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叔平的慎獨精神
北宋時期的趙叔平,與歐陽修是摯友,他自小讀書勤勉,才學過人,於天聖年間一舉考中進士,入朝為官。他十分注重道德修養,一生品性高潔、樂善好施,以善念為寶,深受世人的好評,後來他與歐陽修因不滿朝政,不願攀附權貴,雙雙辭官歸隱,而得到「清風明月兩閒人」的名句。
趙叔平認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有善念、多做善事,絕不能心生惡念,與人為惡。可是善惡往往在一線之間,想做善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善事,不做惡事。這對人的意志力無疑是極大的挑戰。因此,趙叔平十分注重錘鍊自己的意念,正心克己,力圖不斷清除私心雜念,使善心永遠戰勝惡意。
為了檢驗自己的善惡之心,趙叔平曾經找來三個器物,其中一個器物用來裝黑豆,放在另一邊的一個用來裝白豆,中間的器物則空著。頭腦中每萌生一個善念,他就取一顆白豆投入中間的容器中,若有一點兒私念或惡意,就取一顆黑豆投入中間的容器中。到了晚上,他把容器中的白豆和黑豆倒出來數一數,用來檢驗自己一天中的善念和私心雜念各有多少。
第一天過去了,趙叔平數了數容器中的白豆和黑豆,結果是黑豆多而白豆少。顯然,這表明自己的道德修養還遠遠不夠。他暗自決心繼續修煉、克制。
第二天。趙叔平又數了數白豆和黑豆,仍然是黑豆多而白豆少,但和第一天比起來,黑豆少了一個,白豆增加了一個。第三天,仍然是黑豆多、白豆少,但和第二天比起來,黑豆又少了一個,白豆又增加了一個。過了一段時間,白豆和黑豆一樣多了。又過了一段時間,白豆多而黑豆少了。就這樣,時間一天天過去,趙叔平一天天用黑豆、白豆鞭策自己好好修身養性。終於有一天,容器中只有白豆而無黑豆了,這意味著趙叔平心中只有善意而無私心雜念。
趙叔平就是以這樣的方法克己正心、自我監督,終於德學雙修,成為一個胸懷坦蕩、與人為善,而自覺擯棄無數惡意私念的正直之人。其高尚的德行、自我約束的品格,為時人所讚頌、推崇,也為後人所學習借鑑。
===================================
▌觸類旁通
君子慎其獨,其最凸顯得特徵在於事無巨細,都能謹言慎行,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行為思想;因為積沙聚塔,積水成淵,高尚的道德修養,就是從這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的。所以,儒家特別提倡「克己」的修身方法,要求人們時刻警醒自身,克制不該有的私心雜念。趙叔平無疑是克己正身的典範,他以黑豆、白豆作為自我反省的標誌,充分體現出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原來如此
聚沙成塔
【出處】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
【含意】原本指兒童堆積泥沙成佛塔的遊戲。後比喻積少成多。
文章摘自華滋出版《人生的光明面》•許汝紘暨編輯企畫小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