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上才藝班,位子剛好在最後一排,所以看得清楚台上所有的孩子,還有前排所有的家長。而有一個畫面,自從開始上課以來就不斷的看到,每次看到,我都覺得難過。
什麼畫面?
那就是,孩子們只要一離開座位,到台上唱歌跳舞,坐在前排的幾個爸爸媽媽們(大多是媽媽),便「立刻」拿出手機,開始當「低頭族」。他們有人可以從頭「低頭」到尾,幾乎都不看孩子一眼──儘管我自己亦是一個網路與智慧手機的重度使用者,但我真的很納悶,什麼時候不低頭,卻選在這個時候低頭?
不是說爸爸媽媽們不能趁機玩一下手機,但我真的要想,有什麼事情這麼忙,忙到要在這個時候看手機?我真的想更明確的問那些陌生的父母:「你/妳,在和誰說話?」
在和網路上的哪個人熱絡,造成和現實世界裡的孩子冷漠也在所不惜?
對方是誰,有這麼重要到讓你去忘了你最愛的孩子也在所不惜?
這個問題問出來,也是因為,那個「對方」,很有可能並不是這麼重要的人。
來講另外一個例子──
某日天高氣爽,一對男女走在綠草如茵的路旁,剛剛停好車,正準備從停車處,漫步到百公尺遠的麵包店……。
「你還記不記得多年前,我們曾去過這家麵包店……。」男生說。
女生還沒回答,突然「叮咚」一聲。
那「叮咚」是很好聽的一聲,現在大家都知道這種聲音代表很重要的訊息傳到你的手機來了,這種訊息,雖然不像電話必須馬上接起來,但這種訊息絕對絕對等不到你下一次坐下來再看,所以,一定要立刻停步,在路上當場檢查那「叮咚」的來源為何。
「啊,是阿妹LINE我!」女生找到答案了,還來不及回覆那個麵包店的事,停步下來,打開手機,滑呀滑的。
沉默了十幾秒,旁邊鳥兒啾啾啾的叫,「啊,是阿妹在約吃飯…。」
「喔。」男生問:「什麼時候?」
「……。」女生專心看手機,沒回答。
「唔?什麼時候?」
「………。」還是專心看手機,沒回答。
「阿妹有說什麼時候嗎?」
「……喔,」女生突如大夢初醒:「她說下週末,啊呵呵,她在問我們今早要吃什麼?」
「喔……。」男生答。
「我…們…還…沒…決…定…。」女生一邊滑著面版寫字一邊唸出來,等一下就不必再講一次了,留下那男生悻悻然的等在旁邊。
「你跟她說我們是要去那間很好吃的麵包店。」男生提議。
「呃……好!講完了。」女生指的是剛剛的LINE對話。「啊對,剛剛講到麵包店,喔,對啊,麵包店。」
終於麵包店又要回來了,又突然,「叮咚!」
「又來了!」女生輕喊。
然後,重覆以上對話。
百公尺的麵包店,走了十五分鐘,還走不到,天上那愈來愈炎熱的陽光好像讓女孩愈來愈精神抖擻,而男孩卻被陽光照得滿臉汗粒,汗粒和通紅的臉,也遮不住他那百般的無奈。
以上的對話很多人都發生過,大部份的人都以為,聽到叮咚趕快接起LINE,只是「暫時的靈魂出竅」,一定會回來的。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不,你出竅了一次,只會引來更多的叮咚,然後是更多的打岔、更多的出竅。
尤其是Facebook最厲害,你回了一個人的留言,原本只是熱心,接下來所有後面的人的留言,就算你根本不認識的朋友,也會不斷的「叮咚」打斷你的下一分鐘、下一個對話,一切都因為──
因為,今早,你回了第一個叮咚!
如果說這樣在線上的熱絡損害了某個關係,那這個罪魁禍首並不是眼前的那一台智慧手機。明確的說,害了我們的不是那個硬體,甚至也不能說是那個軟體或那個網站或那個APP,因為以上這些都只是「載體」,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些線上朋友傳來的東西。
值得嗎?
它們,竟然會讓一個母親,忘了兒女最重要的一刻。
竟然會讓一個情人,忘了和伴侶最重要的一刻。
可以暫時放下現實,卻愈來愈放不下虛擬。於是,這個人為了去顧維持線上的熱絡,不惜造成線下的冷漠,問題是,線上也沒熱絡到哪裡去,只是勉強維持一個表面的對話而已,但實際世界裡的冷漠,卻永遠改變了你我。
肥的是線上那些半生不熟的朋友,害的是你真正在實體裡最親密的旁人。
維持線上那不必要的熱絡,而去造成了現實世界的冷漠,真的不值,真的。
(圖片來源:colorblindPICA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