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教,孩子不失禮!
長期關注幼兒人際與禮貌相關議題的涂妙如老師和林淑棻老師不約而同地指出,現在的孩子一有任何需求,爸媽都會立刻滿足,所以孩子從不必等待,也無須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孩子一旦離開舒適的家,與爸媽以外的人互動,難免會感到無所適從、做出失禮的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爸媽該如何幫助孩子體會禮貌的內涵呢?以下提供6個教養原則:
原則1:制定家庭規範
每個家庭對好禮貌的標準不同,制定的行為規範也會有所差異。無論家庭規範為何,重點在於爸媽務必要保持一致性,訂出準則後,就要說到做到,在不同場合都保持同樣的標準。舉例來說,若是爸媽想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避免孩子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平時就要訓練孩子,即使是拿爸媽的東西,也要開口向爸媽借,不可隨意拿取。
此外,涂妙如老師指出,現在的家長往往給予孩子過多協助,導致孩子不知道該如何有禮貌地尋求他人幫忙。他建議爸媽,多讓孩子參與家務,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原則2:檢視自己的教養方式
相信爸媽都同意,孩子是否有禮貌,跟爸媽的教養方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涂妙如老師以同理心為原則,將常見的教養方式分為三類:
.威脅型:
以懲罰或是撤銷福利的方式威脅孩子,例如:「你再不把車車分給弟弟玩,爸爸就沒收你的車車,誰叫你這麼小氣。」在爸媽的威脅之下,孩子只是迫於壓力而順從,並沒有學會同理心的內涵。
.賄賂型:
為了讓孩子配合,提供外在的誘因,例如:「如果你願意把這個車車分給弟弟玩,爸爸就再買一台新的車車給你。」這種方式會讓孩子喪失內在動機,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自發性地表現好行為。
.情感解釋型:
當事件發生時,協助孩子標明自己的情緒,並進一步解釋他人的感受,例如:「爸爸知道你最喜歡這個車車,如果分給別人玩,你會難過。不過弟弟很想跟你一起玩,你可以拿其他玩具出來,跟弟弟一起玩嗎?」這種方式最容易教養出富同理心的孩子,因此涂妙如老師鼓勵爸媽,盡量以情感解釋原則來處理孩子的狀況。
原則3:依孩子的氣質加以引導
由於每個孩子的氣質不同,邱美嫚老師提醒,請順應孩子的特質和步調,選擇適合孩子的方式加以引導,不要硬將自己的觀念套用在孩子身上。
心理學家J. Kagan將幼兒的氣質分為「非抑制型」和「抑制型」兩大類,非抑制型的孩子很容易接受引導,願意嘗試新事物或與他人互動,也較能在互動過程中調適自己的感受;相對地,抑制型的孩子比較敏感,容易害羞、焦慮,常迴避或抗拒陌生的情境。如果孩子屬於抑制型,請爸媽不要強迫孩子,多給他一些時間調適,以正向的態度給予鼓勵。
原則4:提供練習的機會
現代社會多以小家庭為主,孩子的生活圈通常很小,缺乏練習與他人互動的機會。請爸媽多為孩子創造機會,與不同年齡的人互動,例如:跟親戚聚會、參與社區活動,或是跟其他爸媽組成play group。涂妙如老師建議,除了到餐廳、公園等公共場所之外,爸媽也可以帶孩子到親友家吃飯、過夜,讓孩子體會不同家庭的生活習慣,他在應對時就會更謹慎。
林淑棻老師也提醒,爸媽不需執著於孩子在互動過程中的小失誤,而是要多鼓勵孩子的好表現,才能讓孩子認為禮貌是一件令自己、令別人都快樂的事。
原則5:以口語提升互動表現
林淑棻老師表示,情緒和語言發展的關係非常緊密,若是孩子能善用口語表達,就會減少以負面行為來宣洩情緒的頻率。對於語言能力有限的幼兒,請爸媽觀察孩子行為背後的意圖,引導孩子用口語表達。譬如當孩子丟玩具時,告訴孩子:「玩具組不起來,所以你好生氣,你可以跟媽媽說,請媽媽來幫你。」即使孩子還小、聽不懂爸媽說的話,也要多跟孩子進行口語互動,讓孩子認知到語言是最有效的表達方式。
有時幼兒說出失禮的話,是因為他們還無法精準地掌握詞彙,此時爸媽應試著瞭解孩子想表達的意涵,如果孩子沒有惡意,就不必大驚小怪。林淑棻老師舉例,有孩子在看到媽媽的朋友時,指著對方說「好醜」,媽媽追問之下才知道,孩子認為短髮的女生都「好醜」,長髮的女生才漂亮。瞭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後,爸媽就可以幫孩子解釋、化解尷尬的情形,並利用機會教育,增加孩子的詞彙量。
原則6:利用角色扮演和親子共讀
爸媽可以運用角色扮演,讓孩子演練如何與他人互動,並藉機教禮貌。爸媽可以跟1∼2歲的幼兒玩簡單的扮家家酒:「你請媽媽喝杯茶好嗎?」「謝謝你,媽媽好高興!」幫助孩子認識各種互動方式;至於3歲以上的幼兒,則可以玩複雜一點的醫生看病遊戲、餐廳遊戲等等,讓孩子體會照顧他人、為他人服務的精神。
親子共讀也是培養同理心的絕佳方式,爸媽可以在討論過程中,引導孩子以自身經驗對應書中人物的感受,進一步瞭解同理心帶給自己和他人的美好感受。對於比較細微的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難以直接觀察,建議爸媽利用圖畫書中鮮明的圖像,提醒孩子注意這些細節,提升情緒辨識能力。
爸媽千萬別忘記,孩子的各種互動經驗都從家庭開始,因此爸媽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示範好行為。更重要的是,請不要用「大人」的身分來壓迫孩子,而是互相尊重,以溫和的態度引導,讓孩子感受到被人理解的幸福心情,孩子才會懂得善待他人喔!
在共讀中學禮貌
《禮貌》
打開這本漫畫形式的《禮貌》,親子可一起閱讀數十種孩子常見的生活情境,一起討論在不同的場合該如何表現正確的行為舉止,幫助孩子瞭解禮貌的內涵。
《我的感覺•你的感覺》
《我的感覺•你的感覺》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經典繪本,甚至可視為一本趣味性十足的情感教育工具書,能幫助孩子清楚認識自己的感覺,了解別人的感受,養成溫柔明理的品格,擁有最棒、最美好的「愛」的能力。
本文出自2月號《學前教育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