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於西元794年起被定為首都,至明治遷都前,擁有約1,000多年的首都歷史,當時它是政治、文化、權力的中心,全日本最精粹的事物都匯集於此,如廚師、工匠、木匠⋯⋯甚至連帥哥美女都在此,它的文化一直在交流、精粹化。有些人旅行時愛看建築,或著重在工藝、設計、美食等,但我覺得京都最有意思的是,它不只擁有一個亮點,反倒是你要去看整個城市,以及城市裡的生活。
秋天時,若你去京都高雄的高山寺、西明寺,或是大原三千院,除了可以欣賞楓葉,還可以瞧見水、稻田及各式農產品,如著名的京野菜、九條蔥、賀茂茄,是許多名廚做菜都會講究的用料。京都不像紐約或巴黎,人文與大自然是有距離的、異化的,它跟農的關係很密切,感覺是一個半城半農、天人和一的城市。而在知恩院下方有個行者橋,據說是以前在比叡山進行「千日回峰行」的僧侶,結束後會經過的橋樑,這座橋非常窄且沒有欄杆,河岸兩側種著柳樹,非常漂亮。旁邊有個木製平台,我曾帶學生坐在此休息,水非常清澈可看見魚游,整個規劃讓居民非常靠近綠意與自然,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進步的思想,它不像北京、上海拚命蓋高樓大廈,日本人有個特點是,要跟自然要非常靠近,雖然是在城市,也要將庭園弄到家裡來,造就它已是所謂的「宜居城市」(LivableCity),生活的質感非常好,在日本是頂尖的、居領導地位的,所以日本到處有小京都,如東北金澤、倉敷等。
由行者橋再往前走,有一條古川町商店街,他是附近居民的市場。以前那裡有間喫茶六花咖啡店,現已搬去一澤信三郎帆布行對面,並改名為喫茶fe,很多年輕人都會造訪,看看小老百姓過生活的地方與樣貌。在那裡,很容易就能看見生活的甜度,大概就是村上春樹說的「小確幸」,它是很實在的,生活的存在感非常強!此外,在出町柳車站旁的出町商店街,有一家於1899年開業的出町ふたば(FUTABA)豆大福,它的紅豆麻糬是排隊美食,每次在鴨川飛踏石散步過後,我都會到這裡來填飽肚子。市場裡,每個賣魚賣肉的老百姓都非常有精神,擁有一種庶民的活力!去京都,應該去覺察他們生活的調子、方式,對生活的存在感是怎麼來的,那才是有趣之處。
京都很早就將老町屋活化,他們可以「修舊如舊」,無論空間、精神、生活文物、歷史軌跡……都可以保存得很好,讓舊街區呈現新樣貌,是他們最厲害的,例如Second House咖啡店,或者是西陣的米其林一星蕎麥麵店──蕎麥屋にこら。另外,高台寺附近的東山草堂,以前是日本大畫家「竹內栖鳳」晚年的故居,現在則是一間西式餐廳──The Garden Oriental Kyoto,庭園非常大、非常漂亮,我喜歡去那裡吃法國料理,晚上也可以抽雪茄、喝酒。
現在《半澤直樹》的收視率高達40%,京都人一定會笑這種事,覺得那是東京人的生活。京都人其實很驕傲,他們認為自己看多了皇朝興衰,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他們自有選擇與判斷;對京都人來說,榮華富貴非常短暫,一切都會過去。在京都,你可以吃到價值36,000日圓的高級餐點,也可以吃到僅需720日圓、由阿公阿嬤細心烹煮的薑汁炒豬肉,攤販裡的桌子很乾淨,米飯很好吃;無論多少花費,你都可以吃到非常有質感的料理,同時會覺得自己非常有尊嚴。
京都不像紐約或巴黎,人文與大自然是有距離的、異化的;京都跟農、綠意的關係很密切,感覺是一個半城半農、天人和一的城市。(Photo│shutterstock)
I am李仁芳
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曾任文建會副主委。對於文創產業、城市規劃、人文藝術及日本文化等,具有長期且深度的觀察。FACEBOOK:李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