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1/18 第21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孕婦須知:單親教養有愛無礙
   
健康NEWS:降血壓藥也能減少骨折風險?
   
活動快遞:媽媽寶寶Facebook粉絲團等妳來按「讚」!
   
 
 
●孕婦須知
單親教養有愛無礙
文/洪郁鈞 

單親家庭不意味著孩子的發展就必然受到阻礙,只要家長懂得照顧自己的身心,對孩子的教養就不會有所偏頗,即便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能健康的快樂成長。

單親的孩子也能健康長大

隨著社會的多元發展與變遷,單親家庭的比例不減反增,其導致的原因也相對複雜,在早期社會因為能運用的資源較不充裕,單親家庭容易成為弱勢族群代表的刻板印象,時至今日仍流傳下來,然而,現今社會,單親家庭的孩子已不必然必須成為弱勢族群的代表,或即便可用資源仍不充裕,也無須讓「單親家庭」的標籤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阻礙。

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暨中崙諮商中心臨床心理師呂信慧表示,單親家庭之下長大的孩子或一般家庭之下長大的孩子,兩者間其實並無二致,即便環境不同,小孩都有足夠的理由能夠健健康康成長,「生命中有所缺憾的想法」通常都是成人加諸於孩子,或是傳統的刻板印象讓孩子自己覺得生命有所挫折,根據觀察,就算是父母沒有離異或雙親健在的孩子,其成長過程中所可能出現的挫折也不見得比單親孩子來得少,臨床上,有時反而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面對生命困境時,有更強大的力量去突破。

家長須避免愧疚感

無論何種原因導致家長必須獨立扶養孩子,家長出現的第一個想法通常是愧疚感,其愧疚的來源在於「無法給予健全的家庭」,不過一旦有愧疚的感受出現,對孩子的教養就可能有所偏離(如:臨床上常見家長因為愧疚而在教養中出現不適當的補償行為),呂信慧心理師提醒,生命中有各種可能情境,單親家庭的產生通常來自無法預期的生命轉折,這個單親的情境只是超出了家長原本的預期,但對孩子的成長過程而言不代表對或錯,因此家長無須抱持愧疚的心情面對孩子,反而應該坦然的帶著孩子面對事件,並持續在生命路上邁步向前。

面對意外的生命轉折,家長若能協助自己接納這個挫折,並以較客觀的態度看待未來對孩子的教養,就可避免愧疚感的發生,讓親子雙方可以坦然的面對此時情境,並容易減少這個挫折對親子所可能帶來的傷害。

自我照顧是獨力帶養孩子最重要的學習

當家長面臨必須獨自帶養孩子時,多半都會希望單親家庭的狀況不至於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此時,家長的心態建立就變得格外重要,當熟悉的生活有了改變,無論是面臨離婚或喪偶,負面情緒的衝擊無可避免,煎熬、生氣、難過、自責、被遺棄感或不甘心等的心情,都是過程中正常的表現,儘管困難,家長此時都必須為自己、也為孩子好好照顧自己。

呂信慧心理師指出,照顧自己,包含身心雙方面的照顧,以心情來說,家長必須學著去分析目前已然成形的結果,接受日後不再有另一半在身邊的生活,並接納自己可能出現的各種情緒,也坦白地讓孩子了解目前的情況;這個過程也許必須耗時幾個月的時間,過程中,家長可以坦白地讓孩子知道媽媽/爸爸還在適應中,請孩子諒解,除了接納自己需要時間整理與平復心情,也允許孩子因為爸爸或媽媽的不在,所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感,並與孩子一起面對這些情緒(例如:我也很想念你爸爸,我們可以一起哭,一起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感受),甚至進一步一起在未來的日子裡,共同跨越這些失落、一起往前走。

除了情緒的照顧之外,家長對自我的照顧亦包含為自己找到宣洩的管道、放鬆的方法、身體的照顧,以及社會關係的重新建立,呂信慧心理師認為,家長的自我照顧能力,對於單親家庭的孩子有著重大的意義,更是讓孩子日後能否順利展開新生活的關鍵,只要家長懂得照顧自己的身心,要帶領孩子照顧自己的身心就不會困難。

以失婚前一直是家庭主婦的單親媽媽來說,失去另一半的練習與自我照顧中,除了情緒的平復外,最困難的是社會關係的重新建立,因為許多女性在將所有注意力都轉往家庭的時候,很容易失去原有的朋友與其他社交關係,一旦失婚或喪偶,即更容易陷入情感上的孤單,並造成經常胡思亂想、鑽牛角尖而走不出困境的情況,呂信慧心理師建議,此時可積極參加一些支持團體、基金會、社區大學等活動,或是成為志工,讓自己走出戶外,重新與社會有所連結,也對情感抒發與身心放鬆有正面助益。

坦承並客觀的陳述

面對失婚或喪偶的意外,呂信慧心理師建議家長不要對孩子有所隱瞞,但告知方式必須避免用情緒性的字眼或批評另一半的話語,因為對孩子而言,雙親都是摯愛,若兩方互相攻擊,會讓孩子感到困惑與衝突,例如:家長可用「爸媽因為不再愛對方或彼此不適應而必須分開,但我們依然很愛你」的話語,取代「你爸遺棄我們,他根本不在乎我們」這樣的話語,讓孩子知道,即使生活有所改變,爸媽對自己的愛依舊不變,也可避免孩子承接來自媽媽/爸爸的負面情緒(父母之間若出現感情糾葛,此糾葛與對孩子的教養是兩件事,家長應該分開看待)。

呂信慧心理師表示,在父母離婚的案例中,常見「父母離間子女症候群(Parental Alienation Syndrome ,PAS)」,即父親或母親藉由刻意在子女面前醜化另一方,來使子女支持自己,研究發現,父母離間子女症候群會使孩子的心理受創,出現包含沒安全感、悲傷、恐懼等負面情感,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兩性觀以及親密關係,因此,若想減少孩子對父母離異情況所造成的傷害,家長客觀陳述與看待這個離異的態度,對孩子的心態建立將十分重要,而家長的自我照顧與對婚變事實的接納越多,越能客觀而坦誠的在孩子面前表達,並陪同孩子一起正面回應事件、尋求應變辦法。

包容孩子的退步行為

對孩子而言,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面對爸爸/媽媽的離開,他還無法認知這是一個「生命的挫折」,只是覺得有股不舒服的感覺,開始發現爸爸或媽媽一直都沒回來、餐桌少一個人、不再陪我玩了、回來的時間少了,或是身邊的媽媽或爸爸,心情時常不好、總是哭泣或發脾氣等,出現這樣難以避免的不舒服,他們不像大人可以較容易的透過言語抒發或放鬆就有所紓解,最常見的反而是能力的退步,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可能是本來會自己上廁所變成需要包尿布(生理上的退步)、變得容易哭鬧(情緒上的退步)、開始出現攻擊行為、搶玩具或人際上的退縮等(人際關係上的退步),而學齡中的孩子,則比較多可能是在人際上、情緒上或課業上的退步。

呂信慧心理師指出,這些退步行為是正常的過渡時期反應,家長必須耐心包容與諒解,面對這些行為,家長需要給予孩子支持,但不代表必須放縱退步行為之外的逾矩行為(如:偷竊或打人),正確的教養在這個過渡期間仍需持續。一般來說,孩子的退步行為約會持續3∼6個月,倘若超過6個月未改善,則可考慮尋求兒童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讓親子雙方能夠更快往下一階段的生活邁進。

家長的態度與孩子的行為息息相關

多數人的刻板印象認為單親家庭會造成孩子日後發展上的缺失,呂信慧心理師表示,對單親家庭的孩子而言,造成孩子心理負擔並轉為行為上問題的情況,通常來自於家長對失婚或喪偶的情況放不下或沉重情緒,因為在孩子尚無法自行判斷的情況下,大人的言語與偏頗態度會讓孩子照單全收,進而在無形中形塑孩子偏頗的觀念或負面思考,但若家長能夠妥善的照顧自己,甚至在接納現有或過去的情況後,能敞開心胸與孩子侃侃而談,那麼在建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上,也就會容易許多。

維繫親密的親子關係

當育兒路上少了另一半的支持與幫忙,單親家長的辛苦無可避免,呂信慧心理師提醒,家長一定要積極尋求新關係的建立,並透過運動或合適的方法,適度的讓自己放鬆,方能讓辛苦的感受有所釋放;而在與孩子相處時,也不要忘記維繫親子關係的重要性,建議可以透過安排每天或每周的固定親子時間,共同進行雙方都喜愛的活動,以讓彼此的感情更親密。

【完整內容請見2017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top
 
●健康NEWS
降血壓藥也能減少骨折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對於很多年長者來說,高血壓、骨質脆弱都是健康重要議題,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常用來治療高血壓的Thiazide類利尿劑不只可以降血壓,也可減少髖關節、骨盆骨折風險。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線上版,研究團隊追蹤22,000多名患者,患者平均年齡為70歲。

美國內分泌醫學專家凱洛琳•麥瑟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醫藥界早發現,Thiazide類利尿劑可以減少鈣質流失至尿液,最多可避免50%的鈣質隨尿液排出體外,或許是這原因,讓身體可以維持鈣質平衡,並減少骨質流失,降低骨折發生機率。

top
 
●活動快遞
媽媽寶寶Facebook粉絲團等妳來按「讚」!

top
 
●訊息公告
新竹新景點 晶品城幾米夢幻世界
幾米於新竹晶品城一樓戶外空間以及十二樓室內設置公共藝術裝置,選用繪本《小蝴蝶小披風》為主題,這是幾米首次嘗試用連環圖畫方式表現的作品,多變的故事節奏有著不同以往的閱讀趣味。

我們真的只動用了10%大腦嗎?
腦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來驅動數以百萬計的腦神經元溝通,將分工區域連接起來形成監控網絡。如果我們真的只用了10%的腦袋,那等於我們需要提供如此龐大的能量給那閒置的90%腦袋,這顯得非常不合理。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