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就是小社會,是孩子遭遇各種人際練習題的第一個場域。
被排擠、被同學罵該怎麼辦?我想加入同學的小圈圈,該怎麼做?這些人際課題在課表裡看不到,在人生路上卻比任何一門認知學科都重要。
孩子有問題: 我們班有一群參加足球隊社團的同學,他們最近都在玩同一個電動遊戲,常常聊得興高采烈。我很好奇也很想一起玩,問他們那是什麼遊戲,他們回說:「你不懂啦!」就不理睬我了。有時候下課他們一起玩紅綠燈或躲避球,我想加入,他們也不讓我加入。我不喜歡這種被排除的感覺,該怎麼辦?
爸媽怎麼做:和孩子討論想交特定朋友的原因
家長可以先釐清,孩子是經常交不到朋友?有人際關係的問題,還是交不到特定的朋友(足球隊)?
若是一般性的人際問題,則可以從孩子的性格、生活習慣,甚至是家中排行試著分析問題,譬如獨生子女缺乏手足互動,那可能是不知道怎麼交朋友,容易發生人際挫折。
建議父母可以帶小孩到公園或是遊樂園,鼓勵他和陌生人一起玩,也從中發現孩子的問題,和他一起討論為什麼別的小孩不理他,改進後再嘗試。藉此可以訓練孩子的膽量,也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
想和特定人做朋友,較常見於國小高年級或是國中生,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挑朋友」。
建議家長可以藉此機會帶孩子一起討論:「為什麼想和足球隊員做朋友?」「是否真的想和他們做朋友?或者只是崇拜?」「和他們交朋友為何那麼重要?」其實,孩子想要交的特定朋友也反映出他對自己的價值觀,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也不乏是一種認識自己,以及增進親子間互相了解的契機。(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許皓宜)
老師怎麼做:協助學生思考想交這些朋友是「渴望」還是「需要」
老師可先區辨,足球隊社團的同學是否是班上的小團體,若是,老師可以直接在全班面前表明「不喜歡班上有小團體」,並說明理由:「多認識不一樣的朋友才能從朋友身上學習更多待人處事道理,若是太緊密的小團體,容易看不到其他人的優點。」此外,也可以利用小團體的衝突介入輔導,突破僵局,利用座位安排讓他們和不熟的人交朋友。
若足球社不是班上小團體,則需了解被排擠的孩子在性格上的特點。若本身較嚴肅、沉默或是愛打小報告等,可私下提醒他改善,也可以在全班面前表明:「大人的世界也會遇到不喜歡的人,我們可以保持禮貌和客氣,可是不能針對特定人,因為哪天若變成你被大家排擠,又會怎麼想?」
孩子也可能只是一時興起,想與特定的人做朋友,這時候老師可以助他釐清,和這群人交朋友是「渴望」還是「需要」,若只是渴望,則可告訴他「好朋友是彼此都希望成為朋友才有意義」,協助他找到類似特質的孩子做朋友。(《親子天下》專欄作家、台中市大元國小老師蘇明進)
本文摘自 《親子天下》 55期 《學校裡的人際課:我想加入一起玩,可是同學拒絕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