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仍在萎縮的流行音樂產業,究竟要如何擴展更多面向?這一直是各大公司與歌手亟欲知道答案的問題,而利用音樂結合各項藝文活動展覽或許是一種出路,如五月天開了演唱會展、不少音樂人也開始辦攝影展、出書等。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提供了另一種全新的思維。以陳綺貞的音樂為基底,發展成一部音樂舞台劇,有沒有可能?
「膚色的時光」是一部愛情懸疑音樂劇,情節錯綜複雜,講述一齣關於愛情的殺人案。但特殊的地方在於,戲裡的每一個角色都選了一首陳綺貞的歌曲,做為該角色的主題曲,寫照,或是其偏執的特質,並讓這幾首歌的特質被具現於角色上,彼此交纏。此劇的文案,或許能做更好的解釋:
在陳綺貞的情歌裡,我們慢慢死去:你從未聽過如此殘忍又撕裂的陳綺貞,在劇場導演王嘉明的手裡,黑色的太陽就要盛放-一部以陳綺貞的情歌還原殺人現場的謎幻推理音樂劇,獻給所有親愛的偏執狂。
在日前的訪問中,《膚》劇的音樂總監陳建騏提到,會選用陳綺貞的歌,是因為「綺貞的歌曲旋律聽似輕快,但歌詞其實暗藏滿多黑暗面,跟王嘉明導演的《膚色》劇情很能相互呼應。」而陳綺貞的《躺在你的衣櫃》、《魚》等歌,在重新編曲後,連陳綺貞本人聽到都說「認不出來」。
陳綺貞的歌曲裡,總是有著下述本質:在甜美如天使般的歌聲裡,包裹著殘忍故事。甚至更多時候,這些故事有時候是、暴力的、冷血的。如躺在你的衣櫃,便是最好寫照:「你的身體跟著我回家了/我把它擺在我的床邊/它曾經被你暫時借給誰/它現在靜靜的躺在我的衣櫃」這甚至有些獵奇的情結,總是令人富有饒想空間。而如果這樣的情結,能被放進另一個故事做延伸,甚至演出,會是如何?
「膚色的時光」用了許多陳綺貞的作品為故事進行,或人物性格作為註腳,而觀眾也能不斷的在故事本身,歌曲,與自己當中不斷的找到相互投射的驚奇。
如劇中的「小莫」便是個習慣四處旅行去尋找自己的角色,正如「旅行的意義」被化為了一個活生生的角色般。這是很特別的感覺,一首歌有了面孔、有了服裝、語氣。「旅行的意義」和「魚」遇上了會如何?和「Self」相愛了,會有什麼樣的對白?「膚色的時光」有如一冊精美的再創作,完整了我們對於陳綺貞歌曲的諸多遐想。
巧妙的將流行歌曲裡、歌詞裡、歌曲本身無法解釋完整的弦外之音,給帶入另一種表演形式進行再創作,「膚色的時光」為流行音樂與表演藝術,找出了全新的體驗和樂趣!
膚色的時光曾在 2009 年連續十九場演出,吸影了七千名觀眾並獲得台新藝術獎百萬首獎。 2012.11.09-11.25 將於松山文創園區進行改版加演
編導王嘉明╳音樂總監陳建騏╳音樂顧問陳綺貞
購票資訊:ibon臉書粉絲頁
(圖片來源:誠品戲劇&莎妹劇團粉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