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因為要存錢買房子,和老婆吵翻了。
他已經存了三年了,結婚之後,暫時租屋,若沒意外應該可以在明年底之前出手擁有自己的房子,不過,這位朋友的太太,有點「受不了」了。
週末不能吃大餐,出門都要自己帶便當!
所有年假都換成現金,無法出遊!
到南部都要搭客運,永遠不搭高鐵。
下大雨也得走路,連公車都不肯搭。
這位朋友告訴太太,再撐一下,頭期款就搞定了,再撐一下,頭期款就搞定了。
「不買房子,存在基金裡,我們還是得付愈來愈貴的租金、換到愈來愈大的房子?」這位朋友認真的盤點未來十年計畫。
「還是努力一點,買房子吧。」
但老婆無法被說服。
上星期我在華頓商學院的刊物看到剛登在《Psychological Science》的有趣研究,他們說,如果你有什麼長期的努力的目標,很痛苦,建議要巧妙的給自己一條「退路」──
這條退路叫做「Option of Nothing」,中文可翻為:給自己一個「什麼也不做」的選項。
買房子、買基金、或,「什麼都不買」。
存錢買房子、存錢買基金,或,「不要存錢」。
提供給太太參考,要哪一個?
這位朋友的太太就會「突然領悟」,然後說:「好吧,我們繼續努力,買房子!」
這就是學者口中所說的「Option of Nothing」(什麼也不做)的奇觀。當我們希望能持之以恆,我們應該告訴自己,其實有好幾條路可以走,其中一條是「什麼也不做」,你要選嗎?
你要選嗎?
奇妙的就是,當給了這一條「Nothing」選項,大部份的人並不會選「什麼也不做」,反而對「做」的其中一個選項,會努力的做下去!
學者分析,這是因為人們會發現,自己「不想什麼都不做」,因而造成他們更積極的「繼續做」,這種「自我感覺」(self-perception)讓此人相信,自己真的是喜歡「做某些事」。
這也很有趣,以投資房地產來說,很多人根本沒錢,但就算再沒錢的時候,也積極的存一點點、一點點、一點點。
到最後,因為某一次公司發獎金、或突然加薪,比預計的還早,就存到目標了。
學者認為,到最後,有錢人並不是「做什麼事」,他就只是「做」而已。
巧妙加入「不做」選項,讓自己了解「做」的偉大,Just do it,今天就來做!
「會想買房子的,就是會一直想買房子。」我聽過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會想買房子的,就會一直找理由不去想買房子。」
所以,錢不夠,現金不夠,薪水太低,都不是不買房子的理由。
「全世界的富人,沒有人不擁有房地產的。」
我向來沒有想過再去多購置房子,但,最近與秦偉一談,改變了我。
一般人對秦偉的印象都是螢光幕上光鮮亮麗的藝人,聽過新聞曾提過他在燒傷之後,自谷底翻身,多年來就靠房地產,一棟一棟的投資、致富,勤於繼續經營事業。
那份天份,直到我們真的見到了他,才領悟到──
我們為了「好課城」的「教你薪水22K買房的關鍵步驟」,約訪秦偉,請教他是否能教我們「22K買房」的可能性。
就像其他藝人一樣,秦偉真的很忙。
我們約了兩次,都因為秦偉錄影超時而臨時取消,但就到上星期,眼看要取消,秦偉主動說:「不然你在哪裡?我直接去找你。」
嘩,怎麼好意思?
我說了我客戶的地址,五點整,秦偉連續五通簡訊,說他已經站在門口等。
我一走出果然看到秦偉站在路上,一見面就表示他時間有限,我們為了節省時間,一路坐他的豪華轎車回到我的公司,就在公司白板上,他很快的將他的「公式」和「理論」寫在上面。
從我們見到面,一直到寫滿本公司的白板,只花了不到一小時。
「22K買房?」他說:「你看看,這樣算起來,22K也可以買房!」
我們看了啞口無言,真的。
雖然我領的薪水不只22K,但看了他的算式,以及那些方法,我回家後,和我老婆說:「我們來考慮再買房地產吧!」
她很訝異,是誰讓我「開竅」的?
「秦偉。」我說。
而且,只有「一小時」,秦偉已經讓我決定要再買房子。
更何況我們現在要安排「兩小時」的課程。
秦偉的課程還在企畫中,已有兩位朋友說他們一定要去聽,我心想,他們或許只是看到秦偉的知名度,但真正感受到秦偉可以帶給我們的,我想只有我,和在場的另一個同事,有深刻的感受這堂課即將帶給大家的濃縮感與精密度。
透過秦偉極快速又清楚的教學方式、不可思議的豐富的講解之下,兩小時讓你學到所有你該學的買房技巧、攻略。
你聽了,可能就會像我一樣,突然「開竅」。
房地產的課很多,但真的會講到讓你覺得「應該可以買房子了」,真的不多。
就在這個月底,「秦偉教上班族如何以22K薪水買房子,兩小時濃縮教你所有的秦偉買房五字訣與四大天王」,座位有限,有興趣的話歡迎點擊這裡訂位。
(圖片來源:inspireyourw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