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6•網路趨勢報】集結Mr.6精彩的部落格內容,快訂閱【Mr.6•網路趨勢報】,讓你不錯過任何Mr.6的精彩文章! 【兩岸商情電子報】提供兩岸財經要聞、理財投資、藝文旅遊等內容,讓你快速掌握大陸最新趨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8/17 第402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大學校園巡禮/我的現代式
人文薈萃 在邊城/太空人
最短篇/會有前科

  今日文選

大學校園巡禮/我的現代式
吳億偉/聯合報

〈大學校園巡禮〉國際篇:海德堡大學

每日騎上腳踏車,從新校區的宿舍出發,一個大轉彎,穿過厄斯特-華茲橋底,馬克吐溫沒有看過的海德堡大橋,沿著內喀爾河草坪直騎,欣賞遠方城堡,人群散步、野餐、打球,還有無時無刻都喊餓的野鴨野鵝……

古老大學城,遊客與學生很難區分

最近讀到馬克吐溫描寫海德堡的片段,情緒突然激動起來:

古堡俯瞰著山下褐色屋頂的擁擠市鎮,河上有兩座美麗如畫的橋梁。接著視野大開,由守衛著市鎮的岬口看出去,可以看到寬闊的萊茵平原延伸向遠方,輕柔地染上豐富的色彩,而後逐漸模糊,終至溶入遠方的地平線而不可辨。

在黑暗的城堡下方的平原上,城鎮靜靜地沿河伸展,蛛網般複雜的街道,妝點著亮爍寶石的街燈。橋上有成排的燈光,將燈光投射在黑暗橋拱下的水面上。遠方,在這些美如童話的景致邊緣,如詩如畫的迷濛煙霧,籠罩了好幾英畝,彷彿全世界的鑽石都散布在此地一般。

──哈瑞•B•戴維斯(Harry B. Davis)、馬克吐溫(Mark Twain),歐德利、何伊蓮譯,《馬克吐溫&海德堡之邂逅》(生活情報出版)

這些文字,令我想起海德堡初初給我的驚豔,1878年時描述的景色,一百多年後仍沒有大變化。2008年,我與兩位台灣學生同行,參加大學新成立的歐亞跨文化研究所博士班(The Cluster of Excellence "Asia and Europe in a Global Context: Shifting Asymmetries in Cultural Flows")獎學金面試。接駁車從法蘭克福機場一路駛往海德堡,當車子彎進內喀爾河旁道路(Neckarstanden),映入眼簾的是對岸山坡五顏六色比鄰的歐式別墅,前景是緩緩流動的內喀爾河,年輕學生划著輕艇,岸邊停靠白色遊船,一旁草坪有人臥躺享受日光浴,這一切搭配湛藍天色,車上三人不約而同開口讚嘆,趕忙拿起照相機捕捉景色,成了遊客,暫時忘卻了面試的壓力。

在這座古老的大學城裡待上一陣,便會發現遊客與學生是很難區分的。我喜歡混入主街(Hauptstrasse)上總是擁擠的人潮裡散步,同時享受兩種身分。海德堡擁有全德國最長的主街,與內喀爾河平行,形成狹長城區,房舍外各式各樣的牌子都值得注意,大學建築在門口都掛有牌子,上面註明科系或這是大學哪個機構,一幢幢建築散布在老城裡,沒有規則。常有人問我大學在哪,我也只能回答大學就在這兒,整座城市就是校園;另外,名人住過的房舍也會設立牌子,在學生腳踏車來往頻繁的布樂克街(Plck),有一幢白色屋子,上面就寫著黑格爾,1817年1月到1818年9月,居住於此。

你到底是怎樣來到海德堡的?

你到底是怎樣來到海德堡的?德國作家尼可拉斯•宋巴特(Nicolaus Sombart)在《海德堡歲月》裡,以這問句開啟了自傳敘述。這個問題,在學生占有五分之一人口的小城裡,似乎是談話時最好的開場白。宋巴特在二戰後為求生活與發展來到這裡求學,戰爭並未在這座大學城留下任何傷害,依舊保持原來的風貌。14世紀即創立,目前為德國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學在歲月的潮流中,也曾有過多次的破壞或毀棄,但是學術研究與追求知識態度嚴謹的德國人,一次又一次給予這座大學新生命。

不過,之於我,這問句往往只是一個問題連環套的開端。除了在歐亞跨文化研究所,我在大學註冊的科系為漢學系,一聽到這裡,對方便會驚訝地問:你到德國來學中文?當然,這答案是否定的,對方又會回到最初的問題:你到底是怎樣來到海德堡的?

我的官方回答總是這樣:海德堡大學漢學系是歐洲漢學研究重鎮,尤其我的博士論文與晚清民初報刊以及中國公共領域方面有關,這一方面的研究,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Institut fur Sinologie) 更是世界翹楚,瓦格納教授(Prof. Dr. Rudolf. G. Wagner)於1993年領導的「近代中國公共空間結構」研究團隊,累積了許多研究成果。我的指導教授,目前是海德堡漢學系系主任的梅嘉樂教授(Prof. Dr. Barbara Mittler),也是當時研究團隊的一員。同時,我隸屬的另一個機構:歐亞跨文化研究所,則提供一個相當開放的學術環境。

如此回答常讓問話者一時啞然,卻是我來海德堡的實際理由。跨文化研究所是跨領域的研究機構,力求去歐洲中心化,將文化現象與產物放置於全球的脈絡中來解讀,探查其背後多方文化的參與及影響。特別的是,這機構維持一定比例的歐洲與亞洲學生,是為求真正交流,避免單一文化背景的研究者去對另一個文化作武斷詮釋,因此,我的同學來自許多國家,大學的第一堂課,就是德國文化介紹,德國同學上台報告德國政治社會飲食文化,助我們這些外國學生融入這個環境。還記得談論到歐洲各國中,德國較重規則與守時、火車誤點現象少時,不知怎地,大家漸把箭頭指向義大利同學,義大利公共交通的「隨興」時有所聞,如果不按照時間來行駛,時刻表有何作用?

面對你一言我一語,義大利同學最後很無辜的說:可是對我們來說,車子有來就好啦,管他什麼時候。

理解不同文化,拓展思考維度,放眼世界的,開放的,但別忘質問既有,持續尋找另一種邏輯與翻轉的可能,在這裡,這樣的學術氣氛時常籠著我。讀到曾在海德堡大學任教的思想家亞弗列德•韋伯(Alfred Weber)的回憶描述,頓時豁然開朗:「這座小城並無小市民狹隘或飽和的氣氛,而是徹底吸納並瀰漫世紀交替後,在德國以一種奇特的方式開始發展新鮮的事物。這座城市富有智性,令人振奮,而且徹底開放……同時質疑一切平凡的事物,到處尋找新的深度與新的深層基礎。」(尼可拉斯•宋巴特(Nicolaus Sombert) 《海德堡歲月 人文紀事1945-1951》,劉興華譯,立緒出版)我想,這更是我之所以在這裡的原因。

新與舊,並存於海德堡的時間之流

出自對學生的信任,只要指導教授同意,漢學系博士生都可申請一把系圖書館的鑰匙方便出入。我喜歡夜晚待在無人的圖書館,透過玻璃門望向長廊的另一端,厚重的黑召喚出龍應台筆下〈在海德堡墜入情網〉內光燦燦的海德堡卻藏著心酸故事的氛圍,浪漫的景色下萬事萬物不見得也浪漫,獨自在圖書館翻著一百年前的報紙的我似乎也能如此自嘲。我常有錯亂之感,手邊的資料在台灣、上海皆翻閱過,一個入神,不是回到遙遠小島,就是直闖百年上海,等到頸痠抬頭,窗外山丘路燈與德文教學系大樓,外加樓下大聲嚷嚷的德語,才返回真正時空。

除了老城的舊校區,海德堡大學還有位於河對岸新村(Neuenheimer Feld)的新校區。這裡不是旅遊景點,鮮少有遊客來訪,海德堡大學高科技發展成果,都在這兒孕育,世界知名的德國癌症研究中心,也位於此地。新校區如一般想像的大學校園:一幢幢科系大樓、研究中心,現代水泥磚瓦建築,幾幢大樓還建有玻璃帷幕,相當現代化。同時,大學操場、運動館、大學醫院與科技園區也在此。在大學建築物的包圍裡,還有海德堡市立動物園,一座小型植物園和青年旅館。純然的大學校園,在這裡找不到。

由於上課與活動地點都在老城區,對新校區並不熟,我與新校區最主要的連結,就是目前居住的河岸宿舍大樓。從落地窗外望就是內喀爾河,黃昏時,可到宿舍後方一條靠河的小徑慢跑,兩旁樹叢比人高,彷彿隱身另一個世界;若有船隻經過,隙縫切割船影,如影片不流暢播放。無法快駛的船隻,可以隨之前行,直到被甩至船尾,再目送船身越駛越遠。

搬到宿舍也不過是今年2月的事,博士班讀了三年多才進駐學生宿舍,給我一種重回新生的新鮮感,尤其當我漸漸習慣上課、聽講、寫論文的日常生活之際,住進校園使我眼睛一亮,原本理所當然的事物,也都不再那麼理所當然。我的日本同學一抵達海德堡,便在這區現代化的校園裡落腳,他很誠實地說,當時真的很失望,以為來到海德堡,就該住進舊城區老房子,怎麼好像搬回日本高樓似的。

慶幸自己沒這種失落感,還樂於唬唬他人我是新生剛到海德堡,享受初來乍到的特權,或許這也是一種自我催眠,可以把永遠跟不上進度的博士論文擱到一邊。在校園裡,隨意走到學生餐廳,看看今天的學生特餐是什麼,我特別喜歡德國式豬肉厚片淋上濃郁醬汁,數個小馬鈴薯球當配菜看來靈巧,邊吃邊閱讀隨手可得的校園報紙《大學明鏡》(Unispigel),上面消息多是某某機構又發表了什麼重要研究,這對已出了五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古老大學與大學城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目前,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每日騎上腳踏車,從新校區的宿舍出發,一個大轉彎,穿過厄斯特-華茲橋(Ernst-Walz Brucke)底,馬克吐溫沒有看過的海德堡大橋,沿著內喀爾河草坪(Neckarwiese)直騎,欣賞遠方城堡,人群散步、野餐、打球,還有無時無刻都喊餓的野鴨野鵝,之後牽起腳踏車走上西奧多-豪斯橋(Theodor-Heuss Brucke),朝海德堡交通中心俾斯麥廣場(Bismarckplatz)繼續行程,順著市中心環狀單行道一個左轉,來到位於老城舊校區的辦公室,開始一天。

這是我的現在式,每日來往新與舊,並存於海德堡的時間之流。

海德堡大學簡史

海德堡大學(Ruprecht-Karls-Universitt Heidelberg),位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海德堡市。1385年10月23日海德堡獲得了教宗伍朋六世建立大學的特許,隔年建校,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建校之初設有神學、法學、醫學、哲學四大經典科系,1890年自然科學系才成為第五個獨立的科系。2007年,德國第二輪「菁英大學」評選最終揭曉,海德堡大學為德國九所菁英大學之一。如今的海德堡大學藏書兩百餘萬冊,擁有十二個科系,是一所在人文、社會、自然、生命等科學領域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教學與研究機構。

校訓:

Semper apertus(拉丁文:永遠開放)


  人文薈萃

在邊城/太空人
陳寧/聯合報
M在上海浦東的時髦住宅大樓安頓了下來,堆在客廳角落還有待拆箱的家當,有的箱子貼著紅色「脆弱」英文大字,竟讓他心生感觸,懷想起從前一段太空人歲月。

當初究竟是誰要移民,然後又是誰抵受不了異鄉孤苦的冬天,暗自想像鄰人無盡的冷眼如一支支箭射來,他已無力追究責任。如果早知道今天他結果走向了他們曾經千辛萬苦要逃離的方向,她還執意要連根拔起,遠走他方嗎?但他知道她依然會無悔選擇,冷冷說:就當是買個保險。

就當是買個保險。那時候,每一個家庭都這麼說服自己。他們計算好所有可能性,找了移民公司,因著某個遠房親戚的微弱連繫,終於成功舉家搬去北美,趕及讓孩子升上中學。其後一切變成了公式。事情的發展沒有特別的例外,包括所有財政危機、婚姻問題、適應問題,回過頭來看,這劇本平凡得過分,只是沒料到竟是她先提出分手,而不是他。畢竟先有了外遇的是他。

他和她就這麼徹底分了,她在北美找到了她要的安穩,與自由。而他就不再掙扎,和他的同伴一樣,擁抱新的時勢,開始新的生活。


最短篇/會有前科
劉靜娟/聯合報
趁丈夫去診所拿高血壓的藥,要他順便跟醫生拿助眠的鎮靜劑。

「我又不會失眠。」

她說,「是我偶有睡眠的問題,沒有處方又不能買藥。你那麼說醫生會給的,年紀大的人睡眠有問題不需要理由。」

可他說不要,「這樣會影響我的病歷。」

她失笑,怕會有前科?

想想也是,可能會誤導醫生以後對他健康狀況的判斷。

後來,出於對妻子的關切,他還是跟醫生撒個小謊,說自己偶爾會失眠。醫生說安眠藥非絕對必要最好不吃,很多人一吃就長期依賴,戒不掉,對健康很不好;建議他每日晚飯後去散步。

從此他每日晚飯後去散步。

而她照樣有睡眠的問題。


  訊息公告
訂閱art plus電子報送雜誌 搖身藝變小青年
一股清新的藝術氣氛正在擴散,art plus以獨特的藝術形態重新解讀生活美學,現在訂閱【art plus 電子報】,就有機會獲得《art plus雜誌》乙本!

細數蝙蝠俠「復活」之路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成功與厲害之處,絕絕對對是《黑暗騎士:黎明昇起》選角和成功的角色刻畫,從他一開始宣主角,所有粉絲就覺得「正」到了極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