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憩電子報】讓上網不再只是自我疏離,更期待對文學、藝術、音樂、電影...等的真誠書寫! 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abula_enews
2012/10/04第30期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編輯筆記︰
*本期主題︰
*好書報報︰
*花絮分享︰

 
 
編輯手記

孩子的高度,取決於大人的態度



「你為什麼要坐在箱子裡?

 這不是箱子。」


「你站在那個箱子上做什麼?

 這不是箱子。」


「你為什麼要噴箱子?

 我說了,這不是箱子。」

「大人應該是孩子學習的鷹架,而不應該是限制孩子發展的框架。」

在孩子的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其實是跟大人很不同的。孩子對於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孩子比我們大人更容易去注意到生活的小細節,而孩子在接收到這些新事物後,便會加上自己腦海中的想像,進而將這些想像化為具體,例如:繪畫或是話語。而大人在聽到孩子這樣的想像時,可以給予孩子正向的回饋,讓孩子能夠從這樣的活動中獲得成就感,也可給予孩子豐富想像力的書籍,讓孩子能夠激發出更多不同的想法。

「大人與小孩互相激盪,創造出更多美麗的火花。」

想像力是老天爺送給每個孩子最棒的禮物,而這份禮物需要孩子與大人細心的呵護及保存。想像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然而大人卻在過於制度化的學習環境下,漸漸的遺忘了這個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從孩子身上找回這樣的能力,也陪著孩子一起創造出更多的火花。當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出現時,大人若可以陪伴孩子一同腦力激盪,給予支持,讓孩子徜徉在想像的世界裡,不僅可以讓他們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也可增進對孩子的了解。

◎推薦閱讀:不是箱子、不是棍子



(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教系實習生陳姿妤)

TOP▲
 
 
本期主題

孩子會說謊?

◎幻想與真實

除了一些身心發展上的特殊例子之外,通常四歲以下的孩子「說謊」並不是出於恐懼,而大人也不應該認為那是犯錯的行為。這個年齡層的孩子眼中的世界充滿了奇蹟,對他們來說,萬事萬物都有生命、都有靈性(這是所謂的「魔法期」,它會在孩子進入小學階段時告一個段落,而四歲到六歲之間則是一個過渡期)。

對於四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幻想和真實在意義上並沒有差別。他們對於現實世界的真實面還沒有什麼概念。舉例來說,他所找到的那根紅蘿蔔對他來說是有生命的,他也會理所當然的把它當做一個小寶寶來呵顧和關愛。如果大人堅稱那只不過是一條紅蘿蔔罷了,孩子通常都無法接受和理解。相反的,孩子會感到很生氣,因為大人並沒有從他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編註:這或許是《不是箱子》、《不是棍子》這兩本書深受孩子喜愛的原因,他們在書中能夠發現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無法獲得的同裡和接納。)

孩子在這個階段會一方面發展豐富的想像力,另一方面也會發展出他的自我認同感。孩子的幻想能力和一種如神般的全能感受,能夠幫助他建立自我價值感,因為他相信自己可以掌握很多事情。

◎魔法期的後期階段

孩子到了四歲左右(每一個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程度上的不同)就能發展出足夠的智力,來理解何謂幻想、何謂現實。不過,雖然他們會開始發展出分辨幻想和真實的能力,但他們仍然需要花上數年的時間來學習,才能十分確定的分辨幻想和真實。

在這段成長過程中,孩子會藉由經常性的發問來幫助自己釐清幻想和真實的差別。他們會想要從大人身上知道這個世界上的種種事物如何運作、是不是真的有聖誕老人存在,或其他同學所說的話是否屬實等等。如果大人給孩子的答案模稜兩可,就會對孩子的學習過程造成許多困擾。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大人用坦誠的態度來支持他們建立明確的世界觀,如果 大人的答案前後不一致,那麼大人又要如何讓孩子知道說實話的重要性呢?

◎孩子為什麼說謊?
  • 為了要讓自己能像以往一樣被愛、被接受或是被關注(「如果我不聽爸爸的話,爸爸就不愛我了。」「如果我做不到安迪會做的事,別人就會認為我很笨。」)
  • 因為害怕被責罰。
  • 為了保護自己或別人。
  • 因為有別的孩子或大人要求他不可以說出實話(要共同保守某個祕密,或威脅「如果你說了,你就會有大麻煩。」)

基本上,孩子會說謊通常是出於一個想法:即使他說了實話,他的願望或需求也不會被滿足。如果孩子說謊的行為被我們看穿了,這時我們就要探索一個問題:在這個謊言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危機?(也就是說,孩子說謊的意圖是什麼?)

◎讓孩子說實話的先決條件

  • 首先,要讓孩子接受一個觀念:沒有人是完美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會一再的犯錯,承認錯誤也不是一件羞恥的事。當孩子理解了這一點之後,也會慢慢學習接受他人的錯誤,而不去評斷他人的對錯。如果我們能夠與人坦誠相待,我們就能夠一起從錯誤中學習。
  • 不論是孩子或是大人,都經常會面臨到某項和自己能力不相符或不合宜的規定。舉例來說,我們規定孩子爬樹時最多只能爬到第三根樹枝,但莎拉心裡很清楚,自己有能力可以攀爬到第五根樹枝。因此,這項規定阻礙了莎拉擴展能力的機會,並讓莎拉覺得大人並不信任她的能力。於是,她會愈來愈想要證明她可以安全無恙的爬到大樹更高的地方。如果這是一項無法通融的死規定,那麼莎拉遲早都會偷偷的違 反規定,爬到樹上更高的地方。因此,如果大人能讓孩子一同參與制定規則,他們就不需要說謊,或暗地裡違反規定了。
  • 孩子會說謊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必須隱藏住自己的攻擊衝動。所謂的攻擊能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重要能量,它和暴力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這個能量來和敵人對峙,來為自我設限並保衛自我的安全。然而,當孩子或大人生氣時,很有可能會將這個能量往外傾倒,這是因為某種情境引發了我們的攻擊能量,而我們會有想要釋放這個能量的需求。當孩子還沒有能力透過語言來表達憤怒時,他就會 採取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人類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學會用口語的方式,有建設性的表達憤怒(然而,我們可以從許多有暴力傾向的成年人身上看到,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容易)。

大人在面對和處理孩子說謊的行為時,要不時的提醒自己上述這三個先決條件。總而言之,如果孩子不會畏懼說實話的後果,他們就比較不會說謊了。也就是說,如果孩子說了實話之後會遭受到處罰、責罵或嘲諷,那麼很自然的就會選擇用說謊的方式來應對。因此,父母和老師在處理孩子說謊的問題時,要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內心感受上,而不是放在外在的事件因素。

(以上文字摘錄自《我又沒有說謊+一直坐著很無聊》第14-20頁)

【延伸閱讀】
《我又沒有說謊+一直坐著很無聊》
作者/海葛•寶慕  譯者/李紫蓉


你覺得孩子常常會「說謊騙人」嗎?當孩子滿心歡喜把他腦袋裡天馬行空的想法告訴你的時候,你通常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是覺得孩子「正事」不做,專想一些「有的沒的」?還是會為他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感到驕傲不已呢?

常常覺得孩子早在知道什麼是「說謊」之前,就被貼上了「說謊」的標籤,而且還常常會因此受罰,卻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孩子真的這麼喜歡說謊嗎?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孩子一直要到接近學齡階段,才能慢慢學會釐清真實和虛幻之間的不同,所以當孩子從電視、電影當中,看到了恐怖的影像時,他們很難了解那「只是假的」。然而,當他們「信以為真」的把許多想像說出來的時候,卻又常常被大人貼上「說謊騙人」的標籤。

尤其大人本身有時候也會不自覺的示範「說謊」,舉例來說,我們可能會對孩子說:「這件事情不要告訴爸爸,知道嗎?」(然後就發現孩子之後也學會說:「這件事情不要讓爸爸知道」),因此讓什麼時候可以「說謊」、什麼時候不能「說謊」這件事情變得更加混淆。身為父母的我們在發現孩子「說謊」時,究竟應該如何處理呢?動則打罵的方式究竟能不能有效扼阻孩子的謊言呢?

本書作者將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告訴我們:孩子為什麼要「說謊」。大多時候,「說謊」只是外在行為的表徵,如果我們不能理解導致孩子「說謊」的內在情緒,那麼也許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因為誠實所引發的後果,選擇隱藏事實。當然,本書作者也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活動和練習,希望能夠藉此一方面讓孩子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一方面也要讓孩子學習勇敢說實話。希望爸爸媽媽們都能建立一個觀念:孩子的任何行為一定都有其原因,一味的壓制和處罰並無法讓孩子適當的宣洩內心的情緒,甚至對孩子未來的正向行為也不會有任何幫助。唯有爸爸媽媽願意了解孩子、聆聽孩子的聲音,孩子內心的情緒才能平穩發展,正向行為自然就會出現。

TOP▲
 
 
好書報報

《小鱷魚的錢包》

想像能讓孩子學會等待,在別人和自己的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內文介紹】

一個炎熱的早上,小鱷魚在玩捉迷藏的時候,忽然發現別人遺失的一個錢包:裡面有五個銀幣、七個金幣,和一張二十元的鱷魚大鈔。
「誰找到就是誰的!」他的朋友們都這麼認為,開心的想著可以用這筆錢買杯檸檬汁或去游泳。可是小鱷魚卻決定要去找錢包的主人……
他的誠實會得到獎賞嗎?還是,他會禁不起誘惑,把錢包裡的錢花掉呢?

【圖文試閱】

你曾經撿過東西嗎?撿到東西的你會二話不說的就把東西歸還給它的主人?還是也難免內心會有所掙扎,就像《小鱷魚的錢包》裡的小鱷魚一樣呢?

◎故事從版權頁和書名頁就已經迫不急待的展開了。雖然這邊沒有文字,但從圖上就知道這群鱷魚們正在玩......捉迷藏。


◎玩著玩著,小鱷魚突然在樹叢中發現了一個錢包,它看起來很重要......而且很值錢,聞起來還有香水的味道。鱷魚們興奮極了,吵著要小鱷魚把錢包打開,結果從裡面掉出來了五個銀幣、七個金幣,還有一張捲曲的二十元鱷魚大鈔。


◎其他的鱷魚紛紛提議要小鱷魚把錢分一分給大家,可是小鱷魚卻堅持要把錢包送去警察局,還給錢包的主人。

◎途中,小鱷魚遇到了募款的人(到底該不該把錢捐出去呢?);又經過他最喜歡的商店前面,裡面正擺著他想要的鞋子(如果他從錢包裡拿走一些錢,錢包的主人會發現嗎?);甚至走得這麼累了,好想喝一杯冰涼的檸檬汁喔(錢包的主人一定不會介 意吧?)......


◎幾經掙扎,小鱷魚還是把錢包送到了警察局。警察也連絡上錢包的主人杜拉麗太太。她非常感謝小鱷魚,讓她找回了先生送給她的項鍊,於是把錢包作為獎賞送給了小鱷魚。


◎得到獎賞的小鱷魚非常開心,他把錢分成了三份:一份花用、一份分享、一份存錢。猜猜看他接下來會怎麼運用這筆錢呢?


【作繪者介紹】

文•圖/ 麗茲•費恩雷(Lizzie Finlay)

1999年畢業於Exeter College藝術與設計系。她想要成為圖畫書的畫者,並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她喜歡有想像力的故事、明亮的顏色和古靈精怪的角色(特別是海盜和眼睛炯炯有神的野狼),以及他們的冒險。最喜歡昆丁•布萊和大衛•麥基的作品。

【編者的話】

我們極少積極的介紹《小鱷魚的錢包》這本書,是因為這是本「主題正確」的書,你不用刻意推它,它自然也會銷售得不錯。誠如你所看到的,大多數的大人在這個故事當中,看到的是「誠實」、「分享」、「拾金不昧」,甚至是「理財規畫」的議題。因為絕大多數大人「功能性取向」的選書模式,所以它自然會成為大多數人的首選。

如果孩子會因為上述種種功能就喜歡這本書,那肯定不是孩子。所以,如果這本書不夠有趣、不是從孩子的角度切入前述的議題的話,它絕對不會是我們想要出版的書籍。換句話說,我們其實想分享的是,創作者可以透過圖畫書這個媒材和孩子分享任何的議題,但倘若它的方式不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它將難以吸引孩子的目光。

在《小鱷魚的錢包》這本書中,作者麗茲•費恩雷從一開始的設計就將小鱷魚設定是和孩子年齡相仿的主角(從故事一開始,小鱷魚就在玩捉迷藏的遊戲),而碰到「自己很想要卻又不是自己的東西」這樣的情境,也幾乎是所有的孩子都會面臨到的兩難抉擇。從與較小的弟妹分享「家人」;大人要求要把自己喜歡的食物、玩具分給他人;再到「看到別人有,可是自己卻沒有的東西,到底可不可以拿?」。這些兩難的問題,幾乎是所有的孩子都曾經經歷的。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去批判這些對錯,而是藉由小鱷魚的掙扎栩栩如生的描繪出孩子們在面對相同情境時沒有說出口的「起伏」,讓孩子能感同身受:原來不是只有我,原來別人也會有這樣的掙扎。

其實在孩子的書裡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接納,而不是教導,這是我們不斷強調的。因為被理解和接納了,孩子才足以發展出屬於他自己的解決方法,這才是他自己的,而且也才是最重要的。

麗茲•費恩雷在《小鱷魚的錢包》這本書裡,透過她生動有趣的圖像和細節的描摹,讓孩子很容易能夠進入故事當中。唯有當孩子能夠進入故事當中,那麼故事理想要分享的內容才得以進入孩子的心裡。她讓孩子知道面對兩難掙扎時的情緒起伏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也都是正常的。但更重要的是,接下來你要選擇怎麼做?那才是需要智慧的。

當然,在這本書裡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有著完美的結局。但別忘了,現實生活中故事或許不是那麼美好,倘若沒有獎賞,你或小鱷魚還能不能樂於付出呢?或許才是另一個思考的起點吧?!在這本書當中,所有的鱷魚都有一個名字,只有主角小鱷魚就叫小鱷魚而已,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這隻小鱷魚,當你的故事上演時,你會怎樣寫你的習題呢?

TOP▲
 
 
花絮分享
TOP▲
 
 
 
 
訊息公告
 
 
Apple iPhone 5 輕、薄全新智慧
Apple iPhone 5 機身尺寸 123.8 x 58.6 x 7.6mm,重量 112g,較上一代輕薄;雖然螢幕尺寸變大,但機身寬度不變,不僅便於單手操作,畫面也可以同時顯示更多資訊。

到台中享受光影與寧靜的洗禮
旅遊除了感官的享受,心靈的滿足也是重點。走進台中的寺廟、教堂,欣賞現代宗教建築簡樸的美以及光影的變化,感受形而上的寧靜氛圍,也是生活上的一大享受。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56號4樓 │ 電話:02-23689416 │ 傳真:02-23689442│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