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台灣的職場中有一種「數大就是美」的幻覺──
數字很大,就是很厲害!
譬如,當你面試某個小主管職,應徵者會說,他們「曾經參加過5萬人的大公司」。
演講者的自傳也常強調,「我曾經任過這些高層,旗下部門總人數高達1萬人。」
公關老手也常強調,他的客戶包括那幾位家喻戶曉的富翁,「加起來可能有千萬的資產。」
演奏家也說,她曾經在「萬人體育場」前面表演她的小提琴獨奏…。
平常的登山活動也會號稱,這場登山活動很有意義,「參加者年齡加起來有五百歲。」
像這些幾乎沒有暇庛的數字,一講出來,就說明了這個人的價值,難怪有人說,活得愈老,一切都會變得愈來愈更順利,因為一站出來,就有很多「數字」跟著顯示出來,就算不幸忙碌一生「一事無成」,至少看白頭髮就知道,他的年資至少也是「好幾十年」了!
在這「數大就是美」的觀念之下,吃悶虧的是誰?
就是就是年輕人了。
年輕人的「數字」特別小,幾乎等於零,什麼也沒有。
只能望著這些數字「興歎」。
不過,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更容易得多。
找到一份好工作,下一份好工作自己來找你;得到第一個「數字」,其他更大的「數字」也會來找你。
然後,年輕人也慢慢陷入了數字的競逐遊戲。
於是年輕人開始被「誤導」進入他們的「第一步」,讓大家把太多的重心,放在太少的籃子裡,全部照著社會上認可的地方進攻,新人的第一志願集中在幾個行業、幾間大廠、某幾種證照……年輕人忙了幾年,將畢生最青春的時間,全部花在一些「大家認可的數字」上面,希望能在一家人數多、資本額高的公司待上愈多年愈好(都是數字),然後若當主管,能儘量的管到愈多人愈好(也是數字)。
但大家沒發現的是──
有一天,或許也能變成那個數字!但這就像騎變速的自行車往上坡走,踩得很辛苦,雖然往上走了,但走得很∼慢∼。而且走得很沒特色,你終究只是一輛自行車!
這時候,後面若有人不知怎麼弄來一台摩托車,就會轟隆轟隆的趕過去了!
那,我們追求的,應該是什麼?
我認為,一定要在「量」之外,找到「質」。
自己的「質」,也就是自己的藍海策略,因為不是在比數字比大小了,所以每個人的「質」的特色都會不太一樣。
比方說,可以曾經有一份很好的工作,雖然在小公司,但學到了其他地方學不到的東西。
雖然不是排行前面的學歷,卻擁了別人沒有的一些學識。
我們要追求的是自我的成長、自我的整理、自我的磨亮。
人生不只是數字的競逐,不然,我們也太累了!最後,沒人會去探究,管理過1萬人,其實是表示什麼事都不必管;面對萬名觀眾演奏,有多少人台下睡覺也不知道;交遊的都是百萬富翁,只表示周末沒有其他朋友可見……。「參與過數大」,並不見得是個好經驗,我們若沒好好經營初期的關鍵幾年,好好的找到自己的藍海策略,損失可就真大了。
一生只要成功一次,不要讓自己一頭栽入,無盡無底的去追求那些「大數字」。
讓我們的人生,開始有一點「品質」,才不枉費活了這一回。
自從畢業以後,很多人對自己的「抱負」,已經被職場給壓搾殆盡。
無盡無底的去追求那些「大數字」,忘了自己的特色。
這,就是我們準備了這堂《TOP-Elite未來格局最大人才菁英訓練2堂課》的目的:幫助大家打破限制,擁有不一樣的視野,讓你變成「那個人」。
五年前的著作《搶先佈局10年後》的續集,就是這堂課程,經過四處訪談、蒐集資料的備課,現在,我以課程的方式,只提供給想當「那個人」的人。
很多人都有青春、有潛力、有熱情、渴望想成功。你憑什麼與眾不同?
這時候,你若有更高的「格局」,你所說出來的、寫出來的、思考的、談到的,都會立刻「超群」、超脫其他競爭者。
這是一堂前所未有的「人才訓練課程」,我們希望給出最大格局也最廣闊的智慧,總共2堂課,總共4小時,中間的兩周期間會有許多作業和任務完成,我們也會幫你塑造新的風格、新的方向,相信經過兩堂課的洗禮後,你變得不一樣,視野拉到「最大」,呈現在履歷表、思考、談吐、寫作、所有所有一切上面,筆者曾著《搶先佈局十年後》,這次將它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菁英訓練課程,所有資源灌注在TOP-Elite身上。
讓你在兩堂課之後,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大未來。
最大最大的趨勢、最大最大的格局,歡迎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