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7/12 第398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養巷人
人文薈萃 回身一望
小品武俠/執
小詩房/早起的鳥
故事與新聞/這才叫作「一鄉一特色」

  今日文選

養巷人
方路/聯合報

他沒說這是最好的肉,似乎在這肉質中誘我流露出最根本的口慾,找到自己慾念啟蒙……

a

多年前,常來中南區,在惠安會館前的夜市肉骨茶檔,一個人坐在凌晨街燈下油膩的餐桌,遠遠向逐漸熟絡的師傅說來碗豬彎,北紫草涼茶加塊冰,黑醬油指天椒,再配熱騰騰的蓋成一頂如精緻雪白碗帽的泰國香米飯。

起初,和師傅不熟,不知肉骨茶到底哪根骨哪塊肉最上口,常吃到肥膩肉塊,一層層肉還可擠出半匙油。熟絡後,師傅在砍肉時會在砧板上停一會,問,要什麼肉呀?再熟絡些,師傅看到我來會咕嚕一番擅自送來一碗排骨,豬腸,三層肉,或者換換口味豬尾滿爽口的,一根根砍成一截截和蛇肉一樣,咬在嘴裡,肉甜汁香,口感極佳。

後來師傅看我常來坐客,在砧板前停了更久時間,看他從熱滾滾的鐵鍋裡搜索,一隻手從容浸在火燙的肉堆裡,找出一塊骨裡帶肉肉邊有皮的豬彎,他沒說這是最好的肉,似乎在這肉質中誘我流露出最根本的口慾,找到自己慾念啟蒙。

b

從這裡剛好可以望到對面市都旅店旁很深的巷弄,巷弄像一棵樹的枝椏,往可以擴展的空間不斷伸延。

老實說,如果不是一個人的出現,這些巷弄與我一點都沒關係。

還記得,一個飄逸的身影從巷口越過馬路,擠在食客群中找不到空位,看我一個人坐整張台,問我介意搭台嗎。我示意不介意,她坐下來,向相熟的師傅也要碗豬彎,逕自扒飯吃起來。我從半側面張望她,捲髮弄肩,唇邊合著淺米色口紅,明顯的乳溝坐下來深成一道慾望之淵。

付帳時我順道把她計在一起,起身走回停在橄欖樹下的車子,坐進駕駛盤看路上馬來青年賽車手,不時以無止境的時速飆車,聲音掠過耳際時,摩托車和騎士早已在前端消失無蹤。

c

師傅告訴我,那晚和我搭台吃肉骨茶的食客是阿倌。

有一次,在惠安會館聯歡宴會上看到這個身影,穿梭人群中,仍穿件低胸的啤酒公司緊腰裙,沿著一桌桌餐桌向客人勸酒。她側邊叉開的裙縫,展露一雙修長的腿,在挪動時一開一合溢出了無邊春色。

我往那夜阿倌走回的巷口走去,在盞盞昏黃夜燈下,看到巷接巷,弄跟弄,開成龜裂的地圖。

d

你叫我阿秀。

那已是凌晨三時,坐在宏輝生果貿易店前大陽傘下的拉茶檔喝Kickapoo汽水,她習慣穿著低胸裝乳溝仍明顯擺出誘人的深淵。

我在會館晚宴看過妳。

當臨時工去幫忙倒酒,賺外快。

在這裡不擔心掃蕩嗎?

慣啦。

東藏西躲?

警察抓不到啦。

怎麼抓不到?

這裡是迷宮。

逐漸熟絡後,她說不信帶我到宿舍,看姊妹怎樣逃生。

不等客人?我問。

下班了。

跟她到宿舍,在窄窄梯口又有通路。梯中有梯,她得意說在這裡摸熟了可通天。

她謝謝我那晚請她吃肉骨茶。

師傅也認得妳。我說。

常去光顧。阿秀問我做哪個行業。

媒體。

算了,她嘆了口氣。可能不想知道媒體到底是怎麼一個行業。她說不久前,這裡掃蕩得很厲害,幾個姊妹來不及逃,活活抓走。她亮了一盞壁燈,播了泰國《大悲咒》,教在門外等,她說換件T恤就出來,等下要回文良港。

她轉身低腰關燈前,在右側豐滿凸出尖頂如成熟紫葡萄乳邊,有一道很深的疤痕。我在低光線中似乎看到一條蜈蚣爬在肌體。

下樓梯時,她說,上次因為躲避警員掃蕩,結果從二樓逃生口躍下後巷弄傷。

算了,她走出巷口時嘆了口氣說,你不要知道這裡太多的事。

e

有時,去大陽傘下等阿秀下班,喝瓶Kickapoo汽水。坐在巷邊,看到車輛不斷經過,凌晨仍很熱鬧。

我說這裡好像很多人養活夜巷。她說,倒不如說這裡的巷路養活了很多人。

「這裡人很雜,不要常來。」阿秀說。

我陪她經過李崇孟服務中心,萬興園生果店,梁雪記,周圍都是一間間古舊式的店鋪,到大街搭德士。

f

後來,我仍在中南區流連,看生果店午夜卸貨,忙得不可開交,一輛輛大型中型貨車陸續駛進前巷路,一個個看來健碩的苦力,上身赤膊搬運一筐筐石榴、鳳梨、龍眼、木瓜、榴槤、芒果……推進店鋪,似乎一整年都是水果季節。中元節時,在巷內臨時搭棚的大士爺前上香,凌晨後仍有許多人上香膜拜。這裡的時間,有自己旋轉的方式,周圍搭棚貼滿錦旗,飄著中元普渡、盂蘭勝會字眼,有些布條還寫著「消前世宿業,積來生福德」,都是警世標語。到了春節,這裡巷弄都忙成一團,議員經常來巡視,向市政局申請到撥款送來一輛輛羅里的紅燈籠,雇了幾個孟加拉臨時勞工在清晨爬上電燈柱張掛紅燈籠,有時在燈籠間掛些青燈籠和黃色的Ketupat,一起在夜間亮了彩燈。很久了,在巷裡徘徊,在熟悉的大陽傘下,就是見不到阿秀身影。

記起她說過,拚命掙錢,想有一天踏踏實實贖回女兒身,然後回甘馬挽,開茶餐室。

有時卻浮出阿秀說起警方不時來這裡掃蕩的畫面。有一陣子常留意報章刊載警方在後巷掃蕩的新聞,不知會否看到熟悉臉孔。

後來,隔了幾年去夜市肉骨茶,看到師傅蒼老許多,坐旁邊看新人在砧板上砍肉。他說老了,沒氣砍肉。他問要喝什麼,然後似乎記起什麼,自言自語說,怎麼許久沒看到阿倌來吃肉骨茶了?


  人文薈萃

回身一望
薛仁明/聯合報

所謂教育,只不過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

民國82年,當完兵,我隻身東來,參加偏遠地區教師甄試,隨即介聘到台東縣立池上國中,直至民國99年,離開了學校。前後這十七年,經歷了教改的如火如荼,也眼見教改的災禍綿延。那災禍,至今毫無止遏,依然發酵擴散中。現今的教改,不折不扣,就是禍延子孫;所謂「十二年國教」,不過是又添一樁。我常對學生說,你們是人在禍中不知禍。我又常說,眼前雖是凶多吉少,但只要心頭明白、有了準備,臉上又沒苦相,那麼,依然可能度災解厄,依然可以吉人天相。

民國89年年底,長女以婕出生;一年四個月後,又有次女允和;再三年,則是小兒薛朴。家中有三個小孩,常常是苦不堪言,但更多樂不可支。常有朋友問道,三個孩子怎麼養得起?我笑著說,一隻熊貓固然難養,三隻放山雞倒不費事。我自己從小不補習,大二之後,憑自己掙錢,也沒向家裡伸手要過錢。我很清楚,養放山雞,不需花費太多。前陣子,《聯合副刊》登載了〈小子,何莫學夫詩!〉,幾天後,張曉風女士請助理代致「衷心羨慕」之意;那篇文章所談,無非是我省下了幼稚園學費,讓薛朴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用極簡淨的方式學習;說白了,其實也就是像隻放山雞學會自己覓食罷了!

民國71年,我國三,不知因何緣故,對諸多理所當然之事,忽地都起了反逆之心。又兩年,南一中高二,整個人開始心焦神灼、惶惶難安;從此,長期困頓,久久不知如何安身立命。因這大惑難解,我遂進了台大歷史系;待了四年,所得有限,蓋因現今大學,本非解惑之地,這怨不得人。台大四年,我像那走遠了的放山雞,兀自啄啄覓覓,獨個兒找著切切於心的解惑之道;因此,我念著儒釋道三家的生命之學,試著找回自己熟悉的文化記憶。那時,既不打算出國留學,也沒真正介入最火熱的政治社會運動,縈繞心頭的,其實是我自己的民間出身,與後頭的中華文化根源;這和當年「野百合」盛開,和滿校園的「新馬」、「解構」與「後現代」,和台大最根柢的「自由主義」,顯然,都格格不入。

那一波波的浪潮,雖說熱鬧喧騰,但與我實在關聯不大,也搔不著我的困惑之處。於是,我這不合時宜之人,遂遠走他鄉,來到了台東池上;這回,可真走遠了,池上到台北五小時,去高雄四個鐘頭,每次有朋友來,都說,真是遠呀!在這迢遙之地,平常我獨自一人,一邊教書,一邊念書。我念的書其實不多,也不貪,就只念該念的書,不必理會所謂學術,也不用管什麼時潮。總之,念書就只是念書,正如生活就只是生活,那是與自身素面相見,那是孔子所說的「為己之學」。從此,我開始將習染多年的浮辭浪語,慢慢一一掃落;也將長期牽掛的誑思綺想,漸漸開始滌盡。從此,在蟲鳴蟬喧的學校宿舍裡,我得了空,便靜靜讀著古書,看著傳統戲曲,聽著中國音樂;除此之外,喝茶、寫字、盤腿坐榻榻米上。從此,在學校看著那些鄉下小孩,到街上看市景與鄉民;往街上的途中,有大片稻田,稻田盡頭,兩座青山蒼鬱綿長,上頭則有湛湛藍天。稻浪天光,掩映在雲影之間,我多年的浮躁不安,於是稍歇。

幾年後,我安身於這塊縱谷平原,也和自己的文化基因更加榫卯相合。越榫卯相合,越對我那未曾上過學、也不識字的父母親衷心感激。他們讓我在台灣民間天生地養,他們安穩信實的無言之教,使得我日後雖有困頓,卻只需回頭轉身,便有汲取不盡的源頭活水。因這活水,我看著自己,看著旁人,再看著這個時代,漸漸都有種新鮮與活氣。我終於明白,所謂教育,只不過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所謂教育,只不過是走在前頭的那人一派氣定神閒,於是,後頭之人一個個也跟著神清氣爽,如此而已!

在學校的後面幾年,我看著學生一屆屆素質低落,並不同情(他們自己不爭氣),也不焦急(小孩就是讓大人急壞的);我的教法越來越簡單,連板書都寫得少;只不疾不徐,啜口茶,坐在椅子上(這不合教育部的「規定」),高高興興地上著課,開開心心地與學生覿面相見。後來,學生寫畢業心得,有人說我「很有元氣」;有人言不雅馴,直接寫「看你很爽」。我靜靜看著,無啥回應;若真要說,可能,也仍是那老話:

「眼前雖然凶多吉少,但只要心頭明白、有了準備,臉上又沒苦相,那麼,依然可能度災解厄,依然可以吉人天相。」


小品武俠/執
▎許起墉/聯合報
筆下,那人緊按著右肩,鮮血不斷從左手指縫中湧出,沿著右臂每一寸肌膚流下。

他拖著長劍在簷上疾走,吭鐺地敲響每片屋瓦。忽然,他止住了腳,因為眼前這座熟悉的大宅。他忍痛將右臂微提,不讓長劍拖瓦,縱身一躍,衣袖在風中一搖,便攀上了窗台。房中紅燭搖曳,透窗而來,窗紙上映出了一人的剪影。他大驚,避向一旁,汗珠涔涔滑落,卻輕喚著一個名字,俐心。

他靠著白牆,對月站了一會,想起方才竟在對手劍裡看見了她的臉。房裡並無任何回應,他慢慢地拉開那褐色窗門,見那女子手托著香腮盹著。

他眼裡混雜著一切思緒,「執啊,得棄執啊!」按劍的手開始顫抖……我停下了筆,下一筆或許可使他棄執。但,那女子卻投射了妳的影子……

●聯副部落格:http://blog.udn.com/lianfuplay


小詩房/早起的鳥
陳育虹/聯合報
快板

慢板

小步舞

詼諧的奏鳴曲

應該是一首戀曲

自由體

不押韻而

對位


故事與新聞/這才叫作「一鄉一特色」
楊照/聯合報

這一千個外人,很特別,他們幾乎都有同樣的職業或嗜好,更特別的是,他們的職業、嗜好是魔術師……

美國密西根州西南部有一座叫作科倫(Colon)的小城,真的很小,人口只有一千兩百人左右,但每年會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在小城裡活動的人,會突然倍增,超過一千個外人湧進來。小城不可能有那麼多旅館招待客人,因而在那段時期內,科倫大部分的居民都想辦法空出家中一兩個房間當臨時民宿。另外,城內稍微大一點的空地,尤其是有樹蔭遮帳的地方,都停滿了旅行廂車。

這一千個外人,很特別,他們幾乎都有同樣的職業或嗜好,更特別的是,他們的職業、嗜好是魔術師。

他們到科倫來參加一年一度的「魔術大聚會」(Magic Get-Together)。想像一下,一千個職業或業餘的魔術師擠進小城裡,會發生什麼事?

你猜對了,隨時隨地都有魔術表演。每晚在正式場所,有安排好的,必須買票進場的魔術表演。來自全美國最頂尖的魔術師展現他們最新、最精巧的伎倆,不過真正最神奇的是,台下觀眾絕大部分也都是魔術師;更神奇的,儘管他們往往一眼就看得出來台上魔術的道理,不會像平常觀眾那樣被耍得團團轉,但在場中你卻絕對聽不到任何一個魔術師交頭接耳跟旁邊的人討論或吐槽台上的魔術,他們都熱情地鼓掌、吹口哨、拍桌子,像是真的被魔術給迷惑了似的。

魔術師是最有職業道德,最講究同行團結的行業,在這裡看得最清楚。甚至應該說,魔術這個行業的存在,根本就是個奇蹟。必須依賴多麼強烈的自主職業紀律,不管心中有多羨慕、多忌妒,就是不能、不會把別人的魔術手法露底,這樣的集體行為,才保住了這個不可思議的行業。

那幾天,在每個稍微可以容納十幾二十個人站立圍觀的地方,都有魔術師在表演。而且常常還會有幾個魔術師聚集在一小塊草地上「拚場」的特殊活動,你變一個,我變一個,彼此即興呼應、挑釁,不懂魔術的人眼睛來不及轉,看得目瞪口呆,懂魔術的人在一旁看出門道哈哈大笑。

甚至隨便走在街上,迎面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夥子,就突然從你耳朵後面掏出一束花來,再從花裡面抓出一隻兔子,紳士禮貌地將花送給你,再把兔子收進小小窄窄的口袋裡,跟你擦身而過。

科倫是美國最大的魔術道具製造商的所在地。早在1920年代,先後有兩個了不起的魔術師以這裡作為他們的基地,幾十年來,魔術師都要定期到科倫來尋訪或訂製最新的魔術道具,慢慢地就發展出乾脆找一個時間大家一起來聚會的形式了。

可以想見,光是這樣一家製造廠,光是這樣一場魔術大聚會,就可以給科倫小城帶來歷久不衰的名聲,和每年源源不絕的觀光資源。以科倫為典範,台灣到處努力推動的「一鄉一特色」,顯然還是遠遠不夠有特色啊!


  訊息公告
湖北區位優勢 大陸重要內銷市場
近年沿海產業深受人民幣升值、工資高漲、缺工、缺電、地價騰貴等影響;「中部崛起」地帶便成為沿海產業轉移的目標,其中以湖北省交通、區位優勢最受青睞。

陳綺貞 革命的流動饗宴
陳綺貞沒想到旅途一開頭就出現超級大轉折,明明目的地是切格瓦拉在哈瓦那的校園發起撼動世界革命的古巴,但此刻她卻困在這冰天雪地的玻璃屋裡。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