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悉曇十二例》的內容標題
安然在《悉曇十二例》開宗明義指出:「錄者私謂,紀者敘文及十八章所不載者,諸梵文中現行於世,因以出之。」由此可知,該書是解釋《悉曇十八章》所無。我覺得這個內容,對梵漢對音而言,非常重要也相當有意思,茲將該書所述十二例的標題摘錄如下:
(1)半滿二字離合例
(2)十六轉韻有無例
(3)十二轉韻短長例
(4)二字合成一音例
(5)四字連成上字音例
(6)大空涅槃連聲例
(7)梵字漢字注異呼例
(8)梵音漢音出沒例
(9)梵字形音不正例
(10)悉曇眾本非真例
(11)伊翳難定例
(12)昂低難定例
2.《悉曇十二例》的現代解釋簡例
以下舉數例說明,何以我會說假如讀者有羅馬轉寫的觀念,就更容易解讀該書所說的內容。
(1)半滿二字離合例
書中載:「義淨三藏慧遠法師等皆說云:凡諸字母,未將阿等韻字來呼,則名半字;若將阿等韻字來呼,則名滿字。謝靈運云:猶如真旦諸字,若直言字,名為半字;若加者,名為滿字。」
這個例子,由於義淨講得相當清楚,內行人一看就懂,外行人卻是怎麼看也看不懂。對一般只懂漢字的讀者而言,每一個子音之後,必定接有一個母音或韻尾,因此,很難了解何謂半音?但若改以羅馬拼音來作說明,就很容易理解。例如:羅馬拼音作ka的悉曇字,其半字是k,其滿字是ka。換言之,半字是不帶母音的子音,即k;滿字是帶母音的子音,即ka。
(2)二字合成一音例
書中載:「《全真相公次第記》云:如薩(sa)嚩(rva)字,其上薩字之終音含下囉字之半音(即sar)。如沒(bu),其上沒字(bu)之終音含下娜字之半音(即bud)。」
上述內容,括弧內的羅馬拼音是我添加的,假如不加上去的話,讀者必須具有悉曇字的知識才有辦法解讀。
(未完,以下待續)
(編按:由於字型支援的關係,專欄「咒語漫談」裡的梵文與藏文原文、羅馬拼音轉寫等種種字體,幾乎皆無法在網路上忠實呈現;我們
有時必須因應字型支援作一些編輯的處理,因此網路版本可能和原文有所差異,還請讀者同修們特別留意。
在累積一定的稿量以後,我們預計將「咒語漫談」的專欄集結成冊,屆時,我們除了將電子報裡缺漏的梵文羅馬拼音、藏文羅馬拼音全部補足,並添增梵文咒語悉曇原文、藏文咒語藏文原文以及簡易國語注音,敬請
讀者同修們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