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誼奇蜜孕媽報】邀請專家及醫生提供專業資訊外,讓您輕鬆掌握孕期的各種身心變化,安心渡過整個孕期! 想成為一個成熟、快樂且有競爭力的「全人」?快來訂閱【30雜誌電子報】,讓你擁有不一樣的全新視野及思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0/06/09 第5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57】撿拾聲音風景的詩人 ── 拾景人
主 編│小殺 網編│ㄚ多
 

本期大圖由紫娟提供,這是紫娟的手工明信片作品小王子的《繽紛星球之旅》,素材來源皆為免費的文宣品:文化快遞、畫展傳單,組合拚貼再加上自己從法國帶回來的小王子貼紙,就是讓自己愈看愈可愛,也能傳遞滿滿心意給他人的卡片! (圖片來源:紫娟的心靈探險

獨獨頻道:撿拾聲音風景的詩人 ── 拾景人
獨獨手札:即可擦,玻璃詩哇!! (10|05|29犬馬)
獨獨手札:我想我的腦子一定有很大的問題
獨獨Book:蓋文‧威特曼著《你所不知道的工業革命》
獨獨Book:中川宏貴/文,長谷川義史/圖,游佩芸/譯《生氣》
獨獨鮮事:《T婆工廠》特映會
獨獨鮮事:何華仁《臺灣鳥四季》新書座談會
獨獨鮮事:與美國卯上台塑的女人黛安女士的對話
獨獨鮮事:即日起∼7.25止,翻箱倒櫃,來找家裡的老照片!—— 永和老照片徵件展
獨獨招募:徵大圖,【創意,俯拾皆是】 等你來投稿!
編輯手札

撿拾聲音風景的詩人 ── 拾景人
※獨立書店聯盟撰文採訪義工 朵兒採訪報導

 採訪Yannick Dauby (澎葉生) 與宛璇的這個晚上,小巷間徐風微涼,路旁草叢堆傳來窸窸窣窣、呱呱作響的蛙鳴。這些春末夏初傍晚再平凡不過的聲音,不引人注目的在角落裡爭鳴,吵雜合諧的交相譜曲歌唱……。是怎樣一個機緣,會讓這位來自法國的聲音藝術工作者與詩人影像魔術師,獨鍾這座島上那頻率不等、出沒季節不一的一群「綠精靈」合唱團?又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這對撿拾風景的最佳拍檔,長年遊歷城市與鄉村之間,傾聽那些過於平常、致使我們從未認真聆聽的環境低語呢?

蔡宛璇,一個來自澎湖,像風一樣輕靈的女子。總在最不起眼的廢墟或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建築群裡,尋找屬於每一棟建築物、每一個城市,最原始的樣貌與聲音。幾年前,宛璇與聲音工作者Yannick Dauby組成了「拾景人」創作團隊,或用聲音、影像、文字,去記載每一片撿拾到的風景。冬季回到了宛璇的故鄉澎湖,聽風;夏季來到了Yannick的國度,法國干亞村,蒐集兩地截然不同風貌的村落遺跡。

在「村落遺跡」與「蛙蛙哇!台灣蛙聲音景」兩張聲音CD中,隨處可看見、聽見宛璇與Yannick的巧思。因為迫不及待想與大家分享收集好一段時間的蛙鳴,宛璇與Yannick決定先出版「 蛙蛙哇!台灣蛙聲音景 」上集。內容集結了面天樹蛙、腹斑蛙、拉都希氏赤蛙……等16種蛙鳴聲。在小溪邊鳴唱宛如小鳥的斯文豪氏赤蛙;在樹洞裡稍有風吹草動就噤聲的艾氏樹蛙;穿著斑點紅內褲的莫氏樹蛙……Yannick好似摘下了自己的耳朵,放在每一種蛙群裡,將聲音透過麥克風錄製呈現,聽蛙兒們歌唱,真實地如同置身池塘畔的荷葉群裡。

「蛙蛙哇!台灣蛙聲音景」 融合民俗、迷幻、童趣設計風格的「綠精靈」合輯

宛璇認為,在台灣,喜歡生態與喜歡藝術的多為壁壘分明的兩塊,其實兩者間有許多交集之處。當生態、文史藝術、音樂扣上環結後,能展現給大家的震撼力更強。

蛙鳴當是自然且讓人有想像力的激盪,宛璇計畫以不失真又不失童趣的風格,詮釋這張青蛙CD,於是找來了年齡不依、領域不同的「設計團隊」為這張俏皮輕快的蛙蛙合輯操刀。剪紙藝術家吳耿禎,應宛璇之邀,為CD唱盤設計圖像。以往就曾剪過多幅蛙和人的剪紙藝術品,由於作品多為方形,Yannick認為,這麼有趣的剪紙藝術若能以圓形秀在CD唱盤上,將會更有趣。在耿禎巧手摺疊修剪下,就變出「蛙蛙兒」這幅畫來。

打開專輯內頁,目光立即被兩張帶有迷幻民俗風情的青蛙圖像所吸引。這是民俗畫家李俊陽的畫作。早年當過電影看板師、廟彩繪師、木偶師的李俊陽,作品多為民俗奇幻風格的彩繪,宛璇與Yannick非常喜歡民俗融入迷幻的元素,帶點天馬行空的想像,傳統中的轉化與創新,與CD內容想要表達的意象不謀而合。

CD的內容頁製作上,宛璇放進了孩童看生態的元素,邀請朋友的小孩一起來設計這張專輯。台灣聲音藝術家林其蔚之子林伯曈 (當時五歲),繪得20多張系列畫,就相當具有節奏性。以動畫思維,觀察小青蛙的特徵:圓圓的頭上有兩顆又黑又亮的眼睛,兩隻短短的前腳與兩支長長的後腳,在荷葉上蹦蹦跳跳….沒有具體的圖像,卻細微地反應他在貼近大自然觀察青蛙時,所看到的景象。

台灣目前共有三十六種青蛙,在不同季節就會出現不同的求偶蛙鳴,這是出生在法國尼斯的Yannick,獨鍾這群綠精靈美妙歌聲的原因。在法國,蛙類生態多樣性不高,從小生長在法國南部地中海型氣候的Yannick,幼時只聽過地中海樹蛙的鳴唱。來到台灣後,溫暖的海島氣候和天然環境,孕育多元豐富的蛙類物種,不同物種群聚時,就像是一個龐大的多重奏樂團。

Yannick認為,多數人過於限制自己的耳朵,聽得範疇較狹隘,若能讓人們有機會透過聽覺去了解環境,讓聲音成為認識環境的主角,會有更多新發現。訪談過程中,Yannick想起約翰‧凱吉曾說過的一句話:「在我聽到的聲音裡,沒有一種是我不喜歡的。聲音的唯一一個問題就是音樂。」任何一種聲音現象,只要我們用心聆聽,並且聽進去,就會真實感受到微妙之處。由於我們的腦子裡已經裝進太多聲音模式了,所以常會去選擇去抗拒不在這些模式內的聲音。

尊重生態原始樣貌  藝術是種俯拾即是的感動

宛璇與Yannick將「拾景人」這名稱視為一種工作方式,或許是生活裡某一個場景和某一個事件結合,或許因為對這個事件有特別的想法、特殊意義,所以賦予特別的詮釋。生活中,細微的瑣事都可能是創作的素材,從現實的景物中擷取,透過內心的轉化變成作品,拾景人並不會侷限創作媒材。

創作「 蛙蛙哇!台灣蛙聲音景」,Yannick搜集蛙類資料過程觀察到一些現象。18世紀研究生態物種學家,為了保存資料寫生,不只畫圖,還要將物種的特徵整理、簡化呈現。這種純粹知識性的圖像構成,不帶想像力畫出物種最重要的特徵,是幫助一般人認識生態的好方法。發展至今,坊間出現越來越多Q版、擬人化的生物圖鑑書籍,背離現實狀況太多。舉例來說:法國的狼,曾被大量剷除甚至滅絕,就是因為既定印象傳達出邪惡、有害,所以遭此命運;卡通傳達綠繡眼可愛的模樣,不久市場上就出現很多販售綠繡眼攤商。圖像不實的傳達,日積月累,無形中都會造成生態失衡。

拾景人曾應邀在老茶館紫藤廬裡進行即興創作裝置展。在這個人來人往的充滿人文與歷史感的空間,宛璇打算透過裝置藝術,製造點不一樣的小驚喜。將小本手抄詩集吊在椅腳;小紙箱旁播放流水聲CD;古錚音樂演奏中,忽然出現一聲蛙鳴;在刊物裡夾報詩句……這個商業空間,藝文空間,或對某些人而言更像是一個家的茶館,把展覽的元素完全融進生活週遭,與某些東西不期然而遇,反而越接近藝術的本質。宛璇總說:「藝術不該變成一種朝聖殿堂,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什麼多了不起的東西, 而是一種浸潤,一種體會。」

當時一名服務生開心的告訴宛璇:「我知道,你們就是要在空間裡,偷偷放點不一樣的東西,然後讓我們忽然發現,原來這樣也是很美很有趣。」這就是拾景人的想說的。生活中一個俯拾即是的媒材,都能帶來平凡真切的感動。

.全文連結

{有河家}
*即可擦,玻璃詩哇!!(10|05|29犬馬)

犬馬=張輝誠《我的心肝阿母》有河握手會。這真是一個歡笑不斷、涕淚四縱的握手會!相信當天來參加的朋友一定也和我一樣又笑又哭,感動不已∼∼犬 馬的心肝阿母開心塗寫玻璃詩的模樣,超Q的啦!
......more

{果菱家}
*我想我的腦子一定有很大的問題
紙.騙人正式出刊,全部手工,因為沒有錢 印刷,反正也沒人會買,所以就手工自己做,讓自己覺得自己還活著的一種愚蠢行為。本集收錄了 小徐肆子畫作、每週一句、TC小說《異星之旅An Odd Trip》、忠哥與小葳的畫作、果菱週報等作品。我現在覺得有點疲勞,因為把錢箱的錢花完 了,雖然本來也沒多少錢.....而且男子漢說話要算話,說要做就要做阿,沒有太多介紹的紙.騙人,用心體會吧!……more


{唐山書店推薦}

《你所不知道的工業革命》

│蓋文•威特曼著
│博雅書屋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推薦}

《生氣》

│中川宏貴/文
│長谷川義史/圖,
│游佩芸/譯
│青林文化/小瓢蟲


一般所謂的「工業革命」歷史,乃是機器的歷史,或由十八世紀形成的新科學思想中所產生的永無止境的創新過程。但是在這本蓋文•威特曼引人入勝的社會史中, 機器如果沒有善加利用,便不過是設計精巧的小機械。本書在敘述向機械工程師特里維西克、發明稱汽火車的史蒂文生、蒸氣機的發明人瓦特、英國製陶師瓷器商人維至活,英國工程師伯塞麥和愛迪生等巨人的成就中, 還交織了許多對將工業制度由一個國家帶到另一個國家的較不知名人物的敘述。 到底是誰在生氣?原來是從星期一到星期天,男孩老是做許多會令別人生氣的事。例如:早晨睡過頭讓媽媽生 氣、打破花盆讓爸爸生氣、忘了帶作業讓老師生氣、偷摘柿子讓老爺爺生氣、打棒球遲到讓其他隊員生氣……。渡過一直讓別人生氣的一個禮拜, 男孩的心裡很不好受。一天一罵的劇情也埋下了男孩內心的沮喪。於是,中川宏貴給了我們一片深沉陰暗的藍色大海,讓讀者看到被罵的小孩內心世界,結果你猜,到了大海的小男孩,如何宣洩自己的情緒呢?

{有河家}
《T婆工廠》特映會
時 間:6.11 (五)8:00pm~10:00pm
地 點:有河book
(請勿照地址走,出淡水捷運站沿河走3分鐘,注意2樓)
放映影片:紀錄片《T婆工廠》(Lesbian Factory)
導 演:陳素香

注意事項:
1. 本次放映免費,歡迎報名參加
2. 限座20名, 河親河友請於文後留言報名,非河友請電話報名:2625-2459本片記錄了七對女同伴侶,包括她們的訪談紀錄、參與勞資抗爭的情形、工 廠宿舍的集體生活;而本片的特殊之處,在於這些女同置身的時空環境:藍領移工、面臨勞資關係斷裂的關廠事件、勞工集體抗爭的過程,以及台灣移工政策中不得 自由選擇及轉換雇主的非人性設計,呈現台灣移工政策中明顯的歧視性,同時使得雙宿雙飛的在同志伴侶們,面臨令人心碎的分離。
……more


{凱風卡瑪家}
何華仁《臺灣鳥四季》新書座談會
時 間: 6.13(日) 2:30pm~4:00pm
主 講:何華仁(《小島上的貓頭鷹》一書作者。)
費 用:免費,請先預約報名。
地 點: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花蓮市中美路81號)
人 數:預約報名20人,現場開放5名。請來電(03)8246-533預約報名,或是寫信到staff@kkbooks.tw給我們。

何華仁在中國時報擔任美術編輯期間,透過同事的引領,開始進入賞鳥的世界。他說,透過望遠鏡,他看到了鳥的世界。後來,他乾脆捨棄報社的工作,專心投入鳥類調查計畫的工作。數十年來,他不再只是一位專業的賞鳥人,何華仁更期許自己成為對保育鳥類生態有貢獻的畫家。所以他專心看鳥、畫鳥、說鳥的故事。 ...more


{洪雅家}
與美國卯上台塑的女人黛安女士的對話
時 間:6.22 (二)7:00pm~10:00pm
主講 人:陳玉峰教授、陳月霞老師(環境土地倫理專業者)
地點:嘉義大學附設小學廣賢廳
名額有限,敬請提早入場任何問題,請洽洪雅文化協會郭盈良總幹事0929531800,或回覆mail: hoanya@ms41.hinet.net
其他資訊
*嘉大附小:位於嘉義市東區林森東路46號大門進去即可看到↑近玉山旅社(共和路410號)
*開車者可以直接停校園或玉山旅社走路過去
……more


 

{小小家}
即日起∼7.25止,翻箱倒櫃,來找家裡的老照片!
—— 永和老照片徵件展
一、徵件影像
民國80年以前在中永和地區拍攝(永和為主)之實體黑白、彩色照片,內容不限, 可以是家庭、娛樂、地景、事件、……各種發生於永和的生活片段。
二、徵件時間
即日起∼2010年7月25日 一點一滴的水源,能夠匯集成河、成流、成海,透過課程以及徵件展的進行,我們期望能夠 豐富永和的文史資料,補足文化、藝文、地景遷移、常民故事的這一區塊,將永和的老圖像與新地景一同留下。為的是什麼呢?或許已經很明白:記憶來時路,為的 是不忘每一步的生命軌跡都有其珍貴之處,並且以此為未來路途的指引 與殷鑑。邀請你一同參與。
...more


*招募小書店∣獨立書店∣報馬仔
你家附近有小書店∣獨立書店的蹤影嗎?你願意提供這些獨立書店的訊息給我們嗎?請傳給我們這個小書店∣獨立書店的圖片、地址、電話,最好還有老闆的連絡方式!也就是說,如果你本身是獨立書店,歡迎告訴我們你的存在! 請 email:indiebookstore@gmail.com

*徵大圖,【創意,俯拾皆是】 等你來投稿!
在我們生活周圍,你是不是常看到一些別出心裁的創意設計呢?譬如在等公車時,意外發現公車亭的設計有別於一般,讓普通的公車亭成了拍照的好景點;或是在街頭隨處可見的裝置藝術,像是傅慶豊在的「百家姓」雕塑、台北奔牛節的牛像彩繪等,將市容裝扮的更加活潑,抑或是極富創意巧思的街頭藝人表演,總令人不由得駐足欣賞。生活中隨處可得的創意,不僅增添了生活上趣味,更激盪了有趣創新的想法。別害羞,快來和我們分享你在生活中所發掘到的創意,徵圖:相片或者繪稿皆可,330x220pixel,150dpi,附上你的部落格或網頁或介紹,入選作品會在每期電子報秀出你的創意來喔! 請 email:indiebookstore@gmail.com


*採訪撰文義工
在台灣這塊土地之下,蘊藏強烈生命力的脈流正緩緩流動著:獨特的想法及創造力在發酵、一些重要但較少人關注的邊緣議題正被發起並推動……在主流媒體揭露之外,我們可以用怎麼的管道支持?我們預備做為一個引薦站,由我們負責聯繫廠商,由在地的你們去探訪、去了解,去帶回感動你們的故事。這是一場美麗的相遇; 在相遇之後,理想能夠被看見、被實現,進而引發出更多更美好的可能性。對寫作、採訪有興趣者歡迎來信報名: indiebookstore@gmail.com(請附文字作品2篇或個 人blog,並註明可支援採訪的縣市)。

*網頁 美術設計、網編、文編持續招募中!
網頁美術設計、網編與文編義工持續增募中!目前電子報分成文字編輯:催稿、蒐集文字、圖片;網頁編輯:要會用網頁編輯器喔,將電子報上傳、發報;以及美術 / 網頁設計,會圖稿設計、banner、flash等, 請indiebookstore@gmail.com加入熱血義工的行列吧!
(這一期的電子報是由網編ㄚ多支援,請大家給他熱烈的掌聲喔。)

 

主編/小殺
近日在整理家中雜物,將書桌上置放已久的大型收納櫃搬移,看著乾淨的書桌,發覺,這收納櫃原來對我造成了一股莫大的心理壓力,而我不自覺,生活中,過度填滿並非好事,留一點白還是有益的。

 

 

接班人計畫vs.領導力養成計畫
循傳統思維來擬定與執行的接班計畫,往往過於狹隘保守,難以發現接任職位的人選欠缺哪些能力,並加以彌補,這種能力落差,會讓最具潛力的新秀馬失前蹄。

父母親矮小,子女也跟著矮小?!
許多人認為父母親的個子矮小,所生的子女也會一樣矮小。事實上父母親的高矮對子女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反倒是生長環境、營養吸收等對身高較有影響。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