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兩岸在烏魯木齊會議中,初步達成數位出版標準共識,華文電子書市場看來有望,本刊專訪人稱「宅神」的《魔戒》翻譯作家朱學恆,以最貼近「使用者的角度」來暢談數位出版契機。
據《Fast Company》,亞馬遜若與作者直接簽約出書,至少能收取銷售額的20%,其餘歸給作家。對於電子書將為作家帶來更高的收益,朱學恆不以為然!
出版業不蓬勃 搶閱讀市場打問號
正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所言:「人們不讀書了,4成美國人去年只讀1本或不到1本書。」朱學恆表示︰「出版事業已經不蓬勃了,在這樣的基礎下(餅已經不大了),電子書搶攻閱讀市場的商機會有多大?」
需求很重要!他當時翻譯《魔戒》,就是預期到該書閱讀的年齡層很廣,電影也即將開拍,所以需求將很可觀,他表示任何消費性產品都要掌握「需求規模」,「直至目前為止,電子書的功能還是可以簡單地被電腦或手機取代。」他認為就算蘋果平板電腦有豐富的iTunes來搶市場,也都還只是資料庫的延續應用,非創新,無法成為推動市場的關鍵。他說:「電子書難在於仍未創造『必要需求』。」
朱學恆:不看好2010年Q2前銷售
市場預估,全球2010年電子書出貨量將倍增至718萬台,朱學恆說︰「我並不看好電子書在2010年上半年前的銷售」他認為即使現在賣得最好的兩家業者Amazon與Sony,提供下載的文章都還不夠,也都受到Google免費線上書庫的影響。Sony積極推出口袋版、觸控版與日常版搶攻市場,但宅神仍舊看淡!
「除非,元太在兩年內好好利用E Ink的技術,創造出殺手級的應用,否則電子書與書籍、電腦的功能都太過於重疊,對於閱讀市場只可以說是多餘的!」以他的觀點,外資炒熱了電子書概念,股價是漲了,但後續產品銷售額是否能延燒,仍是一個大問號!
就華文市場發展,朱學恆表示,目前台灣還沒有看到實際上市的產品,電子書要在華文市場普及還久。
內載社群平台 創造獨特性
所謂「殺手級」的應用,朱學恆用當紅的Facebook來比喻,他說今年3月開始,當大家問候語變成「你今天種菜了嗎?」,就知道Facebook要開始賺錢了,社交網站魅力很大,電子書銷售應該是以「軟體」帶動「硬體」買氣才對,只可惜還沒看到有業者這麼做。
「我建議電子書應該內建社群平台。」朱學恆認為,在初期只要民眾願意提供個人資料作為社群基礎,即可獲得免費贈送的電子書,首批2∼3萬的電子書使用者,可發揮的效應非常可觀。要做的是平台,如果每天打開電子書,都可以有驚喜,有廠商的優惠券,供我們透過標籤的方式,換取類似1杯咖啡的優惠,「這樣我會考慮去買一本」朱學恆說。
電子書要掌握的不是技術(門檻不高,也夠成熟),而是內容「獨特性」,消費者端賣「服務」,找配合「廠商」賣廣告,才能雙重獲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