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藝術不該硬學,藝術是用來玩的!!【小典藏】獻上最無壓的美學饗宴,隨時歡迎您與孩子一起用藝術玩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9/13 第405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當代小說特區/四首海的間奏曲
人文薈萃 玩詩年代/情的化石
感時篇/龍應台的哀,是國家的愁

  今日文選

當代小說特區/四首海的間奏曲
周志文/聯合報

又來了一陣浪,眼見巨大的瀑布又要形成,她興奮的跳了起來。船馬上要沉了,大地也要沉了,但很好,至少讓人忘了荷爾蒙,也忘了牟宗三與錢賓四……

1

黎明之前天還是暗的,海上還有昨晚的餘光,星星也還明亮。她走向通往海岬的小路,路邊的草有濃露,把她腳背給沾濕了。她聽到不遠腳底下的海浪擊打著岩石,發出規則的聲響,不久極東海平線上出現了一點光,光是曖昧的,但一會兒後就把面前遼闊的空間強分成了上下兩半。身後有間歇的鳥聲,聲音大而聒噪,是都市聽不太到的那種鳥聲,她回頭去找,卻也沒看到什麼,判斷是發自岩石與沙岸接壤的矮樹叢之間。她後悔回頭張望了太久,再回過頭看海,剛才曖昧的光已經不再曖昧,太陽已馬上要出來了。

才一下子太陽就整個出來了,一點都不猶疑呢。太陽本身是通紅的,四周閃著的是黃金一樣的光,天上的光很穩定,海面的光則閃爍飄浮。天空有很厚的雲,昨晚電視說今天會變天,近海有颱風,所以這漂亮的日出奇景不會太長。果然太陽向上的一角已埋入雲堆中,這是最後金光閃爍的時刻。一陣風從腳底下的海面吹過來,把她裙子都揚起來了,她好想趁著風喊叫一聲,卻沒喊出來。

2

現在是星期日的早晨,她從海邊走回旅館房間。丈夫還在熟睡,她只得出來,到一樓有落地窗的餐廳小坐。侍者問她是否要吃早餐,她說她丈夫還在睡,等一下再吃,現在只想坐一坐。侍者幫她端來一杯熱紅茶,杯子與碟子是雪白的,碟子上還貼心的放著一塊切成三角的檸檬。

學校最近在應付評鑑的事,弄得大家人仰馬翻,這事學校不能作主,一切由人宰割。每個人都有一大堆課,卻還要求你做研究,最好有國科會通過的研究計畫,國科會的計畫要看你研究成果來核發的,研究成果看你論文是否發表在國內外的第一、二級刊物。

她不想再想學校的事,就是為了不想而出來的,但還是不由得不想。她馬上五十了,很容易累,脾氣也變得有點暴躁,以前不放在心上的事,現在常常惹她心煩,有時肚裡的一股無名火湧上來,想把前面的東西全都毀棄掉。

醫生建議她每天補充一點女性荷爾蒙,說這年紀的女人都該吃的。聽人說吃這藥有一種風險,可能得婦科的癌症,但醫生說這個說法不能成立,這年齡的女性,本來就比較容易得病,只要定期檢查,是沒有問題的。丈夫也鼓勵她試試,她領了一個月的藥,吃了覺得有很大的變化,早上照鏡子,久不見的血色又上臉了,下腹有什麼東西在鼓動,又會莫名的心悸,好像又恢復了青春。但畢竟是表象,她心裡有數,擔心後遺症,還是不過半個月就把藥停了。

她喝了口已變溫的紅茶,又過了一下,她丈夫還帶著些惺忪的睡眼走進餐廳,問她怎麼起得這麼早,他不知道她已到海岬上看完整套的日出了呢。

旅館對街有個很小的教堂,沒有高塔,只是把像倉庫一樣的建築通體漆成白色,再加上門上的十字架,就知道是座教堂了。大約過了八點鐘,有人在敲教堂門口的鐘,預告堂內的早課要開始了。侍者來問是否要開始早餐呢,她微笑說好,她與丈夫就到吧台去選擇食物。

3

昨晚的月光很好,儘管遠方有颱風。旅館住了一群好像是大學生的年輕人,黃昏時分,他們忙著搬柴火還有食物飲料到海濱的空地,打算天黑後辦營火會,看他們夫婦就邀他們參加,說營火會九點開始。那群年輕人又找來另一個旅館的許多跟他們同年紀的男女,看起來營火會的規模不小,他們這一對,該是其中最年長的了。

晚會中她其實跟不太上年輕人的節奏,她與丈夫只跟他們唱了幾條所謂的校園民歌,包括〈月亮知道我的心〉及〈橄欖樹〉,其他再近些的歌,他們就都不會唱了。幾個年輕人怕他們孤獨,送來兩罐已打開的啤酒,他們不好推辭,就一人一罐的喝了起來。

風從海那邊颳過來,把營火吹得啪啪作響,像旗子在風裡的聲音,猛烈燃燒木頭,偶爾還會爆裂,聲音像放炮,因為無法預期,所以那響聲更令人興奮,每次爆裂後都有人歡呼。

即使些微的酒精,在她身上也發揮了作用呢,她覺得有點暈眩,抬頭看月亮,已快圓成圓盤了,是陰曆13或14了吧。

不知什麼緣故,她又想起那件令她心煩的事了。國內的人文研究,都由一群所謂學科學的來領導,科學家最注意的是計量,人文是可以計量的嗎?她想。旁邊的丈夫看到她心不在焉,問她想什麼,她重複一個朋友在會議中說的話:「以前牟宗三、錢賓四是這樣作學問的嗎?」她覺得自己說這話很可笑,沒頭沒尾之外,工學院出身的丈夫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牟宗三與錢賓四,以為三、四還是計量數目呢。

風更大了,但年輕人不管這些,有兩個人在彈吉他,一把高音一把低音,和聲很好聽,一群人在跟著唱歌。她覺得晚了,要丈夫起身跟那群年輕人道別,她丈夫謝謝他們的邀請,說跟他們在一起,都覺得年輕幾十歲了呢。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兩對男女在擁吻,在他們走回旅館的小路邊,她看到一對年輕人躺在沙地上做更激烈的事,面朝上的女孩,兩眼睜睜的望著他們,完全不在乎有人看。

4

天氣預測果然沒錯,他們剛把早餐吃完,外頭就下起傾盆大雨了,街上幾個顯然是信徒的男女,斜撐著傘跑進對街的教堂,狀況有點狼狽。

他們離開餐廳的時候,侍者友善的提醒他們,說要回都市的話,最好早些走,氣象預報說颱風加緊了速度,中午一過,這裡就進入暴風範圍,路況就不太說得定了。她與丈夫商量,現在還不到十點,如果從濱海的公路開回都市,得花兩個小時,也許能避開下午要來的暴風雨,他們收拾一下便上路了。

正式的颱風還沒來,但風雨已很大了,公路的右邊是海,另一邊是突然陡起的高山。再大的風雨,這部還算新的休旅車也擋得住,只是怕有石頭從山上滾落,阻斷了公路,那就進退兩難了,所以他們要趕路。

她覺得有點奇怪,這兩天心神不寧,但碰到了這場風雨,心除了篤定之外,還帶著一些興奮感,她想不出這興奮感從何而來。

風雨不斷加大,車有些不穩,好在公路上沒什麼車。他們經過一座背向海的水泥建築,前面有一個賣咖啡的攤子,好像還在營業,她看看開車的丈夫,丈夫會心的笑笑,把車停下,從他的動作也看得出他的心情好,他說我們別急著趕路,還是喝杯咖啡吧。

咖啡是紙杯裝的,味道也不太地道,但他們都覺得無所謂。建築的後面大約十公尺處有一長片黑色的岩石,海浪一陣陣拍在岩石上,激起的水花有時會濺到路上來。她問丈夫能否與海浪更靠近些,他先不解的問真的嗎,問完似乎就覺得多餘,也爽快的說,為什麼不呢?

他們牽手走向海浪,另隻手裡還拿著熱騰騰的咖啡呢。岩石的邊緣有金屬的護欄,他們還沒走到護欄,一陣浪花越過岩石從天而降,像傾倒下來的瀑布,在那地點,他們無從走避也不想走避,終於把身體弄得透濕。她從來沒有這個經驗,像大浪中漁船上的漁夫,渾身被海水弄得濕冷又充滿腥鹹。幾滴水滴順著她的鼻腔喉嚨進入食道,奇怪的是海水與口水混合後便不再腥鹹也不再嗆鼻,反而發出一種苦後泛甘的特殊味道。

又來了一陣浪,眼見巨大的瀑布又要形成,她興奮的跳了起來。船馬上要沉了,大地也要沉了,但很好,至少讓人忘了荷爾蒙,也忘了牟宗三與錢賓四。她不知道丈夫此刻想的是什麼,但她決定,她要在下次海浪把自己整個打濕的時候,讓他緊緊的把自己擁抱在懷裡。

●註:英國作曲家布列頓(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有組《四首海的間奏曲》(Four Sea Interludes, Op.33),四首分別是一、黎明(Dawn),二、星期日早晨(Sunday Morning),三、月光(Moonlight),四、暴風雨(Storm)。間奏曲也稱Intermesso,原指在兩段表演中間的填補音樂,尤其用於歌劇換場時,比一般正式音樂要簡短些,後來作曲家也寫些短曲稱作間奏曲,不見得用來填補空隙。


  人文薈萃

玩詩年代/情的化石
白靈/聯合報
詩,對女性寫詩人而言,常是她們創作的第三順位,散文與小說排在前頭。所以還寫詩,或因不得已,或誤打誤撞。

女性要發揮記憶超好的天性,唯寫散文與小說才能過癮。男人在事件發生後,檔案常自動歸零,她們卻鉅細靡遺記得一切,而上帝與魔鬼不都藏在細節裡嗎?然則以文字書寫的散文與小說仍「趕不上」她們超强的大腦,如果能再現聲音、表情和動作,她們絕對是歷史的最佳記錄員。唯世間的歷史和政治並不能令她們心碎,她們是透過與世間親情愛情友情的糾結纏繞,間接呈露了歷史和政治。

學歷史卻身為家庭主婦的林翠蘭,就有本領將她一生的種種像電腦檔案原音重現;如寫作班十多年來某年去過某地的某個晚上、聚會中誰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動作——豈不令人不寒而慄?到如今,她仍可以與九十高齢老母聊三天三夜都不必歇息。這種人不寫小說而玩詩的確可惜。但玩詩,她也不馬虎,比如:

你的名字/刻在深深皺紋裡//誰說心與心的距離/只存在著/一滴淚

看似情詩,其實是寫綠島政治犯的母親們思子的痛楚。

銅環一般老去/殘瓦上/散列子孫的名字/恰似青石上的落花/在荒涼的薄暮中/枯萎

表面上寫馬祖古厝,內在卻是對人生「淡定」的心境。她們更在乎的是如何讓生活「花香有腳,立在鼻尖」,所有文字,不論散文、小說、詩,都不過是從人生中「以網撈水」,撈起的極端有限,留下的,也只是提供談聊和撫觸的「情的化石」罷了。


感時篇/龍應台的哀,是國家的愁
張作錦/聯合報

──台灣的「內部矛盾」似已演化成「敵我矛盾」

文化部長龍應台出訪美加,14天走了紐約、華盛頓與溫哥華三大城市,發表演講、舉行座談,廣泛接觸國際人士和華僑同胞,為台灣的軟實力發聲,力圖擴大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正當龍應台在前線「執干戈以衛社稷」的時候,後方的在野黨議員「缺席裁判」,批評她當官「擺譜」,指她在文化部和新聞局各有一間辦公室,吃飯盒還要人把菜分好,譏她為「龍太后」。

不必龍應台自己答辯,稍稍了解文化部業務的人都知道,新聞局大部分業務劃歸文化部,但文化部辦公室不夠大,現在分好幾處辦公,如果龍應台不講求效率、體恤同仁,則開會、洽公就要有一小批或一大批新聞局的人跑去文化部。二者哪個合理?豈待詞費。

至於吃飯盒,飯盒本有多個「隔間」,分盛飯菜,有何可議?質詢如此瑣屑之事,其人瑣屑可見。再回想龍應台履任之初,在立法院碰到穿球鞋和手托腮等困擾,真使人驚詫:這就是我們國會議員的水準?

其實,立法院雖不少「三教九流」的人,但不少委員的胸懷識見還未必如此低下。藍綠朝野之所以如此對立衝撞,透露出一個十分可憂的警號:台灣的「內部矛盾」似已激化成「敵我矛盾」了。

中共將社會矛盾分成「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社會上的矛盾各國皆有,各時皆有,不能因為共產黨談過我們就避諱。所謂人民內部矛盾,是指民主政體下人民與政府間的矛盾,而獨裁專制政權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間的矛盾是敵我矛盾。

內部矛盾只是人民對政府政策、方略或執政手段有不同意見,是可以經過討論、協商與投票等方法得到解決的。其方式是民主的,理性的。而且,所有的內部矛盾,都不能超越人群國家的整體利益,應該也可以在現行體制中求得各方的滿意。而敵我矛盾那就是你死我活,絕對無理可講,也絕無妥協餘地,必將政權推翻而後已。

依此而論,在野民代與龍應台之間最多只是內部矛盾,不應是敵我矛盾,則相煎何太急也?

其實,龍應台還不是第一個錯置「敵我矛盾」的受害人,馬英九總統才是。馬總統9月7日登彭佳嶼視察,外界認為是宣示釣魚台主權。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批評說,馬總統對區域穩定與國家主權平時就應有積極的表述,不是等到相關新聞炒熱了,才登島觀望一番,這是自我阿Q。依目前的國際現狀,蘇貞昌能提出什麼比馬英九更好的釣魚台政策?而民進黨和蘇貞昌個人「平時」似乎也沒有要求馬總統要做什麼「積極表述」?再說,馬總統去了挨批,若不去,在野人士難道不會說他太不關心「國家主權」了?

談「國家主權」先要有「國家」。不管馬政府的國政成績如何,它絕不是一個獨裁專制的政府,人民內部矛盾不應該演化成敵我矛盾,因內鬥而百廢不舉,把國家拖垮了。

台灣已多次政黨輪替,政府誰來當家,對老百姓來說無關宏旨;他們期盼的是經濟成長、社會安定,國家能隨世界潮流同步前進。但是,升高敵我矛盾的那些政客,能滿足民眾這點卑微的願望嗎?

龍應台出訪回國,記者問她對「龍太后」的反應,她只有無奈。她說:「外面的世界不會等我們,能不能讓我們安心做事?」

龍應台無奈的「哀」,是國家無限的「愁」。我們如果還不能「安心做事」,會與「外面世界」的差距愈來愈遠。


  訊息公告
林憶蓮:我到了作自己的時候!
久沒聽聞消息的歌姬林憶蓮,距離上一張專輯有六年了,期間從演唱會和網路上偶然聽到幾首實驗性質濃厚的單曲,林憶蓮似乎不一樣了。

突破隱性障礙 擺脫僵直性組織
好主意通常就在員工腦子裡,吊詭的是,阻礙這些寶貴創意的竟是公司組織和運作自然產生的一連串障礙,洞悉及破解這些障礙便成為企業變革重生的首要任務。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