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當年申請早稻田研究所,當看到了入學願書資料袋裡一疊疊的表格時,心中不禁納悶:「日本人怎麼做事這麼仔細呢?」而在早稻田的留學期間,又看到了想要留在日本工作的同學們從就職活動、學長姐拜訪到一家家公司的面試時那種煎熬的繁瑣與壓力。後來才慢慢有點體悟,原來日本人對外國人總是有著一份陌生與擔心,於是層層疊疊的檢核、篩選與保證便無所不在地充斥在所有審核類的文件資料中。返國後,因從事日本語教育工作之故,仍得頻繁地往來於台日之間,漸漸發現日本一些在觀念上根本的改變。以韓國為首的新興國家的興起、日本國內景氣低迷衍生的內需停滯、天災的頻頻造訪以及日本少子高齡化的社會型態,迫使日本在面對靈活且有彈性的新興國家與詭譎多變的國際經濟情勢時,必須深切地重新省思自己在鎖國心態下僵化的保守政策及老朽的企業體質。
2008年的三十萬留學生計畫是日本開放門戶的第一步。然而時過境遷,台灣人赴日遊學、自由行及觀光團人次不斷攀升的同時,到日本留學或就職的意願卻也逐年下降。此消彼長的背景下,台灣人對日本看似瞭解,實則仍屬陌生。年輕人或許津津樂道各種動漫的經典角色與橋段,卻對這個龐大的跨國企業級的產業繁瑣且巨大的分工體系一無所知;熟知所有最夯最勁爆的新商品,卻對日本產業界空洞化、中小企業難以生存的窘境漠不關心。台灣把所有的眼光望向美國,卻常常忽略了跟她一樣同屬東洋人種,產業界關係唇齒相依且相同都是地狹人稠的重要鄰居。311震災,台灣人高居世界第一的募款金額,讓日本人溫馨滿懷地想與台灣有更密切的往來與交流,然則台灣的留日人數卻遠遠落後中國與韓國。積極靈活、身段柔軟有彈性、語言能力超強且對日本有著從小到大的親近感的台灣人,始終是缺席的。記得有一次我擔任一位日本語學校理事長的隨行口譯,在面對台灣學生時,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學生們日本人對台灣人的信賴與好感,然則每次國際招商的展覽會場來擔任日中口譯的工讀生中,始終見不到台灣學生的身影。當他以感性且激動的口吻呼籲同學要多關心日本動態、到日本來留學時(而且他一直強調這段對話是臨時脫稿演出,真情流露的),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我們哈日卻不知日,欣賞的層級要是一直落在絢爛的商品及五光十色的聲光影音,我們就永遠缺乏一份對日本社會縱與橫、寬度與高度的深度瞭解,自然也就無法從這個仍屬世界級的巨大經濟體中,在經濟、產業及社會的層面上,擷取見賢思齊的元素及趨吉避凶的智慧。
2011年日本 Panasonic 集團總部正式錄取的1300位大學畢業生中,居然有1100位是留學生。看樣子,一位深諳英日語且有留日經驗的亞洲學生(放眼龐大的中國市場,大中華地區的留學生尤佳),現在已取代了日本人,在亟需國際化、調整企業體質振衰起弊的時空背景下,成了日本大企業爭相搶奪的新寵兒了。311東日本大震災過後,15%節電策略及全國產業民間全面性的計畫性停電,更讓日本意識到台灣是最合適的海外備援基地之一。2011.9.22台日投資協議的簽訂以及同年11.11簽署台日航權事宜,足見兩國間密切的邦誼與交流,然則台灣的知日人才是否都已培育好且整軍待發了呢?遲滯不前的景氣、產業西移及空洞化、天災頻仍與少子高齡化的問題等等,日本早已走在前頭用他的對對錯錯演給台灣看了,我們是否能以其為借鏡,鑒往知來,逢凶化吉呢?
在諸事紛至沓來、紛擾吵雜的歲末年終之際,願這一份訊息能得到您的一點共鳴,然後像蠟燭點燈一般,一盞一盞地傳遞下去。我總覺得學日語這件事情除了旅行、購物以及偶像劇之外,應該有它更積極的價值,而這也不是每一個日語學習者該背負的使命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