續任教。彭如玉感嘆教育行政機關怠惰,影響學生受教權益,如今她希望透過教師工會的專業,提供校園糾紛處理諮詢、協助的管道。

親師合作逐害群之馬

南投縣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黃建勳也指出,去年桃園縣教師會曾經接獲一名國小家長投訴,一名導師長期性騷擾數名學生,家長多次向學校反映,學校卻以查無實證虛應故事。教師會得知後,逐一進行電話調查、收集罪證,並找律師幫忙家長處理,進一步請教育局積極調查處置,最後解聘這名不適任教師。

全國教師工會總會理事長劉欽旭表示,全國教師會與縣市教師會幾年來陸續推動「親師合作」工作,也在各級學校推民主法治研習,建立教育人員正確處理疑似不適任教師的正確流程知識。

今年7月11日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成立,聯合了各縣市教師工會建置更為細緻的「親師諮詢熱線」,教師工會提供的服務將依案件情節輕重分為「提供諮詢建議」、「協助親師調處」、「轉介權責單位」3種的處理模式。劉欽旭承諾此機制不會流於官官相護,而是要找出教育界的害群之馬,化解校園中的衝突與糾紛。各縣市諮詢管道可洽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02-25857528 分機207。



印度人挺身保衛垂死語言(上)
 
 

【編譯李威撰、謝雯 整理報導】據《環球郵報》報導,印度一位勇敢的英文教授挺身而出,號召2千名左右的語言學家、翻譯者及打字員從事語言調查工作,目的是想要改變印度這一幅員遼闊且族群多元的國家對自身的認知。

戴伊(Ganesh Devy)的「印度民族語言調查」(People's Linguistic Survey of India)將編寫國內各族群的語言。這項龐大的計畫將挑戰殖民時期對文明及種族的定義,雖然印度已獨立60載,但這些定義仍桎梏著這個正在崛起的國家。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語言學教授阿比(Anvita Abbi)說:「這是我們的遺產寶藏之一,而我們卻沒有清楚意識到這點。進行這些調查及編寫相當重要,因為這將幫助我們重新制定適當的語言政策。我們沒有一個適恰的語言政策,因為我們對語言多樣性的瞭解不夠深也不夠廣。」

2千志工齊力考察

這項計畫讓人聯想起莫瑞爵士(Sir James Murray)的牛津英文辭典計畫。盛大的牛津英文辭典計畫集結數百名志工的共同努力,提供讀者有關於英語字源的資訊,當中還有一人是連續殺人犯。印度全民語言調查承諾,研究成果將成為學術研究者可仰賴的資源,同時也會是保存垂死語言的關鍵利器。

隨收集成冊的資料日益增多,語言調查工作對印度教育體制、甚至是全國28個邦及7個聯邦屬地來說,都形成廣泛的影響。

戴伊教授表示:「這會為印度人民的認知領域帶來新的觀點及思考。」戴伊任教於古茶拉底省(Gujarat)的迪魯拜安巴尼資訊暨傳播科技學院(Dhirubhai Ambani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依我之見,這絕非誇大之言,這可能會被認為是印度過去印度1百年來最重要的語言學計畫之一。」他認為,這確實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原本英國花費30年的時間才完成語言調查計畫,且光是最近的印度戶籍普查工作,就花了15年的時間才調查完4個邦。

但由戴伊所帶領的志願軍團,已經完成了9個邦的工作,另有7個邦目前正在進行中,第一波調查成果預定在11月發表。

戴伊希望,所有計畫(包括用英文出版一系列的書籍)能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過去20年,我的工作致力於印度各部落社群的語言,與部落社群一起合作,所以我能夠建立起一個合作網絡,集合所有對語言認同、母語流失、語言賦權和諸如此類議題有興趣的個別研究者。」他說。

透過這個網絡,戴伊募集許多自願參加這項工作的精銳,這一努力已讓政府感到汗顏。戴伊說:「這些自願者包括專業的語言學家、教師、文化工作者、農民及村民,這橫跨了整個印度社會。當然,我的名單也有不足之處,裡面沒有罪犯跟從事黑市交易的人。」

為方便後續學者進行研究,每種語言都包含1千字左右的歷史介紹、簡短的術語彙編以及詩文範例。據目前初步調查結果,印度語言的數量將從英屬時期的179種(其中獲得憲法承認的僅22種)增加至將近9百種。

然而,語言數目的增加,正是這項計畫具有革命性的主要原因。

不當劃分引發政治衝突

當英國語言學者葛利爾森(George Abraham Grierson)於1894年進行「印度語言調查」時,他忽略掉許多游牧民族的語言。葛利爾森將許多地方民眾所使用的語言劃歸為方言,但這些語言對他們來說,卻是自我認同的來源。

除此之外,葛利爾森的調查也忽略許多的南方語言,因為當時的海德拉巴邦的尼札姆(Nizam of Hyderabad,現今的安德拉省)拒絕與之合作。

英國統治時期的語言調查結果,對當時英國的統治及獨立後印度造成重大影響。印度以語言為根據來畫分省份,但未竟周全的調查導致不少相同族群的民眾被劃分在不同的省分中,導致族群人數減少而喪失政治影響力,譬如龔德人(Gond)被拆散在5個省份裡,影響力變得相當薄弱。

戴伊說:「這些省份的形成,沒有顧慮到口說語言的使用者人數。」按語言劃分界線已釀成許多爭議。自1960年以來,以語言為基礎的騷動逼迫孟買邦變成今天的古茶拉底省跟馬哈拉什特拉省,將近有10多個省份因為語言及族群問題而被劃分出去,這個問題至今仍未解決。

從邊緣化走向消失

族群動亂也持續在印度國內發酵,他們要求分裂成其他省份,有的則是要求獨立。這些被政府所冷落的族群,包括了使用尼泊爾語及波多語等族群。

獨立之後的印度認為,葛利爾森的語言調查本身凸顯了許多偏見,這對許多印度原住民部落造成災難性的衝擊。倫敦大學的阿比表示:「被邊緣化的民眾使用被邊緣化的語言。」

在某些最具戲劇性的例子中,語言或是使用該語言的人種,就消失於世界上了。舉例來說,85歲的安達曼群島(Andaman Islands)島民Boa Sr去年在嚥下最後一口氣時,其所屬的波族(Bo tribe)和波族語就因此亡佚於世。

國際生存者組織(Survival International)的柯瑞(Stephen Corry)當時這樣評論:「隨著Boa Sr的過世和波族語的滅絕,一支獨特的人類社群現在只成追憶。Boa的過世殘酷地提醒了我們,我們不能夠再讓這樣的事件發生在安達曼群島上的其他部族。」(待續)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訊息公告

音樂排行榜的常勝軍 Super Junior
由將”Super”與”Junior”兩個矛盾的形容詞結合在一起為始,Super Junior 就是這樣的矛盾綜合體。更令人驚訝的是,其專輯在台灣的音樂排行榜第一名已超過一年。

爭取優貸 多跟銀行往來
你的個人信用評等有幾分?專家指出,信用評等分數是依銀行往來紀錄計算,建議民眾平時可與金融機構保持一定程度的往來,以便日後有貸款需求時,可爭取較佳融資條件。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