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或許會問,《人籟》為了什麼而改變?一如我們曾在2011年9月所宣示的,台灣目前的共同焦慮在於年輕人的未來,但這難題絕非青年世代所應獨自承擔,而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責任與挑戰。《人籟》希望成為青年世代與社會的溝通平台,才有了上述的種種轉變。此次除了調整內容企畫、翻新設計,更增設了「青年發聲」單元,藉由這個空間,可以讓年輕人充分發揮創意,說出他們想說的話。
然而,在這樣的轉變中,我們仍有所不變,那便是繼續依循著《人籟》的核心價值——對話——往前行進。作為一份關懷社會的人文雜誌,《人籟》期許自己可以創造不同文化、不同觀點的對話,為讀者帶來一方「討論」和「思辨」的空間。因我們深信,透過這些對話,我們可以釐清可能存在的盲點,一步步找到自我定位。
2012年,《人籟》的第九年。面對閱讀環境的不斷改變,面對其他媒體的興起,我們仍走在原有的方向上,只是開闢了另一條新路徑。我們期待的是,當讀者翻開一頁頁的雜誌,當淡淡的油墨味在四周飄逸,在一行一行的鉛字間便能和許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相遇;而有沒有可能在某一瞬間,這樣的相遇將為我們帶來觀照自我、理解他人的新契機?
TOP
這些新生的挑戰源自於經濟形態、產業結構、傳統家庭價值轉變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其中還有個無法忽略的關鍵因素——人口結構的轉型。台灣歷經戰後嬰兒潮的人口高成長,目前已成為快速老化的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從1980年的4%快速上升至2010年的10.7%;總生育率則從1965年的4.85人迅速下降為2011年的0.9人,位居全球最低。高齡化、少子女化雖是全球普遍現象,但因為台灣老化的速度特別快,所帶來的衝擊也特別強烈。
置身於老化社會的青年世代,他們的下一步在哪裡?他們要如何面對新的社會形態與人際關係?這不僅是青年的問題,更是所有台灣人應共同承擔的難題。本專輯即從人口結構的改變切入,探討由此產生的種種風暴,並分析青年世代的茫然根源,包括:老化社會的形成原因及其帶來的危機;「養兒防老」的觀念真能解決高齡化所衍生的問題嗎?當結婚生子不再是人生的必要選項,我們有哪些對應措施,能不能從他國的家庭政策找出借鏡?更重要的是,除了從政策著手改善外,青年可以採取什麼行動和思考,以創造出全新的生活模式?
一代真的會不如一代嗎?從人類的文明進程來看,我們總是持續在往前;換句話說,不管主流價值、客觀條件如何嬗替,人類都有足夠的智慧可以因應面對,並創造新的契機。有人根據現狀預言「崩世代」已經來臨了,青年世代將因價值失落、貧窮纏身而崩潰瓦解。但預言會成真嗎?我們現在的選擇和行動,不僅決定了二十年後的台灣面貌,也是預言是否失靈的關鍵。
當財團凌駕國家
在你的人生中,可曾經歷過可怕的崩壞?是來自家庭、工作、朋友、還是感情?而你曾想像過,看似穩健存在的國家 ...
顧得了工作,顧不了生活
手機鬧鈴響了!一早起來,小駱仍然疲憊萬分,或許該說比睡前更倦了。小駱的身體就像一部油箱破了的車子,油怎麼加就是加不滿;小駱的生活,則像一場怎麼衝也衝不到終 ...
面對黑暗,唯有行動
對青年族群而言,這是黑暗的年代,也是光明的時代。 在全球貧富極端不均的張力下,歐美國家青年積壓已久的不滿情緒 ...
《姊妹》改編自凱瑟琳•史托基特(Kathryn Stockett)同名小說。故事描述1962年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23歲白人女孩史基特剛從大學畢業返鄉,她夢想成為作家,但在保守家鄉的母親認為一樁好婚事才是女人的依歸。史基特從小由女傭帶大 ...
異鄉歸來,重回母城
早期,鍾文音的創作以母城與旅地的空間跨界書寫,呈現她對時代環境、土地人文、自 ...
那些相遇的人們、那些努力的痕跡、那些美好的想像、以及那些值得珍藏的回憶交織而為專屬於你的生命印記。
《人籟》陪你一起度過特別的每一刻——
即日起至2012年1月31日止,
凡訂閱/續訂一年即送2012年《人籟紀念手札》一本。
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詳情請洽林秀娟小姐:tel.(02) 2368 996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