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期焦點 |
||
★ 名人談教育:蟑螂一句話都沒說…… ★ 教養現場:曾雅妮:我如何學會「享受」壓力 ★ 活動報報:天下網路書店限時回饋,《親子天下》三月號買一送一!
|
||
![]() |
||
名人談教育 |
||
蟑螂一句話都沒說……作者/吳靜吉(政大名譽教授)
李太太讓女兒從幼稚園就開始上英文課。有一天女兒從補習班回來,蹦蹦跳跳、很興奮的說:「媽,好噁心喔,吃午餐的時候我看到蟑螂。」媽媽馬上問:「蟑螂怎麼說?」女兒回答:「蟑螂一句話都沒說!」李太太問蟑螂怎麼說,當然是問蟑螂的英文怎麼說;而女兒的理解是蟑螂有沒有對她說什麼話。這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可反映出媽媽對孩子的「要求」與「反應」。媽媽嚴格要求孩子隨時隨地學好英文,也扮演老師的角色隨時隨地教導;孩子會興奮的報告大小事情,很可能覺得媽媽的反應是因愛而督導他。
最近美國耶魯大學法律系華裔教授蔡美兒出版的新書《虎媽戰歌》,在美國和中國大陸引起東西方─尤其是美國式和中國式─教養方式的熱烈辯論。父母關心的是如何找到最適當的方式,教養自己的孩子;學者專家則在研究東西方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多數旅美華裔母親的管教方式比較接近開明權威的類型,雖然要求嚴格、掌控緊密;但他們的反應通常會讓子女認為:母親是因愛而嚴加管教。《虎媽戰歌》中所謂的東西教養方式不同,以及後來的辯論,似乎都在強化專制權威和寬鬆放任兩種類型的差異。
辯論歸辯論、爭執歸爭執,不論東方或西方,開明權威並重視孩子的性向和興趣,還是比較適當的教養方式。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第21期〈啟動十二年國教的新學習革命〉)
|
||
![]() |
||
教養現場 |
||
曾雅妮:我如何學會「享受」壓力作者/邱牧禾
曾雅妮五歲揮出人生的第一桿。正確的說,她在媽媽的肚子裡,最熟悉的聲音之一,是桿頭擊中球的清脆聲響。爸爸和媽媽都是球痴、球精,看到小妮妮在球場上的協調性和擊球的準確度,決心栽培家中的老二走高球路...詳全文
|
||
![]() |
||
活動報報 |
||
|
||
![]() |
訊息公告 |
|
![]() |
Copyright ©2006 天下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關於天下雜誌出版|天下雜誌|天下網路書店|讀者服務信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